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对下面这则小故事的寓意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一个小女孩趴在窗台上,看窗外的人正埋葬...

对下面这则小故事的寓意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一个小女孩趴在窗台上,看窗外的人正埋葬她心爱的小狗,不禁泪流满面,悲恸不已。她的祖父见状,连忙引她到另一个窗口,让她欣赏他的玫瑰花园。果然,小女孩的心情渐渐明朗。老人托起外孙女的下巴说:“孩子,你开错了窗户。”

A. 老人的智慧是孩子的宝贵财富。

B. 换一个角度,也许你就看到了希望。

C. 人生的遭际往往能决定人的心情好坏。

D. 对待身边的人和物,要心怀悲悯。

 

D 【解析】试题分析:D选项只是摘取了故事的局部内容进行概括,未能整体把握。这则材料通过故事讲述道理。老人用自己的智慧使小女孩改变了心情,据此可知A项正确。老人的话一方面指出小女孩某方面的错误,另一方面更是传达一种道理,“从一个窗户到另一个窗户”实际所谈的就是视角的转换,即面对问题时的正确做法是应该转换看问题的角度,所以B项正确。小孩看到不同的景象心情不一样,据此可知C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为下列对联撰写一条横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万山不隔中秋月,千年复见黄河清。(左宗棠)——横批:心旷神怡

B. 秋风古道题诗瘦,落日平原纵马豪。(刘可毅)——横批:啸傲江湖

C. 刊石惟余西汉文字,行歌当约高阳酒徒。(吴昌硕)——横批:书生意气

D. 人品若山极崇峻,情怀与水同清幽。(张大千)——横批:纵情山水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初夏时节,天气渐渐暖了起来,鸟儿们鸣叫得更欢快了,晴光照水,绿蘋流转,好一派盎然生机。

B.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远处的建筑、河流全部隐没在月下白茫茫的雾气中,纯白缥缈,朦胧神秘,令人心旷神怡。

C.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骀荡春风中携友人到郊外踏青,但见周遭十余里尽是如天堂地毯般铺向远方的绿油油荠麦,让人好不喜爱。

D.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招待来客时,因家境清贫、所居僻远,盘中食物味道单一,所饮也只是隔年酿造的陈酒,对此他心中深感歉意。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报记者采访杨绛先生时的对话。根据有关内容,提问最恰当的一项是

记者:您出生于1911年,1917年即产生了新文学革命。但您的作品,不论是四十年代写的喜剧,还是后来写的《洗澡》《干校六记》等,却没有一点通常意义上“现代文学”的气息。请问杨先生,      

杨绛:新文学革命发生时,我年纪尚小;后来上学,使用的是政府统一颁定的文白参杂的课本,课外阅读进步的报章杂志作品,成长中很难不受新文学的影响。不过写作纯属个人行为,作品自然反映作者各自不同的个性、情趣和风格。我生性不喜趋时、追风,所写大都是心有所感的率性之作。我也从未刻意回避大家所熟悉的“现代气息”,如果说我的作品中缺乏这种气息,很可能是因为我太崇尚古典的清明理性,上承传统,旁汲西洋,背负过去的包袱太重。

A. 您觉得您的作品这种遗憾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B. 您觉得您的作品和时代氛围的距离来自哪里?

C. 您的经历和个性对您后来的写作有怎样的影响?

D. 新文学革命对您的写作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最能概括横线后面一段文字内容的一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透过许多国外专家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努力和行动得到了外部的认可和赞誉。在新常态下,虽然也面临不少困难,但中国坚决不以邻为壑,而是采取负责任的大国态度,积极作为,断腕改革,以非凡的勇气正视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待周边国家,以“亲诚惠容”之态度,持相互尊重、互利共赢之原则,寻找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新常态下,中国崛起的进程会继续,也会为世界和平与稳定、繁荣与发展注入越来越多的正能量。

A. 脚踏实地     登高望远    B. 谦恭诚善     恒必有果

C. 睦邻友好     与人为善    D. 与朋友交     言而有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民国老课本由叶圣陶等人主编,丰子恺插图,其中有篇题为“蜘蛛结网”的课文:

“蜘蛛在檐下结网,既成。一蜻蜓飞过,误触网中。小儿见之,持竿挑网,网破而蜻蜓飞去。”

你对“小儿”的行为有何看法?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