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背诵默写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 (2)鹰...

背诵默写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3)    ,潦倒新停浊酒杯。

(4)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5)鹤汀凫渚,    ;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1)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万类霜天竞自由 (3)艰难苦恨繁霜鬓 (4) 料峭春风吹酒醒 (5)兰芝未央 【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竞”“霜”“艰”“峭”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桃源行   王安石

望夷宫①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 避时不独商山翁②,亦有桃源种桃者。 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 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 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惊相问。 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 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 重华③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

【注】①望夷宫:秦国宫名。②商山翁:指“商山四皓”,秦末汉初隐居于商山的四个隐

士。 ③重华:指传说中上古时代最英明的三大部落首领之一的舜,他姓姚,名重华。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化用“指鹿为马”了这一典故,此句写出了统治者的荒谬无道。

B.诗中五六两句描述了桃源中人的生活状态,表现了隐居生活的艰苦和辛酸。

C. “春风”一句表达了桃源中人听闻外界战乱不断,不胜悲慨,泪落沾巾。

D.本诗是从桃源中人的角度叙述的,而《桃花源记》是从渔人角度叙述的。

(2)下列各项诗句不属于对桃花源中的景色进行直接描写的一项是

A.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陶渊明《桃花源诗》)

B. 种桃处处惟开花,川原近远蒸红霞。(韩愈《桃源图》)

C. 鸡声犬声遥相闻,晓色葱茏开五云。(刘禹锡《桃源行》)

D.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惊相问。(王安石《桃源行》)

(3)本诗最后两句“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意蕴深远。请结合诗中相关内 容,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周宣字孔和,乐安人也。为郡吏。太守杨沛梦人曰:"八月一日曹公当至,必与君杖,

饮以药酒。"使宣占之。是时黄巾贼起。宣对曰:"夫杖起弱者,药治人病,八月一日,贼

必除灭。"至期,贼果破。

后东平刘桢梦蛇生四足,穴居门中,使宣占之,宣曰:"此为国梦,非君家之事也。当 杀女子而作贼者。"顷之,女贼郑、姜遂俱夷讨,以蛇女子之祥,足非蛇之所宜故也。

文帝①问宣曰:"吾梦殿屋两瓦坠地,化为双鸳鸯,此何谓也?"宣对曰:"后宫当有暴死 者。"帝曰:"吾诈卿耳!"宣对曰:"夫梦者意耳,苟以形言,便占吉凶。"言未毕,而黄门令 奏宫人相杀。无几,帝复问曰:"我昨夜梦青气自地属天。"宣对曰:"天下当有贵女子冤 死。"是时,帝已遣使赐甄后②玺书,闻宣言而悔之,遣入迫使者不及。帝复问曰:"吾梦摩 钱文,欲令灭而更愈明,此何谓邪?"宣怅然不对。帝重问之,宣对曰:"此陛下家事,虽意 欲尔而太后不听,是以文欲灭而明耳。"时帝欲治弟植之罪,逼于太后,但加贬爵。

以宣为中郎,属太史。尝有问宣曰:"吾昨夜梦见刍狗③,其占何也?"宣答曰:"君欲得 美食耳!"有顷出行,果遇丰膳。后又问宣曰:"昨夜尝见刍狗,何也?"宣曰:"君欲堕车折 脚,宜戒慎之。"顿之,果如宣言。后又问宣:"昨夜梦见刍狗何也?"宣曰:"君家失火,当 善护之。"俄遂火起。语宣曰:"前后三时,皆不梦也。聊试君耳,何以皆验邪?"宣对曰:" 神灵动君使言,故与真梦无异也。"又问宣曰:"三梦刍狗而其占不同,何也?"宣曰:"刍 者祭神之物故君始梦当得饮食也祭祀既讫则刍狗为车所轹故中梦当堕车折脚也。刍狗既 车轹之后,必载以为樵,故后梦忧失火也。"宣之叙梦,凡此类也。十中八九,世以比建平

④之相矣。其余效故不次列。明帝末卒。

(节选自《魏书·方技传》)

【注】①文帝:魏文帝曹丕,220-226 年在位。②甄后:文昭甄皇后,因罪被魏文帝赐 死。③刍狗:草扎的狗,用以祭祀。④建平:朱建平,当时一位精通相术的奇人。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女贼郑、姜遂俱夷.讨(平安)

B. . 苟以形.言(表现)

C. 我昨夜梦青气自地属.天(连接)

D. 其余效.故不次列(效验)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以.蛇女子之祥/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B. 闻宣言而.悔之/弃甲曳兵而.走

C. 其.占何也/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 宣之.叙梦/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3.文章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刍狗者/祭神之物故/君始梦当得饮食也/祭祀既讫/则刍狗为车所轹/故中梦/当堕车折脚 也

B. 刍狗者/祭神之物故/君始梦当得饮食也/祭祀既讫/则刍狗为车/所轹故中/梦当堕车折脚 也

C. 刍狗者/祭神之物/故君始梦/当得饮食也/祭祀既讫/则刍狗为车所轹/故中梦当堕车折脚 也

D. 刍狗者/祭神之物/故君始梦当得饮食也/祭祀既讫/则刍狗为车/所轹故中/梦当堕车折脚 也

4.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表现周宣占梦料事如神的一项是(    )

①必与君杖,饮以药酒    ②蛇生四足,穴居门中

③女贼郑、姜遂俱夷讨          ④后宫当有暴死者

⑤有顷出行,果遇丰膳        ⑥十中八九,世以比建平之相矣

A. ①②⑤    B. ③⑤⑥    C. ②④⑥    D. ①③④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周宣认为拐杖扶持弱者,药酒医治疾病,因此太守杨沛的梦预示着叛乱即将平息。

B. 周宣认为东平刘桢的蛇生四足之梦不是家事,而是国事,预示着即将杀死女叛贼。
C 周宣认为魏文帝叙述的殿瓦坠地和青气属天之梦,虽然是信口虚构,却仍会应验。
D.周宣认为梦境和言语都是神灵的意志,所以无论真梦假梦,都有吉凶,都会应验。

6.把文中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陛下家事,虽意欲尔而太后不听,是以文欲灭而明耳。

(2)时帝欲治弟植之罪,逼于太后,但加贬爵。

(3)前后三时,皆不梦也。聊试君耳,何以皆验邪?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魏晋时期是地道的乱世,因此文人的普遍心理即是思治,这就促使魏晋名士开始探索

宇宙自然与人生本体的关系,并开始追求新的思辨哲理。在这种背景下,“文的觉醒”与

“人的觉醒”时代到来,思想开放与自由论辩的风气成为当时文人名士的生活常态,而 “魏晋风度”正是在这种氛围中应运而生的。

“魏晋风度”所代表的这种文化,有何晏、王弼首发其端,他们酷爱庄老,而起清谈 之风;发展至“竹林七贤”时代,这一群体成为魏晋风度的典型代表。“竹林七贤”即阮 籍、嵇康、山涛、刘伶、阮成、向秀和王戎等七人,他们都是当时的文人名士,他们大都

崇尚老庄之学,对社会现实有着无比清醒的认识。然而,由于身处乱世,虽有济世报国之 才,却没有值得辅佐的明主,只好用形骸放浪、不拘小节的行为来掩饰内心的痛苦,用不 合事宜的言行来表达对朝政的不满。

魏晋名士用自己的言行、诗文等外化行为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具体表现为不同常人 的放旷、真率与智慧。这种艺术的人生是自然的,是个人的真实处境与心境的流露。正是

由于残酷的政治迫害和生命的命悬一线,使得魏晋士人的人生充满了无尽的忧虑恐惧和深 重的哀伤。这构成了魏晋风度深刻沉重的一面。

玄学是这个时期文人的思想灵魂与源泉。他们用老庄的哲学思想解释儒家经典。在空 谈中探讨自然与人本体的关系,探求更本质的人生意义,将关注点从无能为力的政治转向 了自身存在价值的讨论。《周易》《老子》和《庄子》被奉为玄学经典。玄学给两汉以来

 

保守腐朽的儒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给中国的哲学文化领域带来了一种不同以往的自由、

理性、思辨的哲学思维,同时是魏晋名士们自我肯定的强烈自信与率性自由的外化表现。 魏晋名士以率性率真的人性来品味玄趣,由此生发出一种由外知内、以形显神的美学

观念,这使他们开始转向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探究,以空灵之心审视山水自然的大道之 美。正是这种超越形的束缚的情怀,使自然山水被赋予了人性化的灵性与无穷的玄趣。另 一方面,他们把在政治理想上的绝望转向文学艺术,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在“神韵”这一 独特的审美追求指导下,魏晋时期的文学、绘画、书法等艺术门类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一

片空前繁荣的景象。 魏晋风度是魏晋名士人生态度、处世方式和人格精神的具体展现,反映了魏晋时期文

人士大夫阶层的价值取向,它不仅在那时具有广泛的时代意义,对后世中国传统文人的文 化哲学和思想,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晋风度是魏晋名士人生态度、处世方式和人格精神的具体展现,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阶层的价值取向,它不仅在那时具有广泛的时代意义,对后世中国传统文人的文化哲学和思想,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晋士人通过自身在乱世中真实而坚定的实践,以前所未有的气魄和感染力,融入了中国文人的灵魂深处。一方面,魏晋风度造就了中国文人清高的气质与清醒的思辨;另一方面,它为后世处于低谷困境的文人知识分子提供了精神的慰藉与平静,并得以发展为自省与放旷的生活理念,用以追求人本质的回归、精神的解放和个性价值的真正体现。

1.下面对“魏晋风度”文化内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魏晋名士用言行、诗文将自己的人生艺术化,具体表现为放旷、真率与智慧。

B. 以自由、理性、思辨的哲学思维,表现出自我肯定的强烈自信与率性自由。

C. 超越形的束缚,品味玄趣,生发了一种由外知内、以形显神的美学观念。

D. 融入了中国文人的灵魂深处,造就了文人自古至今清高的气质和清醒的思辨。

2.以下不是“魏晋风度”形成的原因的一项是(    )

A. 魏晋乱世,文人思治,他们开始探索宇宙自然与人生本体的关系。

B. 魏晋文人清醒认识现实,怀才不遇,统治者对其进行残酷的迫害。

C. 魏晋名士放浪形骸,追求个性,寄情山水,醉心文学艺术。

D. 魏晋时期的文人酷爱老庄,以玄学作为自己的思想灵魂和源泉。

3.下面的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人的觉醒”促进了当时思想解放和自由论辩风气的形成,这是魏晋风度的突出表 现。

B. 魏晋士人厌倦了社会的动荡,对黑暗政治不满,只好转而研究老庄之学,借此麻痹自 己。

C. 玄学是魏晋名士的精神支柱,他们以此来关照自我,探寻苦难社会中人生的价值和意 义。

D. 魏晋风度以自省与放旷的生活理念使后世落魄的文人知识分子获得了精神的真正解 放。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对于文化常识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 “鸡鸣入机织、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中的“鸡鸣、黄昏、人定”分别指的凌晨 1 点到 3 点、19 点到 21 点和 21 点到 23 点。

B. 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 24 个特定节令,夏季的六个节气按顺序分 别是:立夏、芒种、小满、夏至、小暑、大暑。

C.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除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 节、腊八节等。其中中秋节是全年当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

D. 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迁常用以下词 语:(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2)除。拜官授职,提升官职,“左 除”也指升职。(3)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4)谪。降 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每一个有理想的爱国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贡献的 人。

B. 中学生写作文,要留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 造。

C. 近年来我国对于濒危物种的保护,虽然做了不少工作,但离要求还相差很远,特别是 对植物的保护更不重视。

D. 这篇文章深刻论述了传统经营模式在高科技冲击下所发生的变化和高科技产生经营管 理成本的基本原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