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半局 张晓风 大家都叫他杜公——①虽然那时候他才...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半局

张晓风

大家都叫他杜公——①虽然那时候他才三十几岁。

他和我有十几年之久在一个学校里,很多时候甚至是在一间办公室里——但是我不喜欢说他是“同事”。 说他是朋友吗?我始终不敢将他列入朋友类。 他这人毛病甚多,带棱带刺,在办公室里对他敬而远之的人不少,就连我自己,跟他也不是没有斗过嘴,使过气,但我惊奇我真的一直尊敬他,喜欢他。

那时候我刚毕业,在中文系里做助教,他是讲师,三系合用一个办公室,成天人来人往的,他每次从单身宿舍跑来,进了门就嚷:“我来‘言不及义’啦!”

他的喉咙似乎曾因开刀受伤,非常沙哑,猛听起来简直有点凶恶,细听之下才发觉句句珠玑,令人绝倒。后来我读到唐太宗论魏征(那个凶凶的、逼人的魏征),却说其人“妩媚”,几乎跳起来,这字形容杜公太好了。——虽然杜公粗眉毛,瞪凸眼,嘎嗓子,而且还不时骂人。

他住的屋子极小,大约是四个半榻榻米,宿舍人又杂,他种了许多盆盆罐罐的昙花,不时邀我们请赏,夏天招待桂花绿豆汤、郁李,冬天是腊八粥或猪腿肉红煨干鱿鱼加粉丝。我一直以为他对昙花深感兴趣,后来才弄清楚,原来他只是想用那些多刺的盆盆罐罐围满走廊,好让闲杂人等不能在他窗外聊天——穷教员要为自己创造读书环境真难。

“这房子倒可以叫‘不畏斋’了!”他自嘲道,“四十、五十而无闻焉,其亦不足畏也——孔夫子说的。”

他那一年已过了四十岁了。

杜公能写字,也能做诗,他随写随掷,不自珍惜,却喜欢以米芾自居。

“米南宫哪,简直是米南宫哪!”

杜公爱憎分明,看到不顺眼的人或事他非爆出来不可。有一次他极讨厌的一个人调到别处去了,后来得意洋洋地穿了新机关的制服回来,他不露声色的说:“这是制服吗?”

“是啊!”那人愈加得意。

“这是制帽?”

“是啊!”

“这是制鞋?”

“是啊!”

那个不学无术的家伙始终没有悟过来制鞋、制帽是指丧服的意思。

杜公谈起恋爱,差不多变了一个人,风趣、狡黠、热情洋溢。

他要我带一张英文小纸条回去给那女孩,上面这样写:

“请你来看一张全世界最美丽的图画,

会让你心跳加速

呼吸急促 ……”

小宝(我们都这样叫她)和我想不通他哪里弄来一张这种图画,及至跑去一看,原来是他为小宝加洗的照片。

他又去买些粗铁丝,用槌子把它锤成烤叉,带我们去内双溪烤肉。也不知他哪里学来那么多稀奇古怪的本领,问他,他也只神秘地学着孔子的口吻说:“吾多能鄙事。”

从一切的理由看,跟杜公结婚是不合理性的——②好在爱情不讲究理性,所以后来他们还是结婚了。他的女儿取名“杜可名”,出于“老子”,真是取得好。

后来就听说他病了,医生已放弃开刀,杜公是何等聪明的人,他立刻什么都明白了,倒是小宝,他一直不让她知道。我和另外两个女同事去看他,我知道那是我最后一次看他了。

对于那些英年早逝弃我而去的朋友,我的情绪与其说是悲哀,不如说是愤怒!

正好像一群孩子,在广场上做游戏,大家才刚弄清楚游戏规则,才刚明白游戏的好玩之处,并且刚找好自己的那一伙,其中一人却不声不响地半局而退了,你一时怎能不愕然得手足无措,甚至觉得被什么人骗了一场似的愤怒!

满场的孩子仍在游戏,属于你的游伴却不见了!

他于八月十四日去世了,享年五十二岁,孤女九岁,他在病榻上自拟的挽联是这样的:

“天道还好,国族必有前途,惟劫难方殷,先死亦佳,勉无深恶大罪,可以笑谢兹世;

“人间多苦,事功早摒奢望,已庸碌一生,幸存何益,忍抛孤嫠弱息,未免愧对私心。”

但写得尤好的则是代女儿挽父的白话联:

“爸爸说要陪我直到结婚生了娃娃,而今怎教我立刻无处追寻,你怎舍得这个女儿;

“女儿只有把对您那份孝敬都给妈妈,以后希望你梦中常来看顾,我好多喊几声爸爸。”

读来五内翻涌。

也许因为没有参加他的葬礼,感觉上我几乎一直欺骗自己他还活着,尤其每有一篇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我总想起他来,他那人读文章严苛万分,轻易不下一字褒语,能被他击节赞美一句,是令人快乐得要晕倒的事。

每想起一次,就怅然久之,有时我自己也惊讶,他活着的时候,我们一年也不见几面,何以他死了我会如此嗒然若失呢?我想起有一次看到一副对联,似乎是江兆申先生写的:

相见亦无事,

不来常思君。

(选自张晓风作品,有删节)

1.请概括杜公的性格特点并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请阐释标题的内涵。

3.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有人评价张晓风的散文呈现出“小说化”的特点,请联系本文就此特点进行分析。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文中①②两处破折号的用法是一样的,都表示语意的跳跃、转换。

B. 文章主要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的方法表现杜公的性格,抒发了作者对他的怀念之情。

C. 作者和杜公明明是相知相重、生死不舍的朋友,开篇却说始终不敢将他列入朋友类,是因为杜公脾气偏执、带棱带刺,毛病甚多。

D. 作者没有参加杜公的葬礼,是因为不愿面对杜公去世的事实,为了欺骗自己他还活着。

E. 文章结尾处引用的对联意味深长,意在表明真正的朋友不在于平时是否亲密,而在于心灵的契合相通。

 

1.(1)风趣幽默、率直洒脱。说自己说话“言不及义”,给宿舍取名无畏斋,恋爱时设计骗女友,给自己写挽联。 (2)勤奋好学、才华出众。用多刺的盆盆罐罐围满宿舍走廊,为自己创造读书环境;善于引经据典,连女儿的名字都取自《道德经》;能写字、作诗、作联。 (3)刚正不阿,爱憎分明。看到不顺眼的人或事非爆出来不可。读文章严苛万分,轻易不下一字褒语。 (4)热情友善,爱心深沉。常请朋友去宿舍赏花,热情招待。生重病瞒着爱妻,临终前代女儿拟挽联,实际是劝谕女儿爸爸去后要好好孝敬妈妈。 2.(1)标题一语双关 ,字面上,指孩子们在广场上做游戏,其中一人玩到半局就离开了;文字背后,指杜公英年早逝,没和大家一起更久地享受生命的快乐。 (2)深切地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怀念之情。 3.(1)本文是一篇怀人散文,如小说般,把塑造人物作为重点。写人的手法小说化,注重用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和行为刻画人物、塑造性格。 (2)像小说一样注重把人物放在特定的环境(工作、生活环境)中加以塑造。(3)叙述语言简洁生动,多用记叙描写,较少议论抒情。 (围绕小说的要素,从人物形象、叙事写人方法、语言等方面加以阐释,言之有理即可。从一方面分析得2分,两方面分析得3分,三个方面以上得满分。) 4.AE 【解析】 1.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用多刺的盆盆罐罐围满宿舍走廊,为自己创造读书环境;善于引经据典,连女儿的名字都取自《道德经》;能写字、作诗、作联”等情节中概括出其“勤奋好学、才华出众”的性格特征。 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风趣幽默、率直洒脱”“勤奋好学、才华出众”“刚正不阿,爱憎分明”“热情友善,爱心深沉”的角度概括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 2.试题分析:首先答出表层的含义:字面上,指孩子们在广场上做游戏,其中一人玩到半局就离开了;深层含义:文字背后,指杜公英年早逝,没和大家一起更久地享受生命的快乐。再分析情感:深切地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怀念之情。 3.试题分析:注意从小说的三要素去分析:把塑造人物作为重点,把人物放在特定的环境(工作、生活环境)中加以塑造。 4.试题分析:B项没有心理描写,C项是出于敬意,D项主观臆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五句)

(1)岩扉松径长寂寥,_________________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2)梦入神山教神妪,_________________ 。(李贺《李凭箜篌引》)

(3)__________________,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李清照《声声慢》)

(5)山原旷其盈视,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6)________________,飞羽觞而醉月。(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赠王侍御   【唐】韦应物

心同野鹤与尘远,诗似冰壶见底清。

府县同趋昨日事,升沉不改故人情。

上阳秋晚萧萧雨,洛水寒来夜夜声。

自叹犹为折腰吏,可怜骢马路傍行。

(1)从诗中看,王侍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下列选项中最符合颔联中写到的诗人与王侍御的交情的一项是

A.杵臼之交    B.车笠之交    C.刎颈之交    D.君子之交

(3)请从景和情的关系的角度赏析颈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送张文在分发甘肃序

张惠言

    古之所谓良有司者,不待其莅政治民也,观其所以汲汲者,则其于守也可知矣。是故有躁进之心,则必有趋势之术;有患贫之心,则必有冒货之渐。虽有特达之才,廉耻之念,其入于势利也,犹靮[1]之在项,幂之在目,而以旋于磨,虽欲自拔其足,其势固不得已

    呜呼!今之有志于吏道者鲜矣。今各省自州县至丞尉,谒吏部而出者,岁数百余人。其人皆有司牧之责,其间亦有知名义识廉耻者。然吾观其所以进争尺寸之捷,较出入之势,进退之械,则未有不求熟者。及其选而得官,则哗然曰:某地善,某地恶。得之者忻戚色然。问其所以为善恶者,则非政之险易也,非民之淳浇[2]也,曰某地官富,曰某地官贫。呜呼!士未莅官,未治民,而所汲汲者如此,古之良有司其终不可见乎!

    海盐张文在,强毅慷慨,喜任侠,然敦为孝弟。少举于有司,困不遂,走京师,供事国史馆,积若干年,以勤能,例得府经历。又几年,史馆移选人入吏部,文在例得与,而主者抑之,不得选。今年秋,以赀入,请试用,分发得甘肃。甘肃地边塞,民穷官贫,自长吏以下,不能具舆马。士大夫宦者,视为畏区。而文在以磊落才,抱负奇气,浮汩为吏十余年,更偃蹇摧困,始得一官,而当远绝西徼[3],家又甚贫,虽相知者皆为文在不乐。而文在处之晏然,且曰:“吾闻甘肃,民朴而政简,长官无奔走,宾客无徭役,此真吾所乐者。”君子于是知文在之贤,其不躁进也,其不患贫也,其有守也。他日莅政治民,其为良有司也无惑焉!

    于其行也,序以送之。

选自《清文选》

【注释】[1]靮:马缰。[2]淳浇:敦厚和浮薄。[3]西徼:西方的边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待其莅政治民也              莅政:当政、执政

B. 其人皆有司牧之责              司牧:管理、统治

C. 然敦为孝弟                    孝弟:对父母孝顺

D. 而文在处之晏然                晏然:平静安定的样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则必有趋势术                 则无望民多于邻国也

B. 及其选得官                   此四君者,皆明智忠信

C. 勤能,例得府经历             焚百家之言,愚黔首

D. 为良有司也无惑焉             闻道也固先乎吾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 其入于势/利也犹靮之在/项幂之在/目而以旋于磨/虽欲自拔其足/其势固不得已。

B. 其入于势利也/犹靮之在/项幂之在/目而以旋于磨/虽欲自拔/其足其势固不得已。

C. 其入于势利也/犹靮之在项/幂之在目/而以旋于磨/虽欲自拔其足/其势固不得已。

D. 其入于势/利也犹靮之在项/幂之在目/而以旋于磨/虽欲自拔/其足其势固不得已。

4.下列各句中,属于良有司应有表现的一项是

A. 有患贫之心,则必有冒货之渐

B. 进退之械,则未有不求熟者

C. 士大夫宦者,视为畏区

D. 其不患贫也,其有守也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感叹有志于实践为官之道的人太少了,因为那些当官之人虽然都负有管理百姓的责任,但其中已经没有懂得名誉道德知道廉耻的人了。

B. 有突出的才能,有廉耻观念的人,他一旦陷入权势、利益之中,就很难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好官了。

C. 张文在少年被有司选拔,却困窘不得志,在国史馆供事若干年,后来,张文在捐官进入吏部,被派发到甘肃某地。

D. 作者赞叹历经摧困始得边地一官的张文在是良有司。全文前后呼应,把一个风尘小吏的坚强而有操守的品质刻画得非常生动。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观其所以汲汲者,则其于守也可知矣。

(2)古之良有司其终不可见乎!

(3)文在例得与,而主者抑之,不得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以人文教育涵养工匠精神

  黄  金

     培养大国工匠,源头在一流的工程教育。如今,工科人才的培养,不止一次听到“局中人”直呼“两难”:一头是工科学生的“难”,难在专业“窄化”、生活“宅化”。学生抱怨课程多、实验多,疲于应付眼前连绵不绝的苟且,无暇诗和远方,更难涵养精益求精、沉潜专注的匠心。另一头是工程单位的“难”,慨叹工程领军后备人才短缺,特别是素养好、领悟力强、科学与基础理论修养扎实、系统视野开阔、能驾驭宏大复杂工程的“将才”,更是难求。

  为何会出现这供需的“两难”?窃以为是因为工科人才培养的人文土壤、人文养分还不够,重视了学生掌握技术和工具的“硬知识”,少了些关注学生人格精神全面成长的“软学养”。

  人文教育,以塑造完整健全的“人”而非单向度、工具化的“匠”为出发点,涵育的是人对价值道德的终极关怀,对做事的完美追求,是心灵的沉潜宁静,这和工匠精神是无比契合的。因此,工科人才的培养,切不可少了人文教育这一环,还需以人文教育铸匠魂、育匠心、造匠韵。

一流的大国工匠,需要把科技创造同人类社会重大问题紧紧联系在一起,甚至应当立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具备关切环境、关怀生命的责任心。人文教育中,历史文化、哲学伦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学科知识的交汇融通,造就其博约相济、以文化人的特点,让学生涵育健全人格,谙悉工程伦理,明了历史环境,树立高远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

一流的大国工匠,不仅要培育专注技艺、追求卓越之心,更重要的是涵养赋予产品生命和内涵、在技术中融入巧思和灵魂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想象力、审美品位也是不可小视的创造力,不少蜚声世界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都曾得益于文学和艺术的滋养,对生命有了更高层次的体认,也让工程技术有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久远价值。目前,不少国货正从粗憨、实用阶段转向追求精细、美感的阶段,对工程人才的工艺审美素质要求更高。人文教育恰恰可以打破专业壁垒,将人的思考和生命力融入工程技术,赋予中国制造更大的价值。

  当前,我国正处在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质造”乃至“中国智造”的转折点。将人文教育的土壤培得更厚,渠道拓得更宽,内涵挖得更深,才能以世界一流的工程教育为国家的转型发展输送更多一流的“大国工匠”。

(选自2016年12月07日 《人民日报》 第5版,有删改)

1.下列关于“人文教育”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文教育是以塑造完整健全的“人”为出发点的,是工科人才培养的切不可少的一环。

B. 人文教育可以打破专业壁垒,在工程技术中融入人的思考和生命力,完成“中国制造”转向“中国质造”乃至“中国智造”的转折。

C. 人文教育涵育的是人对价值道德的终极关怀,对做事的完美追求,是心灵的沉潜宁静。

D. 只有将人文教育的土壤培得更厚,渠道拓得更宽,内涵挖得更深,才能以世界一流的工程教育为国家的转型发展输送更多一流的“大国工匠”。

2.下列不属于“一流的大国工匠”应具备的条件的一项是

A. 一流的大国工匠,要培育专注技艺、追求卓越之心。

B. 一流的大国工匠,要把科技创造同人类重大问题紧密联系,具备关切环境、关怀生命的责任心。

C. 一流的大国工匠,要把历史文化、哲学伦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学科知识交汇融通,博约相济,以文化人。

D. 一流的大国工匠,更应涵养赋予产品生命和内涵、在技术中融入巧思和灵魂的能力。

3.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工科人才的培养,出现“两难”:一头是工科学生的“难”,另一头是工程单位的“难”。

B. 如今,工科人才培养的人文土壤、人文养分还不够,重视了学生掌握技术和工具的“硬知识”,少了些关注学生人格精神全面成长的“软学养”。

C. 想象力、审美品位也是不可小视的创造力,蜚声世界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都曾得益于文学和艺术的滋养。

D. 因为工程人才审美素质的提高,不少国货正从粗憨、实用阶段转向追求精细、美感的阶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