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复兴华夏文化, ① 文化复古, ② 文...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复兴华夏文化,  ①   文化复古,    ②    文化更新;    ③    以传统文化代替现代文化,    ④    以传统文化辅助现代文化。    ⑤    根据现代需要,用科学方法,学习和实践古人的有益教诲,    ⑥    向国际现代文化的康庄大道勇敢前进。这就是当前知识分子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并非 而是 既要 也要 同时 并且

B. 不是 而是 不是 而是 / 同时

C. 既要 也要 不是 而是 并且 甚至

D. 既要 也要 既要 也要 同时 /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考生应先浏览语段,把握整体内容,然后依据关联词的搭配和句间的关系进行排除。这段文字主要谈论“复兴华夏文化”这一话题,第①处和第②处是并列关系,是对“复兴华夏文化”的解说;根据分号可以知道前后内容应属并列关系,故第③句和第④句也是选择关系,而非并列关系,据此可排除其他选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高校新闻联播》旨在打造属于大学生的视频新闻阵地、报道全国高校的校园新闻为目的,为大学生提供展现美丽校园、表达师生情谊、讲述青春故事的窗口。

B. 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在出访吉布提期间,看望了在执行吉布提保障设施建设任务的部队官兵。范长龙说,海外保障设施建设要加强统筹协调,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建设质量。

C. 书展本身就是一次集中的、有文化的营销活动,以包括周边活动和衍生品售卖在内越来越多元化,不断打开图书市场。

D. 英国一所小学近日宣布,将不再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以降低老师们的工作压力,使他们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案准备中,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

①在媒介融合时代重提“内容为王”,意味着用海内外更大快人心的话语方式和呈现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②记得少年时代从父亲手中接过这位家族先辈译著时,年少的我如饥似渴地吞吐着书中的文字,含英咀华的幸福感扑面而来。

③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目前当务之急是完善养老服务保障体系,解除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后顾之忧。

④多少人溜之大吉,只为见到爸妈、吃一口家乡菜;多少人为了一张车票过关斩将,只为了一个字——家。

⑤中国的人口发展轨迹与韩国、日本相似,只不过滞后10—20年,我们应当研究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⑥我们要按照改革方案,走出驾轻就熟的陶醉,打破坛坛罐罐的迷恋,摆脱得失进退的忧心,勇敢投身这场引领未来的变革。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⑥    D. ②⑤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观点是相同的。

(2)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写出行人过青泥岭时可以手摸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的细节。

(3)《过秦论》中指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尊前茸帽风欹。秦关汴水经行地,想登临、都付新诗。纵英游,叠鼓清笳,骏马名姬。

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②。东风渐绿西湖岸,雁已还、人未南归。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

【注】①周密的友人陈君衡被元王朝征召,将要前往大都赴任,周密作此词为他送行。周密在宋亡以后隐居不仕。②方回:贺铸的字。词人在此处以贺铸自比。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词的前三句“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以豪放的笔调描绘出送别时凄凉、冷清和萧瑟的景象。

B. “茸帽风欹”写友人头上戴的皮帽被郊野的风吹得略略倾斜,一个“欹”字,极为传神地勾画出人物志得意满的神气。

C. 下阕前三句阔大而凄清的景象与上阕中“叠鼓清笳”的欢快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下面的抒情做了铺垫。

D. “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的意思是自己已是风烛残年,江南的人谁会念及我呢?词人有一腔愁怨,故以贺铸自比。

E. 这首词中词人既写了眼前的实景,也写了想象中的虚景,虚实相合,深沉委婉地表达了词人复杂难言的思想感情。

2.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衍字夷甫,神情明秀,风姿详雅。总角尝造山涛,涛嗟叹良久,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衍既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兼声名藉甚,倾动当世。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每捉玉柄尘尾,与手同色。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慕放效。选举登朝,皆以为称首。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

衍妻郭氏,贾后之亲,借中宫之势,刚愎贪戾,聚敛无厌。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

时齐王冏有匡复之功,而专权自恣,公卿皆为之拜,衍独长揖焉。衍虽居宰辅之重,不以经国为念,而思自全之计。及越薨,众共推为元帅。衍以贼寇锋起,惧不敢当。辞曰:“吾少无宦情,随牒推移,遂至于此。今日之事,安可以非才处之?”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衍为陈祸败之由,云计不在己。勒甚悦之,与语移日。衍自说少不豫事,欲求自免,因劝勒称尊号。勒怒曰:“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坏天下,正是君罪。”使左右扶出,谓其党孔苌曰:“吾行天下多矣,未尝见如此人,当可活不?”苌曰:“彼晋之三公,必不为我尽力,又何足贵乎?”勒曰:“要不可加以锋刃也。”使人夜排墙填杀之。衍将死,顾而言曰:“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时年五十六。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十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

B. 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

C. 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

D. 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总角,古时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后来代称儿童时代。    B. 龙门,古代身份高的人的府邸,“一世龙门”是指文人所崇仰的人物,后起的文人登门拜访,可称为“登龙门”。

C. 长揖,是古代的相见礼节。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向对方表示敬意。    D. 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在不同朝代对三公的具体所指不尽相同。

3.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衍神情秀美,仪态风雅。虽然得到了山涛的赞扬,但是山涛认为他也许会误尽天下苍生,事实证明山涛眼光独到。

B. 王衍声名显赫,时望所归。朝野之士争相夸赞他,而后辈士子将他视为楷模竞相模仿,甚至虚浮妄诞成为时风流俗。

C. 王衍身居要职,却推脱责任。司马越死后,众人推举王衍做元帅,但他在国难当头的时候,却借口推脱。

D. 王衍被俘后,因远近闻名,身居晋之重任,不肯参与石勒政事,为其尽力,加上劝其称帝,致使石勒大怒,将其杀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

(2)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