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钱起,字仲文,吴兴人。天宝十年,李巨卿榜及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钱起,字仲文,吴兴人。天宝十年,李巨卿榜及第。少聪敏,承乡曲之誉。初,从计吏至京口客舍,月夜闲步,闻户外有行吟声,哦曰:“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凡再三往来,起遽从之,无所见矣。尝怪之。及就试粉闱,诗题乃“湘灵鼓瑟”,起辍就,即以鬼谣十字为落句,主文李暐深嘉美,击节吟味久之,曰:“是必有神助之耳。”遂擢置高第。释褐授校书郎。尝采箭竹,奉使入蜀。除考功郎中。大历中,为太清宫使、翰林学士。起诗体制新奇,理致清赡,芟宋齐之浮游,削梁陈之嫚靡,迥然独立也。王右丞许以“高格”,与郎士元齐名。士林语曰:“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集十卷,今传。子徽能诗,外甥怀素善书;一门之中,艺名森出,可尚矣。凡唐人燕集祖送,必探题分韵赋诗,于众中推一人擅场者。刘相巡察江淮,诗人满座,而起擅场。郭暧尚主盛会,李端擅场。缅怀盛时,往往文会,群贤毕集,觥筹乱飞,遇江山之佳丽,继欢好于畴昔,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于此能并矣。况宾无绝缨之嫌,主无投辖之困,歌阑舞作,微闻香泽,冗长之礼,豁略去之,王公不觉其大,韦布不觉其小,忘形尔汝,促席谈谐,吟咏继来,挥毫惊座。乐哉!古人有“秉烛夜游”所谓非浅同宴一室无及于乱岂不盛也至若残杯冷炙一献百拜察喜怒于眉睫之间者可以休矣

    (选自《唐才子传·钱起传》,有删改)

    【注】①擅场:《文选》汉张衡《东京赋》云:“秦政利嘴长距,终得擅场。”后人因用“擅场”称技艺高超出众者。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人有“秉烛夜游”/所谓非浅同/宴一室/无及于乱/岂不盛也/至若残杯玲炙一献/百拜察喜怒于眉睫之间者/可以体矣/

B. 古人有“秉烛夜游”/所谓非浅同/宴一室/无及于乱/岂不盛也/至若残杯冷炙/一献百拜/察喜怒于眉睫之间者/可以休矣/

C. 古人有“秉烛夜游”/所谓非浅/同宴一室/无及于乱/岂不盛也/至若残杯玲炙一献/百拜察喜怒于眉睫之间者/可以休矣/

D. 古人有“秉烛夜游”/所谓非浅/同宴一室/无及于乱/岂不盛也/至若残杯冷炙/一献百拜/察喜怒于眉睫之间者/可以休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指古代男子成人时,因不便直呼其名而另取的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古代女子无字。

B. 闱,旧称试院,唐宋时粉闱指由尚书省举行的省试的考场;因尚书省又被称为粉省,故粉闱也可为尚书省的别称。

C. 释褐,是指脱去布衣换上官服,即做官的意思。科举时代称新进士及第授官为释褐。

D. 祖送,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荆轲刺秦王》中“既祖,取道”即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钱起年少聪敏,赶考途中有奇遇。京口旅馆夜宿,偶听有人户外吟诗,出门不见人影。应试时融二句诗于科考诗中,深受考官嘉许。

B. 钱起诗风新奇,获高评名副其实。他的诗体制新奇,富有理趣,去除前朝浮靡之风,自有“高格”,获评“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C. 钱起仕途亨通,及第后多次升迁。钱起因考官欣赏以应试优等及第,后相继被授予校书郎、考功郎中、太清宫使、翰林学士等职。

D. 钱起诗名很盛,探题赋诗能擅场。唐宴会时会公推一技艺出众者做擅场,在刘晏巡察江淮集会时,公推钱起做擅场,可见其诗艺、威望皆高于同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徽能诗,外甥怀素善书,一门之中,艺名森出,可尚矣。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1.D 2.A 3.D 4.(1)他的儿子钱徽能做诗,外甥怀素擅长书法,钱氏一门之中,才子之名迭出不穷,值得敬仰。(关键词“书”“森出”“尚”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2)(诸侯贵族家)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却不加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官府)却不知道打开粮仓赈救灾民,老百姓饿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罪过,是年岁不好造成的。”(关键词“检”“发”及判断句“非我也,岁也”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古人有‘秉烛夜游’/所谓非浅/同宴一室/无及于乱/岂不盛也/至若残杯冷炙/一献百拜/察喜怒于眉睫之间者/可以休矣”,这句话是说“古人说‘秉烛夜游’,其义不浅。男女同宴于一室,而不涉及淫乱,难道不是盛事吗?至于像那种面对残酒剩菜,献一次要拜一百次,在尊贵者眉眼间观察喜怒的人,也就可以到一边歇着去了”;从句中来看,先抓句末的语气词“也”“者”,断开两处;抓文言句式“岂……也”“所谓”再断开两处;最后抓句首词“至若”。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A项,“古代女子无字”,表述有误,古代女子许嫁时,行笄礼而后取字,有成语形容未出嫁女子为“待字闺中”,“字”也引申为“许嫁、许配”之意。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D项,“威望高于同座”错误,根据文意无从判断;文中只是说“凡唐人燕集祖送,必探题分韵赋诗,于众中推一人擅场者。刘相巡察江淮,诗人满座,而起擅场”,并不能看出“威望高于同座”。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考生可以先到文中找到D项对应的内容,可以依据选项中“唐宴会时会公推一技艺出众者做擅场,在刘晏巡察江淮集会时,公推钱起做擅场”这一内容找到对应的句子,最后进行比较即可发现问题。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书”,书法;“森出”,迭出不穷;“可尚”,值得敬仰(崇尚)。第二句中,“检”,同“敛”,约束、制止;“发”,打开粮仓赈济灾民;判断句“非我也,岁也”。 【参考译文】 钱起,字仲文,吴兴人。天宝十年,他与状元李巨卿同榜登进士第。钱起少年时聪明机敏,在乡里享有声誉。当初,他赴京应试,到京口的旅馆里住宿,在月光下散步时,听到大门外有人漫步吟诗,听那人吟道:“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那人共在门外来往了两三次,钱起急忙出来跟随,却看不到那个人了。钱起总是觉得此事怪异。到他参加省试时,应试标题是“湘灵鼓瑟”,钱起停笔写就,就以那次听到鬼吟的“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作为诗的最后两句,主考官李暐读后深为嘉许,他久久地打着拍子吟咏品味,说:“此诗必定得到神的帮助。”于是把钱起取为优等及第。钱起释褐后被授职为校书郎。他曾奉使入蜀为朝廷采运箭竹。曾任考功郎中。大历年间,任太清宫使、翰林学士。钱起诗体格新奇,理趣美富,除去宋、齐二代的虚饰浮夸,削尽梁、陈二朝的轻缓绮靡,高远地独立于世。王维曾用“高格”称许他的诗。钱起与郎士元齐名,文士中有一句话说:“前有沈、宋,后又钱、郎。”钱起的诗集十卷,流传至今。他的儿子钱徽能做诗,外甥怀素擅长书法,钱氏一门之中,才子之名迭出不穷,值得敬仰。唐朝人凡有宴会或为人饯行,必据诗题将诗韵分给在座者赋诗,然后在众人中推举一个人为擅场者。宰相刘晏巡察江淮,饯行时诗人满座,而钱起擅场。郭暧娶公主的盛大婚礼,李端擅场。追怀盛唐之世,经常有诗文宴会,众才子都来相聚,酒杯、筹码乱飞,初识天下的美女佳人,接续往昔的深情厚谊,所谓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在此兼而有之。况且客人没有扯断帽缨之嫌,主人没有投辖入井之窘。歌尽起舞,微微闻到美人的香气,繁琐无用的礼节,全都免去,王公贵族不觉其伟大,平民布衣不觉其渺小,彼此忘却身份,座席相连,谈笑风生。吟诗作赋,你来我往;挥毫落笔,四座吃惊。多么快乐啊!古人说“秉烛夜游”,其义不浅。男女同宴于一室,而不涉及淫乱,难道不是盛事吗?至于像那种面对残酒剩菜,献一次要拜一百次,在尊贵者眉眼间观察喜怒的人,也就可以到一边歇着去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孙伏园走了,副刊死了

如果《晨报副镌》的编辑孙伏园不出那趟差,也许《阿Q正传》会写得更长。

鲁迅被孙编辑“折磨”了两个多月,有些想把连载中的阿Q结束掉的意思。但孙伏园认定:“《阿Q正传》似乎有做长之趋势,我极盼望尽管宽心地写下去。”说过此话,孙伏园出了趟差,由另一位编辑代理编务,鲁迅便在1922年2月12日的报上发表了“大团圆”一章。等到3月底,孙伏园返回北京,阿Q已被主张“惩一儆百”的“把总”枪毙一个多月了。

其实,阿Q本就是被孙伏园“催生”出来的。据鲁迅回忆,“他(孙伏园)来要我写一点东西,阿Q的影像,在我心目中似乎确已有了好几年,但我一向毫无写他出来的意思,经这一提竟然想起来,晚上便写……”

从1921年12月4日开始,《阿Q正传》在孙伏园编辑的《晨报副镌》上连载。鲁迅说,孙伏园“每星期来一回,一有机会,就是:先生,《阿Q正传》……明天要付排了”。

在曹聚仁的笔下,我们能看到,孙编辑的催稿艺术可谓“已臻化境”:“(孙伏国)不仅会写稿,会编稿,而且会拉稿;一脸笑嘻嘻,不容你挤不出稿来。我们从周氏兄弟的随笔中,就可以看到这位孙先生的神情。圆圆脸,一团和气,跨进门来,让你知道该是交稿的时候了。”

孙伏园接替李大钊编辑《晨报》副刊,最初叫《晨报附镌》,是他请鲁迅起的,结果写报头的书法家写成了“晨报副镌”。后来,徐志摩接替孙伏园,改名为《晨报副刊》,“副刊”一词方始确定下来。

《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相关辞条说,孙伏园是中国编辑报纸副刊种数最多、历时最长的人之一。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有四大副刊成为文化舆论界的重镇:北京的《晨报副刊》、《京报副刊》,上海的《时事新报》副刊《学灯》、《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其中,前两种都是在孙伏园主持下,开出一代风气的。

作为著名的副刊编辑,孙伏园一生遭遇过两次停编事件:一次为了鲁迅,一次为了郭沫若。

1924年10月的一天,本已被孙伏园编入《晨报副刊》大样的鲁迅诗稿《我的失恋》被代总编刘勉己抽去,他正在生闷气,刘勉己走过来解释,说是那首诗实在要不得。孙伏园一时火起,举手一巴掌打过去,刘勉己躲过,他还要追着打,最后被同事拦住。第二天,孙伏园便辞去了编辑职务,后来被邵飘萍邀去编《京报副刊》。

1942年1月,郭沫若写出历史剧《屈原》,一些报刊争相要发表,最后应《中央日报》副刊编辑孙伏园的请求,发表在《中央日报》上。有国民党要员气急败坏地说:“怎么搞的,我们的报纸公然登起骂我们的东西来了!”于是下令撤销孙伏园的编辑职务。

北大中文系教授陈平原认为,“大陆报纸的副刊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就没有多少出色的”,其中有“从报纸的总编辑到具体的副刊编辑本身的问题”。他说:“在我看来,从晚清到‘五四’时期,再到三四十年代,报纸副刊的活力在于它是相对独立于报纸的。

报纸的副刊主要是委托外面的人编的,是著名的作家、学者来编的。当年,北大、清华的教授们介入北方的报纸,中央大学的教授介入南京的报纸。而且他们只负责稿子,不负责营销。老板是把副刊当作报纸的门面来考虑,不考虑这个版具体的读者量问题。现在是摊平了,副刊是报社内部编,基本上已经没有独立性了。这样就造成副刊水准的下降。”

当年、邵飘萍创办的《京报》最多时拥有23种副刊,他曾发表声明:“各种副刊上之言论,皆各保有完全的自由,与本报无须一致。本报编辑部,从不对于各副刊上参加一字,此皆鄙人所首先声明,可为与各团体真诚合作互助,而绝对不含有他种作用的确证。”

孙伏园30多岁就蓄起一大把胡须,时人戏称为“伏老”。1926年,他的散文集《伏园游记》出版,封面由蔡元培题写书名,其弟孙伏熙为其画像。出版史研究专家王建辉评价:“颇传神。”

如今,孙伏园在人们记忆中已十分缥缈,一如报纸副刊在人们印象里已十分寡淡。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

【相关链接】

①孙伏园(1894-1966)浙江绍兴人,著名副刊编辑、散文家,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

②史学界评价孙伏园一生从事事业主要有两项:副刊编辑和平民教育。他前后主编六个报纸副刊,积累大量的副刊编辑经验,发表过一系列研究报纸副刊的文章,提出过一整套副刊编辑思想,因而被后世新闻史学界称为“副刊大王”。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小说集《呐喊》中的不朽名篇,孙编辑出了趟差,《阿Q正传》便戏剧性地被鲁迅先生“大团圆”了。

B. 从鲁迅先生起名的“晨报附镌”到书法家笔下“晨报副镌”,再到徐志摩接手的《晨报副刊》,既可看出《晨报副刊》的变迁史,也可约略感受到文学家的一些趣事、佳话。

C. 文章多次引用他人的相关评述从侧面表现了孙伏园先生的形象特点。如从引用的北大教授陈平原评价副刊的话中,可知孙先生对副刊的作用和影响。

D. 作为著名的副刊编辑,孙伏园一生的两次停编事件,让我们既看到了孙先生的人格风采,也见识到了孙先生的不通时务、不知灵活变通的特点。

2.作为一名副刊编辑,孙伏园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请简要分析。

3.你如何理解“孙伏园走了,副刊死了”这句话?请结合本文,给现在的副刊编辑提两条建议。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规矩

侯发山

兄弟两个每逢遇到争打不停的事情时,就比赛跑步,以输赢来定夺。久而久之,这似乎成了规矩。在弟弟的印象当中,每次赛跑,哥哥总是跑不过他。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临近年关,爹去镇上赶集置办年货,顺便买回一顶新帽子。哥儿俩高兴得不行,争抢着要戴。哥哥说,我是老大,帽子应该让我戴。弟弟说,我是小的,帽子应该归我。爹把帽子举起来,看看这个,瞧瞧那个,不知道该把帽子给谁。娘埋怨爹,说你要买买两个,买一个咋整呢?爹不自然地“嘿嘿”一笑,说割了肉,买了鞭炮,剩下的钱就只能买一顶帽子了。弟弟说让我和哥赛跑,谁跑得抉,帽子就归谁戴。爹看了看哥哥,哥哥点头同意了。比赛路程就是村头到村尾,不足一千米的路。比赛开始后,哥儿俩都攒足了劲,像两匹脱缰的野马撒腿就跑。两个人的体力差不多,几乎是一前一后,当然是哥哥在前,弟弟在后。弟弟急了,索性甩掉身上的棉袄,赤着上身跑起来……在别人的惊呼声中哥哥一愣神的当口儿,弟弟超过了他。弟弟赢了,戴上了新帽子。

哥儿俩长大以后,日子依然好不到哪儿去。哥哥到了三十多岁还没找到媳妇儿,爹急,娘也急,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最后托人从四川领回来一个女人。

按照爹和娘的意思,这个四川女人应该给哥哥当媳妇儿,弟弟还小,以后有的是机会。可是,弟弟不干,非要娶这个女人,甚至和爹闹,和娘吵。弟弟说,我今年已经二十九岁了,再不结婚,过了三十岁更不好找了。一时间,搞得家里乌烟瘴气,鸡飞狗跳。爹愁眉不展,不住地叹气。娘呢,想起来就掉眼泪,责怪自己没本事,让孩子跟着自己受委屈。

哥哥就提议,跟弟弟赛跑,谁跑得快谁娶这个四川女人。

哥哥比自己大六岁,不一定能跑过自己。弟弟想了想就答应了。既然是哥哥提议的,爹和娘也没啥好说的;再说,不管谁娶,都是他们的儿媳妇,索性任由两个孩子去折腾。

比赛地点还是村头到村尾。比赛一开始,弟弟就跑到了哥哥的前面。弟弟累得脸色苍白,上气不接下气……等到他跑到终点,累得泥一般瘫倒地上,把哥哥落下了好大一截。

规矩是哥哥立下的,那就按规矩办吧。在一阵《百鸟朝凤》的唢呐声和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弟弟当上了新郎官。哥哥跑前跑后地招呼客人,丝毫看不出他的不高兴。爹和娘这才都松了一口气,心里的愧疚减少了几分。

尽管后来富裕了,因为年龄的问题,哥哥也一直没找下媳妇儿。

大概是前年吧,娘得了肾衰竭,需要换肾。哥儿俩都很孝顺,争抢着给娘捐肾。医生说,你们兄弟两个先别争,需要配型,只有配型合适才能换。

二十天后,配型结果出来了,哥哥和弟弟都可以给娘换肾。这下,两个人又争开了,都说自己是最合适的人选。弟弟建议,跟哥哥赛跑,说谁跑得快谁给娘捐肾。他想,哥哥每一次赛跑都输了,这次肯定也赢不了。

哥哥沉默了半天,叹口气,点了点头。

比赛场地还是村头到村尾。然而,出乎弟弟的预料,这一次他输了,而且输得很惨。尽管他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差点吐血,还是没撵上哥哥。哥哥刚开始落在后面,当跑到三分之一的路程时超过了弟弟,之后一直跑到终点弟弟也没撵上他。

弟弟不甘心,还想跟哥哥争。哥哥说咱哥儿俩不能坏了规矩,弟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哥哥进了病房。他不明白,以往每次赛跑,都是他赢,这次怎么就输了呢?

病房外,四川女人,也就是弟弟的媳妇儿,忍不住告诉丈夫,说在这段时间里,哥哥每天半夜都起来跑步!

弟弟瞪大眼睛瞅着自己的女人,恶狠狠地说,你为啥不早告诉我?你说啊?说罢挥拳要打她。一旁的爹拦住了他,说你知道吗?为了让你娶上媳妇儿,那一次赛跑,你哥哥是故意输给你的。

弟弟愣了一下,心里一热,隔看病房的玻璃对着哥哥忘情地叫了一声:哥!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小说中的兄弟二人总是采用赛跑的方法来处理矛盾问题,对他们而言,这是最公平合理的解决之道,同时亦属无奈之举。

B. 小说以时间为序具体讲述了兄弟俩以赛跑定夺输赢的三件事,从中不只可以感受到哥哥对弟弟的谦让与关爱,也可以看出弟弟的任性与不懂事。

C. 小说开头写“哥哥总是跑不过他”这句话,情节上设置悬念,为下文写哥哥赢得为母亲换肾的机会作铺垫,前后形成对比,彰显出了作为哥哥的精神气度。

D. 从“在别人的惊呼声中哥哥一愣神的当口儿”“弟弟累得脸色苍白”“他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句中,可看出,弟弟不是哥哥的对手,弟弟的赢都是哥哥让的。

E. 小说取材于农村,从爹买帽子、给儿子找媳妇,到哥哥因年纪大没找到媳妇,再到兄弟争着为母捐肾等事上,可感受到农村家庭关系的面貌。

2.小说中的哥哥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规矩”为题,有什么内涵和作用?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主席对于人类文明走向给出的中国判断。2013年3月,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命运共同体理念。此后,中方对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阐述在各个层面逐步延伸、不断完善,在全球范围内收获积极回应——“巴基斯坦愿不断充实巴中命运共同体内涵”“非洲应该向亚洲国家学习并同亚洲国家合作,努力建设命运共同体”“联合国愿同中国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理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凝聚起世界人民的广泛共识。

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着眼人类命运的历史规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走向,系统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人类实现更好发展绘制蓝图,为国际体系变革与完善指明方向。演讲引发现场国际组织负责人、各国使节和政要等共约800人的强烈共鸣。第七十一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彼得·汤姆森更是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视为“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2月10日,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五十五届会议协商一致通过“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这一行动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经得到联合国广大会员国的普遍认同,彰显了中国对全球治理的巨大贡献。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何以在国际社会赢得越来越多的认可与赞赏?源于在各种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当下,这一理念给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指明了“确定性”的方向,注入了行动的力量。“现有秩序正面临着几代人时间里最严峻的挑战,它是否能够幸存下来?”在2017年首期《外交事务》杂志中,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约瑟夫·奈提出的疑问,反映了人们当下对于未来世界走向的诸多困惑和不安。人类社会发展的脚步走到充满不确定性的十字路口,如何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在和平与发展的历史征程上奋勇向前,迫切呼唤着眼全球和平与发展、勇往直前的担当。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直指阻碍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顽疾,主张用对话协商拆解国家间的猜忌与戒备,用共建共享卸下以邻为壑的“篱笆”,用合作共赢拧开世界经济动力的阀门,用交流互鉴疏通文明之间的分歧与误解,用绿色低碳铲除环境破坏与污染的源头。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中国领导人从这五方面着手,详细勾勒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践路径,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行动指南。

去年11月,193个会员国一致赞同将“一带一路”倡议载入联大决议,如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联合国舞台上,越来越多的中国理念、中国倡议上升为国际共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加入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行动队”,携手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在共创人类美好未来的历史征程中,中国将继续以诚待人、以信取人,以自身行动凝聚感召力与引导力,用源自东方哲学沃土的智慧为推动全球发展创造更多新机遇、提供更多新贡献。

    (摘编自2017年2月14日《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对人类文明走向给出的中国判断,它凝聚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共识,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B.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符合人类命运的历史规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走向,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凸显出该理念得到多国的普遍认同。

C.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能赢得国际社会的较多认可和赞赏,不仅是因为它为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指明了方向,也是因为它是由智慧的中国领导人提出的。

D. 当今社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代代人接力奔跑实现的目标,中国在共创人类美好未来的征程中定将做出更大的贡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新的时代,需要新的理念,中国越来越多的理念、倡议能上升为国际共识,说明中国不仅仅关注自身的发展,也非常注重全球的治理与发展。

B. 巴基斯坦、非洲、联合国等愿同中国开展合作,共谋发展,充分彰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强大生命力,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C.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用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等方法解决国家间相关问题,可以说真正解决了阻碍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顽疾。

D. 中国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不仅体现出中国参与世界治理的智慧,也体现出中国着眼于全球和平与发展、勇往直前的担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习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的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认为此理念是“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引发了现场约800名与会者的强烈共鸣。

B. 美国著名政治家约瑟夫·奈在《外交事务》中的疑问,正好说明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应时性和必然性,中国理念于世界来说,必将有所作为。

C. 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是停留在书面上的文字,而是付诸实践的行动指南。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对世界的诚意和担当。

D. 如同“一带一路”的倡议被众国赞同载入联大决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受到世人的关注和推崇,彰显出中国理念的世界性和高度认同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年来,一些文化类节目走红,如:由中央电视台、国家语委共同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以弘杨中国传统诗词文化为宗旨的《中国诗词大会》,通过草根与文化名人的对决来展现文化魅力的《挑战文化名人》,还有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价值的《朗读者》……这些文化节目一一走红,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 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苏州图书馆网上借阅社区投递总体流程图,请认真读图,把这个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语言连贯,表述准确,不超过100个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