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小区里,几个刚上一年级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小区里,几个刚上一年级的小朋友,一边晒太阳,一边比赛背诵《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孩子们鼓起小脸认真背诵经典的样子很动人。

当孩子们的父母来招呼孩子们回家吃饭时,不愿回家的孩子使出了各种办法与伎俩,有的与父母拉扯,有的大声呵斥父母,有的甚至在地上打滚抗议……

对于以上事件,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知行合一 知即认识,知识;行即实践,行动。知识是引领行动的方法,行动是领悟知识的途径。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 明代思想家和教育家王阳明先生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所谓“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现在的德育包括知,情,意,行,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原来叫陶知行,后改为陶行知,行在前,知在后。他一生对教育的贡献是巨大的。知行关系,也就是指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道德认识必然表现为道德行为,如果不去行动,不能算真知。“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与行是统一的,不能截然地分开。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从知到行,即从认识到实践。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当前,全国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就是要认真的学习,什么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作用,怎样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实践就是要把学习到的怎样去落实,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真正做到“知行合一”。首先群众利益至上,群众是英雄,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真正的铜墙铁壁。教育实践活动也不应一阵风吹过去,而应该长期坚持,坚持长期。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通过学习懂得了一些道理,就应该按这些道理去采取必要的行动,该为群众办些什么事,怎样为群众办好这些事,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执政之基。但愿学习不流于形式,也不应想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而应当实事求是地去为群众办事,惠利于民,最后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由两个自然段组成,两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对比出现的;一方面是孩子熟悉地背诵《弟子规》,内容是孝敬父母;另一方面则是孩子任性刁蛮,毫无礼数。材料的内涵是什么呢?前者是言,后者是行;前者是表,后者是里;前者是学,后者是用;前者是理论,后者是实践;前者是国学繁荣,后者是素质低下;前者是知,后者是行。因此,这则材料立意:应该把道德知识的传承内化为个人行为的养成,也就是道德知识的生活化。 点睛:材料作文需全面把握材料,提取关键词,揣摩命题意图,精准立意。分析任何问题都无非三个层次: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但具体分析时要有所侧重。由多则材料构成的作文题要弄明白材料间的关系,以便准确立意。常见的有两种:一是复合型,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或现象进行阐述,这就需要找到论述的交集,即论述的共同话题;二是对立型,材料在内容性质或观点表达上都是矛盾、对立的,需要分析其矛盾对立的原因,往往这就是问题的核心。必须明确的是,所有的分析都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义。本次材料作文属于对立型,从“是什么”角度思考:材料的内涵是什么呢?前者是言,后者是行;前者是国学繁荣,后者是素质的低下,总之,这是一个隐含的关系型作文,不可单一分析;从“为什么”角度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反差呢?言行不一,表里不一,学不能致用,理论脱离实践,盲目跟风,忽视内在修行,知行分离;从“怎么做”的角度思考:这种现象给我们什么启发呢?行胜于言,表里如一,学以致用,架起理论和实践的桥梁。一言以蔽之,知行合一。 如此三问三思之后,就会豁然开朗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 字。

2022年冬奥会北京赛区所需要的12个竞赛和非竞赛场馆中,有11个是2008 年奥运会时使用过的。“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遗产还包括便利的交通和其它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丰富的办赛经验。”北京市市长王安顺表示。作为主赛场的张家口崇礼县除了雪量大、雪期长、雪质好,山体在坡向、坡度、垂直落差、空间体量以及温度、气候等方面,也非常适合滑雪运动的开展,此地还举办过多次国际雪联的高山滑雪积分赛。

根据规划,北京赛区至延庆赛区高铁运行时间为20 分钟,而延庆赛区至张家口赛区为30 分钟。另外,从2013年起,北京投入1300 亿美元开始实施为期5 年的清洁空气行动计划。预计到2022年,期待中的“奥林匹克蓝”将长伴人们的生活。同时,升级传统产业、打造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等带来的红利将会惠及整个区域,从而为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创造良好的运行条件。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朱永新说,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找到他自己,成为他自己,成就他自己。但在现实中,中国不少的父母却是扬起手、错伸手、不放手,带给孩子的只能是人性的残缺。莫扬手, ① ,让孩子远离各种暴力。莫伸手,不要试图控制孩子,让孩子有自己的空间,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要松手,父母抓得越紧, ② 。父母只有让家庭教育沐浴在人性的阳光下,孩子才不会在风雨中毁灭,才会在蓝天上翱翔; ③ ,才会成为顶天立地的参天大树。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分别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雨声,蕴含一种淡淡忧愁的诗意;听雨,      。“帘外雨潺潺”。闭帘细听窗外雨声,犹能得雨之真味。细雨斜飞,无论飞落何处,隔窗听来,    。雨声渺渺而带哀色,似最能震颤心灵深处暗藏的忧伤心弦,并与之一起律动,一起摇撼着灵魂。人生的苦闷遂纷至沓来,心灵饱受淋漓之苦。此种雨声带来的感受虽不得意,    。似乎天地荒芜,   

①皆似飘风一般不知其所终

②但隐隐然自有一种淡而高远的孤清

③则是觉察人生苦闷后的洒脱

④只有淅沥的雨声与听雨者自己才是宇宙中唯一的存在

A. ④①③②    B. ④③①②    C. ③①②④    D. ③②①④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单独二孩”政策实施以后,新生人口必然会增长,一方面将改变“4—2—1”的家庭结构,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劳动力资源,减轻适龄劳动人口赡养老人的负担。

B. 中国目前职业病发病人数呈现增长势头,职业病发病者呈现年轻化,且发病者多属于困难群众。

C. 虽然古代神话玄幻瑰奇,但仍然来源于生活现实,曲折地反映了先民们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D. 央视《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反响巨大,工匠们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发了人们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思考。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里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闻名天下,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②鲁迅杂文的语言,多一字会显冗余,少一字则现不足,妙喻层出,讽刺深刻,旁征博引,可谓一字千金,充分展示了作者非凡的文字功底。

③进人工业革命时代后,民众生活明显改变,咖啡成为下里巴人的重要食品。当时,工人生活环境恶劣,工作时间长,咖啡成为保持精力的必需品。

④孔子和弟子们在一起,谈的都是事关天下苍生的大事,他们不会求田问舍,不会蝇营狗苟,他们是胸怀天下而又洞穿未来的大丈夫。

⑤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全部历史的过程”不是由那些自命不凡的思想家或少数杰出人物所决定,而是“决定于活生生的人民群众本身的发展”。

⑥近年来发生的多起搀扶老人反被讹诈的事件,使许多人面对摔倒的老人变得犹豫不决,期期艾艾,这不禁让人感叹信任危机已经出现。

A. ①②④    B. ④⑤⑥    C. ③④⑤    D. ②④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