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礼记·祭统》曰:“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古人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礼记·祭统》曰:“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古人把祭祀作为诸礼俗中的首重。依时有春杓、夏稀、秋尝、冬蒸。流传至今的中元祭祖和中秋祭月,当是“秋尝”的重要内容。而无论是中元祭祖还是中秋祭月,都是为了合道,是趋吉避凶的方法论。

《易·系辞下》讲:“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华夏先祖视太阳为寰宇之间阳性之最,名为太阳;视月亮为寰宇之间阴性之最,名为太阴。作为中国民间农时重要依据的阴历即是据月亮运行周期编成。既然月亮在天地间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有着祭祖传统的中华先祖当然就要献祭。《国语》记载:“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力于上帝明神而敬事之,于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所谓“夕月”就是祭祀月亮的仪式。不过当时祭祀月亮是在秋分这一天。据《周礼·春官》郑玄笺注:“天子春分祭日,秋分祭月。”历代王朝也都把祭月列入国家祀典,严格执行。

古人发现,秋分之日太阳行至赤道上空,昼夜相等。此后,白昼渐短,阳气渐衰;黑夜渐长,阴气渐增。所以,在秋分这个阴阳相当的时刻祭月,既是敬送阳气之往,又是恭迎阴气之来。但秋分是据太阳的运行确定的,在农历中不固定,或在月初,或在月中,或在月末。若在月末,就很难见到明月,无从献祭,后遂演变为农历八月十五进行。

在民间,中秋献月饱含着百姓浓烈的感恩之情。一年劳作,托福于天地护佑,风调雨顺,日丽月清,五谷和瓜果成熟了,作为受益者,就要首先把果实献给天地和祖先品尝,所谓“秋尝”。

在古人看来,祭就是吉。因为祭是人天中介。生命来自父母,父母又来自他们的父母,寻根究底,肯定有一个第一父母。这个“第一”应该就是老子讲的“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也是万物之一,自然也是由道生的。要保持生命力,无疑就要保持和道的联谊。古人用的方法是祭。可见祭是人类和宇宙能量保持畅通的一种形式。

按照现代科学的说法,任何事物都由三要素构成,即信息系统、能量系统、物质系统。

月亮作为一个巨大的天体,肯定有它的信息系统和能量系统。这就是古人讲的“月神”。既然真有“月神”,《论语》中讲的“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就显得必要。

古代国家和集体层面的月祭都是要诵读祝文的。向西设坛,由祭官或女性贤淑沐手恭诵祝文,然后向月焚化。祝文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先是歌颂,再是立志。作为阴性能量的载体,月亮有着太多值得人们歌颂的地方。

为了让这种能量具有存在感,祭祀之后要分食祭品,古人名之为“饺”。随着祭礼的不断演进,月饼和瓜果就成了中秋的主要祭品。无疑,祭品是一种祝福化了的食品,因此,在祭礼之后,我们看到,许多人舍不得吃掉自己分得的祭品,要拿回家,让老人和小孩分享。

(选自《中秋是归途》,有删改)

1.下列有关“中秋祭月”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古人把祭祀作为诸礼俗中的首重,而流传的中秋祭月在春、夏、秋、冬四时的祭祀中地位最为突出。

B. 古时的中秋祭月是为了趋吉避凶,为了合道,以此突显老子“道生万物”思想对古人产生的影响。

C. 华夏先祖视太阳、月亮分别为寰宇间阳性与阴性之最,中秋祭月就是为彰显它们在天地间的重要意义。

D. 原是秋分祭月,因秋分在农历中不固定,为避免出现无月献祭的情形,后演变为在农历八月十五进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古人发现,秋分这一天太阳行至赤道上空,昼夜相等,在此之后,白天渐渐变短,阳气开始衰减;黑夜逐渐增长,阴气渐增。

B. 在民间,“秋尝”祭月有着浓烈的感恩味道,老百姓认为一年劳作托福于天地护佑,风调雨顺,丰收后应先请天地和祖先品尝。

C. 古人把祭祀看作是保持生命个体与祖先之间相互联谊的一种方式,即人天中介,通过祭可从父母那里获得科学认识宇宙的能量。

D. 古代国家和集体层面的月祭都是由祭官或女性之贤淑者沐手恭诵祝文,祝诵完毕,祭文要向月焚化,仪式感很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易·系辞下》讲的“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说明古人很早就关注日月运行规律。

B. 《国语》说“古者先王既有天下”,于是“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可以看出祭月具有教化的作用。

C. 《周礼·春官》郑玄笺注“天子春分祭日,秋分祭月”,表明古代帝王把祭拜日月这一活动看得很重要。

D. 《论语》中“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是强调“月神”存在的真实性,为祭祀之后分食祭品找依据。

 

1.D 2.C 3.D 【解析】 1.试题分析:A项无中生有,原文只说“中元祭祖和中秋祭月”是“秋尝”的重要内容,并没有说“中秋祭月”在四时之祭中地位突出。B项强加联系,中秋祭月与老子学说产生的影响没有直接联系。C项“它们”包括太阳与月亮,中秋祭月祭的是月亮而非太阳。 2.试题分析:“获得科学认识宇宙的能量”与原文不符,文中是“人类和宇宙能量保持畅通”。 3.试题分析:“后人祭祀后分食祭品找依据”有误,是强加因果。 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D项强拉因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 中方坚持实现半岛无核化目标,坚持维护半岛和平稳定,主张和平方式解决问题,愿同美方就半岛问题保持沟通协调。

B. 日前在南京举行的第三届中国网络文学论坛认为,政府主管部门一定要完善扶持优秀原创的政策,形成打击盗版的查证、处罚力度。

C. 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中国的航道,埃塞俄比亚和老挝的成功崛起就归功于复制中国模式并引进中国投资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D. 《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两档节目的相继播出,让文化节目成为街头巷尾的热议对象,这在文化学者看来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女士身着旗袍和中式外套,面对中外记者侃侃而谈,强调要确保“一国两制”在香港的落实不走样、不变形。

B. 自美国实施空中打击以来,叙利亚伤亡人数不断增加,不少平民一到夜晚就胆战心惊,目不见睫,往往在恐惧中度过一夜。

C. 自雄安新区宣布设立后,来自全国的购房客蜂拥而至,“到雄安去”建房、买房的热潮扣人心弦,但国家早就有了积极的应对预案。

D. 近日,我国第一颗高通量通信卫星“实践十三号”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通信技术再上新台阶,真是大快人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南普陀寺位于雄奇的五老峰下,北朝南,依山面海,规模(庞大/宏大),气势庄严,邻厦门大学。因其奉观世音菩萨,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类似,又在普陀山以南而得名“南普陀寺”,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院重檐飞宇轩昂,顺山势沿中轴线,(依次/渐次)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法堂、藏经阁,两旁分布有钟楼、鼓楼、方丈室、素斋馆等建筑。寺周环绕着一堵琉璃瓦围墙,墙内墙外分明是两个世界。墙外是嚣的都市,是滚滚红尘;墙内是宁静的寺院,是灯古佛。寺院大门的正前方,有一个方形的放生池。________________,波光荡漾,倒映着树木山峦,云影天光。池中有不少乌龟,探头探脑,憨态可,不少游客凭栏观看,时而发出阵阵欢声笑语。池面上有喷泉,不断地喷出美丽的水花,________________。水面上有几只鸭子在快活地(游憩/游弋)着,悠然而自得。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毗(bǐ)    坐北朝南    B. 供(gòng)    气字轩昂

C. 脊(jí)    清灯古佛    D. 喧(xuān)    憨态可拘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庞大    渐次  游弋    B. 宏大  渐次  游憩

C. 宏大    依次  游弋    D. 庞大  依次  游憩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盈盈碧水                        ②碧水盈盈

③在阳光下闪着晶莹夺目的光芒    ④晶莹夺目的光芒在阳光下闪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麻雀遇事爱发表评论。一天,麻雀看见地面冒出一个嫩绿的小点,把附近的泥土都拱了起来,便飞近问道:“你是什么?”“竹笋。”一个细弱的声音应道,“我想冒出来……”“冒出来?”麻雀笑得前仰后合,“你有多大能耐?还是识趣点,乖乖地躺着吧!”

麻雀飞到一株桃树枝丫上,见一只蜜蜂“嗡嗡”地在花间飞动。“你在干什么?”“我想采集花蜜,酿一缸蜜……”“想酿蜜?”麻雀边叫边笑,“这肯定是灯草搭桥白费劲儿,眼前春光烂漫,何不趁机乐一乐,而去干这等蠢事?”它评论一番后,快活地飞走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有一天,麻雀又经过这一带,它惊讶地看到一根新竹挺立着指向天空;一缸才取出的蜂蜜摆在蜂巢边,一只小蜜蜂飞在缸边甜甜地笑……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必须符合文体要求;②角度自选,文体自定,标题自拟;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请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简要说明画面的主要内容,并揭示漫画的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1)画面的主要内容(不超过40字):

(2)漫画的寓意(不超过2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