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但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但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睡眠是生命的必需品,___,就会受到惩罚。保证睡眠,才符合生理科学。学习时间占用了睡眠时间,看起来是整天在念书学习,结果___。这不仅仅是科学的事,也是法律的事。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条明确规定要保证未成年学生的睡眠。未成年人成长发展状况调研报告显示:七成以上的中小学生,在6点半之前就起床了;___,在高中生群体中尤为突出,高中生的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在6至8小时之间的,比例高达65%。

 

(1)如果缺少睡眠 (2)学习效率反而降低 (3)睡眠不足是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观原文,了解大概内容,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第一处结合后面“受到惩罚”可知,应该是缺少睡眠的结果;第二处结合前面的“学习时间占用了睡眠时间”可知,学习的效率比较低下;第三处结合前后的叙述可知,我国的中小学生的睡眠时间严重不足。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衣服越穿越旧,车子越开越多,  (1)  碗,却是常用常新。师傅说瓷器出炉时是用很多光滑的鹅卵石打磨的。碗   (2)  接受鹅卵石的打磨,   (3)  接受生活的打磨    (4)     是美味佳肴,(5) 残羹冷炙,    (6) 碗先替我们尝到其中的滋味。

A. 然而    不仅    还要    不论    还是    总是

B. 但是    既要    又要    无论    或者    只有

C. /       一边    一边    或者    或者    都是

D. /       不但    而且    即使    或者    总是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面对网络销售的冲击,经济管理部门要能突破原有的管理格局和部门利益,大胆创新,用开放的姿态去迎接新事物、新挑战。

B. 对于土豆是否可以作为主粮,专家表示,关键要看土豆能在较大区域进行大规模生产,能提供人所需要的大部分热量和营养。

C. 我国政府要为保护自主品牌的知识产权方面付出实际行动,不但要真正执法而且还要全方位地立法;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D. 央视新闻联播报道,近日武汉市虹景花园“最牛违建”终于拆除,目前只剩下情理垃圾和加固修复等工作真够人忙一阵子的。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1)我们要以如履薄冰的心态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

(2)严冬的夜晚,凛冽的北风从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人们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

(3)老先生严于律己的工作作风令人敬佩,现提笔追忆老先生生活中的二三事,聊表寸心

(4)小王和小李因一些费用问题发生争吵进而互相殴打起来,经过民警调解,双方嫌隙涣然冰释

(5)市气象台台长介绍,今年灾害性事情频发,天气现象反常,厄尔尼诺事件是当之无愧的罪魁祸首。

(6)在座谈会上,代表们结合实际情况,广开言路,畅所欲言,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A. (1)(2)(3)    B. (4)(5)(6)    C. (1)(3)(4)    D. (2)(5)(6)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形容的是一种幽怨和深深思念的感情达到沸点时,没有任何语言可以描述出来,唯有留下一段空白让人细细品味。

(3)荀子《劝学》一文中,揭示君子智慧明达而行为也不会有什么过失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项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1)。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2)醉,狂歌五柳前。

【注】(1)潺湲(chán yuán),水流缓慢的样子。(2)接舆,春秋时期曾经“凤歌笑孔丘”的楚国。

1.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秋水日潺湲:时值寒秋,山间泉水日复一日地缓慢流淌,潺潺作响,着一“日”字,令人感觉到它始终如一的永恒。

B. 倚杖柴门外:刻画的是裴秀才的形象。倚杖,表现年事已高和意态安闲。柴门,是典型的田园风物,表现了隐居生活。

C.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写原野暮色,用白描手法表现黄昏第一缕炊烟袅袅升到半空的景象,此句历来为人称道。

D.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通过运用“接舆”和“五柳”两例典故,主要表达了作者不事权贵的思想。

E. 首联和颈联写景,颔联和尾联写人,全诗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物我一体,情景交融。

2.“寒山转苍翠”一句中,“转”字用得十分精妙,说说其妙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