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当然,好的故事在结尾的地方一...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当然,好的故事在结尾的地方一定要给读者或观众一把开悟的钥匙,要让读者或观众在故事结束的时候,有一点恍然大悟,有一点如梦方醒,这种好故事是成为好小说的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假如你能给观众或者读者一把开悟的钥匙,             

A. 那么你就具备了一个好的小说家的素质,就能把你的读者或观众留住

B. 才能把你的读者或观众留住,那么你才具备了一个好的小说家的素质

C. 那么你才具备了一个好的小说家的素质,才能把你的读者或观众留住

D. 就能把你的读者或观众留住,那么你就具备了一个好的小说家的素质

 

D 【解析】试题分析:此类题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根据前文的叙述,先有“一把开悟的钥匙”,然后让读者或观众怎么样,再是“成为好小说的一个最基本的前提”,所以A与C的语序不符合;“假如”是假设的条件,后面应该用副词“就”与之呼应,所以B不符合。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思路点拨】定位选句,即句子的位置已确定,要求选择合适的句子填入其中,并与上下文相衔接。“定位选句”题是语言表达连贯考题中语句复位题型之一(另一为“定句选位”),是高考常考题型之一。目前,以“四选一”“排序嵌填”“补写”等形式为主。因其能有效地测试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的条理性和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因此,具备一定的难度,考生会感到有些棘手。如本题根据前文的叙述,先有“一把开悟的钥匙”,然后让读者或观众怎么样,再是“成为好小说的一个最基本的前提”,所以A与C的语序不符合;“假如”是假设的条件,后面应该用副词“就”与之呼应,所以B不符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改革,就是要对医疗机构主体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否则,不能有效整合医疗资源,一切改革都将无从谈起。

B. 其实,不论网络剧还是电视剧,叙事动人的关键在于其是否会深入人的精神世界,能否触及社会的集体意识乃至集体无意识。

C. 据报道,不少服务行业长期借口“试用”为名,廉价甚至免费使用劳动力,试用期一结束,立马把人赶走,以此来降低成本。

D. 各地方各部门都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指示和部署,科学有序高效地开展抢险救灾和防汛减灾各项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最大程度降低灾害损失。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国知名的农村电商平台——淘宝惠首创的县城自生态模式,与中共中央的农业战略构想不谋而合。

B. 春运即将来临,滨州市交警大队未雨绸缪,切实做好客运车辆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有序畅通。

C. 对于高洪波的辞职,于洪尘表示既突然又水到渠成,“竞技体育的成绩和教练的责任相挂钩,作为主教练的高洪波提出辞职,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D. 家长虽然是孩子的首任教师,但毕竟不是专业的具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家长替老师上岗其实就是越俎代庖。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春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生出忧国和思乡之情。

(2)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通过写琵琶女的不幸,结合自己在宦途中所受打击,唱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声。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一句写作者希望与神仙相游于天地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河中作

赵鼎

尽日东风吹绿树。向晚轻寒,数点催花雨。年少凄凉天付与。更堪春思萦离绪。

临水高楼携酒处。曾倚哀弦,歌断黄金缕。楼下水流何处去。凭栏目送苍烟暮。

  【注释】①赵鼎,解州闻喜人。宋时解州隶属河中府(治蒲州,今山西永济)。这首词作于崇宁五年(1106)赵鼎中进士前。②向晚:傍晚。③黄金缕:原指初生的鹅黄色柳条,此处也指离别之曲,乐府有《杨柳枝》曲。

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尽日东风吹绿树” 描绘了东风吹拂大地,树上绿意盎然的景象,点明了时令。

B. “向晚轻寒”一句,写傍晚时分,空气中伴着轻微的寒意,点名了具体的时间。

C. “年少” 本是青春与欢乐的时节,词人却把它和“凄凉”连在一起,并且认为这是“天付与”的,体现了词人的宿命思想。

D. “楼下水流何处去”一句化用杜牧的“当时楼下水,今日到何处”,以“水流” 比喻时间一去不复返。

E. 结尾句洗高楼上,凭栏远望,寄托遥思,不觉暮烟四合。最后一句以景结情,有着悠悠不尽的意味。

2.后人评价赵鼎这首早年词“情致缠绵”, 请结合相关词句分析本词抒发了词人哪些缠绵的情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振基,字肖冈,潼关卫人。万历二十九年进士。莘县知县,调繁安丘。三十六年四月,以治行征,与李成名等十七人当授给事中,先除礼部主事。四十年十月命始下,振基得户科。时吏部推举大僚,每患乏才,振基力请起废。

韩敬受业宣城汤宾尹。宾尹分校会试,敬卷为他考官所弃。宾尹搜得之,强总裁侍郎萧云举、王图录为第一。榜发,士论大哗。知贡举侍郎吴道南欲奏之,以云举、图资深,嫌挤排前辈,隐不发。事三年,会进士邹之麟分校顺天乡试,所取童学贤有私,于是御史孙居相并宾尹事发之。下礼官会吏部都察院议顾不及宾尹事振基乃抗疏请并议未得命礼部侍郎翁正春等议黜学贤谪之麟亦不及宾尹等。振基谓议者庇之,再论劾。帝乃下廷臣更议。

初,宾尹尝夺生员施天德妻为妾,不从,投缳死。诸生冯应祥、芮永缙辈讼于官,为建祠,宾尹耻之。后永缙又发诸生梅振祚宣祚朋淫状。御史熊廷弼素交欢宾尹,判牒言此施、汤故智,欲藉雪宾尹前耻,杖杀永缙。时南北台谏议论方嚣,各自所左右。孙振基等上疏持勘议甚力。而给事中官应震、张笃敬、元诗教等驳之,疏凡数十上。振基及诸给事御史复极言廷弼当勘,斥应震等党庇,自是党廷弼者颇屈。帝竟纳玮言,令廷弼解职。其党大恨。吏部尚书赵焕者,惟诗教言是听,乃以年例出振基于外

  振基劲直敢言。居谏垣仅半岁,数有建白。既去,科场议犹未定,策复上疏极论。而宾尹党必欲十七人并罪,以宽敬。孙慎行代正春,复集廷臣议。仍坐敬关节,而为十七人昭雪。宾尹、敬有奥援,外廷又多助之,故议久不决。凡与敬为难者,朝无一人。振基寻以忧去,卒于家。

(选自《明史 孙振基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下礼官会/吏部都察院议/顾不及宾尹事/振基乃抗疏请并议/未得命/礼部侍郎翁正春等议黜学贤/谪之麟/亦不及宾尹等

B. 下礼官/会吏部都察院议/顾不及宾尹事/振基乃抗疏请并议/未得/命礼部侍郎翁正春等议黜学贤/谪之麟/亦不及宾尹等

C. 下礼官/会吏部都察院议/顾不及宾尹事/振基乃抗疏请并议/未得命/礼部侍郎翁正春等议黜学贤/谪之麟/亦不及宾尹等

D. 下礼官会吏部/都察院议/顾不及宾尹事/振基乃抗疏请并议/未得/命礼部侍郎翁正春等议黜学贤/谪之麟/亦不及宾尹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除,文中是任命、授官的意思,跟“拜”“召”“陟”都同义。

B. 吏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C.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的科举考试,考中的人称举人。

D. 疏,文中指古代臣子像皇帝你陈述自己意见的一种文体,也称“奏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振基勤于治政。他在安丘任职时,尽管当时的安丘政务很繁重,但他还是以优异的政绩被皇上征召,授予了给事中的官职。

B. 孙振基爱惜人才。吏部推举大官,总是忧虑朝廷内外没有优秀人才,孙振基于是极力请求重新启用被贬黜的官员。

C. 孙振基有正义感,汤宾尹任会试考官时徇私舞弊,强迫王图等你录取韩敬为第一,御史孙居相揭发了此事,孙振基两次上疏。

D. 孙振基敢于谏言。对熊廷弼的罪恶,他主张审问,虽然皇上反对,公开袒护,但他仍和众给事御史极力进谏,最终使皇上改变主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生冯应祥、芮永缙辈讼于官,为建祠,宾尹耻之。

(2)吏部尚书赵焕者,惟诗教言是听,乃以年例出振基于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