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吃鱼的时候,小刺要比大刺麻烦,因为大刺很容易被发现,小刺则必须下很大的工夫才 能清除。做人,小毛病要比大毛病难改正,因为大的差错很容易被发现,小缺点却必须格外 留意才会被发现。

 

勿以恶小而为之 这是一句老生常谈的话,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因为没有受到益处,反而带着“为善累、让别人去为吧”这样的心态而多数选择“不为”。殊不知,在出海的渔民因为一个小小的漏洞没有补,人行道上因为没有及时捡起的香蕉皮,都有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如果漆工在给船涂漆的时候顺手拧紧了一颗螺丝,如果路过的行人顺手捡起那片香蕉皮,那么所有一切的严重后果都不会发生。可是,生命最经不住的就是“如果”这两个字。 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展,社会节奏的加快,让我们每个人心里都增添了一份浮躁,这种浮躁越来越体现在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它让我们变得更加功利、更加势利、更加自私,而忘记了个人是处于社会这个大环境中的,没有谁能脱离环境而单独存在。那么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就更加能显示出这个社会团体的温暖和温馨来。 随手捡起的一片香蕉皮,可能使过路的老人免于受到摔倒的危险,这是举手之劳,却是一份免于他人受苦的善念。也许某一天你生病了去医院看病,而主治医生正是这位老人的儿子,正是因为老人的平安健康,这位医生才能更加安心尽心的医治病人。也许这样假设带着功利性的思想,可生活中的因与果谁又能解释的通呢,“蝴蝶效应”不也正好诠释了这一点么。为“小善”的善念虽不带有回报的思想,可意外的收获喜悦,也是人生中的一种幸福吧。 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中的一份子,这个社会是我们的大家庭。家庭成员之间是有义务和责任为家庭尽职尽责和付出的,更何况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一个善举呢。总有人在说,这个社会没有以前温暖了,到处高楼林立,玻璃砖瓦,人心都仿佛隔着一片墙。可是,“只有人人献出一点爱”,社会才能变成“美好的人间”啊。没有付出,又谈何得到呢。给老人让个座,擦桌子时顺便把同学的也擦一擦,邻居出门时帮着看看门户,这些都是生活中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却也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也许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帮助我们身边的人解决了很大的麻烦,如果每个人都能这样有心,那该是多么的美好啊!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一则材料作文,所给材料是一段有哲理的话,可分为两层,第一层说的是吃鱼,第二层说是做人,两层之间是类比关系,将“刺”类比为“毛病”“缺点”“差错”,以“小刺”不易于被发现,形象生动地说明做人小毛病要比大毛病难于改正,因为大的差错很容易见到,小的缺点却不容易发现。据此可知,材料强调的是要防微杜渐。参考立意:勿以恶小而为之,防微杜渐,莫因“小”失“大”,注重细节等。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本题所给材料是一则寓意型材料,首先要正确理解“刺”的含义,然后抓住材料中“小毛病要比大毛病难改正,因为大的差错很容易被发现,小缺点却必须格外 留意才会被发现”理解材料的寓意,选择一个角度确定立意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小题。

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

(宋)王安石

○1 君讳平,字秉之,姓许氏。余尝谱其世家,所谓今泰州海陵县主簿者也。君既与兄元 相友爱称天下,而自少卓荦不羁,善辩说,与其兄俱以智略为当世大人所器。宝元时,朝廷 开方略之选,以招天下异能之士,而陕西大帅范文正公、郑文肃公争以君所为书以荐,于是

得召试,为太庙斋郎,已而选泰州海陵县主簿。贵人多荐君有大才可试以事不宜弃之州县。君亦常慨然自许,欲有所为。然终不得一用其智能以卒。噫!其可哀也已。

○2 士固有离世异俗,独行其意,骂讥、笑侮、困辱而不悔,彼皆无众人之求而有所待于 后世者也,其龃龉固宜。若夫智谋功名之士,窥时俯仰以赴势物之会,而辄不遇者,乃亦不可胜数。辩足以移万物,而穷于用说之时;谋足以夺三军,而辱于右武之国,此又何说哉!嗟乎!彼有所待而不遇者,其知之矣。

○3  君年五十九,以嘉祐某年某月某甲子葬真州之扬子县甘露乡某所之原。夫人李氏。子男瓌,不仕;璋,真州司户参军;琦,太庙斋郎;琳,进士。女子五人,已嫁二人,进士周奉先、泰州泰兴县令陶舜元。

○4  铭曰:有拔而起之,莫挤而止之。□□许君!而已于斯,谁或使之?

1.高中阶段我们还学过王安石的文章有                 

2.最适合填在文章第○4  段方格处的词是

A. 呜呼    B. 善哉    C. 可怜    D. 嗟乎

3.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贵人多荐/君有大才/可试以事/不宜弃之州县

B. 贵人多/荐君有大才/可试以事/不宜弃之州县

C. 贵人多荐君有大才/可试以事/不宜弃之州县

D. 贵人多荐君/有大才可试以事/不宜弃之州县

4.范仲淹(即范文正公)为什么推荐许平参加“方略”之选?(用文中原句来回答)

5.文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小题。

○1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 相思。

○2事皆有内楗,素.结本始。或结以道德,或结以党友,或结以财货,货结以采色。用其意,欲入则入,欲出则出;欲亲则亲,欲疏则疏;欲就则就;欲去则去;欲求则求,欲思则思。若蚨母之从子也;出无间,入无朕。独往独来,莫之能止。

○3内者,进说辞也。楗者,楗所谋也。欲说者务稳度,计事者务循顺。 阴虑可否,明 言得失,以御其志。方来应时,以和其谋。详思来楗,往应时当也。夫内有不合者,不可施 行也。乃揣切时宜,从便所为,以求其变。以变求内者,若管取楗。言往者,先顺辞也;说 来者,以变言也。善变者审知地势,乃通于天,以化四时,使鬼神,合于阴阳  ,而牧.人民。

○4见其谋事,知其志意。事有不合者,有所未知也。合而不结者,阳亲而阴疏。事有不合者,圣人不为谋也。

○5故远而亲者,有阴德也。近而疏者,志不合也。就而不用者,策不得也。去而反求者, 事中来也。日进前而不御者,施不合也。遥闻声而相思者,合于谋待决事也。

○6故曰 :不见 其类 而为 之者 ,见逆 。不得 其情 而说 之者 ,见非 。得其情乃制其术,此用 可出可入,可楗可开。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楗万物。

○7由夫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计谋,先取诗书,混说损.益.,议论去就。欲合者用内,欲去 者用外。外内者,必明道数。揣策来事,见疑决之。策无失计,立功建德,治名入产业,曰 楗而内合。上暗不治,下乱不窹,楗而反之。内自得而外不留,说而飞之,若命自来,己迎而御之 。若欲去之,因危与之。环转因化,莫知所为,退为大仪。(《鬼谷子》内楗)

1.写出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有远而亲,近而疏. (2)素.结本始 (3)而牧.人民(4)混说损.益.

2.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是

A. 有远而.亲 何时而.乐耶
B.货结以.采色 以.孝治天下
C见疑而决之 蚓无爪牙之利 (加点字是
D乃通于天 乃不知有汉(加点字为

 

3.第○3  段作者认为,内就是                ,楗就是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 故曰:不见其类而为之者,见逆。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

5.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的哪些处事的主张?请分条论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下列小题。

宣州谢脁楼○1  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注释:○1  谢朓(tiǎo)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是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 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李白曾多次登临,并且写过一首《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1.从体裁上看,本诗属于                 

2.下列对于本诗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A. 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核心是“愁”。

B. 开头两句诗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

C. 诗中的小谢为谢灵运,这里用以自喻。

D. 最后一句中的“散发”是指不束冠,意谓不做官,这里是形容狂放不羁。

3.简要谈谈你对“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一句的理解和看法。

 

查看答案

默写

(1)问君何能尔?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2)__________,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3)__________,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

(4)不义而富且贵,__________。(《<论语>七则》)

(5)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6)__________,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7)一夫当关,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8)月子弯弯照几州,__________。(杨万里《竹枝歌》)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小题。

写给父亲的信 莫言

大:

○1自从家里安装了电话,再也没有给您写过信。……我知道麦子已经收割完毕,家中已 经吃上了用新麦子面粉蒸出的馒头了吧?我们在这里吃的面粉,都是陈年麦子磨的,其中还添加了增白剂什么的,白得发青,不好吃,没有麦子味。想起老家的馒头和大葱我就想家。北京的大葱也不好吃。北京管什么都不好吃。北京的大蒜也不够辣。这次闹“非典”,山东一例也没有,我坚信这是吃大蒜吃的。昨天高密的王大炮来了,扛来了半麻袋大蒜,紫皮, 独头,辣得很过瘾,“后娘的拳头独头蒜”。他说前几天去看过您,说您身体很好,我们很高兴。

○2大,我们家那盘大石磨还有吗?千万保存好,别被人弄了去。将来找个石匠琢磨琢磨, 支起来,买头小毛驴,拉着,磨新麦子。石磨磨出的面粉,比机器磨磨出的好吃。高密火车站前,有一家卖石磨火烧的,面特别硬,很好吃。但我知道他们使用的面不是用石磨磨的。将来咱们自己磨。还有那柄腰刀,可别当废铁给我卖了。我听俺爷爷说那刀是毛子扔下的,也许杀过人的。我前几年回家,跟俺二嫂子要那把刀,她说不知道让大藏到哪里去了。我记得咱家还有两把铁锏,很沉,就是秦琼使用的那种武器,  后来就见不到了。听说是被一个 表叔拿去了,还能找回来吗?再,您帮我安一把小锤吧,这里有核桃,我要用小锤砸核桃吃。

○3前几天父亲节,我写了一篇小文章,题目叫《父亲的严厉》,写得不好,但还是抄给 您看看:

○4  ……父亲的严厉,在我们高密东北乡都是有名的。我十几岁的时候,经常撒野忘形, 每当此时, 只要有人在我身后低沉地说一声:你爹来了!我就会打一个寒战,脖子紧缩,目光盯着自己的脚尖,半天才能回过神来。村里的人都不解地问:你们弟兄们怕你们的爹怎么 怕成这个样子?是啊,我们为什么怕父亲怕成了这个样子?父亲打我们吗?不,他从来没有 打过我们。他骂我们吗?也不,他从来没有骂过我们。他既不打你们,也不骂你们,那你们为什么那样怕他呢?是啊,我们也弄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怕父亲。我们弟兄们长大成人后, 还经常在一起探讨这个问题,但谁也说不清楚。……(1)

○5我父亲已经八十多岁了,是村子里最慈祥和善的老人。与我们记忆中的他判若两人。 其实,自从有了孙子辈后,他的威风就没有了。用我母亲的话说就是:虎老了,不威人了。 我大哥在外地工作,他的孩子我父母没有帮助带,但我二哥的女儿、儿子,我的女儿,都是在他的背上长大的。我的女儿马上就要大学毕业了,见了爷爷,还要钻到怀里撒娇。她能想 像出当年的爷爷咳嗽一声,就能让爸爸战战兢兢、汗不敢出吗?

○6  ……(2)但高密东北乡的许多人说,我们老管家之所以出了一群大学生、研究生,全仗着我父亲的严厉。如果没有父亲的严厉,我会成为一个什么样子的人,还真是不好说。

(选自《读者文摘》)

注:

(1)“其实,不但我们弟兄们怕父亲,连我们的那些姑姑婶婶们也怕。我姑姑说,她们 在一起说笑时,只要听到我父亲咳嗽一声,便都噤声敛容。用我大姑的话说就是:你爹身上 有瘆人毛。”  此段文字是第○4  段第二处省略号原文省略的部分。

(2)“后来,母亲私下里对我们兄弟说:你爹早就后悔了,说那些年搞阶级斗争,咱家是中 农,是人家贫下中农的团结对象,他在外边混事,忍气吞声,夹着尾巴做人,生怕孩子在外 边闯了祸,所以对你们没个好脸。母亲当然没说父亲要我们原谅的话,但我们听出了这个意 思。”    此段文字是第○6  段省略号原文省略的部分。

1.试猜测注(2)中“瘆人毛”的意思。

2.请举出一例,赏析第○段的语言特色。

3.第○段划线句的描写很有表现力,试作赏析。

4.第○段对于父亲和孙子辈关系的叙述有何用意?

5.就信的内容来看,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哪些思想感情?

6.结合全文及加注的材料,试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特点并谈谈你的感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