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何泽慧:不愿别人说自己是名人 中关村北区14号楼...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何泽慧:不愿别人说自己是名人

中关村北区14号楼,有7间房间的一户筒子楼旧屋。其中一间狭小的房间里,遗像上的老人满头银发,微微抿嘴,淡淡微笑,朴素得显不出任何特别。

“她就是很普通、很低调的一个老太太,我们就是平平淡淡过日子。”她的女儿钱民协这样评价。

在科学界,这位“很普通”的老太太,被大家尊称为“何先生”。在60余年的科研工作中,她的重要成果广为人知:铀核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的发现、原子核乳胶制备过程的研究、推动我国宇宙线超高能物理及高能天体物理研究……

1979年,高空气球工程正式启动。何先生一知道有新研制的气球或观测仪器进行飞行试验,她必到现场。每次,已届65岁的她都得坐着吉普车,从北京颠簸两三个小时,到达目的地河北省香河县。

与对科学的执着热情不同的是,生活中的何先生却是“不讲究”。有一次,何先生参加国际会议。她脚上穿的鞋,居然打了三层补丁;她提着一个人造革书包,带子断了,用绳子扣着,革裂开了,用针缝起来。

在科学研究中,何先生一直坚持严谨求实的学风。对于这位女科学家在科研工作中的成熟和严谨,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彭桓武这样评价:“大力协同作战,人员设备支援。多方筹办尽超前,应急忙中不乱。”

在严谨的同时,何先生也表现出思想上的活跃和开放,不为书本或前人的框框所束缚。她尊重客观事实,善于从实验现象中捕捉问题,有所发现和创新。

粒子天体物理中心研究员宋黎明回忆称,何先生和钱先生在干校时,曾自制观测设备看彗星。“一个自己做的三脚架,一个初中老师上课用的量角器,还画了草图,何先生还向我介绍了如何确定观测纬度、观测时间,如何确定彗星的方向,如何进行数据处理,最后是他们的数据跟天文学年历的比较。”

2000年底的一天,何先生等人应邀到一个卫星发射基地的展览馆参观。参观完毕之后,服务员请她在留言本上为展览馆题上自己的名字。“我不题。为什么只让我一个人题字,不让他们题?”何先生边说边指了指身后的马宇蒨等人。

展览馆的一位处长见状,赶紧上前解释道:“何先生,因为您是名人,是很重要的人物。您到这儿来,能给我们题字是我们莫大的荣幸啊!”没承想,这样一说,何先生更不愿意题了——因为她平时最不愿意别人说自己是名人。

钱三强先生病重时,医生嘱咐不能让他有过多的应酬。何先生索性搬了个小板凳,坐在病房门口拦着,说不管是谁,多大的官来了都不让进。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不近人情”的何先生,却又是那样的平易近人。最让马宇蒨感动的是,当时已是副所长的何先生带着她把图书馆的期刊、过刊、图书、资料等一间一间、楼上楼下地走了一遍,教她如何查阅图书资料,“何先生站在院图现刊室外搭着我的肩膀给我介绍情况的那一幕,永远成为一个定格。”

(摘编自吴月辉 陈星星《追忆著名物理学家何泽慧:不愿别人说自己是名人》)

相关链接

①姜鲁华研究员回忆说:“记得那年在我要出国留学前,先生找我谈话,第一句就问:你准不准备回来?我说,我是要回来的。先生似乎放了心,又对我殷殷叮嘱,希望我带着国家需求出去好好学习,回来好好为国家服务。”

(齐芳《清香如荷 芳泽世人》)

②“权位和来头,排场和声势,以及华丽的包装,对何先生都没有作用;她会时不时像那个看不见皇帝新衣的小孩子,冷冷地冒出一句不合时宜而又鞭辟入里的实在话。”

(韩义雷《一位真正的科学勇士》)

1.下列对材料中何泽慧从事科研工作态度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执着热情,年事已高依然无视路途颠簸遥远,亲自从北京前往河北试验现场。

B. 严谨求实,做事多提前筹办,下放干校时还要亲自制作观察设备采集数据。

C. 勇于创新,思维开放活跃,不被书本与前人束缚,善于从实验现象中捕捉问题。

D. 朴实低调,无论是居住环境还是外出衣着都不讲究,一心专注于科研工作。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里还是在工作上,姜鲁华都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人。

B. 坐在医院门口阻止任何人探视钱三强的细节体现了何泽慧对丈夫深深的爱意。

C. 姜鲁华性情古怪难以亲近,工作人员好心请其题字却招来她的质疑与不满。

D. 何泽慧的教导对她的学生姜鲁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最后姜鲁华终于回国效力。

E. 在科研领域的卓有建树使得何泽慧敢于无视世俗世界的排场与权位大胆直言。

3.何泽慧有着“中国居里夫人”的美誉,你是否认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1.D 2.AB 3.认同。何泽慧作为中国的女性科学家,在科研领域发现了铀核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等成就,成就卓越,影响深远;对祖国一片赤诚,将毕生精力奉献给国家的事业;为人低调,不慕名利,关心呵护后辈。 【解析】 1.试题分析:D项错误,朴实不属于从事科研工作的态度。 2.试题分析:C性情古怪不恰当;D材料无法直接推出姜鲁华的回国就是因为何泽慧的教导;E何泽慧的大胆直言是她的个性,与她的成就无关。 3.试题分析:解答该题,首先要把握原文内容,从原文中提取相关信息总结概括。首先要答出“认同”,然后根据文中的“她的重要成果广为人知:铀核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的发现、原子核乳胶制备过程的研究、推动我国宇宙线超高能物理及高能天体物理研究”“希望我带着国家需求出去好好学习,回来好好为国家服务”“她平时最不愿意别人说自己是名人”等内容分点概括作答,意思对即可。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题,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具体内容;然后要看清题目,明确筛选要求,寻找答题的有效信息区间;并在有效信息区间,抓住关键词句,把握新闻要点,进行筛选整合;最后根据题目,结合筛选的词句分条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碗羊肉汤

金光

就在县里准备树立脱贫致富的典型时,长岭乡建起了一个大牧场。刘乡长说,这个大牧场完全采用孟加拉式的养殖办法,从新疆、内蒙古和西藏各地购进优质绵羊2000只。虽然乡里在农发行贷了100万元的款,但望着潮水般的羊群,大家心里很踏实:这钱不出两年就可赚回来。

县委张书记亲自到牧场察看,拍着刘乡长的肩膀说:“不错不错,因地制宜,这才是真正的脱贫项目。”回到县城,张书记当即打电话召集开会,谈了到长岭乡察看天然牧场的感受,他要求从县委班子开始,轮流到长岭乡牧场去参观。

县委办的同志不敢怠慢,连夜排出参观者的顺序:从6月8日起,当天是常委班子成员,9日是县政府领导,10日扶贫办,11日县委办,12日县委组织部……一直排到了第二年的3月19日,把县直各单位、各乡镇、村组都排上了,要求所有参观单位要认真学习长岭乡的经验,学习他们敢想敢干的工作思路,结合实际提出自己乡、村的脱贫办法,力争在两年之内摘掉全国贫困县的帽子。

接到县委办的通知,刘乡长说,这次县里对长岭乡牧场如此重视,要把长岭乡树为脱贫致富的典型,我们一定不辜负上级的期望,一要把牧场建设得更好,二要搞好接待工作,给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乡政府办的同志冷不丁地提出一个问题:一天要接待二十多个人,生活咋安排?这一下难住了刘乡长,牧场远在离乡政府二十多公里的荒山上,参观的人在乡里吃饭不合适,到山上又没有好东西招待,怎么办?刘乡长忽然闪出一个念头。他说:“我说个办法,人家领导来参观牧场,这牧场就是养羊,咱们这里啥都缺就是不缺羊,明天领导们来,我们在山上垒两口大铁锅,拣两只大肥羊宰杀,在山上熬两锅羊肉汤,经济又实惠。”大伙一听,不禁拍手叫绝。第二天县委的小车一字型排开,足有二十多辆停在了离长岭牧场五六里的山下路旁,领导们一路风尘来到牧场,大家看到荒岭上建成如此规模的牧场,无不称赞。中午12点,每人一大碗鲜羊肉汤配上两个脆香的烧饼,更让领导们赞不绝口。县委张书记端着羊肉汤喝了一口说:“香,这比吃几百几千块的宴席有滋味多了,你们勤俭节约的精神更值得发扬。”张书记号召,今后无论谁来牧场参观,都只准喝羊肉汤,不准吃酒宴。

第一批来了,第二批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都对长岭乡牧场特别是那碗羊肉汤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转眼到了第二年的春天,市扶贫办的领导得知长岭牧场的事,决定到牧场看看。这下可慌了刘乡长,他打电话与县委张书记商量了好长时间,询问接待的事宜,张书记最后在电话中毫不犹豫地指示:仍然用羊肉汤招待。

市领导来了,他们转圈看了看牧场后表示满意,就是不见大羊群,便问羊呢?刘乡长心慌慌的,说正在联系贷款购买。现在资金是个大问题,希望市里能给扶持点。中午他们端起羊肉汤时,一位老领导提了个问题:这羊肉是从山下买的,还是在山上杀的?刘乡长忙回话:“这是咱牧场的羊,现宰现熬,鲜得很,鲜得很!”这位领导盯着碗里的羊肉和漂在汤里厚厚的一层油,皱起眉头问:“一天能宰几只?”刘乡长忙竖起两根手指:“两只,两只!”领导没有再说话,放下羊肉汤就走了。

刘乡长等着市扶贫办的答复,但眼看牧场的优质绵羊宰完了,还不见上面的精神。于是他沉不住气了,去找县委张书记。张书记正低着头看一份《内参》,一行醒目的标题在张书记和刘乡长眼前晃着:“参观者一年吃掉一个牧场”。张书记沮丧地说:“刚才市里来了电话……牧场暂时关闭。”

(选自《最好的小小说》,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这篇小说描写了长岭乡建牧场,由脱贫致富典型,发展为接待参观者,牧场羊快被吃完的过程,故事情节曲折新奇,小说结尾出人意料。

B. 作者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特别是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式,准确巧妙,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C. 小说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市扶贫办领导对刘乡长他们的做法不满,就是通过老领导表情的细微变化表现出来的。

D. 这篇小说运用典雅凝练、风趣幽默的语言,反映了农村脱贫致富深层的问题,具有较强的讽刺意味,艺术感染力强,能引起读者的深思。

E. 小说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真实地反映了“一碗羊肉汤”致使一个农场消失这一发人深省的社会问题,说明我们的现实中,到处存在这种社会不良的社会风气,说明官员和百姓做事都有些不切实际。

2.结合全文的内容,分析文章的标题“一碗羊肉汤”的作用。

3.文章的主人公刘乡长是农村基层干部的典型,你对这一形象有何评价?请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对于任何一种文化传统来说,如何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关键问题。晚清至20世纪,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接触伴随着侵略、殖民与长时间的冷战,这些历史事实增加了问题的复杂程度。尽管如此,多数人愿意认为,五四新文学运动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成功范例。五四新文学不仅改变了古典文学的传统形式,而且,相当多的作家动手译介域外文学,使各种西方文化元素逐渐汇入中国文学的表述体系。这开辟了汉语白话文学的新阶段——“现代文学”。之所以认定这是一次成功的文学转换,首要的标志是:相对于先秦至晚清的中国古典文学,汉语白话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这丝毫不存在贬低中国古典文学的意思。中国古代批评家就曾经深刻地指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及其评价依据。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学都将受到文学传统与现实世界纵横坐标构成的不同压力。强调来自纵轴的文学传统,还是追求更大限度地再现当代的现实世界?现实主义的宗旨显然是后者。这时,所谓的创新可以表述为,一种再现当代现实的企图改变了文学传统的发展方向。

这同时划出了一个区分的标准:如何辨别鲁迅式的“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分子?尽管二者都对西方文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是,“盗火者”的主旨是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相反,崇洋分子热衷于将民族历史纳入一个普遍的模式,使之成为西方文化逻辑的具体例证。

如果说,五四时期的“盗火者”曾经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那么,现今的历史语境中,中国文化业已成为更重要的思想资源。中国文化浩如烟海,门类繁杂,一批饱学之士始终专心致志地从事清理和阐释工作。然而,正如马克思所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只有意识到现今中国文化对于“改变世界”负有的历史使命,人们才能更为深刻地理解这一批饱学之士的学术贡献。也恰恰因为意识到这种使命,人们才不会满足于某些徒具形式的表面文章,诸如儒冠儒服、三叩九拜之类。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并不是刻意维护某种古老的礼仪,而是进入当今社会,力争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工业社会的机器节奏响彻生活的每个角落时,农耕社会的古典诗学——例如“意境”“情景交融”乃至“天人合一”——保存了哪些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启蒙、革命、利益、市场以及围绕这些概念产生的社会关系瓦解了古代的乡绅之治以后,儒家的“修身”与西方文化的宗教具有哪些不同的社会功能?在一个群雄争霸、风起云涌的时代,“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蕴含着哪些重大的启示?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展开,已经显现出中国文化对话历史、对话现实的思想含量与独特价值。

(摘编自南帆《中国文化的活力》,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对于文化传统而言,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一个关键问题。

B. 任何时期的文学所遭受的作为纵轴的文学传统与作为横轴的现实世界所构成的压力都不尽相同。

C. 一批饱学之士总是专心致志地从事清理和阐释浩如烟海、门类繁杂的中国文化的工作。

D. 当今社会,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是维护传统礼仪,力争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相当多的作家动手译介域外文学,使中国文学的表述体系中逐渐融入了各种西方文化元素,因而五四新文学运动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成功范例。

B. 五四时期的“盗火者”与崇洋分子尽管都对西方文化兴趣浓厚,但方式却不相同,一种是借鉴创新,而另一种却是照搬表述模式。

C. 只有意识到现今中国文化的历史使命,才能深刻理解饱学之士的学术贡献,同时也不会满足于某些徒具形式的表面文章。

D. 对传统文化中有关文化基因、社会功能、重大启示等一系列问题的提出与展开,已经显现出中国文化的思想含量和独特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晚清至20世纪,中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接触伴随着侵略、殖民与长时间的冷战的事实,增加了中国文化传统中关键问题的复杂程度。

B. 之所以说五四新文学运动是一个成功范例,关键是因为汉语白话文学相对于先秦至晚清的中国古典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

C. 农耕社会的古典诗学中,“意境”“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等保存了一些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这与启蒙、革命、利益、市场以及围绕这些概念产生的社会关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D. 为了便于论述个人观点,作者在前两段的文字中分别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因果论证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生命仿佛一场放逐和流浪,只是大部分人都将自己交给了俗世,用别人和社会的既定的轨道羁绊自己前行的脚步。

其实,内心的声音——那些关乎灵魂、关乎真我的声音,时时在向我们发出召唤!

请以“做自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温馨提示:只能写议论文)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类为什么要有底线?为了生存。人,是社会的群居物。任何人,都不能一个人活在这世界上,所以,只有让别人生存,   ①    ;让别人活得好,自己才活得好。希望所有的人都活得好,甚至为了别人的生存放弃自己的利益,这是“境界”。至少不妨碍别人的生存,   ②   ,不破坏社会的环境,这是“底线”。境界不一定人人都有或要有,   ③   ,因为底线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最后一道防线。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防线失守,全盘崩溃。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手机的发明者无疑是伟大的,他改变了人们通讯的最基本的方式         

                                                  。骚扰信息、流量黑洞、恶意软件、隐私威胁甚至病毒,都会让你苦恼至极。

①很多人甚至把智能手机比作一个迷你型电脑

②当智能手机带给你无限乐趣与便捷的同时

③在移动的状态下依然可以让人们实现通讯自由

④在此基础上的智能手机又让这个世界多了些变幻莫测的色彩

⑤它的隐患黑洞会被无限放大

⑥然而造物者总是逃不出辩证法的“魔咒”

A. ③⑥⑤②④①    B. ②④⑥③①⑤

C. ②⑤①④③⑥    D. ③④①⑥②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