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诗歌鉴赏 渔 父 (南唐)李中 偶向芦花深处行,溪光山色晚来晴。渔家开户相迎接,...

诗歌鉴赏

渔 父

(南唐)李中

偶向芦花深处行,溪光山色晚来晴。渔家开户相迎接,稚子争窥犬吠声。

  雪鬓衰髯白布袍,笑携赪①鲤换村醪。殷勤留我宿溪上,钓艇归来明月高

注:①赪:红色。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述。

2.“稚子争窥犬吠声”,此句历来颇受诗评家的青睐。请简述此句的精妙之处。

 

1.描写了一幅清新动人的水乡风俗人情画,结合句子具体分析(略)。 抒发了作者对渔家恬静闲适生活及淳朴民风的向往和喜悦之情。 2.①小孩子偷偷的看我,狗也在一旁叫个不停,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②“争窥”二字勾勒出孩子们机灵活泼、逗人喜爱形象。 ③取材平易,只是渔家寻常事但写得真切自然,纯朴民风迎面吹来(答到任意两点,给4分) 【解析】 1.首问对画面的考查实际为考查学生对诗歌中的意象的把握,回答是需要说明诗歌中诗人写了哪些景物,然后描述这些景物形成的画面。注意要避免回答为描述诗歌的意境。后一问考查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个问题可结合诗歌中对农村渔家生活场景描写的具体诗句回答。 点睛:首先知道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哪些。1、忧国伤时。有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的,有反映离乱的痛苦的,有同情人民的疾苦的,有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的。2、建功报国。有建功立业的渴望的,有保家卫国的决心的,有报国无门的悲伤的,有山河沦丧的痛苦的,有年华消逝,有壮志难酬的悲叹的,有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有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的。3、思乡怀人。有羁旅愁思的,有思亲念友的,有边关思乡的,有闺中怀人的,4、生活杂感。有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的,有昔胜今衰的感慨的,有借古讽今的情怀的,有青春易逝的伤感的,有仕途失意的苦闷,有告慰平生的喜悦。5、长亭送别。有依依不舍的留念,有情深意长的勉励。那么,在考场上,题量大,时间紧,如何才能快速的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切入:一、从题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许多古代诗歌,标题对文中的内容就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二、从序言。有的序。三、从诗人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三、从诗人。要知人论世。四、从诗句,这是最重要的依据。从全诗的角度理解诗中所写之事,运用的意象,描写的画面,所写的典故,以及直接抒情的词句来考虑。 2.诗歌中诗人先写“开户”,再言“犬吠”,足见渔家迎客速度之敏捷,感情之殷切,而且“犬吠声”起,于水乡宁静的氛围中,又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争窥”二字,活脱脱地勾勒出孩子们的形象,其机灵活泼、逗人喜爱的神情漾然纸面。 点睛:根据《考试大纲》要求,高考古诗词鉴赏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评价就是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能力层级为E级。评价一首诗的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其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其主旨和思想倾向。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地分析评价。要努力忠于原诗,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不要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现言不及义、似是而非的问题。命题形式主要有:请分析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内涵);请概括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归纳本诗的思想内容;阐述诗歌所表达的观点、态度、主张。答题要点应包括:所塑造的形象;作者的情感(或作者观点、态度,作品中蕴含的哲理、思想意义等。)答题的基本格式:“描绘了……的景物(塑造了……的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歌颂了……的品质/批判了……的观点)”等句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总是离人泪。(《长亭送别》) 

(2)           ,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   

(3)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陈情表》)

(4)青山隔送行,                ,淡烟暮霭相遮蔽。(《长亭送别》)

(5)《诗》三百篇,                     。(《报任安书》)

(6)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形影相吊。(《陈情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颜杲卿,琅邪临沂人。以荫受官。性刚直,有吏干。天宝十四载,摄常山太守。时安禄山为河北、河东采访使,常山在其部内。禄山举范阳之兵诣阙,陷东都。杲卿忠诚感发,惧贼遂寇潼关,即危险宗社。时从弟真卿为平原太守,初闻禄山逆谋,阴养死士,招怀豪右,为拒贼之计。至是遣使告杲卿,相与起义兵,掎解断贼归路,以纾西寇之势。杲卿乃与长史袁履谦等,谋开土门以背之。 

时禄山遣蒋钦凑、高邈率众五千守土门。钦凑军隶常山郡,高邈往幽州未还,杲卿遣吏召钦凑至郡计事。钦凑至,舍之于传舍。会饮既醉,令袁履谦与参军冯虔等杀钦凑。履谦以钦凑首见杲卿,相与垂泣,喜事交济也。是夜,稿城尉崔安石报高邈还至薄城,即令冯虔与安石往图之。诘朝,高邈之骑从数人至稿城驿,安石皆杀之。俄而邈至,安石绐之曰:“太守备酒乐于传舍。”邈方据厅之下马,冯虔等擒而絷之。是日,贼将何千年自东都来赵郡,冯虔又擒之。即日缚二贼将还郡。杲卿遣子安平尉泉明等,函钦凑之首,械二贼,送于京师。 

十五年正月,思明攻常山郡。城中兵少,众寡不敌,御备皆竭。城陷,杲卿、履谦为贼所执,送于东都。禄山见杲卿,面责之曰:“汝昨自范阳户曹,我奏为判安,遂得光禄、太常二丞,便用汝摄常山太守,负汝何事而背我耶?”杲卿瞋目而报曰:“我世为唐臣,常守忠义,纵受汝奏署,复合从汝反乎!且汝本营州一牧羊羯奴耳,叨窍恩宠,致身及此,天子负汝何事而汝反耶?”禄山怒甚,令缚于中桥南头从西第二柱,节解之,比至气绝,大骂不息。 

乾元元年五月,诏曰:“颜杲卿任彼专城,志枭狂虏,艰难之际,忠义在心。愤群凶而慷慨,临大节而奋发,遂擒元恶,成此茂勋。属胡虏凭陵,流毒方炽,孤城力屈,见陷寇仇,身殁名存,实彰忠烈。夫仁者有勇,验之于临难;臣之报国,义存于捐躯。嘉其死节之诚,可赠太子太保。”

  (节选自《旧唐书》,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养死士,招怀豪右       阴:暗地里

B. 任彼专城,志狂虏       枭:勇猛

C. 钦凑至,之于传舍       舍:安排住宿

D. 相与垂泣,喜事交也     济:成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常山在部内             ②皆出于此乎

B. ①杲卿与长史袁履谦等     ②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C. ①太守备酒乐传舍         ②急星火

D. ①负汝何事背我耶         ②若望仆不相师,用流俗人之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颜杲卿代理常山郡太守时是安禄山的属下,安禄山发动叛乱后,颜杲卿感发忠诚报国之心,与堂弟颜真卿等人密谋共同对付安禄山。

B. 颜杲卿据城抵御叛军,因寡不敌众且装备竭尽而被敌人所擒,面对安禄山的诘责他慷慨陈词,最终触怒安禄山而遭肢解酷刑,为国捐躯。

C. 颜杲卿与属下用计策杀死蒋钦凑,并活捉了高邈、何千年两名叛军将领,然后与儿子颜泉明一起率人将钦凑之首和高、何二贼押送京城。

D. 颜杲卿就义后,天子下诏评价他愤恨群凶而慷慨激昂,面临大节而奋发图谋,创建功勋,为表彰他守节而死的忠诚,追赠他为太子太保。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相与起义兵,掎解断贼归路,以纾西寇之势。 

(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3)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形影相       (2)若仆不相师_________(3)舅母志 _________

(4)形容枯槁_________(5)凡变矣_________ (6)蒙国恩          

(7)吾妻来归                      (8)恨不疏林挂住斜晖            

(9)最要扶持               (10)以其狂惑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明代散文家,江苏昆山人。有《震川文集》。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是明代唐宋派的代表作家。有人把归有光与欧阳修比较,推崇他为明代第一散文家。代表作为《项脊轩志》。

B. 《南州六月荔枝丹》的作者是贾祖璋,浙江省海宁人,中国科普作家。著有《鸟类研究》、《生物学碎锦》等。

C.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王实甫和马致远,四人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D. 《景泰蓝的制作》的作者是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江苏苏州人。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多收了三五斗》(短篇小说)、《倪焕之》(长篇小说)、《稻草人》(童话)、《古代英雄的石像》(童话)等。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写童话的作家。

 

查看答案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下面作出的四种分析,最能确切地反映作者的的意图和表达方法的一项是(     )

A. 作者用设问、夸张等修辞手法,描绘了莺莺送别时暮秋霜晨的自然景色。

B. 作者用反问、夸张等修辞手法,描绘了莺莺送别时泪眼看世界的情态。

C. 作者用反问、夸张等修辞手法,描绘了莺莺送别时暮秋霜晨的自然景色。

D. 作者用设问、夸张等修辞手法,描绘了莺莺送别时泪眼看世界的情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