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材料二 被誉为“中国科幻第一人”的刘慈欣凭借其科幻小说《三体》获得“雨果奖”最佳...

材料二

被誉为“中国科幻第一人”的刘慈欣凭借其科幻小说《三体》获得“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是中国科幻第一次获得世界级的认可。小说讲述了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三体问题本来是个古老的物理学问题,牛顿当年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第一卷“论物体的运动”中就提到过。刘慈欣充分发挥了他科学上的特长,赋予这个想象中的三体世界以可信的物理特性和演化规律。作品讲述了这个遥远文明二百次毁灭与重生的传奇,并进一步让三体世界、地球、甚至更高级的文明,发生猛烈而意味深长的碰撞。小说在最不可思议的生存景象中蕴含了触手可及的现实性。这部作品既是对人类文明的一种反省,也是一种超载。

德米特里·比伦琴在《幻想作品的现实主义》中认为科幻作品的题材可以表述为:“面对着未来的人及人类,面对着不可思议的,幻想中的,但却可能是隐藏在进步的地平线后或自然界中的未来的人及人类。”文学的关注对象是人,科幻文学关注的是“面对着未来”的人,这是科幻文学与传统文学的最根本的区别。他认为工业革命使得第一批科幻作家的作品集中在技术发展前景上。但是时代在转变,未来世界中人将是什么样子?未来将给人带来什么?在遥远的未来将发生什么和人有关的事情?我们很清楚地感觉到,这种未来很快就要到来。在幻想越来越迅速变成现实的当今,如果不想象未来,连现实本身也将不可理解。科幻作品的“科学——技术”这条线,最终会在它的创作中与一般文学的“社会——心理学和哲学”这条线汇合。

(取材于网络《关于我国科幻文学调查研究课题的报告》)

1.根据“材料二”,不属于《三体》获得世界级认可原因的一项是

A. 描述了不可思议的未来生存图景    B. 蕴含了触手可及的现实性

C. 解决了牛顿提出的三体问题    D. 反省并超越了人类文明

2.根据“材料二”内容判断,下列不属于德米特里·比伦琴对科幻作品题材理解的一项是

A. 前沿科技    B. 幻想中的自然

C. 面对未来的人    D. 不可理解的现实

 

1.C 2.D 【解析】 1.试题分析:原文“刘慈欣充分发挥了他科学上的特长,赋予这个想象中的三体世界以可信的物理特性和演化规律”,选项“解决了牛顿提出的三体问题”曲解文意。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此题选项C曲解文意。 2.试题分析:根据原文的句子“面对着未来的人及人类,面对着不可思议的,幻想中的,但却可能是隐藏在进步的地平线后或自然界中的未来的人及人类”分析“不可理解的现实”不属于科幻作品的题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科幻小说诞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欧洲,一般人最早接触到的是儒勒·凡尔纳的作品。他笔下的人物性格鲜明,但十分单纯,像一个个色彩醒目的符号。在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中,人类在文学中的主角地位让位于另一个文学史上首次出现的意象——大机器。大机器以“鹦鹉螺号”潜艇、机器岛和登月大炮的形象出现。【甲】像《八十天环游地球》这样没有大机器出现的小说,地球本身作为一个完整的文学形象【乙】取代了人。同时,凡尔纳所代表的新生的科幻文学,把传统主流文学中占统治地位的人与人的关系转换为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转换为文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灵魂。

主流文学描写已经创造的世界,科幻文学则创造世界再描写它。科幻小说中的历史来自于作者想象中的世界。有这样一篇名为《奇点焰火》的科幻小说,描写在一群超级意识那里,用大爆炸方式创造宇宙只是他们的一场焰火晚会,一个焰火就是一次创世大爆炸,进而诞生一个宇宙。当我们的宇宙诞生时,有这样的描写:

“这颗好!这颗好!”当焰火在虚无中炸开时,主体!欢呼起来。

“至少比刚才几颗好,”主体2懒洋洋地说,“暴胀后形成的物理规律分布均匀,从纯能中沉淀出的基本粒子成色也不错。”

焰火熄灭了,灰烬纷纷下落。

“耐心点嘛,还有许多有趣的事呢!”主体1对又拿起一颗奇点焰火要点燃的主体2说,他把一架望远镜递给主体2.“你看灰里面,冷下来的物质形成许多有趣的微小低熵聚合。”

“嗯,”主体2兴趣着望远镜说,“他们能自我复制。还产生了微小的意识……他们中的一些居然推测出自己来自刚才那颗焰火,有趣……”

短短二百字,却在时空上囊括了我们的宇宙自大爆炸以来150亿年的全部历史,包括生命史和文明史,还展现了我们的宇宙之外的一个超宇宙的图景。又如阿瑟·克拉克的《2001.太空奥德赛》,描述了人类从诞生直至与宇宙融为一体的全过程。从百万年前原始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到人类对近地空间和月球的探索,直到宇航员在土星探险的终点跨超时空之门进入宇宙深处,使文明完成从个体到整体的升华。作者笔端轻摇、纵横十亿年时间和百亿光年的空间,使主流文学所描述的世界和历史瞬间变成了宇宙中一粒微不足道的灰尘。科幻急剧扩大了文学的描写空间,也使得我们有可能从对整个宇宙的描写中更生动也更深刻地表现地球和人类。

科幻文学能使我们从大海见一滴水

(取材于刘慈欣《从大海见一滴水》)

1.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诞生:比喻新事物出现。    B. 暴胀:胀,zhàng,指体积扩大。

C. 囊括:囊,22画,形声字,口部。    D. 微不足道:意思是“不值得称赞的。”

2.在“材料一”中【甲】【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 因为        B. 即使   

C. 无论        D. 于是   

3.下列对“科幻文学能使我们从大海见一滴水”中“大海”和“一滴水”对应关系的呈现,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 宇宙/人类    B. 地球/大机器

C. 超级意识/微小意识    D. 大爆炸理论/基本粒子

 

查看答案

作文

出发,可以说是人生常态。一种期待,一次召唤,一个承诺……凡此种种都可能成就一次出发,让你去经历,去收获……

请以“记得那一次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③不要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①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②渭北、江东:分别指杜甫当时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说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1.这首诗的前四句从哪三方面对李白诗作出了怎么样的高度评价?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故木受绳则直,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4)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

(5)吾师道也,                                   

(6)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贺齐字公苗,会稽山阴人也。少为郡吏,守剡长。县吏斯从轻侠为奸,齐欲治之,主簿谏曰:“从,县大族,山越所附,今日治之,明日寇至。”齐闻大怒,立斩从。从族党遂相纠合,众千余人,举兵攻县。齐率吏民,开城门突击,大破之,威震山越。后太末、丰浦民反,转守太末长,诛恶养善,期月尽平。

建安元年,孙策临郡,察齐孝廉。时王朗奔东冶,候官长商升为朗起兵。策遣永宁长韩晏领南部都尉,将兵讨升,以齐为永宁长。晏为升所败,齐又代晏领都尉事。升畏齐威名,遣使乞盟。齐因告喻,为陈祸福,升遂送上印绶,出舍求降。贼帅张雅、詹强等不愿升降,反共杀升。贼盛兵少,未足以讨,齐住军息兵。与女婿何雄争势两乖,齐令越人因事交构,遂致疑隙,阻兵相图。齐乃进讨,一战大破雅,强党震惧,率众出降。

十三年,迁威武中郎将,讨丹阳黟、歙。而歙贼帅金奇万户①屯安勒山,毛甘万户屯乌聊山,黟帅陈仆、祖山等二万户屯林历山。林历山四面壁立,高数十丈,径路危狭,不容刀盾,贼临高下石,不可得攻。军住经日,将吏患之。齐身出周行,观视形便。阴募轻捷士,为作铁弋,密于隐险贼所不备处,以弋拓堑为缘道,夜令潜上,乃多布以援下人,得上百数人,四面流布,俱鸣鼓角,齐兵待之。贼夜闻鼓声四合,谓大军悉已得上,惊惧惑乱,不知所为,守路备险者,皆走还依众。大军因是得上,大破仆等,其余皆降。

黄武初,魏使曹休来伐,齐以道远后至,因住新市为拒。会诸军遭风流溺,所亡中分。将士失色,赖齐未,偏军独全,诸将倚以为势。

齐性奢绮,尤好军事,兵甲器械极为精好,所乘船雕刻丹镂,青盖绛襜,干橹戈矛,葩瓜文画,弓弩矢箭,咸取上材,蒙冲斗舰之属,望之若山。休等惮之,遂引军还。迁后将军,假节领徐州牧。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贺齐传》,有删改)

【注】①万户:一万人。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雅与女婿何雄争势两    乖:不和

B. 乃多布以援下人        县:悬挂

C. 兵待之              勒:部署

D. 将士失色,赖齐未      济:救助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贺齐为官刚毅果断,担任剡县长官时,不顾主簿劝阻斩杀了作奸犯科的县吏斯从。

B. 商升畏惧贺齐的威名,派使者乞求结盟,贺齐晓以祸福,说动商升请求投降。

C. 贺齐招募身手敏捷的士兵,夜登林历山,策动据守道路防备险要的敌人投降,大破敌军。

D. 贺齐喜欢奢侈华丽,他乘坐的船装饰精美,连作战用的兵器都刻画花卉瓜果作装饰。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齐令越人因事交构,遂致疑隙,阻兵相图。

(2)齐身出周行,观视形便。

(3)会诸军遭风流溺,所亡中分。

4.二、三两段中,贺齐面对不利形势采取什么计策获胜的,请概括说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