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理性与浪漫的交织 中国建筑似乎一直在追求着曲线的格:...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理性与浪漫的交织

    中国建筑似乎一直在追求着曲线的格:汉魏古拙,唐辽遒劲,两宋舒展,明清严谨,其间还有地方风格的差异。中国建筑的木结构向来是以逻辑结构和艺术构图的严整规划来显示其理性精神的,但就在结构最要紧的屋顶上又突出显示了奇特的浪漫情调。这一现象非常生动地表现出那种理性中有浪漫的传统美学精神,它说明精神可以注入物质,审美可以运用逻辑这样一种人的能动力量。同时也说明了中国人对诸如圆通、婉转、温润、缱绻等风神品格的追求,总是在可能借助的审美对象中着意加以抒发,屋顶曲线就是审美意识的借题发挥。

理性与浪漫的交织,最典型的莫过于中国的园林建筑艺术了。中国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所创造的诗画意境,其中种种引人入胜之处早已蜚声世界。这里着重要说的是在所谓模拟自然、咫尺山林的诗画意境中的审美主导精神,中国传统园林不乏奇特而浪漫的造景题材:汉武帝的上林苑、建章宫,设牵牛织女象征天河;西汉梁孝王兔园中有百灵山、落猿岩、栖龙岫、雁池、鹤洲……清圆明园“移天缩地在君怀”,集中了江浙名胜;避暑山庄概括了江南塞北、长城内外的雄奇景物。私家园林虽没有这种气派,但也力求在不大的空间内表现出多种意境,经常在匾联中加以阐释。题材如此驳杂,画面如此变幻,但最终还是清醒的理性在指导创作。所谓意境如果没有游赏者参加共同创造,单纯的花木山水亭阁实在活力不大。传统园林必须调动一切可能调动的因素,创造出诸如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涉门成趣、曲径通幽等多变而流动的画面,把游览者置于时间的推移序列过程中,只有达到“步移景异”,才能触景生情。造园的手法很多,《园治》的作者声明“造园无格”,不过“得景随形”,“俗则弃之,嘉则收之”而已。

与日本园林相比,这一点就更加清楚。日本园林受佛教影响很深,常常追求静观内省的意境,精巧而素雅,富有出世感。中国园林则以《园治》总结的“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说得最透,它体现了入世的进取力量。日本园林可居可悟,而中国园林更多的是可赏可游。中国园林这种入世的理性,以康熙皇帝御制《避暑山庄记》谈的最为切实:“度高平远近之差,开自然峰岚之势。依松为斋,则窍崖润色;引水在亭,则榛烟出谷……至于玩芝兰则爱德行,睹松竹则思贞操,临清流则贵廉洁,览蔓草则贱贪秽,此亦古人因物而比兴,不可不知。”

一切诗情画意,寄情托性,还得观赏者审美心理的再创造。这种积极进取的,既是理性分析的,又是浪漫想象的生动交融,才是中国园林的主导精神。因而充分调动一切自然的、人工的条件,尽量创造丰富而流动的画面,提供可供驰骋想象力的广阔场地,也才是中国园林的主要手法。

                                     (摘编自王世仁《理性与浪漫的交织》)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建筑在不同时代都有自己鲜明的风格,如汉魏的古拙、唐辽的遒劲、两宋的舒展以及明清的严谨等,都是中国建筑对曲线性格追求的体现。

B. 中国建筑的理性精神,一方面通过木结构的逻辑结构和艺术构图的严整规划来显示,另一方面则是借助屋顶的浪漫情调来表达。

C. 中国建筑木结构的特色表明,精神可以注入物质,审美可以运用逻辑,这正好反映了中国建筑理性中有浪漫的传统美学精神。

D. 中国人对建筑风神品格的种种追求,总是在可能借助的审美对象中着意加以抒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理性与浪漫交织的特点,在中国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诗画意境中表现得最为典型。

B. 中国传统园林的创作,题材丰富多彩,画面变幻无穷,其表现出来的浪漫特征最终还是在清醒的理性指导下完成的。

C. 为了让游人能够步移景异,触景生情,中国传统园林创造出诸如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涉门成趣、曲径通幽等多变而流动的画面。

D. 《避暑山庄记》对中国园林意境的创造方法作了详细而生动的解说,强调了游赏者在参与园林意境创造中的重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建筑与园林艺术都有各自的建造理念和不同的审美表现,但对理性与浪漫的和谐统一却是共同的追求。

B.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非常强调游赏者在园林意境美创造中的作用,一个园林缺失了游赏者的再创造,就会变得枯燥乏味,缺乏活力。

C. 日本园林深受佛教影响,常常追求静观内省的形式,注重居住环境的精巧和素雅,强调人在其间获得的出世体验。

D. 中国园林既是理性的,又是浪漫的,既注重自然环境的特点,也强调人工创造的能动性,充满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1.B 2.D 3.C 【解析】 1.试题分析:B项,由原文“中国建筑的木结构向来是以逻辑结构和艺术构图的严整规划来显示其理性精神的,但就在结构最要紧的屋顶上又突出显示了奇特的浪漫情调”,可看出中国建筑的理性精神只是通过木结构以逻辑结构和艺术构图的严整规划来显示,并没有借助屋顶的浪漫情调来表达。 2.试题分析:D项,《避暑山庄记》主要讲的是中国园林入世的理性,也讲了中国园林的意境,并没有强调游赏者在参与园林意境创造中的重要性。 3.试题分析:C项,“追求静观内省的形式”一句偷换概念,把原文中的“意境”换成了“形式”;且“精巧和素雅”指的是园林的特点,而非居住环境。 点睛:像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要从题干中审明答题的方向,比如本题中,“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再到文中找到与选项有关联的文字,看一看文中的信息与选项是否一致,再进行分析、比较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50字的作文。

近日,在京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谈到大学生创业话题时表示:“有人讲比尔•盖茨大学没读完,还有杨致远,全世界也就一个比尔•盖茨和杨致远,我认为这种概率不能去学,大学不读出来创业,总有一天是要后悔的,是要付出代价的。”

就大学求学与创业,我们能从马云的创业忠告中读到什么?请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自选(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说明:作文不到600字,20分以下给分;不到700字,30分以下给分;不到800字,40分以下给分;45分以上的作文,字数必须超过850字。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祖国是一座花园,

北方就是园中的腊梅;

小兴安岭是一朵花,

森林就是花中的蕊。

 

查看答案

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整句。

音乐家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呢,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缘于灵感,至于画家,他们完满的构图也常常与灵感相关,而一般人的灵感,则常是霎时的喜悦。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文学不等于文字学,语言文字提供的条件  ①  构成文学的部分的美学特征。一个民族的文学是一整套价值系统。  ②  ,中国文学除了  ③  汉文字语言具有自己的特征以外,  ④  因为它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学观念体系。  ⑤   这种观念体系受中国传统的思想体系所支配,其思想渊源无疑地应该上溯到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派。  ⑥  这种儒家学派为主体、为骨骼,中华民族塑造了自己的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结构。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只    因此   因为   还    /     以

B. 只是  因而   由于   /     而    用

C. 仅    所以   因为   又    可    /

D. 仅仅  然而    /     也    但    让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尽管我国文坛涌现了一批优秀的长篇小说,但令人无法回避的严峻现实是,多数获奖作品并未进入当下多数国人的阅读视野,因此难以成为传承久远的经典之作。

B. 据人社部消息,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已全部调整到位,全国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共一亿多退休人员的养老待遇有所改善,部分地区还提高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C. 由于装备昂贵,冰场数量有限,冰壶运动在中国很难培养广泛而深入的群众基础,其发展前景令人堪忧。

D.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第一次完整呈现世界顶级的文物修复技术,围绕着现代人和古老文物之间的互动为核心命题,集中展示了文物修复专家们的工匠精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