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长期以来,人们常将“三纲”与“五常”并称,简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长期以来,人们常将“三纲”与“五常”并称,简称“纲常”。但“常”与“纲”却有不同。“三纲”是对君臣、父子、夫妻三伦政治、社会、家庭地位的主从、高低、尊卑的某种定位;而“五常”则是五种基本的道德原则,是对一切社会阶层的要求。性质大不一样。比较而言,“纲”以定尊卑,“常”以扬德性。“常”的本意是“永恒”、“不变”,即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无需改变的道德原则。

“三纲”与“五常”在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首次提及。班固《白虎通德论》对“五常”也有较为详细的阐述。概括而言,“仁”就是关爱他人,“义”就是行为适当,“礼”就是行事有矩,“智”就是遇事不惑,“信”就是诚信不移。这应该是迄今对“五常”最早、最完整的解释。另外,按孟子的“四端”说,“仁”是“恻隐之心”,“义”是“羞耻之心”,“礼”是“辞让之心”,“智”是“是非之心”,“信”没有提到。但在孟子看来,人能够具备这四种“心”,已是足够的善。孟子用的大致属于道德心理学的解释。可以看出,“五常”中的任何一常都值得提倡。如“仁”,无论是“不忍也,施生爱人也”,还是“好生恶死”,抑或是“恻隐之心”,这是普适性的道德原则。其他四常无须举例。以此而言,这确是任何时代都适宜的“恒常之道”,今天仍然没有过时。

古人以“礼乐”治国,他们认为“三纲”和“五常”都是“礼”的一部分。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白虎通德论》提出的“三纲六纪”等都属于“礼”。朱熹《论语集注》中认为“三纲五常”作为根本的伦理道德原则是不会变的,所变的只是制度和形式。“三纲”属于伦理制度,是可变的;而“五常”属于道德原则,具有稳定性。中国古代的思想家由于时代的局限,将“礼”的总原则和“礼”的具体形式混到一起。后人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也不加区分地批判“三纲五常”,五四时期的很多思想家就犯了这样的错误,这是不利于清理中国传统道德文化遗产的。

中国传统道德范畴非常广泛,远非“三纲五常”所能涵盖。像墨家的“兼爱”、道家的“自然”、佛教的“慈悲”就不在“三纲五常”的范围。儒家的伦理规范有很多出自“五常”的系统或与之相关,如仁可对应诚、恕、慈、宽;义可对应公、志、勇、刚;礼可对应让、恭、孝、俭、惠;智可对应和、敏;信可对应忠、毅,等等。但还有很多规范在这个系统以外,像乐、忧、贞、温、直、中、廉、节、健、合、良知、正心,等等,还可以找出很多,用现代的伦理学分类,这些道德规范既有公德,也有私德,既有德性伦理,也有规范伦理,很多范畴都是中性的,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中国现代道德文明的重要资源。

两千多年来,封建专制制度最大的缺失就在于维护等级和特权,践踏人的个性和尊严,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也深刻地打上了这一时代的烙印。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人们反思传统,看到传统的不足,甚至不惜用全盘否定的方式来激发国民的觉醒,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今天的中国,正走上民族复兴的道路,民族的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的复兴。尽管对传统还要批判地继承,但不能只破不立,不能只见糟粕,不见精华。

(摘编自刘立夫、李玲《“三纲五常”中的精华与糟粕》,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三纲五常”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纲”是从政治、社会和家庭三个方面规定君臣、父子、父亲的关系,“五常”则是对一切社会阶层的人们在道德原则上进行普遍性要求。

B.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提到了“三纲”和“五常”,班固则对“五常”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这应该是迄今对“五常”最早最完整的解释了。

C. 长期以来,人们常常将“三纲五常”简称为“纲常”,而实际上“纲”与“常”的性质却大不一样,“纲”属于伦理制度,而“常”则是道德原则。

D. 在对“五常”的解释中,孟子与班固不同,他的解释立足于“四端说”,大致属于道德心理学的解释。他认为人具备四种“心”,已是足够的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虽然“五常”系统派生出儒家伦理规范,但还是很多儒家伦理规范在“五常”之外,它们既有公德,也有私德;既有德性伦理,也有规范伦理。

B. 认为“三纲五常”改变的只是制度和形式,不变的是作为根本的伦理道德原则,这是错误地将“礼”的具体形式和“礼”的总原则混到一起。

C. 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班固提出的“三纲六纪”都属于“礼乐”治国中的“礼”的范畴,这个“礼”不同于“五常”中的“礼”。

D. 中国传统道德范畴很广,“三纲五常”无法涵盖,墨家的“兼爱”、道家的“自然”、佛教的“慈悲”等虽不属于它,却又都属于中国传统道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特定历史时期,出于唤醒国民的需要,我们可以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但在中华民族走上复兴之路的今天,我们对它既要批判,更要继承。

B. 由于中国古代思想家较为详细的解释阐述,“五常”便成为普适性的道德原则,它也是任何时代都适宜的“恒常之道”,到今天仍然还没有过时。

C. “三纲五常”是在封建专制制度基础上形成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自然也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因曾维护封建专制社会的等级和特权而遭到批判。

D. 本文从“纲”“常”说起,谈到古人的相关解释,指出人们错误地批判“三纲五常”的原因,明确中国传统道德的范畴及我们对其应持的态度。

 

1.D 2.A 3.B 【解析】 1.试题分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D项孟子的时代还没有“五常”的提法,他只是提出了“四端说”。 2.试题分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A项“‘五常’系统派生出儒家伦理规范”错,原文是“儒家的伦理规范有很多出自‘五常’的系统或与之相关”。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此题选项A曲解文意。 3.试题分析:B项“五常”成为普适性道德原则的原因不是“中国古代思想家较为详细的解释阐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阿根廷足球天王梅西日前接受埃及电视台采访时,将球鞋捐赠给节目组用于慈善事业,没想到此举引发轩然大波。很多埃及人对梅西给埃及穷人捐鞋感到愤慨。

在部分阿拉伯国家,给人鞋子带有侮辱之意。埃及电视主持人兼国会议员赛德·哈桑表示:“在埃及7000年文明史上,我们还没有这样被侮辱过。梅西,我要用你的鞋子揍你。还要把我的鞋捐给阿根廷!”而埃及前国脚马吉德认为“埃及人太敏感”。将梅西视为己出的西班牙也有不少媒体对哈桑的批评进行了回击,表示“对于一名足球运动员来说,球鞋意味着他赢得胜利的武器”。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请说明下面这幅漫画的内容,并揭示其寓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出自《红楼梦》的一段话,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词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这段话中,说话者_________(人名)不仅称赞了林黛玉,还间接_________,表现了她善于_____的性格特点;但是,若单纯从交际语言角度看,我们又不得不佩服她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金乌炭雕工艺精湛,采用纯天然颜料着色,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还能吸附有毒有害气体,是一种环保艺术品。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C. 焦裕禄这个名字对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四十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

D. 将于2013年建成的京沪高速铁路,不仅能使东部地区铁路运输结构得到优化,而且有利于铁路运输与其他交通方式形成优势互补。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美国,人们向来对“特权”现象     ,却惟独为校车大开绿灯。按照美国交通规则,校车的路权可谓     ,其“待遇”与警车、救护车、消防车是一样的。

②李世石和阿尔法狗之间的人机大战,李世石落败,让人惊呼电脑的智力和20年前已不可    ,不过,李世石人气还是因人机大战而赶超很多“当代男神”的。

A. 不屑一顾       高高在上       相提并论

B. 不足挂齿       至高无上       相提并论

C. 不足挂齿       高高在上       同日而语

D. 不屑一顾       至高无上       同日而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