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与“德之不修”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 蚓无爪牙之利,...

与“德之不修”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D. 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的能力。例句“德之不修”属于宾语前置。A项为宾语前置;B项为定语后置;C项为判断句;D项为判断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在中国空军首位歼10女飞行员余旭烈士“回家”的日子,全国各地32万群众从四面八方自发赶到余旭的家乡四川省崇州市,来送别这位女飞行员最后一程。

B. 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64.2%的受访者反映自己身边存在“咆哮妈妈”,妈妈们歇斯底里的批评,对孩子造成的伤害非常严重。

C. 随着政策环境日益优化,电子信息快速提升,跨境电商发展势头迅猛,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活跃、市场潜力最大的跨境电子商务市场。

D. 近来,“小猿搜题”“作业帮”“快作业”等能解题的手机软件风靡中小学校园,用手机对着题目拍张照上传,马上就能得到答案和解析,被同学们称为“解题神器”。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画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们党的队伍中的确存在为混政绩求升官,滥用职权而造成生态被永久性破坏的干部,但毕竟是凤毛麟角

②受强冷空气影响,黑龙江多地降雪,气温持续下降,空中喷温水秒变冰雾,地面倒水瞬间结冰,人们在室内座位上坐了半天,仍然觉得席不暇暖,冰凉透骨。

③从文章风格看,《庄子》奇幻,《孟子》雄辩,《荀子》浑厚,《韩非子》峻峭,实在是各有千秋

④泰山几千年来都是文人墨客们向往的圣地,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中,留下了众多颂扬泰山的诗词文章。

⑤风骨不仅是文艺批评的一个标准,也代表着文艺作品的品质,但遗憾的是,近些年来,风骨不再成为多数作家的自觉追求,风骨之说颇有些大音希声

⑥“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③④⑥

D.②⑤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来者犹可追。

(2)自古皆有死,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

(4)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

(5)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_______,言思忠,事思静,疑思问,______,见得思义。

(6)君子之于天下也,_______,无莫也,_________

(7)不愤不启,__________

(8)我非生而知之者,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早雁①

杜牧

金河②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③月明孤影过,长门④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乡菰③米岸莓苔。

【注释】①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八月,北方回鹘族乌介可汗率兵南侵,引起边民纷纷逃亡。杜牧时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刺史,闻此而忧之,因写下此诗。②金河,在今内蒙呼和浩特市南。③仙掌:指长安建章宫内铜铸仙人举掌托起承露盘。长门,汉宫名。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 每到秋天,北方的严寒气候不再适合大雁生存,大雁便会飞往温暖的南方。八月是大雁开始南飞的季节,诗人目送征雁,感怀时事,因以“早雁”为题。

B. “惊飞四散哀”五个字,从情态、动作到声音,写出连续发生的情景,层次分明而又贯串一气,是非常真切凝练的动态描写。

C. 长门宫中,灯光黯淡,本就充满悲愁凄冷的气氛,衬托出逃难的早雁孤飞时的悲凉情怀,加上“数声”悲啼,更显出境界之凄凉

D. 颈联由征雁南飞遥想到它们的北归,相传雁至衡阳而止,遇春雨回,故有“逐春风”而回的设想,这寄寓着作者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E. 尾联描写潇湘人烟稀少,以此来展现战争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是告诫流离失所、欲归不得的征雁此处并非可以安身立命之处。

2.这首诗歌与张养浩的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所表达的情感有何相似之处?两首诗歌又分别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亡,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馀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B. 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C. 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D. 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2.对文中加点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公子,先秦称诸侯的儿子,后称官僚的儿子,也用来尊称别人的儿子

B. 封邑,即封地,古代国君赐给卿、大夫等的土地(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

C. 大夫,先秦诸侯国中官职,位于士之下、卿之上,隋唐以后以大夫为高级官阶之称号。

D. 四维,指礼、义、廉、耻等,古代统治者以此为治国之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管仲家境贫困,和鲍叔牙做买卖常占便宜,鲍叔牙却一直很好地对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来

B. 鲍叔牙深信管仲做事不顺,当官不成,原因是机遇不到,他坚信管仲是治国之才,时来运转,会发挥潜能。

C. 文章第二段饱含着管仲对鲍叔牙的感激,洋溢着对真挚友情是礼赞,表达了知己之人,知遇之情的难能可贵。

D. 文章着重写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重点写鲍叔牙的高尚品德和行为,暗示没有鲍叔牙就没有管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2)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