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田间话絮 和 谷 ①雨水时令过后,渭河北原却下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田间话絮

和 谷

①雨水时令过后,渭河北原却下了一场透彻的大雪,洋洋洒洒,让人尝到了乍暖还寒的味道。归时雪满故园路,两道曲曲弯弯的车辙在引我回到老家。这么盈尺厚的雪,别说在春初,也就是在数九寒冬也是罕见的。尽管是姗姗来迟了的春雪,也足以使庄稼人开心,丰年有了指望。

②雪霁之后,屋檐上的冰凌在滴答着晶莹透亮的水珠,积雪的边缘也在滋滋地融化,阳光下的雪水便泥泞了乡间的土路。麻雀和喜鹊的喳喳声,摇落了柳树、桐树、核桃树枝丫上的残雪。半晌工夫,朝南的向阳山地便将雪白的绒毯变戏法似地化为乌有,湿漉漉的田坡在暖阳下酣畅地呼吸着,一片氤氲的气象。

③在坡路的拐弯处,我碰见了碎爷。他扛了一把锃亮的锄头,说是去地里转悠。我和碎爷一起走过守护着老宅的古槐旁,远远就看见五叔弓着腰在油菜地里忙活。油菜是去年秋后种的,不畏严寒,从越冬到入春一直是绿油油的,稍遇暖风即绽芯抽薹子。待到山原上的水桃花、杏花、杜梨花露出粉白的眉眼,油菜地便金黄璀璨,招蜂引蝶,点亮寂寥了一个冬天的穷乡僻壤。

④碎爷在油菜地边荷锄而立,与五叔搭讪着,探节数时,量晴校雨,其舒坦的话语是雪霁晴朗的自然氛围所赋予的。五叔拿一把小铲,在茁壮的油菜丛中剜荠荠菜和茵陈芽子,说是咬春尝鲜,也可用来喂鸡的。在老家,牛马骡驴业已绝迹,猪狗羊鸡也很少有人养。知道五叔抽烟,恐怕也是村上最后一位抽旱烟的老汉了。我敬上一支烟给五叔,他却板着脸说,我不吃纸烟,好烟烂烟一个味儿,不如我的旱烟锅子

⑤五叔就地畔坐下,与碎爷拉话,我成了一个插不上言的旁听者。他们说,大油菜籽比小油菜籽产量高,但不香,味儿不正。买的混合油在热油锅里不见增量,好的纯菜籽油会膨胀变多。我发现油菜地里栽了不起眼的一排排小花椒苗,青色的,刺儿尖锐。五叔说,种的油菜是自己吃的,不算经济账,人家一亩花椒能收入几千元,干椒湿椒有人上门来收购,种麦也就三五百元,不值钱。花椒中的大红袍收益好,但没有难伺候的老品种狗椒吃起来香。记得几十年前,全村仅有沟畔上的一树狗椒,别说椒籽,就连椒叶子也被捋光了。谁家油锅里放入几粒花椒,满村人都闻到了香味儿。是人的味觉迟钝麻木了,还是花椒退化抑或变种了?是谁给老花椒起的名字,为啥叫了个“狗椒”?

⑥我问,这些年麦子普遍增产,啥原因?碎爷说,机械化耕种,土壤深翻了,底肥化肥跟得上,合理密植,种子也改良了。早先牲畜犁地浅,粪土效力低,籽种近亲繁殖,当然产量少,吃不饱肚子。碎爷用脚蹭着路边密匝匝的野燕麦苗,说这东西自生自灭,却从来没有断种。

⑦若算计经济账,种麦子的收益一年也顶不了一个月进城打工的收入,庄稼人是念及对土地和粮食的与生俱来的情感,才不忍心撂荒生存的根本。而流转规模化经营、生态观光、美丽乡村的前景,近在咫尺,亦艰难繁复。

⑧沟对岸,背洼洼里的残雪在春日下泛着光,不日会冰雪消融,毕竟,春分之后就是清明了。碎爷和五叔说,山挡不住云,树挡不住风,节气不饶人,神仙也挡不住。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文章第二段描写了雪霁后的乡野景象,请分析其表达特色。

2.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

(1)他却板着脸说,我不吃纸烟,好烟烂烟一个味儿,不如我的旱烟锅子。

(2)是人的味觉迟钝麻木了,还是花椒退化抑或变种了?

3.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4.请探究文章结尾一段的意蕴。

 

1.选取雪霁后乡野的代表性事物;远近结合;从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运用比拟、夸张的修辞手法;使用叠词、拟声词,语言表达富有韵味。 2.(1)五叔的严肃表情和话语表现了他对自己原来生活方式的偏爱。 (2)通过对人的味觉和花椒退化的疑问,表达了对过去狗椒品质的赞美肯定和对现在只追求产量收益的忧思和批判。 3.(1)线索:我与碎爷、五叔在田间谈话。(2)作用:串联全文;便于呈现农村的生活状态;便于表达农民对于农村生活的真实见解;便于作者抒发情感,表达观点。 4.残雪消融:时节变化的必然性;碎爷和五叔的感慨:暗含农村变化的必然趋势;对发展趋势的无奈和对过往生活的留恋。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表达特色。立足文本第二节内容分析,主要从写景的特点,语言特点,修辞手法,表达技巧,句式特点等方面分析。如本题从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运用比拟、夸张的修辞手法。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物情感心理分析。结合具体语境分析,(1)“板着脸”“好烟烂烟一个味儿”“不如”等可知,对自己原来生活方式的偏爱。(2)“是……还是”的选择关系,对过去狗椒品质的赞美肯定和对现在只追求产量收益的忧思和批判。 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分析文章的线索及作用。有时文章中的某个词或某个事物从头至尾反复出现。有时候用议论或抒情来显示线索等。本题线索:我与碎爷、五叔在田间谈话。作用分析,线索主要作用是贯穿全文。 点睛: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使结构完整严谨.这是明线,如果有暗线,是与明线共同贯穿全文,也为抒发的感情找到了一个很巧妙的切点,但有时会有双线索,即两条线索相辅相成,既处处相关联,又看似毫无关系,是文章线索的难点。只有把握好文章的线索,才会疏理文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4.试题分析:本题是探究题。既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也要拓展延伸。探究文章结尾一段的意蕴,结合最后一段的内容具体分析。内容方面包括标题、主旨、思想感情、民族心理、人文精神等层面和角度。残雪消融:时节变化的必然性;碎爷和五叔的感慨:暗含农村变化的必然趋势;对发展趋势的无奈和对过往生活的留恋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______,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2)结庐在人境,______。(陶渊明《饮酒》)

(3)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李白《蜀道难》)

(4)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5)________,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_______,如琢如磨。(《诗经•卫风》)

(8)历览前贤国与家,_______。(李商隐《咏史》)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并回答问题。

寻洪尊师不遇

刘长卿

古木无人地,来寻羽客家。

道书堆玉案,仙帔叠青霞。

鹤老难知岁,梅寒未作花。

山中不相见,何处化丹砂。

(1)首句“古木无人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请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3)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田公墓志铭

王安石

公讳况,字元均。少卓荦有大志,好读书,书未尝手,无所不读,盖亦无所不记。其为文章,得纸笔立就,而闳博绮丽称天下。初举进士,赐同学究出身,不就。后数年,遂中甲科,补江宁府观察推官,迁太常丞,通判江宁府。

方是时,赵元昊反,夏英公、范文正公经略陕西,言“臣等才力薄,使事恐不能独办,请得田某自佐”,以公为其判官,直集贤院、参都总管军事。自真宗弭兵,至是且四十年,诸老将尽死,为吏者不知兵法,师数陷败,士民震恐。二公随事镇抚,其为世所善,公计策。大将有欲悉数路兵出击贼者,朝廷许之矣,公极言其不可,乃止。又言所以治边者十四事,多听用。

遂迁右谏议大夫,知成都府,充蜀、梓、利、夔路兵马铃辖。西南夷侵边,公严兵惮之而诱以恩信,即皆稽颡。蜀自王均、李顺再乱,遂号为易动,往者得便宜决事,而多擅杀以为威,至虽小罪,犹并妻子迁去蜀,流离颠顿,有以故死者。公拊循教诲,儿女子其人,至有甚恶,然后绳以法。蜀人爱公,以继张忠定,而谓公所继治为未尝有误。岁大凶,宽赋减徭,发廪以救之,而无饥者。事闻,赐书奖谕。居顷之,遂以为枢密副使,又以检校大傅充枢密使。

公行内修,为人宽厚长者,与人语,款款若恐不得当其意,至其有所守,人亦不能移也。自江宁归,宰相私使人招之,公谢不往。及为谏官,于小事近功,有所不言,独常从容为上言为治大方而已。范文正公等皆士大夫所望以为公卿,而其位未副,公得间辄为上言之,故文正公等未几皆见用。当是时,上数以天下事询大臣,慨然欲有所为,盖其志多自公发。公所设施,事可,功期成,因能任善,不必己出,不为独行异言,以峙声名,故功利之在人者多,而事迹可记者止于如此。嘉祐八年二月乙酉薨于第,享年五十九。

                                               (选自《王安石文集》,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书未尝手              去:离开

B. 其为世所善,公计策    多:赞许,推崇

C. 儿女子其人            畜:养育

D. 公所设施,事可        趣:通“趋”,趋向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赵元昊造反的时候,夏竦、范仲淹两位先生担任陕西经略,认为田况的能力足以辅佐他们,就向朝廷申请,朝廷果然答应让田况来辅佐他们。

B. 以往四川做官的人得到朝廷的同意可以便宜行事,而大多都是擅自诛杀来立威,甚至即使是很小的罪行,也一并把妻子儿女迁到四川去受苦。

C. 范文正等人都是当时的士大夫期望担任公卿的人,然而一直没有如愿,田况得到机会就对皇上说这件事,结果范文正等人不多久就被朝廷重用了。

D. 田况不做故为标新立异的行为,不说不同寻常的话,不以这些行为来积累名声,所以功名利益在别人身上的多,而他自己可以记的事却不多。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老将尽死,为吏者不知兵法,师数陷败,士民震恐。

(2)上数以天下事询大臣,慨然欲有所为,盖其志多自公发。

4.根据文意,简要概括田况为政方面的特点。

 

查看答案

下列对联所写人物与选项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①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②质而绮,真且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菊下诗,岂甘了此一生。

③缅想忠贞,补阙拾遗犹昨事;何来环佩,清辉香雾替诗魂。

④枫叶四弦秋,怅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A. ①岳飞②陶渊明③屈原④杜牧    B. ①范仲淹②黄巢③屈原④杜牧

C. ①岳飞②黄巢③杜甫④白居易    D. ①范仲淹②陶渊明③杜甫④白居易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词中划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人不见,水空流。

。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江城子》

①韶华不为少年留

②西城杨柳弄春柔

③便做春江都是泪

④碧野朱桥当日事

A. ④②③①    B. ②①③④    C. ②④①③    D. ①④②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