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国人在等待国产航母半个多世纪之后,首艘完全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国人在等待国产航母半个多世纪之后,首艘完全中国血统的国产航母在大连正式下水,中国近百年的航母梦终于圆满!

B. 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不仅吸引着关注的目光,而且凝结着科研人员的智慧,更是一件汇聚自主知识产权的精品。

C. 提及城市建设,人们想到的往往是高楼大厦和道路桥梁,对这些高楼大厦和道路桥梁密切相关的地下管网建设却不了解。

D. 铁路部门表示,他们高度重视高铁餐饮供应问题,正在加强食品卫生和质量检查,对大家关心的服务质量和价格予以改善。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选项中途易辙;C选项成分残缺,应在“对”和“这些高楼大厦”之间加上连词“与”;D选项“改善价格”动宾搭配不当。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先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带下划线的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国科学家以暴虎冯河的勇气,数十年艰辛“逐日”,独立设计建造出世界首个全超导“人造太阳”实验装置。

②此次修志工程前后历时十载,四易其稿,众手共襄,玉成其事,书中着实凝聚着社会各界的心血和关爱。

③女排比赛正在激烈进行,两队比分胶着,在一旁作壁上观的同学们异常紧张,密切关注着形势变化,无暇欢呼呐喊。

④中航工业集团与自贡市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建“航空小镇”,无独有偶,彭州市也启动了“中国3D航空小镇”建设。

⑤格斗教练徐晓冬扬言挑战各路武林高手的消息传遍网络,传统武术和现代格斗孰优孰劣的讨论一时甚嚣尘上

A. ①③    B. ①⑤    C. ②④    D. ②⑤

 

查看答案

(1)王羲之《兰亭集序》里,表现春日兰亭气候宜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以蛟龙、寡妇听箫声的感受侧面描写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安石尽力而为,即使不能成功也无悔的行事理念,在他的《游褒禅山记》中即有体现:_______________,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查看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①此词作于宋哲宗绍圣四年,当时苏轼62岁,被贬琼州(今海南省琼山市)通判。②邹同庆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谗人蔽君,忠直见谤。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上片的起句“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借《庄子·齐物论》的典故,以梦喻世事,发端便以悲剧气氛笼罩全词。

B. 上片“新凉”二字与下片的“中秋”呼应,句中数量词兼疑问词“几度”的运用,低回唱叹,含有无限惋惜和悲叹。

C.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中的“寒”与本词中的“凉”,都意在以节候之“清寒”,反衬世间真情值得留恋。

D. 过片中,“酒贱”源自词人谪居期间经济的贫困,“客少”主要是因为词人被贬在外,远离亲友,以及贫困的处境。

E. 苏轼是宋代豪放词的大家,然而这首词却包含哀怨隐忍的心绪,由此可以看出,苏轼的词风也有悲情婉约的一面。

2.本词中蕴含着词人哪些丰富的思想情感?请分别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

欧阳修

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吾妻谢氏亡矣。”我以铭而葬焉。予未暇作。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且曰:

“吾妻故太子宾客谢涛之女、希深之妹也。希深父子为时闻人,而世显荣。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然谢氏怡然处之,治其家,有常法。其饮食器皿,虽不及丰侈,而必精以旨;其衣无故新,浣濯缝纫,必洁以完;所至官舍虽庳陋,其庭宇洒扫,必肃以严;其平居语言容止,必怡以和。吾穷于世久矣,其出而幸与贤士大夫游而乐,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吾妻之助也。吾尝与士大夫语,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贤否及时事之得失,皆有条理。吾官吴兴,或自外醉而归,必问曰今日孰与饮而乐乎闻其贤者也则悦否则叹曰君所交皆一时贤俊岂其屈己下之邪惟以道德焉故合者尤寡今与是人饮而欢邪?是岁南方旱,仰见飞蝗而叹曰:‘今西兵未解,天下重困,盗贼暴起于江淮,而天旱且蝗如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其所以能安居贫而不困者,其性识明而知道理,多此类。呜呼!其生也迫吾之贫,而殁也又无以厚焉,谓惟文字可以著其不朽。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殁而得此,庶几以慰其魂,且塞予悲。此吾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若此,予忍不铭? 

夫人享年三十七,用夫恩封南阳县君。二男一女。以其年七月七日卒于高邮。梅氏世葬宛陵,以贫不能归也,某年某月某日葬于润州之某县某原。铭曰:

高崖断谷兮,京口之原。山苍水深兮,土厚而坚。居之可乐兮,卜者曰然。骨肉虽土兮,魂气则天。何必故乡兮,然后为安。

(选自《欧阳修诗文集笺注·居士集》卷三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有删改)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以铭而葬焉        丐:求,乞求

B. 年二十以吾          归:女子出嫁

C. 以嫁时之衣          殓:安葬

D. 吾妻之助也          抑:或许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必问曰/今日孰与饮/而乐乎闻其贤者也/则悦/否则叹曰/君所交皆一时贤俊/岂其屈己下之邪/惟以道德/焉故合者尤寡/今与是人饮而欢邪

B. 必问曰/今日孰与饮而乐乎/闻其贤者也则悦/否则叹曰/君所交/皆一时贤俊/岂其屈己下之邪/惟以道德焉/故合者尤寡/今与是人饮而欢邪

C. 必问曰/今日孰与饮而乐乎/闻其贤者也/则悦否/则叹曰/君所交皆一时/贤俊岂其屈己下之邪/惟以道德焉/故合者尤寡今/与是人饮而欢邪

D. 必问曰/今日孰与饮/而乐乎闻其贤者也/则悦否/则叹曰君所交/皆一时贤俊/岂其屈己下之邪/惟以道德焉/故合者尤寡今与/是人饮而欢邪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梅圣俞在妻子去世以后,请求好友欧阳修为她写墓志铭,后来在给欧阳修的多封信中,又一再提及此事。

B. 谢氏出身名门望族,但安贫乐道,治家有方,并且十分关心丈夫与士大夫的交往,是名副其实的贤内助。

C. 西兵进攻江淮地区,随后又相继发生旱灾、蝗灾,谢氏仰天长叹,忧心忡忡,可见她关注百姓疾苦。

D. 谢氏秉性明慧,懂得事理,时不时和梅圣俞探讨来访者才能高下,以及世事得失,都能讲得头头是道。

4.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饮食器皿,虽不及丰侈,而必精以旨;其衣无故新,浣濯缝纫,必洁以完。

(2)殁而得此,庶几以慰其魂,且塞予悲。此吾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

 

查看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塔上的树

易允武

①乘船而行,每每靠近城镇,常常能发现一座塔。眼下泛舟武水到沈从文故乡凤凰去,果然看见有座古塔突兀于小镇的高坡之上。那塔顶上长着一棵壮硕的树,正面看像一团绿色的云,侧面看像老人的头。

②船泊码头,便要去仔细看这幅山水泼墨,它是一座七层古塔,虽然已老态龙钟,不单砖石风蚀斑驳,而且所有的塔角翘檐都已破损残缺,仅仅剩下三只寂寞的风铃,但已哑然失声。惟有被香烛熏烤得髹黑的塔门及残存于地缝里的灰烬,才表明也还有人来此祭祀。因此我想,它的存在不过是一个凝固了的历史故事罢了。在湘西山区,这样的故事也还多着呢。

③然而我执意要弄清楚那塔上的树为什么如此蓊郁如盖,它如何得以生存。于是,便匍匐着攀援石梯而上。塔内盘道狭窄,因为空气潮湿石壁布满青苔的缘故,为防止滑倒,爬至第四层即不敢再贸然上去了。好在这一层有四个拱门可供旅人瞭望,且石板清凉,所以趁着休憩之机欲和古塔作无声的沟通。

④这时有阵阵江风吹来。冥冥之中,但听见塔内塔外众多鸟雀的鸣叫。那生灵的叫唤涌动着,如潮汐此起彼伏。塔外叽叽喳喳的叫声显得分外急促,充满焦虑之情。我起初只是诧异,后来才理解到,原来那些飞鸟似乎发现我骚扰了它们的地盘,急欲驱逐我这个不速之客。我甚至感觉盘旋于塔外的鸟雀全部都死劲地扇动翅膀向我扑将而来,呼呼生风。其中竟然有几只勇猛者穿越空荡的拱门,俯冲于我的头顶之上。

⑤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充满灵性的飞鸟。就在我急欲逃遁而下时,忽然又听得塔的上面三层鸟类的聒噪一片慌乱,但音量比较微弱,仔细辨析,我想,那也许是栖息于塔内的幼鸟和昏老之雀盼求食物或乞望爱怜之鸣,其嘤嘤之声令人不胜恻然。想象它们渴求布施张大尖嘴或鼓动羽翼的艰难情状,我后悔不该爬上塔来寻幽探奇,侵犯了它们的家园,扰乱了鸟类家族的和平与宁静。鸟亦有情,他们的互相关心和对挑衅者的警觉,已从那个塔外愤怒的拍翅和塔内的哀鸣体现出来,我本无心、无意,鸟类却感觉我有心、有意。刹那平常行为竟变成相续肆虐,罪过,罪过。

⑥我立马产生一种负疚感,在彻悟中摸索盘道退下塔去。这时,我发现所有的磴石都积有多少不一的鸟粪,有些还粘连着羽毛,就在我缩着腿弓下身退下时,无意中发现塔壁的缝隙里鼓冒一束树根,死死地嵌在青苔之中。再环顾四周,依然见着攀附于石壁上的根蔓,或粗壮或瘦削,宛若蛇虬,相互缠在一起。有些树根还伸展绿莹莹的卷须,成为根上之根,亮晶晶的水珠挂在上面,塔内如闪着点点星光。我越是向下摸索,那须蔓越见庞杂。登塔时为一览顶端风景之快,不曾留意身边之奇,现在才觉得忽略的风景身边也有,可见人在进退时都万万马虎不得。果然,待我最后钻出塔门,那一丛丛裸露的根须全都展示于塔基周围。

⑦这是一幅多么不屈不挠、元气飞动的自然景象啊,围绕古塔转了一圈,终于觉察古塔是被树根簇拥着,裹缠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石垒的古塔完全被树根抬举起来。倘若没有众多的树根以其顽强之力护卫这座僵物,这本无生命的石头恐怕早已瓦解坍塌于荒野了。

⑧我为这一发现而感动。但是,当我在琢磨中复又抬起头时,仰望高耸于塔上的一团绿荫以及翱翔在它周围的鸟儿,我的心头更为之一亮,我分明感觉飞鸟才是给这树、这塔以生存的施与者。回首我在塔内的整个过程,正是因为塔内堆积的鸟粪给盘根错节的根蔓提供了必要的养分,使细小的根茎不断延伸。而且推而远之,这存活于塔顶的绿色华盖,也不知道是仰仗何年何月何只鸟雀,就是那只玄冥之鸟衔落于塔顶的树种,造就了这棵树的最初生命。日复一日,由于树的根须不断渗入塔的缝隙吸取大地的精华,于是又营造了塔内湿润的空间。鸟、树和塔是如此的相互厮守、依存,难割难舍,最终在天地之间顶托了一道秾丽的风景与和谐统一的煌煌气象。这是天意?这是缘分?我几乎要双手合十向这座古塔顶礼膜拜了。

⑨依依不舍告别这座不知名的古塔,我登船飘向凤凰。问船员,这塔上的树留下什么传说,他们也说不明白。或说树鸟连理,相依相偎,像恩爱执著的夫妻,或说那塔是守护凤凰城的忠诚卫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他们都为鸟的布施树的精诚塔的圆融而心怀崇敬。船员的说法虽极为简单,但给我的思索却很多,因为眼前之景道出了自然万物的亲切默契,它向人们展示的是一个随顺自然,一切皆真,物我通融,宁静致远的生命画面。于是,我忽然觉得这塔,这树,这鸟,这山,这水,这舟,都留着沈从文笔下的万种风情。

(选自《中华散文百人百篇》,有删节)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本文叙写了作者探访塔上的树的所见所感,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蕴含了一定的哲理。

B. 作者在第②自然段中用“这幅山水泼墨”比喻塔和树构成的风景。

C. 第⑤自然段中“刹那平常行为竟变成相续肆虐”,表明人类屡屡冒犯自然,揭示了本文要保护生态平衡的主旨。

D. 本文从视觉、听觉角度,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了富于灵性的鸟雀,表现了作者它们的理解和尊重。

E. 本文和沈从文的小说一样,描绘了“世外桃源”一般的湘西生活和自然风光,语言平实简明。

2.请概括本文第②自然段中古塔的“老态龙钟”体现在哪些方面。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3.根据本文内容,你如何理解本文最后一段所说的“鸟的布施”、“树的精诚”、“塔的圆融”的含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