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碱蓬草 胡修江 秋天是属于陶渊明的。金秋的菊花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碱蓬草

胡修江

秋天是属于陶渊明的。金秋的菊花开放时,天空蓝得像一个童话,于是人们就登上高坡,高坡上满是文人的诗情,亲朋们精致的思念。而此时,我的心灵却被一丛丛红红的野草完全占据了。乡人说,那是碱蓬草,是沿海滩涂特有的一种植被,也叫碱蓬菜。说它是菜,是怀了亲切;说它是草,是因为野生野长。五月长出新芽时,草叶还翠绿如滴,然后由于生长在海陆之间,潮来潮往间,叶子就逐渐开始变红了,九、十月间,简直是漫滩遍野的红。它喜欢盐碱地,喜欢和海浪亲吻,丛丛簇簇,扎根于荒凉,向翱翔的海鸥铺展野性的美丽。

碱蓬草生长在海滩上,一年又一年,蛮横、执着,看惯的人觉得是顺理成章,初到的人觉得惊讶神奇。我虽不是伴着碱蓬长大的,但也不是第一次来到这里,所以,我和它就有了一种若即若离的默契,它正适合我的细细阅读。暂时的逃离城市,既非归隐,也非从俗,就是想在作秀般的喧扰中寻到一点朴实的宁静。登高赏菊,很多人是因为陶渊明,似是一种硬造的文人情结,我不想这样。陶渊明的归隐,因着文人的清高,并非本愿,乃逃禄而归耕,不论外表装饰得如何轻视世事,洒脱不凡,内心却更强烈地执着人生,非常痛苦。他种的豆从来就长不好,草长得太茂盛;他的田园就像一个装饰好背景的舞台,一个人粉墨登场,耕种就是演戏了。但当你面对这一丛丛犹如红色的地毯般一直铺到天边的碱蓬草时,你就会直面最朴素的生命诠释:自然。你能炫耀一种坚强么?坚强是在不适合自己的环境中的勇敢生存,碱蓬草不是,它就适合盐碱地,土地肥沃,就会死亡;你能赞美一种热情么?热情是无时无刻不在的青春的涌动,碱蓬草不是,秋天过后就会凋萎。

当年在大沽河边,英雄战死在疆场,鲜血染红了大地,也染红了河岸海边的漫山遍野的碱蓬草,从此野草涂上了英雄的光辉。今天,理想主义的时代渐渐远离我们而去,但草却依然在顽强地生长,铅华洗尽,本色如初。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瓜菜代”的岁月,碱蓬草成为救命草。滩边的渔民村妇采来碱蓬草的籽、叶和茎,掺着玉米面蒸出来红草馍馍,几乎拯救了一整代人。今天,也不会再有人会钟情于它,只有一些都市人,在厌倦了生猛海鲜、大鱼大肉后,买上一两个碱蓬菜的包子,调节一下已被油腻堵塞的肠胃。碱蓬草依旧鲜红亮丽,依旧春天发芽,秋天枯萎。它能觉出自己地位的变化、曾经的荣辱么?草木无情,多情的只是人类自己,但往往又是自作多情。草依旧是草,就如同人依旧是人。

碱蓬草环绕的,是一处处的养虾池,那些赤脚的农民经常从碱蓬草上走过,每一天夕阳坠落的时候,家人送来饭菜,一家人就这样在晚霞的余晖中享受着最平常的幸福。为了看虾,他们晚上经常睡在只能放下一张床的小屋中,夜风吹送,送来大海的涛声,与之相伴的就是这丛丛的碱蓬草,一生的匆忙岁月,几世的艰辛劳碌,都融进瞬间的永恒中了。他们说,这里没什么风景。风景就是每天一如既往的生活。

如今,对都市人而言,单纯玲珑的风景已经不再具有太大的诱惑,粗犷与坦荡反倒吊足了一些人的胃口。于是更多的人开始走马观花般地浏览“荒凉”,对此,我只想说,向往一种勾人魂魄的旅程的同时,不要玷污了一份朴拙,一份厚重。

对于那丛红草,我也只是一个过客,回归都市,心依旧茫然,脚步依然匆忙。该忘掉的就忘掉吧,不能忘怀的,就存在心底,一切随缘,自由地生长吧。

(选自2017年第5期《散文选刊》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以金秋时节,人们登高赏菊,抒发诗情、思念开头,既与下文关于“文人情结”的议论相呼应,又暗示碱蓬草从未被人们所关注。

B. 碱蓬草的形象是对生命最朴素的诠释,它们在荒凉、寂寞的环境中地生长,展现出坚强、热情的珍贵品质和朴拙而厚重的美。

C. 作者围绕着碱蓬草组织情思,叙写不同时代人们对待碱蓬草的不同情感态度,并由此延伸到对自然、风景和人类生活的思考。

D. 文中将现代都市人与“赤脚的农民”的生活形态作对比,并融入自身的感慨,体现了作者不同于一般都市人的风景观和生活方式。

2.碱蓬草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文章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一特点的?

3.作者说“秋天是属于陶渊明的”,后文又说很多人因陶渊明而登高赏菊,“似是一种硬造的文人情绪”,这是否矛盾?请结会原文简要分析。

 

1.C 2.①最突出特点:自然。②生长环境方面,自然地生长在人迹罕至的盐碱地;③生长过程方面,随季节变化自然地生长、凋萎。 3.不矛盾。①陶渊明真挚地热爱秋天,又写出了流传千古的颂秋咏菊诗;②很多登高赏菊的人,并不具有陶渊明的情怀,只是在形式上模仿陶渊明;③作者这样写,意在说明很多人不能真正地欣赏草木的本性。 【解析】 1.试题分析: A项“暗示碱蓬草从未被人们所关注”不合原文;B项“有着坚强、热情的珍贵品质”不符合作者对碱蓬草的理解;D项“体现了作者不同于一般都市人的风景观和生活方式”不合原文,作者有着深刻的自省意识,在批判都市人的同时,也承认自己“回归都市,心依旧茫然,脚步依旧匆忙”。 点睛:本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其中A项考查开头段的作用,B项鉴赏作品中的形象,C项概括作品的思想情感,D项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文章,把握主旨,理清结构,研究技法。然后对照选项逐一排查,找出答案。 2.试题分析:本题信息主要集中在一二两段,由“沿海滩涂特有的一种植被”“它喜欢盐碱地” “碱蓬草生长在海滩上” 可概括出碱蓬草生长环境的特点;由“五月长出新芽时,草叶还翠绿如滴,然后由于生长在海陆之间,潮来潮往间,叶子就逐渐开始变红了,九、十月间,简直是漫滩遍野的红”“秋天过后就会凋萎”可概括出碱蓬草生长过程的特点;再由“但当你面对这一丛丛犹如红色的地毯般一直铺到天边的碱蓬草时,你就会直面最朴素的生命诠释:自然”,可概括出碱蓬草的整体特点。 3.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探究题,但答案是不开放的,考生只能答不矛盾。“秋天是属于陶渊明的”是文章的开头句,对这一句的理解需要结合考生平时对陶渊明的了解,要答出陶渊明热爱秋天,并且爱写菊花诗,有很多名篇流传至今;“似是一种硬造的文人情绪”则是指那些“因为陶渊明”登高赏菊的人,这些人登高赋诗,表达“精致的思念”,在他们看来陶渊明的归隐是浪漫而洒脱的,作者却认为“陶渊明的归隐,因着文人的清高,并非本愿,乃逃禄而归耕,……内心却更强烈地执着人生,非常痛苦”,表明这些模仿者并不具有陶渊明一样的情怀,模仿的只是形式。正如作者所说“草木无情,多情的只是人类自己,但往往又是自作多情”,人们并不能真正欣赏草木的本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书札也可以称为手扎、尺牍、书翰或者书信,诸名之间并无实质性的不同,但又有所区别与侧重。书札与尺牍、尺素兼重物质形式与文体形式,相比之下,后二者又更为古雅一些。这是因为书写尺牍所用之质材,因时代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在纸张未发明之前,书写信函不是用竹简,即是用木犊,偶尔亦用小幅丝帛织物,即为尺素,这就是先秦两汉时期用“简”“牍”“札”“牒”或“素”等称呼书信的由来。手札与书札、书翰相近,但书札、书翰强调其为书写的作品,而手札强调其出于书写者的亲笔。书信则侧重其文体内容,着重其社会交往的功能。但是,这种区别只是相对的,因为不同的人使用这些名词时,各自的理解不尽相同,所以也不免混用。还有人使用“尺素”或“笺素”之称,在追求古雅之外,又更加强调笺纸的形式种类及其物质文化意义。例如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编有《笺素珍赏》,其副标题就是“国家图书馆藏近现代百位名人手札”。也有人使用“名人墨迹”这个名称。从字面上看“名人墨迹”当然有多种多样的物质形式或文体形式,但手札无疑是其中之荦荦大端。

毫无疑问,书札是浩如烟海、品类繁多的历史文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文献类别上说,书札文献是写本文献的一种,所谓写本文献,是相对于印本文献而言的。一般而言,印本文献刊印之后,即可化身千百,存世者往往不止一本,同一版本者就有相同的文献价值;而写本文献往往只此一本,并无复制本,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书札文献也是如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件书礼都是,无法复制的,即使作者重抄一遍,其墨迹也不完全一样。因为独特,所以稀罕;因为稀罕,所以珍贵。书札的文献价值,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史料价值。因为出于当事人之手,书札提供了研究相关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第一手史料,这些史料中所披露的人事关系、政事秘辛,往往是不见于正史记载或公开报道的,寥寥数行便抵得千言万语。

其次是艺术价值,传世的民国以前的书札,大多出于名人之手,这些名人或者是著名学者,或者是达官贵人,或者就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或艺术家。他们大多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除了那些大名鼎鼎的书法家有较多的传世墨迹之外,大多数名人的手迹并不常见。后人从他们所遗留下来的手札中,不仅可以一亲前贤之手泽,也可以欣赏他们在书法上的艺术成就。值得一提的事,书札中的名人墨迹,代表的是其日常生活中的书写常态,最真实、最原生态地体现了其书法的艺术面貌。

第三是文物价值。所谓文物价值,既取决于此类书札的珍稀性,又与书写者及收信人的年代与身份以及书写者艺术水平的高低有关,更与书信用笺相关。笺纸的材料、形制、色彩、图案乃至制作笺纸的纸店笺铺等方面的信息,既从不同的角度突出了书札文献的文物价值,也提供了从物质文化的角度研究书札文献的新颖材料。

《笺素珍赏》一书的封面上,印了这样几行煽情文字:“聊供凭吊——那个逝去不远、曾经天翻地覆、风云际会、影响深远的时代;聊供品味——那些曾经创造了历史亦被历史铸就的各路风云人物;聊供赏阅——甄选在本文的晚清、民国各色花笺、索笺上极具个性的名人手迹墨宝。”前两点说的主要是书札文献的史料价值,后一点说的主要是其艺术价值与文物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书札与手札、尺牍、书翰、书信都是持有人书写的文字,但使用功能却各有不同,这是因为使用不同的名称的人对其理解不尽相同。

B. 书札是研究历史人物和事件的钟繇史料,常言简意赅,其中所披露的人物事件往往在其他史料中没有任何记载报道,显得独特而珍贵。

C. 书札,大多出于当时的学者或达官贵人之手,呈现的是名人日常生活中的书写状态,真实自然,毫不矫饰,展示出书写者很高的艺术造诣。

D. 书札又被称作“尺素”或“笺素”,其拥有的艺术价值与文物价值不仅取决于书写者的身份地位和艺术水平,也与书写者使用的书写材料密切相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书札(尺牍与尺素)的称谓与其所用材质相关。在纸张未发明之前,书信刻在木板上叫“尺牍”,写在布上叫“尺素”,与“书札”相比,这些称谓显得更为古雅,也突出了它们在物质形式上的特征。

B. 手札、书翰、书札、书信都是重要的历史文献,但从内容上看,书札、书翰凸显其书写的特点,书信强调社会交往,而手札的意味则在于更突出书写人“亲笔”。

C. 书札文献是一种写本文献,尽管形式种类繁多,相对于印本文献刊印之后即可化身千百的特点而言,书札文献往往只此一本,即使是作者本人也无法复制,因而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D. 手札也被人们称作“名人墨迹”,是历代名人书法艺术的最真实的体现,代表了名人们书法艺术方面的最高成就,也是那些历史上各路风云人物留给后人的记录时代、展示个性的珍贵遗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书札、手札、尺牍、书翰、书信,这些名称尽管有所区别,但也可以混用,亲笔书写的书信也可以称为“手札”,古人的“尺牍”在今天看来就是书信。

B. 书札是一种写本文献,每一件书札都有不同的文献价值,即便对其进行复制,其墨迹也不完全一样,文献价值也不完全相通,所以非常珍贵。

C. 书札既有精神文化价值也有物质文化价值,因而研究笺纸的各种特点、制作流程以及纸店笺铺的沿革对于研究“书札文化”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D. 代表书札艺术较高成就的《笺索珍赏》一书荟萃了诸多名人的手迹墨宝,不仅让我们可以欣赏前人的书法艺术风采,也能够从中感受其珍贵的价值所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孙子•谋攻》曰:“故知胜有五。”其中,有这样的三句:“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是说能准确判断仗能打或不能打的一方胜;“上下同欲者胜”,是说上下意愿一致、同心协力的一方胜;“将能而君不欲者胜”,是说主将精通军事,而国君不加干预的一方胜。

这些取胜之道也可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你认为这三种制胜条件哪一个更重要,请做出你的选择,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图是亚马逊中国2016受欢迎图书排行榜评选的相关情况,请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任何人活在世上,①                                 。认真说来,人的物质活动、认知活动和社会活动仅是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②                                 。唯有人的信仰生活是指向整体世界的。③                               ,未必是对某一种宗教的皈依,或对某一位神灵的信奉。一个人不甘心被世俗生活的浪潮推着走,而总是想为自己的生命确定一个具有恒久价值的目标,他便是一个有信仰生活的人。

 

查看答案

填入下列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自然界中,很多生物发生的变异都是为了更好的适应自然,求得生存。虽然长颈鹿以“长颈”为名,    为了能吃到更高处的树叶,它们同时进化出了长达两米的四肢。   拥有人人艳羡的性感大长腿也未必全是好处,谁知喝水却成了长颈鹿的老大难问题。   是把脖子窝成180度,长颈鹿   无法在直立的情况下喝到水。   在喝水时,长颈鹿无论如何也要放下自己的优雅,老老实实地把腿劈成圆规形。而这个时候,   是猛兽突袭的最佳时机。在这种情况下,长颈鹿最终进化出可以几个月不喝水、仅靠摄取食物中的水分就能满足自身需要的本领。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