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1953年是“上山下乡”的起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1953年是“上山下乡”的起始之年,是中国知青文学的起点。此后,文坛便出现了一批描写知识青年回乡建设新农村的文学作品。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有着共同而鲜明的主题,即“革命理想与革命豪情,以及这种理想与豪情在现实斗争中的消长变化,最终升华为对革命理念最大限度的张扬和歌颂”。

“文革”结束后,“归来”的“右派”作家,批判“文革”、反思历史,将历史的伤痕展示于众。以反思“文革”、批判“极左”路线为主题的伤痕文学成为新时期的文学主潮。展示伤痕的同时,作家们不忘记与主流政治价值保持一致,将作品的主题归到“赦免个人,搁置对历史与人性的讨论,团结一致向前看”上面。

“文革”结束后返回城市的知青作家,更多是通过回忆性叙述,书写知青的困惑与迷茫,以及暴露知青岁月时的伤痛与阴暗。这些创作可以归入伤痕文学的大类里,也有些学者将这些作品及之后的知青文学作品归入反思文学。从伤痕文学一脉下来的知青文学,展示蹉跎岁月的壮丽与沉湎于青春失落的情绪占据主导地位,并没有对知青这一代人与历史的关系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在魔幻现实主义、象征主义等现代派思想的影响下,知青文学的创作主体开始反省并寻求艺术上的突破。面对现代主义思潮,中国文学的主导文化受到来自创新的新文化的冲击。主导文化中的变革因子与创新文化相结合,催生了寻根文学的发生。

寻根文学是知青作家面对现代主义冲击的自然反应,但同时也是他们追踪现代主义的结果。陈晓明教授认为:“‘寻根’可以从西方现代主义的高度撤退下来,回到熟悉的民族本位,甚至再回到以现实主义的手法书写乡村生活,而并不一定会失去现代主义的艺术性质或水准,这是中国作家豁然开朗领悟到的一个境界。”

在新世纪的今天,知青文学已经成为历史。知青文学与政治意识的紧密联系决定了它的厚度与反思的力度有限。很多知青小说反思“文革”,批判极左路线,没有反思人性,更没有反思中国人在那个时期应该承担的责任。随着文学多元化时代的到来,知青文学所秉持的隐晦的价值受到消解,而知青文学也响起了丧钟。总的来看,知青文学是中国特殊时期政治话语的文学表达。当新时期的主导价值观念变成稳定的社会意识时,知青文学便失去了它固有的作用。

(节选自2014年1月《文化观察》,有删改)

1.下面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早在1953年文坛就已经出现了一批描写知识青年回乡建设新农村的文学作品,在新中国历史上,1953年可以看作是中国知青文学的起点。

B. 知青文学作品的主题比较统一鲜明,而且最终升华为“对革命理念最大限度的张扬和歌颂”。

C. “文革”结束以后返回城市的知青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有人把它们归类为伤痕文学,也有人把它们归类到反思文学里。

D. 从伤痕文学一脉下来的知青文学,并没有对知青这一代人与历史的关系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更多的是展示蹉跎岁月的壮丽与沉湎于青春失落的情绪。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文革”结束以后,伤痕文学虽然在反思“文革”、批判“极左”路线,但作品的主题与主流政治价值保持了一致,搁置了“对历史与人性的讨论”。

B. 由寻根文学的出现可见,中国知青作家受到了现代主义的冲击,同时也在追踪现代主义。

C. 在魔幻现实主义、象征主义等现代派思想的影响下,知青文学的创作主体开始反省并寻求艺术上的突破,于是催生了寻根文学。

D. 陈晓明教授认为中国作家已经领悟到:寻根文学可以从追踪西方现代主义的高度撤下来,撤下来也不一定会失去现代主义的艺术性质或水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文学的主导文化受到现代主义思潮的冲击,致使主导文化中的变革因子与创新文化相结合,于是催生了寻根文学的发生。

B. 已成为历史的知青文学的厚度与反思力度是有限的,这正是因为他始终与国家的政治意识紧密相联。

C. 文学多元化时代已经到来,而且稳定的社会意识成为了新时期的主导价值观念,知青文学所奉守的隐晦的价值也就被消解掉了。

D. 从知青文学到伤痕文学,再到反思文学和寻根文学,我们都可以看到,中国文学很容易受到特殊时期的政治话语权影响的。

 

1.A 2.C 3.D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A项应该是1953年之后不久。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C项是主导文化中的变革因子与创新文化相结合,催生了寻根文学。 3.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以偏概全,知青文学和寻根文学、反思文学会受到特殊时期的政治话语权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国内一位年仅18岁的围棋选手小柯一年内连夺三项世界冠军,不仅如此,小柯还以其鲜明的个性引人关注。比如在决赛前夕,他直言对手只有5%的胜算,认为对方作为一代传奇“该谢幕了”。对小柯的表现,其父母认为,孩子大了,作为家长要懂得放手,让他自己去思考和选择。小柯的事情在广大棋迷中引发了很大的争议:有人为棋坛出现一位天才棋手而感到欢欣鼓舞,也有人对小柯的狂傲个性和家长的放任态度提出了质疑……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完成写作任务。要求: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请根据图示概述语言现象的基本特征(不超过50字)

 

查看答案

将下面四句诗,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一次,唐朝诗人贺知章、王之涣、杜甫、李白四位好友在一起饮酒赏月。席间,有人提出以圆月酒杯为内容各吟一句联成一首绝句,联不上者不得喝酒。贺知章先吟出第一句:“________。”吟罢,他斟了一杯酒。王之涣续吟第二句:“________。”随即,他也给自己斟了一杯酒。杜甫先斟了一杯酒,放在自己面前吟道:“________。”下面该李白了,只见他慢条斯理伸手将三杯酒全端在自己面前一饮而尽,然后哈哈笑着吟道“________。”另三位诗人大笑不已。

①金樽斟酒月满轮       ②手举金樽带月吞

③圆月跌入金樽内       ④一轮圆月照金樽

A. ①③④②    B. ①④③②    C. ④①③②    D. ③②④①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初七及下九”中“初七”指的是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乞巧;“下九”指的是农历每月

的十九,在汉代,这一天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B. 一日有子午晨昏,一月有弦望晦朔,一年有春夏秋冬,“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望”指农历每月十

五月圆之日,“既望”就是农历每月十四月亮快圆之日。

C. 古人常用的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年号纪年法”等,“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就用了这两种纪年法。

D. 《游褒禅山记》最后说“临川王某记”,“王某”指王安石,古人作文起稿,写自己的名字,往往只作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群贤毕至,少长集(咸:全,都)

②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其次:水边)

③足以极视听之娱,可乐也(信:相信)

④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发生感慨的原因)

⑤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既望:农历十六日)

⑥击空明兮流光(溯:顺流而下)

⑦盈虚者如彼,而莫消长也(卒:最终)

⑧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合)

⑨而葬之(卒:死)

⑩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其:代词,指欲出者)

A. ①②③④⑤    B. ③⑥⑧⑨⑩    C. ④⑤⑥⑦⑧    D. ①②⑤⑦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