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______) 小说家应尽可能把人物对...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______)

小说家应尽可能把人物对话写的流利自然,①     生动活泼,②        不能完全像实际说话。         讲故事或作报告,④       又决不能像日常说话那样支离破碎,⑤       不写稿子,⑥        应像一篇文章。

A. A    B. B    C. C    D. D

 

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具体涉及关联词语的使用。首先应注意关联词语的搭配,然后分析句间的关系。第一处,“生动活泼”与前面的“流离自然”应属并列关系,此处可以不用关联词,“尽管”和“虽然”都表示转折,错误,故排除CD两项。第二处,均表转折,“虽然”强调转折后半句结果。第三处,“小说”与“讲故事、作报告”之间既不构成转折关系,也不是相反,“而”是连词,可承接可转折可并列,故此处用“而”。第四处,此处与上文写小说的特点构成转折,“却”与“而”都可表转折,但“而”语意较轻,选“却”合适。第五处,“虽然……但……”是转折关系,表示实际发生过的情况,“即使……也……”是让步关系,含有假设的意味;“不写稿子”当然不是所有讲故事作报告时都会发生的事,所以应选有假设意义的“即使……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近日,中央电视台举行的“文明天下行”大型投票活动,高票选出了“随手扔垃圾”这一行车行为,成为民众最反感的不文明行为。

B. 清明节,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前隆重举行,海外华人华侨也相继归国,共同缅怀轩辕黄帝。

C. 沉船事件发生后,交通运输部门成立应急领导小组,召开紧急会议,要求集中力量加大水下扫测搜寻。

D. 近年来,明星真人秀节目走红,主要原因是编剧对观众心理了解透彻和导演对明星效应的深度发掘功不可没。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①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②一些玉器商人为了达到谋取暴利的目的,大量仿制古玉器,因而造成了目前玉器市场鱼目混珠的局面。

③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

④他虽然没读过几年书,却能管中窥豹,从别人的一言一行中揣摩他们的心理,这种洞察力令人叹服。

⑤在众多的景点当中,台北故宫博物馆得到了众多游客的青睐,有的游客下车伊始,就直奔该馆而去。

⑥网络大谣“边民”火了一把,最终玩火自焚,如今被绳之以法,虽名为“边民”也终未成为法外之民

A. ①②⑥    B. ②③⑤    C. ②③⑥    D. ④⑤⑥

 

查看答案

按要求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刘裕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句子是“__________。”

(2)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中蔺相如通过 “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 道出了他躲避廉颇的原因。

(3)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既是描写实景实感,也可以形容由困窘步入佳境的一种境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杨炎正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实写景物,点明时间。

B. “胭脂”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写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

C. “暮江千顷”句,借景抒情,营造出的朦胧凄迷之意境,烘托了词人的愁绪。

D. “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寄寓田园之思,归隐之情。

E. 上片第六句以“万斛”之江水写愁,使用借代手法,将抽象无形之愁写得形象生动可感,表现愁情之多。

2.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高弘图,字研文,胶州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擢御史。柧棱(注①)自持,不依丽人。

天启初,陈时政八患,请用邹元标、赵南星。巡按陕西,题荐属吏,赵南星纠之,弘图不能无望,代还,移疾去。魏忠贤亟攻东林,其党以弘图尝与南星有隙,召起 弘图故官。入都,则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已下诏狱,锻炼严酷。弘图果疏论南星,然言“国是已明,雷霆不宜频击”,“诏狱诸臣,生杀宜听司败法”,则颇谓 忠贤过当者。疏中又引汉元帝乘船事,忠贤方导帝游幸,不悦,矫旨切责之。后谏帝毋出跸(注②)东郊,又极论前陕西巡抚乔应甲罪,又尝语刺崔呈秀。呈秀、应甲皆忠贤 党,由是忠贤大怒,拟顺天巡按不用。弘图乞归,遂令闲住。

庄烈帝即位,起故官。劾罪田诏、刘志选、梁梦环。擢太仆少卿,复移疾去。三年春,召拜左佥都御史,进左副都御史。五年,迁工部右侍郎。方入署,总理户、工二部中官张彝宪来会,弘图耻之,不与共坐,七疏乞休。帝怒,遂削籍归,家居十年不起。

十六年,召拜南京兵部右侍郎,就迁户部尚书。明年三月,京师陷,福王立,改弘图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疏陈新政八事,并褒纳焉。

当是时,朝廷大议多出弘图手。内札用户部侍郎张有誉为尚书,弘图封还,具奏力谏,卒以廷推简用。中官议设东厂弘图争不得遂乞休不许加太子少师改户部尚书寻以太后至进太子太保。

其年十月,弘图四疏乞休,乃许之。弘图既谢政,无家可归,流寓会稽。国破,逃野寺中,绝粒而卒。

(节选自《明史·高弘图传》)

注:①柧棱:棱角。比喻显露出来的才干和锋芒

②跸:指帝王出行的车驾。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官议设东厂/弘图争不得/遂乞休/不许加太子少师/改户部尚书/寻以太后至/进太子太保。

B. 中官议设东厂/弘图争不得/遂乞休/不许/加太子少师/改户部尚书/寻以太后至进太子太保。

C. 中官议设东厂/弘图争不得/遂乞休/不许加太子/少师改户部尚书/寻以太后至/进太子太保。

D. 中官议设东厂/弘图争不得/遂乞休/不许/加太子少师/改户部尚书/寻以太后至/进太子太保。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万历”是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念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一生只有一个年号。

B. “御史”本为史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想入顾召赵御史书曰”后来,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C. “乞归”和“乞骸骨、请辞、告老、请归”意思相同,都是“请求辞职回乡”之意。

D. 户部尚书,是六部中户部的最高级长官。户部尚书主要负责国家财政、国库之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弘图对人宽容,不愿依附别人。天启初年,他请求任用邹元标、赵南星,后来他外出巡察陕西时因推荐的官吏有过失而被免职。后来“东林党”事件中,他客观进谏,并没落井下石。

B. 高弘图以国事为重不惧权贵,敢于进谏。魏忠贤为镇压东林党人而起用他,他在奏章中却指责魏忠贤做得太过分,并且谏阻皇帝到东郊出游,同时也对乔应甲、崔呈秀提出指责。

C. 高弘图对朝廷忠心耿耿,但仕途多舛。庄烈帝时,官复原职,上书弹劾田诏、刘志选、梁梦环。与张彝宪不和,多次上书请辞,触怒皇帝,削职为民,十年后才被重新起用。

D. 高弘图为国事力谏,屡屡受挫。在对任用张有誉担任尚书及对宦官们讨论开设东厂的问题上,他虽极力谏阻,最终未能成功,于是请求退休,后来国家破亡,绝食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巡按陕西,题荐属吏,赵南星纠之,弘图不能无望,代还,移疾去。

(2) 方入署,总理户、工二部中官张彝宪来会,弘图耻之,不与共坐,七疏乞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