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红楼梦》的开篇神话 《红楼梦》是由一个神...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红楼梦》的开篇神话

《红楼梦》是由一个神话故事开端的。说的是大荒山无稽崖下,有一块女娲补天时未被采用的石头,幻化为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浇灌三生石畔上的一颗绛珠仙草,后来仙草修成女身,愿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的情。因此一事,便引出一部悲金悼玉的《红楼梦》来。

故事虽然说来荒唐无稽,但是任何神话都有其尘根俗缘。曹雪芹编造的这个神话故事,毫无疑问也是有其现实的基础的。那么,《红楼梦》中的这块顽石,到底生于何方何地呢?作者说是本于“大荒山,无稽崖”,用脂砚斋的话来说,就是“荒唐也,无稽也”,亦即是无可稽考之处。在我看来,这是作者和批者有意让人处于扑朔迷离之中,它应当是真有其处的。依据相关材料揆情度理,我认为,它应当是我国东北部的长白山。在远古时代,人们便称此为“大荒山”。我国第一部地理学著作《山海经》中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不咸,在肃慎之国。”肃慎,位于我国东北的东北部;不咸,蒙语即神仙的意思;不咸山,即仙山。长白山天池之畔有一天豁峰,山峰形状奇特。山石巨大,其中最大的一块,便名曰“补天石”。  

“绛珠仙草”又是什么呢?我认为,它即是长白山上的名贵特产人参。人参常被称为“神草”或“仙草”,长着对生的绿叶,绿叶中间挺立着一株长长的花柱,柱上结着一串串红宝石似的珠果,颜色绛红绚丽,形状如同南国红豆,晶莹剔透。这样看来,这个“绛珠仙草”不是人参又是什么呢?

“神瑛侍者”呢?他似是“神鹰”的谐音。很早以前,满人中间流传一个神话:有三个仙女在长白山天池里洗澡,有一只神鸟(也有称说神鹰的)噙来一颗绛红的仙果放到最小的仙女佛库伦的衣服上,仙女吞下红果后生个男孩,便是清世祖先布库里雍顺。因此,神鸟(或神鹰)与绛红朱果的兰因絮果,恩恩怨怨,早就缔结在三生石畔了,曹雪芹只不过是将其巧妙地改造了一番,且完全不露一点痕迹。

为什么曹雪芹要用这么一个神话故事,来牵引出这部百年望族的兴衰史呢?曹雪芹先人早在明万历年间迁居沈阳附近,加入旗军正白旗。他们为清室开创基业,屡立卓越功勋。因此曹雪芹用这么一个神话故事开篇,这与他绵绵不绝的寻根怀旧思恋有着直接的关系。曹雪芹生于末世,当年随同清室一同入关的八旗子弟,个个都是声名显赫,唯独他结庐在荒凉的西郊荒野村,穷困潦倒,怎能不产生“娲皇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下一块未用”的慨叹呢?

曹雪芹在一首《画中诗》中说:“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溯源应太古,堕世又何年?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这里明明点出这块顽石的来历,它的根源本来尊贵,详溯其源当是出自太古的大荒山(即长白山)山巅,遥想当年是何等的荣耀,只是今日才蒙蔽尘埃,埋没于蓬蒿之中。现虽欲返璞归真,但又不能去攀结那些豪门权贵,只能是“自怨自愧,日夜悲哀”而已!并于万般无奈之中,才求诸笔墨文字,冀图得到诸如空空道人之类的人去传述其一番历历可数的心迹罢了。

1.下列说法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 《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女娲补天时未被采用的石头出自大荒山无稽崖下,作者认为大荒山就是长白山。

B. 《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的“绛珠仙草”,作者认为即是长白山上的名贵特产,被人们称为神草或仙草的人参。

C. 《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的“神瑛侍者”,作者认为“神瑛”似是“神鹰”的谐音。

D. 曹雪芹先人早在明万历年间迁居沈阳附近,加入旗军正白旗。《红楼梦》的开篇神话故事表现了曹雪芹绵绵不绝的寻根怀旧情结。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大荒山即是长白山,是因为在远古时代,人们称此长白山为“大荒山”, 长白山天池之畔有块巨大山石名为“补天石”。

B. 作者认为“绛珠仙草”即人参,因为人参长着对生的绿叶,中间花柱头上结着一串串宝石似的珠果,与《红楼梦》描写的“绛珠仙草”很像。

C. 随同清室一同入关的八旗子弟,个个都是声名显赫,而曹雪芹为清室开创基业,屡立卓越功勋却穷困潦倒,所以让他产生“单单剩下一块未用” 的慨叹。

D. 满人神话中神鸟(或神鹰)与绛红珠果的兰因絮果缔结在三生石畔的故事,被曹雪芹妙若无痕地运用到了《红楼梦》中。

3.根据文章内容,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山海经》中的不咸山即长白山,说明《山海经》中的地名有的是少数民族语言的音译。

B. 虽然作者在《画中诗》与《红楼梦》中都写到了“石头”,但诗中的石头与《红楼梦》中的补天石没有内在的联系。

C. 曹雪芹编造的这个神话故事,是有其现实的基础的。那么,《水浒传》开头的神话也应该是有其尘根俗缘的。

D. 作者对《红楼梦》的开篇神话中的主要事物一一作了考证,说明作者对满族历史及满族风情非常熟悉。

 

1.D 2.C 3.B 【解析】 1.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日,杭州雷峰塔不堪“硬币之累”再度成为网民热议话题。据悉,尽管杭州雷峰塔地宫遗址的玻璃墙外赫然写着“保护遗址,请勿抛物”8个大字,但是仍有不少参观游客往遗址内扔钱,巡查的保安拦都拦不住。

杭州市历史学会副会长仲向平表示,这种行为很容易损坏文物,还给工作人员带来沉重的清理负担,应该制止。游客投钱币也是对人民币的尊重程度不够。

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倪培民认为,中国游客“抛币祈福”的现象源于中国人的“实用心理”,在没有损害古迹、文物的前提下不必过多谴责。

你对此事有着怎样的感悟和思考呢?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线上扫地机器人价格区间销售情况示意图,请你把该图的主要信息用文字表述出来。要求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所谓“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____,才有家庭和睦、人民幸福。试想,一个生灵涂炭、战乱纷争的国家,___?而当前,中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阶段。如何实现民族复兴,___。这不,习近平也交代了:“广大家庭都要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之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我们4亿多家庭、13亿多人民的智慧和热情汇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呼吁道德无可厚非,别绑架道德,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他人进行道德审判。这种挟持了“道德优越感”的行为,涉嫌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是以善之名的作恶。从这点上看,公众应该勇敢智慧地对道德绑架说“不”,并尊重他人选择的权利,不是单纯地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来判断对错。这样以来,能营造良好的行善氛围。

 

A

甚至

只要

B

或者

不仅

而且

只要

C

或者

不仅

而且

D

甚至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透露,中国将在2020年前后计划完成中国载人空间站的建造。在此期间,根据需要会发射一系列货运飞船,向空间站提供物资补给。

B. 《真正男子汉》作为国防教育片是成功的,明星通过自己的真实体验,将“绝对服从命令”表现得更加贴近大众心理,让观众通过节目了解了军人强大的战斗力是如何培养的。

C. 鸡年春晚,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巧妙融合,别具一格。黄婉秋、张信哲、邓紫棋等三地演员演出的《歌从漓江来》,演唱的立意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让广西山歌显得格外唯美动人。

D. 2016年第14号超强台风“莫兰蒂”9月15日在福建厦门登陆,造成了一定数量的通讯中断、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给群众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