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郑亨,合肥人。父用,请老,亨嗣职。洪武二十五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郑亨,合肥人。父用,请老,亨嗣职。洪武二十五年,应募持檄谕鞑靼,至斡难河。

战真定,先登,进指挥使。袭大宁,至刘家口,诸将将攻关,成祖虑守关卒走报大宁,得为备,乃令亨将劲骑数百,卷旆登山,潜出关后,断其归路。急攻之,悉缚守关者,遂奄至大宁。入京师,中府左都督,封武安侯,禄千五百石,予世券。留守北京。时父用犹在,受封爵视亨。

永乐元年,充总兵官,帅武成侯王聪、安平侯李远备宣府。亨至边度宣府万全怀来形便每数堡相距中择一堡可容数堡士马者为高城深池浚井蓄水谨望。寇至,夜举火,昼鸣砲,并力坚守。规画周详,后莫能易。三年二月召还,旋遣之镇。七年秋,备边开平。

明年,帝北征,命亨督运。出塞,将右哨,追败本雅失里。大军与阿鲁台遇。亨帅众先,大破之。论功为诸将冠。其冬仍出镇宣府。十二年复从北征,领中军。战忽失温,追敌中流矢却,复与大军合破之。二十年复从出塞,将左哨,帅卒万人,治龙门道过军,破兀良哈于屈裂河。将辎重还,击破寇之追蹑者,仍守开平。成祖凡五出塞,亨皆在行。

仁宗即位,镇大同。在镇垦田积谷,边备完固,自是大同希寇患。宣德元年召掌行后府事。已,仍镇大同,转饷宣府。招降迤北部长四十九人,请于朝,厚抚之,归附者相属。九年二月卒于镇。

亨严肃重厚,善抚士卒,耻掊克。在大同时,镇守中官挠军政,亨裁之以理,其人不悦,然其卒也,深悼惜之漳国公,谥忠毅。妾张氏,自经以殉,赠淑人。子能嗣,传爵至明亡。

(节选自《明史·郑亨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亨至边/度宣府万全怀来形便/每数堡相距/中择一堡/可容数堡士马者/为高城深池浚井/蓄水/谨望。

B. 亨至边/度宣府万全怀来形便/每数堡相距/中择一堡可容数堡士马者/为高城深池/浚井蓄水/谨望。

C. 亨至边/度宣府万全怀来形便/每数堡/相距中择一堡可容数堡士马者/为高城深池/浚井蓄水/谨望。

D. 亨至边/度宣府万全怀来形便/每数堡/相距中择一堡/可容数堡士马者/为高城深池/浚井蓄水/谨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请老”是指古代官吏请求退休。类似的用法还有“乞老”“乞骸骨”“告老”等。

B. “迁”的词义丰富,可以表示晋升或调动官职,也可表示表示贬谪,在本句中指“升迁”。

C. “世券”又称铁券。古时帝王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形制如瓦。

D. “赠”是根据功劳,给予在世或者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官爵或荣誉称号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郑亨作战勇猛,和忽失温作战时,郑亨追击敌军时中飞箭受伤,但他还是与大军联合击破敌军。

B. 郑亨战功显赫,他跟从明成祖作战,受封武安侯,与阿鲁台作战时,他的功劳也是诸将第一。

C. 郑亨深受君王信赖。他长期镇守宣府、大同等地,明成祖五次出塞,郑亨都随军出征。

D. 郑亨执政有方。在镇守大同时,他开垦田地,积蓄粮食,使边备完固,从此大同不再有寇贼之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寇至,夜举火,昼鸣砲,并力坚守。规画周详,后莫能易。

(2)镇守中官挠军政,亨裁之以理,其人不悦,然其卒也,深悼惜之。

 

1.B 2.D 3.D 4.(1)一旦寇贼来到,在夜里举火,在白天鸣炮,合力坚守,规划周密详尽,后任者不能改变。 (2)镇守中官扰乱军纪,郑亨便以理裁处,那个人很不高兴,但他死后,(他们)都深深悲悼痛惜。 【解析】 1.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考点:理解常见古文常识。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郑亨,合肥人。父亲郑用,请求退休养老,郑亨承袭其职。洪武二十五年(1392),郑亨应募携带檄文去谕示鞑靼,到达斡难河。燕王起兵后,郑亨率所部投降。真定之战,郑亨率先登城,晋升为指挥使。袭击大宁时,至刘家口,诸将准备攻关。成祖担心守关官兵逃往大宁报告,增加防备,于是命郑亨率劲骑数百,卷旗登山,暗至关后,断其归路。然后强打猛攻,将守关者全部捆绑起来,然后突至大宁。入京城后,郑亨历升为中府左都督,被封为武安侯,食禄一千五百石,并给予世袭凭证。他留守北京。当时其父郑用还在,与郑亨一样封爵。 永乐元年(1403),郑亨充任总兵官,率武成侯王聪、安平侯李远防守宣府。郑亨到达边境后,估计宣府、万全、怀来有利的地形后,每隔数堡,选择一座可以容纳数堡兵马的堡垒,修筑高城深沟,挖井蓄水,小心嘹望。一旦寇贼来到,便夜举火,昼鸣炮,合力坚守,规划周详,后莫能改。三年郑亨应诏回京,随即又奉命前往镇守。七年(1409)秋,郑亨防守开平边境。第二年,皇上北征,命郑亨监督运输。出塞后,郑亨率领右哨,追击并打败本雅失里。大军与阿鲁台相遇,郑亨率众先冲,大破敌军。论功时,郑亨为诸将之首。这年冬天,他仍出外镇守宣府。十二年,郑亨又随军北征,率领中军。忽失温之战,郑亨追击敌军时中飞箭而退,又与大军破敌军。二十年,郑亨又随军出塞,统领左哨,他率领一万士兵,修筑龙门之路,让大军能过,在屈裂击败兀良哈。郑亨率军运送辎重返回,再败追踪的敌寇,仍驻守开平。成祖共五次出塞,郑亨都在军中随行。 仁宗即位后,郑亨镇守大同。他镇守边地时,垦田积谷,使边备完固,从此大同很少有寇贼之患。宣德元年(1426),郑亨应诏掌管后府事务。不久,仍镇守大同,运饷给宣府。他招降了迤北部长四十九人,并向朝廷请求厚抚,因而归附者接踵而至。九年(1434),郑亨死于大同。 郑亨严肃厚道,善抚士卒,耻于用苛捐重税盘剥百姓。在大同时,镇守中官扰乱军纪,郑亨便以理裁处,那个人很不高兴,但他死后,他们都深深悲悼痛惜。郑亨被赠为漳国公,谥号忠毅。他的小妾张氏,自尽殉夫,被赠为淑人。儿子郑能继位,传爵位至明朝灭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用知识产权撬动知识创新

滕朝阳

①回溯人类文明史,专利制度促进了创新知识迅速公共化,同时也为技术和市场的结合提供了制度保证。从专利制度诞生早于工业革命发生的时序来看,二者之间应该存在极其重要的因果关联。时至今日,包括专利权在内的知识产权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受到法律保护。为树立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营造鼓励知识创新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环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将每年的4月26日定为“世界知识产权日”。

②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起步较晚。知识产权进入人们的观念,被确立为一种制度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不过是近三十年来的事。我国已经建立了门类比较齐全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取得的知识产权成果也令世界刮目相看。但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还不少,“山寨产品”还受到不少消费者认可,尊重知识、尊重创造还没有深入人心,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民族创新能力还没有形成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

③知识创新是充满高风险、需要高投入、具有高难度的智力活动。很多人能熟练应用旧知识,只有极少数人能在知识存量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知识,而知识创新的成果恰恰是人类福利增进和社会进步的源泉。只有尊重、保护创造性智力成果,才能激发人们的创新热情,并为持续创新奠定基础。相反,如果人人都可以搭便车,从事知识创新的人就无法得到足够的补偿。

④漠视知识产权,就将被假冒伪劣包围,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很难有获得感和幸福感。但人们对知识产权的重视,还没有达到应有的广度和深度。事实上,即使是权利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往往不够重视。作家莫言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几年前一群作家跟一家网站打版权官司:“按说这是一件正大光明的事情,但是很多人说风凉话:有这么多的国家大事,你们不去关心;有这么多的弱势群体,你们不去关怀;你们这帮作家——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关心自己的版税,还诉诸公堂,占用媒体宝贵的版面和时间。”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情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对知识产权的态度。

⑤我们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但还很不如人意。有的企业负责人坦言“已经不愿意申请专利了”,因为“不申请专利还好,一申请专利反而被剽窃得更快”,于是“核心技术方面绝不再向外透露”。在专利制度建立之前,技术进步都是由技术机密所驱动,而这种传承方式会极大地阻碍了人们之间的知识共享。知识创新成果的产权保护不力,就会回到“机密保护”的状态,这既会抑制自己的创新,也不利于引进最好的技术。

⑥在互联网时代,知识产权保护面临更复杂的环境,相关法律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在根本上,还是要确立这样一种理念:侵犯知识产权不仅可耻,而且违法!只有保护好创造性智力成果,投身知识创新的人才会越来越多,创新驱动才会变成广阔的现实,社会才能获得不竭的前进动力。

(2016年第8期《半月谈》,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专利制度诞生早于工业革命发生的时序来看,知识产权与知识创新之间应该存在极其重要的因果关联。

B. 作家莫言提到的几年前一群作家跟一家网站打版权官司的这一事例,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权利人重视知识产权的情境。

C. 要激发人们的创新热情,并为持续创新奠定基础,就必须尊重、保护创造性智力成果。如果人人都不尊重、保护创造性智力成果,持续创新就会丧失动力。

D. 如果知识创新成果的产权保护不力,创新成果就会回到“机密保护”的状态,这既会抑制自己的创新,也不利于引进最好的技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从人类文明史来看,专利制度促进了创新知识迅速公共化,同时也给技术和市场的结合提供了制度保证。为此,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才将4月26日定为“世界知识产权日”。

B. 知识创新这种智力活动充满高风险、需要高投入、具有高难度,而知识创新的成果又恰恰是人类福利增进和社会进步的源泉。

C. 在保护知识产权的专利制度建立之前,技术进步都是由技术机密所驱动,而这种传承方式会极大地阻碍人类知识的共享。

D. 近三十年来,知识产权正在逐渐进入中国人的观念里,并被确立为一种制度在我国的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有的企业负责人坦言“已经不愿意申请专利了”,是因为“不申请专利还好,一申请专利反而被剽窃得更快”,这说明我们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还很不如人意。

B. 如果漠视知识产权,人们就将在被假冒伪劣包围的环境中生活,因而也很难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C. “山寨产品”在我国受到不少消费者认可,这说明尊重知识、尊重创造还没有深入人心,保护知识产权还没有形成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

D. 时至今日,包括专利权在内的知识产权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受到法律保护。我国也已经建立了门类比较齐全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知识产权已深入人们的观念。

 

查看答案

根据下列材料作文。

2016年媒体关注有两大人物:屠呦呦,黄晓明。

屠呦呦,2016年2月14日,荣膺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2016年4月21日,入选《时代周刊》公布的2016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2017年1月2日,被授予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首次授予女性科学家。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其研究成果拯救了、拯救着、还会拯救无数人的生命!

黄晓明,结婚。

电视、广播、app新闻等各大媒体争相报道黄晓明的婚礼,铺天盖地全是后者消息,屠呦呦的报道却明显冷清很多,甚至很多人不知道屠呦呦是谁。

根据上述材料,自主立意,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并且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少于800字。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②题目自拟 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姚名达:“抗战捐躯教授第一人”

1942年5月,日本军队发动浙赣会战,战火再次延烧到了江西境内。6月中旬,位于赣中泰和杏岭的国立中正大学校园内,大学教授姚名迭与在校学生一起组成战地服务团,怀抱着“爱国岂敢后人”的豪情壮志,慷慨激昂地奔向抗日战场最前线。这群平时“以气节相砥砺,以道义相切磋”的书生,在7月7日与日军短兵相接于新干石口村时,充分展现出了中国丈人的坚强与勇敢。团长姚名达身先士卒,率领团员奋勇杀敌。最终,姚名迭与另一名团员吴昌迭,不幸以身殉国。

1905年出生的姚名迭,以身殉国时年仅38岁,无怪乎吴其昌、顾颉刚等昔日同窗师友无不感到突然与惋惜。姚名达去世时,他已经出版了多部著作,包括协助导师粱启超记录整理的《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古书真伪及其年代》,增补胡适的《章实斋年谱》,以及自著的《刘宗周年谱》《邵念鲁年谱》《朱筠年谱》《目录学》《中国目录学史》《中国目录学年表》等等。从学术的发展看,从来就是可以有天才的科学家,天才的文学家,却不可能有天才的史学家的。对于需要长期积累沉浮的文科教授而言,38岁正是迎接学术上更大发展、更大辉煌的学术年纪。而根据王咨臣先生的整理,姚名达实际上也已经为自己未来的学术研究作出了宏大的规划,他计划要完成《中国史学丛书》12种,《史家传谱丛书》11种,《史法学丛书》21种等著作。其中,完成一部《中国史学史》是姚名达甫入清华便立下的宏伟志愿。即便是已经出版了多部著作之后,他也还是坚持,只有这部《中国吏学史》才称得上不朽。姚名达的逝世,使得他的《中国史学史》只留下了一部1934年的油印本讲义稿,一直未能出版,后世治史学史之学者遍寻不得,皆扼腕叹息不已。

如果不是1932年的那场炮火,姚名达的这部《中国史学史》本来是有可能完成的。1929年3月,姚名达进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除了办公时间以外,他仍旧于清晨深夜,继续史学史的研究,除了陆续发表一些论文和著作外,还积累了许多零零碎碎的小纸片,“上面有许多从史书和文集里找得到的史料,委实有前人所未发现的宝贝。还有我自己对于史学史上的各种思想,自信亦有些独到之处,也记在小纸片上。说来真很痛心,不料在1932年“一·二八’的后二日被倭寇把它和我的家庭完全炸毁了。”突然降临的炮火,不仅毁了他的家,而且也给了从小就喜欢研究历史,并立志要做一个不问世事的历史学家的姚名达巨大的打击。

在伦理学上有过一个经典的问题:爱因斯坦正在写他的相对论,但是隔壁有一场火灾,邻居有个又老又丑、行将就木的老太太需要救护,爱因斯坦到底是救还是不救?每一个人对这个的回答是不一样的。但按照康德的哲学回答,爱因斯坦就是要去救,这才能显示出绝对命令,显示出人的高贵。姚名达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而且他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兑现了自己的选择。

1932年的2月8日,在无桌无椅的困境下,姚名达写信给胡适:“我军若败,不容我们再作纸上工夫,我打算从事政治和社会运动。我军若胜,外交必有转机,百业当可逐渐发达,我打算仍旧作史学的研究。”1933年,名达与第一任妻子黄心勉在上海办起了《女子月刊》,拿来做喊醒妇女的播音机。1937年8月,姚名选与妻子巴怡南一起,将他们订婚的戒指捐赠出来,并呼吁全国妇女将饰物捐赠给国家,以增加抗战实力,“用整个民族的力量给日本帝国主义者以致命的打击”。1942年7月,在樟树抗战前线,面对旁人的劝阻,姚名达毅然决然地答道:“唯有能致力抗战,方能胜任建国,若徒有才力而无热血者,比比皆然,又乌睹其为用耶?”如此一步一步地,姚名达作出了自己的选择,这才是真正最高的哲学问题!那才是一个性情人应该做的事情!

1946年,历经劫难的清华大学重返北平,校长梅贻琦在主持学校的重建工作时,特别回顾褒扬了抗战期间牺牲的清华校友姚名达等人,誉其“皆足名垂清华史,实亦母校之光”。2002年,雷洁琼亲笔题词,称赞姚名达为“抗战捐躯教授第一人”.69年之后,我们重新回眸这位走向抗日战场的教授,我们看到的是一种知识分子勇于担当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姚名达的自我选择,也是清华国学研究院精神的传承,更是整个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光荣。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战地服务团慷慨激昂地奔向抗日战场最前线,这与姚名达心怀爱国的豪情壮志,并且与学生在一起时“以气节相砥砺,以道义相切磋”分不开的。

B. 姚名达在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期间,在办公时间以外,还继续史学史的研究,并且将自己对吏学史上的各种有独到之处的思想,记在了小纸片上。

C. 姚名达从史书和文集里找到了前人所未发现的宝贝,可惜在1932年“一·二八”的后二日被倭寇全炸毁了,否则姚名达依靠这些宝贝也一定发达了。

D. 姚名达从小就喜欢研究历史,并立志要做一个不问世事的历史学家,但是在无情的现实面前,他改变了初衷,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这不影响他的伟大。

E. 1946年,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在主持学校的重建工作时,特别回顾褒扬了姚名达等清华校友,这是因为姚名达是清华大学校友中唯一为国捐躯的教授。

2.姚名达的去世让昔日同窗师友感到突然与惋惜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姚名达被称为“整个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光荣”,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五、文学作品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塾师老汪

老汪在开封上过七年学,也算有学问了。老汪瘦,留个分头,穿上长衫,像个读书人;但老汪嘴笨,又有些结巴,并不适合教书。也许他肚子里有东西,但像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头几年教私塾,每到一家,教不到三个月,就被人辞退了。

人问:“老汪,你有学问吗?”

老汪红着脸:“拿纸笔来,我给你做一篇述论。”

人:“有,咋说不出来呢?”

老汪叹息:“我跟你说不清楚,躁人之辞多,吉人之辞寡。”

但不管辞之多寡,学堂上,《论语》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一句,哪有翻来覆去讲十天还讲不清楚的道理?自己讲不清楚,动不动还跟学生急:“啥叫朽木不可雕呢?圣人指的就是你们。”

四处流落七八年,老汪终于在镇上落下了脚。

老汪的私塾,设在东家老范的牛屋。老汪亲题了一块匾,“种桃书屋”,挂在牛屋的门楣上。老范自家设私整,允许别家孩子来随听,不用交束脩,自带干粮就行了。十里八乡,便有许多孩子来随听。由于老汪讲文讲不清楚,徒儿们十有八个与他作对,何况十有八个本也没想听学,只是借此躲开家中活计,图个安逸罢了。但老汪是个认真的人, 便平添了许多烦恼,往往讲着讲着就不讲了,说:“我讲你们也不懂。”

如讲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徒儿们以为远道来了朋友,孔子高兴,而老汪说高兴个啥呀。恰恰是圣人伤了心。如果身边有朋友。心里的话都说完了,远道来个人,不是添堵吗?恰恰是身边没朋友,才把这个远道来的人当朋友呢;这个远道来的人,是不是朋友,还两说着呢;只不过借着这话儿,拐着弯骂人罢了。徒儿们都说孔子不是东西。老汪一个人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老汪教学之余,有个癖好,每月两次,阴历十五和三十,中午时分,爱一个人四处乱走。拽开大步,一路走去,见人也不打招呼。有时顺着大路,有时在野地里。夏天走出一头汗,冬天也走出一头汗。大家一开始觉得他是乱走,但月月如此,年年如此,也就不是乱走了。十五或三十,偶尔刮大风下大雨不能走了,老汪会被憋得满头青筋。一天中午,东家老范从各村起租子回来,老汪身披褂子正要出门。两人在门口碰上了。老范想起今天是阴历十五,便拦住老汪问:“老汪,这一年一年的,到底走个啥呢?”

老汪:“东家,没法给你说,说也说不清。”

这年端午节,老范招待老注吃饭,吃着吃着,又说到走上。老汪喝多了,趴到桌角上哭着说:“总想一个人。半个月积得憋得慌,走走散散,也就好了。”

这下老范明白了:“怕不是你爹吧,当年供你上学不容易。”

老汪哭着摇头:“不会是他。”

老范:“如果是活着的人,想谁,找谁一趟不就完了?”

老汪摇头:“找不得,找不得,当年就是因为个找,我差点丢了命。”

老范心里一惊,不再问了,只是说:“大中午的,野地里不干净,别碰着无常。”

老汪摇头:“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又说:“碰到无常也不怕,他要让我走,我就跟他走了。”

老汪的老婆叫银瓶,银瓶不识字,但跟老汪一起张罗私塾,老汪嘴笨,银瓶嘴却能说,但她说的不是学堂的事,尽是些东邻西舍的闲话,嘴像刮风似的,想起什么说什么。人劝老汪:“老汪,你是有学问的人,你老婆那个嘴,你也劝劝。”

老汪一声叹息:“一个人说正经话,说得不对可以劝他;一个人胡言乱语,何劝之有?”

银瓶除了嘴能说,还爱占人便宜,不占便宜就觉得吃亏。逛一趟集市,买人几棵葱。非拿人两头蒜;买人二尺布,非搭两绺线,夏秋两季,爱到地里拾庄稼,碰到谁家还没收的庄稼,也顺手牵羊捋上两把,从学堂出南门离东家老范的地亩最近,所以捋拿老范的庄稼最多。一次老范到后院牲口棚看牲口,管家老季跟了过来:“东家,把老汪辞了吧。”

老范:“为啥? ”

老季:“老汪教书,娃儿们都听不懂。”

老范:“不懂才教,懂还教个啥?”

老季:“不为老汪。”

老范:“为啥?”

老季:“为他老婆,爱偷庄稼,是个贼。”

老范挥择手:“娘们儿家。”

又说:“贼就贼吧,我五十顷地,还养不起一个贼?”

这话被喂牲口的老宋听到了。老宋也有一个娃跟着老汪学《论语》,老宋便把这话又学给了老汪。没想到老汪潸然泪下:“啥叫有朋自远方来?这就叫有朋自远方来。”

(选自刘震云 《一句顶一万句》有删改)

1.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本文擅长以经典文句的使用来表现人物性格。如老汪翻来覆去讲不清楚“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就说明了作为乡村垫师的他迂腐无能。

B. 文中老汪毎月两次的“乱走”令人备感困惑,直到端午节老汪酒后吐真言。暴露内心秘密。说出“总想一个人”时,才真相大白。

C. 本文在人物关系的参照之中塑造老汪的形象,如他对学生、银瓶及老范等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言谈、态度,很好地表现了他的个性。

D. 本文以白话口语为主,又掺入了方言和文言,读来别有风味,同时,这样的语言既契合老汪的身份和生活环境,也暗合他的尴尬处境。

E. 文虽只是选段,但故事情节相对完整,作者以简约沉稳的白描手法,生动地塑造了人物群像,展开了一幅北方村镇的风俗画卷。

2.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老汪对《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一句的独特理解,其实源于自身人际关系的体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四、文言文阅读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韩信反。高帝问诸将,诸将曰:“亟发兵坑竖子耳。”高帝默然。问陈平,平固辞谢,曰:“诸将云何?”上具告之。陈平曰:“人之上书言信反,有知之者乎?”曰:“未有。”曰:“信知之乎?”曰:“不知。”陈平曰:“陛下精兵孰与楚?”上曰:“不能过。”平曰:“陛下将用兵有能过韩信者乎?”上曰:“莫及也。”平曰:“今兵不如楚精,而将不能及,而举兵攻之,是之战也,窃为陛下危之。”上曰:“为之奈何?”平曰:“古者天子巡狩,会诸侯。南方有云梦,陛下弟岀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陈,楚之西界,信闻天子以好岀游,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谒,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高帝以为然,乃使告诸侯会陈,“吾将南游云梦。”上因随以行。行未至陈,楚王信果郊迎道中。高帝豫具武士,见信至,即缚之,载后车。信呼曰:“天下已定,我固当烹!”高帝顾谓信曰:“若毋声!而反,明矣!”

高帝从破布军还病创徐行至长安燕王卢绾反,上使樊哙以相国将兵攻之。既行人有恶哙者。高帝怒曰:“哙见吾病,乃冀我死也。”用陈平谋而召绛侯周勃受诏床下,曰:“陈平亟驰传载勃代哙将,平至军中即斩哙头!”二人既受诏,驰传未至军,行计之曰:“樊哙,帝之故人也,功多,且又乃吕后弟吕媭之夫,有亲且贵,帝以忿怒故,欲斩之,则恐后悔。宁囚而致上,上自诛之。”未至军,为坛,以节召樊哙。哙受诏,即反接载槛车,传诣长安。

……高祖崩。吕媭常以前陈平为高帝谋执樊哙,数谗曰:“陈平为相非治事,日饮醇酒,戏妇女。”陈平闻,日益甚。吕太后闻之,私独喜。面质吕媭于陈平曰:“鄙语曰‘儿妇人口不可用’,顾君与我何如耳。无畏吕媭之谗也。”

吕太后立诸吕为王,陈平伪听之。及吕太后崩,平与太尉勃合谋,卒诛诸吕,立孝文皇帝,陈平本谋也。

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帝豫具武士,见信至,即缚之         执:捉拿

B. 高帝以为然,乃使告诸侯会陈           发:派遣

C. 而举兵攻之,是之战也                 趣:有趣

D. 既行,人有恶哙者                     短:说坏话

2.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帝从破布军还∕病创∕徐行至长安∕燕王卢绾反

B. 高帝从破布军还∕病创徐行∕至长安∕燕王卢绾反

C. 高帝从破布军还病创∕徐行∕至长安∕燕王卢绾反

D. 高帝从破布军还病创∕徐行至长安∕燕王卢绾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有人密告韩信谋反时,刘邦没轻信诸将意见,而是认真听取陈平的分析,并采纳了他的意见,说明刘邦很信任陈平。

B. 韩信被刘邦捆绑后愤怒高呼,后悔自己没有早烹杀刘邦,留下后患。

C. 刘邦善于用人,但又多疑。

D. 陈平曾为高祖出谋划策捉拿樊哙 ,刘邦死后,樊哙夫人吕媭就多次在吕太后面前说陈平坏话,可吕太后闻知此事,却暗自高兴。

4.把下面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

(1)谒,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

(2)行未至陈,楚王信果郊迎道中。

(3)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