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雁南飞 胡 同 ①春天来了,小燕子乘着南风伴着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雁南飞

胡  同

①春天来了,小燕子乘着南风伴着细雨再一次回到了北方的那个屋檐下。看着它们忙忙碌碌地衔泥垒巢,我忽然想到,已经很久没有见过秋天里的大雁了,那些披着灰色的羽毛,舞着矫健翅膀的身影在不知不觉中渐渐隐退了,最后一次听到大雁的鸣叫是在什么时候?三年前?五年前?还是十年前?每一个季节都有每一个季节的天空,但并不是每一个季节里都有属于自己的声音。只有秋天,只有雁过长空时的声声嘹亮而最悲凉的鸣叫,才能把一个季节渲染得如此有声有色。

②天空中永远都有吱吱喳喳的麻雀飞过,但我们无法像留住麻雀一样留住大雁。雁是过客,古称“宾鸿”、“一雁声嘶何处归”、“雁飞高兮远难寻”。大雁似乎总是南飞,似乎从来就没有回来过。木兰从军,苏轼牧羊,昭君出塞,文姬离家,清照南徙,都有一只大雁缓缓地跟随着他们,抚慰着他们落寞孤独的灵魂。大雁喜欢飞行,匆匆而过,从南到北,也要从北到南,追逐着太阳行走,只为着找寻生命不可缺少的快意与温暖,可到头来还是留下永远的漂泊,永远的哀伤。“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这一唱三叹,是写给秋天的,写给大雁的,也是写自己的,大雁是一种能承载人类激荡的心灵的鸟。它早已具备了做人类朋友的资格。可当我们再一次想起朋友的时候,朋友却已经淡出我们的视野。

③没有了大雁的生活,就显得有些无味,孩子们依旧捧着课本,读着诗一样的句子:“秋天来了,树叶黄了,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变成‘人’字,一会儿变成‘一’字。”他们抬起头问:老师,大雁到哪里去了?老师抬头,看看城市一角的天空,慢慢说,大雁已经成了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写在《诗经》里,“雍雍鸣雁,旭日始旦”;写在《礼记》里,“季秋之月,鸿雁来宾”;写在唐诗中,“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写在宋词里,“断鸿声里,立尽斜阳”;写在崔莺莺长亭送别的元曲里,“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写在宋江南征方腊的明清小说中,“我想宾鸿避暑寒,离了天山,衔芦渡关,趁江南地暖,求食稻粱,初春方回” 。

④我不知道该怎样给学生解释大雁消失的原因,因为这是一个根本无法解释清楚的问题。作文课上,他们描写秋天,说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遍地都是金黄的小麦,我说这是一个低级错误,但更低级的失误却在于我。他们面面相觑,竟然不知道错在何处。在都市中生活,谁还能像春天池塘的鸭子一样敏感于江水的冷暖,敏感于季节的变化,空调可以模糊夏与秋的界限,超市的货柜上永远摆放着四季的瓜果,钢筋水泥的房子不能标记春夏的变换,在一个被以文明的名义遮盖的封闭的笼子里,我们怎舍得这一处自我陶醉的世界。

⑤也许人们早已经不再关心窗外的天空,只是聚精会神于电子时代极度的物欲的张扬。当我们把电视当成主要的娱乐的时候,星辰就从夜晚的视野消失了;当我们把电脑作为生活的一部分的时候,草木虫鱼就变异成电子游戏里打打杀杀的怪兽;当乡村不再有青山绿水、都市不再有春夏秋冬的差别的时候,我们猛然间发现已经搞错了自己在这个星球上的身份是过客还是主宰。

⑥天高气爽,白云悠悠,黄叶飘飘。一行大雁从蓝蓝的天空掠过,撒下串串清脆的叫声。  

⑦这记忆中的景象多美啊!我们还能再看到吗?我们的孩子能看到吗?

(选自2006年8月1日《青岛日报》,有删改)

1.文章主要内容是写大雁,①②段中却写到燕子和麻雀,作用分别是什么?

2.在第②段中,为什么说“大雁是一种能承载人类激荡的心灵的鸟”?

3.文章第③段引用《诗经》、《礼记》,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里的句子,有何目的?

4.结合全文,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所表达情感的理解。

 

1.写燕子再一次回来来对比说明大雁没有回来,并引起下文;写麻雀天天吱喳对比说明大雁是过客。 2.人的漂泊不定行旅匆匆和大雁的漂泊类似;人们喜欢用大雁寄托情思,抚慰落寞孤独的灵魂。 3.现在大雁只是文学中的一个意象,在现实生活中难以看到;说明自古大雁与人类文化的关系密切。 4.对过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怀念;对人类以“文明”的名义与自然隔绝的感慨;对现在和将来自然受到破坏的担忧。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中的段落作用类试题,可以作答为,写燕子再一次回来来对比说明大雁没有回来,并引起下文;写麻雀天天吱喳对比说明大雁是过客。 点睛:段落的作用题是阅读题中常考查的一道试题,这类试题考生要注意从两个方面作答,一是结构的作用,结构要通过段落的位置分清结构的作用,二是内容的作用,主要是概括段落的主要内容。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中语句的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本的内容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本题可以理解为,人的漂泊不定行旅匆匆和大雁的漂泊类似;人们喜欢用大雁寄托情思,抚慰落寞孤独的灵魂。 3.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的是文段的引用的用意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本的理解准确分析,本题引用的作用和用意是,现在大雁只是文学中的一个意象,在现实生活中难以看到;说明自古大雁与人类文化的关系密切。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把握全文的理解的能力,考生要扣住对文本中心的解读作答本题,对过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怀念;对人类以“文明”的名义与自然隔绝的感慨;对现在和将来自然受到破坏的担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一封求职信的正文,语言上有不得体之处,请按要求修改。

我是北方大学机械制造专业的莘莘学子,成绩优秀,身体健康,表达能力强。从报纸上拜读了贵公司招聘人才的广告,惠顾了贵公司的网站,得知了招聘工程人员的消息,我决定应聘。现惠赠上我的相关资料,如有意向,请尽快与我洽谈。

(1)将      改为     ;(2)将     改为    

(3)将       改为     ;(4)将     改为     

 

查看答案

请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另写两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颠沛流离,浪迹天涯,用满腔忧国之情凸显了生命的价值;文天祥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用一片赤子之心诠释了生命的价值!我们终于明白:生命总归会结束,价值永存世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拟写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个字。

记者从10月25日曲阜市举办的第二届“百姓儒学节”开幕式上获悉,世界文化遗产  “三孔”景区将向全国教师免费开放。这是继孔子后裔、曲阜籍市民免费游“三孔”,驻曲  高校、曲阜市中小学生特殊时段集体参观免费,游客“背《论语》免费游三孔”活动之后,曲阜再次向游客推出的优惠举措。

第二届“百姓儒学节”开幕式上,曲阜市委书记李长胜说,“兴市须重教,孔子作为‘万世师表’,理应得到全社会教师群体的尊崇。‘三孔’景区面向全国教师免费开放,将为优 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创新、发挥儒学时代作用搭建新的载体。”

据了解,为做好“三孔”景区面向教师免费开放的前期准备工作,曲阜市文物、旅游等相关部门进行了专题座谈和调研,并就配套方案进行了专题研究和论证,具体的实施方案正在制定之中。据悉,该方案将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描述周瑜轻松地指挥战争取得胜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

(2)《雨霖铃》(柳永)下片中 “_______________!”这二句是感慨深秋季节的个人的离别之苦,进而推及到一般离人的思想感情,俯仰古今,在难言的凄哀中去深沉地思索人们普遍的离别的伤感。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菩萨蛮宿水口   [南宋]洪瑹

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

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

(1)古典诗歌在景物描写时常“以画入诗”,简析词的上阕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2)简析词的下阕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