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小王出生在一个大家族。每逢...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小王出生在一个大家族。每逢节假日,长辈们都会召集家族成员聚会,而小王对此不感兴趣,经常借故缺席。长辈们很不高兴,小王也很苦恼。如今,有不少家族都面临类似的情况,当地晚报“酉姓家事”栏目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王或小王的父母写一封信,或向“百姓家事”栏目投稿,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若写信,统一以“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若投稿,请自拟标题。

 

也谈“聚会恐惧症” 佳节良宵,本应是阖家团圆、絮叨家常、共享天伦之乐的时候,然而这一绵延久远的中华习俗,却在当下社会遭遇了尴尬。原本的一家老小,其乐融融,“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可有人就是不愿凑这个热闹。这不,你的金宵一刻,他的如坐针毡。而纵观当下社会,小王的借故缺席、刻意回避,并非独行之特例,乃是普遍之世相。  于是有人感慨,“传统”之不存也,久矣!长辈们唏嘘喟叹,晚辈们焦虑不安,走亲访友的传统礼节,当真成了当下社会的洪水猛兽,让青年们望而却步、弃如敝履?  非也,笔者以为,时代之现象,乃时代之产物。所有时代中人,皆应以平和之心,理性看待。  诚如黑格尔所言:“存在即合理”。此“理”非理性,而指缘由。如小王的青年一代不愿参与大家族的聚会,其行为表现定有心理动因。要知道,成长于家庭小型化之当下的95后、00后一代青少年们,对“各人自扫门前雪”的世道逻辑耳濡目染,早已习惯了与父母双亲朝夕相处的三人模式,习惯了与同龄学友时时陪伴的亲密关系,却十分不熟悉四世同堂式的大家族生活。因此,对于大家庭中的那些“繁文缛节”和长辈们的“高压式”关心,避之唯恐不及,也就不难理解了。  另外,礼之本质,乃是长者身体力行的对于晚辈之教化。而儒家伦理之道所提倡的中国社会里的传统宗族之礼,如三叩九拜,前揖后让,在当下时代看来,未免有些琐碎耗时、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大过本质的嫌疑。试想,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团圆季,长辈们都谈论些陈词滥调的老话题与陈年旧事的老问题,不是学业成绩就是工作婚嫁,晚辈们还要毕恭毕敬地笑脸相迎,能不觉得索然无味么?  当然,凡事总是,过犹不及。节庆之礼,亦不例外。正如前苏联作家所言:“一个作家的责任,乃是拷问出人们光鲜外表下潜藏的灵魂罪恶,再拷问出灵魂罪恶后的洁白之心。”节日之“礼”的空洞肤浅、空有其表,正如人之罪恶灵魂;然而正反相成,利弊相济,节日之“礼”,亦在某种程度上延续了日益式微的传统文明与国学智慧。它通过定期的聚会之行为,将被时代浪潮冲击的淡漠之亲情凝聚,将被社会洪流裹挟的沦落之德育重拾,诚应成为薪火相继、代代相传的通过仪式。  如何疗救“聚会恐惧症”,将传统之仪式,注入时代之内容,赋予当下之诠释,使其不被历史的大浪淘沙雨打风吹去,而能在新的场域与语境中焕发出勃勃生机,诚需时代中人仔细思量。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材料作文。材料围绕家族、家庭聚会是该去还是不去展开。不去的话,长辈不高兴,去的话,年轻人也很苦恼。本次写作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和含义作文。长辈爱热闹,喜欢一大家子人在一起的感觉,而年轻人去应酬感觉很麻烦,还不如做点识记的事。写作重点放在理解家族观念和管理管理方式上。喜欢或不喜欢家族聚会都行。容易写议论文,只要观点鲜明,有理有据即可。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以下新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12月13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仪式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85岁的夏淑琴老人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代表、13岁的阮泽宇一起为国家公祭鼎揭幕。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永久设立“国家公祭鼎”,是首个国家公祭仪式的重要内容。据设计者介绍,国家公祭鼎的设计亦有数字寓意,铜质的鼎身和铜质的底座重2014公斤,石质的底座重 1213公斤,象征2014年12月13日举行首次国家公祭。

(1)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15字以内)。

(2)对于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你有什么看法?要求:观点明确,并给出两点理由,言之成理,80字左右。

 

查看答案

根据文意,在横线处填上带有祝福意味的四字短语,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中国传统的民俗年画,善用谐音,趣味横生,寄寓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喜鹊立在梅花上意味着     ①    ,鲇鱼戏于莲花间解释成    ②    ;一匹奔腾的骏马代表着   ③    ,三只温驯的绵羊象征着    ④    ,五只手拉手的蝙蝠祝颂着    ⑤    ……她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也是世界艺术宝库里的一颗璀璨明珠,千年华夏的乡土醇香尽在其中。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的时代,是百花齐放的时代,我们不但要盈亩满畦的牡丹和菊花,我们也要树下的紫罗兰,草地边的蒲公英。             。我们的责任是不但让读者能兼收并蓄,而且还可以各取所需。

A. 世界上没有不爱花卉的人,但是每人的爱好又是多种多样的

B. 世界上没有不爱花卉的人,但是每人的爱好不尽相同

C. 因为每种花都有生存的权利,人们既爱牡丹、菊花,又爱紫罗兰、蒲公英

D. 因为每种花都有生存的权利,那么每位读者也有选择的权利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从今春开始,四川甘孜州自筹资金,在学前教育免费基础上,启动高中免费教育计划,进而形成15年免费教育构架,上万学生因此受益。

B. 包括光纤光缆行业在内的中国制造业必须在核心技术上自主创新,这是中国从制造大国升级为制造强国一定要走的必由之路。

C. 有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的资金不限制用途,这大大增强了科研机构和智库团队负责人在资金管理使用上的自主权得以扩大。

D. 江西丰城发电厂冷却塔施工平台坍塌,事故发生后,该省的主要领导紧急赶赴事故现场,指导救援和善后工作,召开现场会议和具体部署。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两项是

A. 在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复杂的背景下,食品加工企业和监管部门应加强合作,社会各界也应该积极参与,双管齐下,把食品安全风险降至最低。

B. 那些慕名而来的游客们赞叹道:“桂林山水果然名不虚传,秀色可餐,它是名副其实的人间仙境。”

C. 近日,一则消息被炒得沸反盈天:著名品牌赛百味、星巴克出售的食物,含有名为“偶氮甲酰胺”的食品添加剂,这种添加剂也被用于制作瑜伽垫和鞋底。

D. 把“身体健康、节日快乐”说成“身体快乐”,这是父亲衰老的信号——曾经出口成章的父亲如今已是语焉不详。这不禁让人慨叹:时间都去哪儿了?

E. 交易会展览大厅里陈列的一件件色泽莹润、玲珑剔透的玉雕工艺品,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客商的青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