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柏拉图的著作几乎都是用对话...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柏拉图的著作几乎都是用对话写成的。                                  

①讨论双方集中于一个或几个问题,一问一答,互相辩驳,揭露矛盾,最后得出结论

②他把对话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运用于学术讨论之中,这是一种创举

③但是阅读柏拉图的对话并非易事

④他善于运用幽默和反讽的笔调,随时使用比喻和神话

⑤不管见解是否有理,结论是否正确,其矛盾却暴露得清楚深刻

⑥因此,阅读柏拉图的对话,必须仔细琢磨

A. ②①⑤④③⑥    B. ④⑤③②①⑥    C. ②①⑤③④⑥    D. ④⑤①⑥③②

 

C 【解析】试题分析:细读题目提供的六个句子,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两类:对“对话”写作形式的讨论,对“对话”阅读感受的讨论。横线前提出话题“对话”,其后应该是对“对话”这一 写作形式进行介绍,所以第一个横线处应填②;①⑤具体讲“对话”这一文学形式的特点;③转折,指出“阅读柏拉图的对话并非易事”;④具体解释并非易事的原因;⑥是结论句,照应“阅读柏拉图的对话并非易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全民阅读深入开展、取得实效的重要标志就是全民既有获得感,又有参与感,因此,在全民阅读活动中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B. 2011年,自石峁遗址横空出世后,一直是考古界关注的焦点,其陆续出土的考古发现再一次刷新了人们对中华文明起源的认知。

C. 媒体调查结果显示,76%的受访者在用微信聊天的过程中会频繁运用表情符号,在最受欢迎的表情符号排名中,“微笑”高居榜首。

D. 近年来,为充分调动一些流域上下游地区开展生态保护的积极性,中央财政对跨省份的流域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给予政策引导和支持。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网络文学已经成为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这也启发我们,要相信市场披沙拣金的能力,激活市场,文化传递就会“不待扬鞭自奋蹄”。

B. 最近天气反常,前几天一股接近寒潮量能的冷空气南下,最高温仅5℃,这两天气温骤升,忽冷忽热的气候让人们经历了一日三秋的变化。

C.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剑走偏锋,其改革思路充分体现了发展的辩证法,是针对时弊、着眼长远的治本之道。

D. 漆画制作以“冷、慢、苦、烦”著称,漆画事业发展异常艰难,但他甘之如饴,在漆画艺术领域默默耕耘了四十余年。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___________”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2)《过秦论》一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

(3)《行路难》(其一)中李白唱出充满信心与展望最强音的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长安月夜①

白居易

喧喧车骑帝王州②,羁病无心逐胜游。

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

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③

白居易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

【注】①本诗为作者在长安应举时所作,诗题有改动。②帝王州:指都城长安。③原诗是一首七律,作者时任翰林学士。元九即诗人元稹,当时被贬湖北江陵。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第一首诗中,“喧喧车骑”直接表现了唐代都城长安节日之夜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的热闹场景。

B. “羁病”交代了作者滞留长安期间的个人境况,而“无心逐胜游”则明确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隐忧。

C. 第二首诗题目中的“禁中独直”表明作者写此诗时正在翰林院值班,“忆”是全诗的题眼。

D. 两首诗的写作年代虽然不同,但题材相近,诗中的两处“三五夜”所指的时令和具体节日也是相同的。

E. 作者是写月的高手,他在多篇诗作中借月抒发感情,比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2.两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有何不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袁淑,陈郡阳夏人,丹阳尹豹少子也。少有风气,伯湛谓家人曰:“此非凡儿。”至十余岁,为姑夫王弘所赏。不为章句之学,而博涉多通,好属文,辞采遒艳,纵横有才辩。本州命主簿、著作佐郎、太子舍人,并不就。刘湛,淑从母兄也,欲其附己,而淑不以为意,由是大相乖失。以母忧去职,服阕,为太子中庶子。

元嘉二十六年,其秋,大举北伐,淑侍坐从容曰:“今当鸣銮中岳,席卷赵、魏,检玉岱宗,今其时也。臣逢千载之会,愿上《封禅书》一篇。”太祖笑曰:“盛德之事,我何足以当之。”淑喜为夸诞,每为时人所嘲。始兴王浚尝送钱三万饷淑,一宿复遣追取,谓使人谬误,欲以戏淑。淑与浚书曰:“闻之前志曰‘七年之中,一与一夺,义士犹或非之。’”

迁太子左卫率。太子劭将为弑逆,其夜袁淑在直,二更许,呼淑及萧斌等流涕谓曰:“主上信谗,将见罪废。内省无过,不能受枉。明旦便当行大事,望相与戮力。”淑及斌并曰:“自古无此,愿加善思。”劭怒变色,左右皆动。斌惧,乃曰:“臣昔忝伏事,常思效节,况忧迫如此,辄当竭身奉令。”淑叱之曰:“卿便谓殿下真有是邪?殿下幼时尝患风,或是疾动耳。”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劭左右引淑衣曰:“此是何事,而可言罢。”淑出环省,绕床行,至四更乃寝。劭将出,已与萧斌同载,呼淑甚急,淑眠终不起。劭停车奉化门,催之相续。徐起至车后,劭使登车,又辞不上。劭因命左右:“与手刃。”见杀于奉化门外,时年四十六。劭即位,追赠太常。孝武即位,谥曰忠宪公。             

(节选自《宋书·列传卷七十》,略有改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

B. 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

C. 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

D. 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主簿,官名。职责为主管文书,办理事务。魏晋以前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

B. 封建时代如果官员的母亲去世,官员就必须离职守孝,这种行为称为“(丁)母忧”。

C. 岱宗,即泰山。泰山居五岳之首,为诸山所宗,故称。因地处东部,又称东岳。

D. 追赠,加封官职、勋位等,一般用在表扬对政府或社会有重大贡献的生者或死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袁淑少时有风度。几岁时,他的伯父袁湛对别人说他不是一个平凡的孩子;到了十几岁的时候,他被姑父王弘欣赏。

B. 袁淑孤傲耿直。州里任命他为主簿等官职,他都不愿做;姨表兄想要他去投靠,他也不愿意为此而改变旨趣,为此两人关系失和。

C. 袁淑深思熟虑。为刘义隆攻打赵、魏出谋划策,劝宋文帝北伐成功之后在泰山举行封禅仪式,但文帝认为自己没能力担此大任。

D. 袁淑临危不慎。太子刘劭弑父篡位时威胁他,但他坚决拒绝并大骂这是大逆不道之事,后来刘劭下令,趁他熟睡之际把他杀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为章句之学,而博涉多通,好属文,辞采遒艳,纵横有才辩。

(2)始兴王浚尝送钱三万饷淑,一宿复遣追取,谓使人谬误,欲以戏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