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风 语 胡炎 风卷着梦的香气,一阵一阵,撩得人难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风 语

胡炎

风卷着梦的香气,一阵一阵,撩得人难受。

村头老杨树下,他蹲着,目光驻在密密匝匝的枝叶间。叶片上,昨夜的梦还在跳荡,金光灿灿的,晃得人眼晕。抬手捋一把,那叶子全是钱,新崭崭、香喷喷,揣进怀里,平素蔫软的腰杆儿硬是生生挺得笔直。

身前,烟屁股滚了一地。最后一支抽尽,再把烟屁股捡起来,点燃,狠狠地补抽几口。

心,也给灼得火烧火燎:这财,别人发得,我怎么就发不得?

“爹!”进家,他叫。

“弄啥?”爹不看他,手里的锤子起起落落,只顾加固他的锄头。

“钱……我得用。”

爹的手停了,翻他一眼:“那是留着给你娶媳妇的。”

“媳妇不急,钱急。”他给爹敬支烟。

“到底弄啥?”

“正事,别问!”他把字咬得很重。

爹不再言语。这是他唯一的儿子。儿子一贯是老实本分的,他不能不依儿子。

叔、伯、舅、姑……挨个儿借了个遍。然后村西的,村东的,南头的,北头的,挨门槛进,讨好地笑,把一张脸都给拉伤了。

“就你,也做白日梦?”村人的眼里,满是鄙夷和不屑。

他依旧笑,心里却骂:“狗眼看人低,等着瞧!”

购置设备,联系货商,组织人手……第一批成品终于出炉。没想到,事儿来了。

一块黑砖,拍晕了他:“敢跟老子抢生意?”

他摸索着爬起来,捂着流血的后脑勺:“疤哥,我不懂事,您老人家大人大量,抬抬手,给兄弟一条生路。”

疤哥叉着腰:“这砖,挨得亏不亏?”

“不亏。”

“想不想再挨一砖?”

“疤哥,您说笑。”

“识相点,拜老子的山头,有钱大家赚。”

“懂了,疤哥,您是爷。”

“好孙子。”疤哥又朝他后脑勺拍了两下,这次不是砖,是手。

有了疤哥,生意竟出奇地红火。

人前人后,他便再也不是那个“老实蛋子”,好烟潇洒地掷过去,说话便有了十足的底气。

村人的眼光,也把他托了起来。

唯有爹,一张瘦瘦的黑脸平静得像十月的秋空,怎么也拧不出个表情。或许在他心中,只有锄头、泥土、庄稼,才是生命的全部。

这晚,他置了好酒好菜,硬是把爹从牛棚子里拉到餐桌旁。

“爹,喝一口酒解解乏,咱爷儿俩好好说说话。”他捧起酒碗,敬爹。

爹的手上沾满泥土,接过碗,却没喝。沉吟了一会儿,爹说:“带上酒菜,跟爹走。”

他不知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好拾掇了酒菜,跟着走。

月光下,爹的身影更显瘦削,那是日晒的,风吹的,雨淋的。他不由得心痛,日后,得让爹好好歇歇,可劲儿享一把清福了。

出村向北,穿过一片树林,半山坡上,是自家的祖坟。

墓碑前,摆好酒菜。爹拉他一把:“给先人跪下。”

四周静得出奇,唯有虫声唧唧。

爹说:“儿呀,当着先人的面,你要说实话。”

“嗯。”

“你干的,是正经营生吧?”

“是……”他低着头,不敢看碑。

“那就好,咱家世世代代没啥本事,可都是老实人、正经人,你爷爷走时对我说,种好田,养好儿,吃安稳饭是大福。可别辱没了祖宗。”

“……”他哑然,心底像被一只手狠狠掏了一把,底气全给掏光了。然而,一阵风吹过,底气一下子又回来了。

订单越来越多,运气来了,山都挡不住。

车买了,楼盖了,漂亮媳妇娶了,四面都是风光。唯有爹,照样耕他的田,犁他的地,侍弄他的庄稼。地是他的命,随他吧。

然而有一日,他从风声里,听到了异样。

风很猛,揪下了叶片上的梦。脊骨一软,腰杆儿竟再也挺不起来了。

两个月后,一条新闻充斥大街小巷:全国特大地沟油案主犯被判无期徒刑。

这天,荒草萋萋的祖坟前,爹长跪不起。末了,一头撞在墓碑上。

风,依旧卷着梦的香气,撩着很多汉子的心。一张张焦裂的嘴,吐出一团团墨蓝的烟雾,在风中飘呀飘,飘呀飘……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叶片上,昨夜的梦还在跳荡”与“风很猛,揪下了叶片上的梦”前后呼应,前者是“他”发财梦的开始,后者暗示“他”发财梦的破灭。

B.“身前,烟屁股滚了一地”的描写,暗示“他”当时正在对怎样做地沟油生意做周密的思考,但后面挨砖的情节表明他没有把疤哥考虑进去。

C.小说的语言描写十分生动,如“把一张脸都给拉伤了”中的“拉伤”一词运用夸张的手法,把“他”赔着笑到处借钱的情态写得淋漓尽致。

D.爹带着“他”到祖坟前询问生意的情节,说明爹知道“他”做非法生意后,希望“他”改邪归正,但爹的这一做法并没有产生作用。

E.从“满是鄙夷和不屑”和“村人的眼光,也把他托了起来”可以看出,小说中的村人鄙视穷人,巴结有钱人,这加深了小说对人性的揭示。

2.小说中的“他”有着怎样的人生“三部曲”?请简要分析。

3.“他”做的不是正经生意,这在小说中有多处伏笔,请找出三处。

4.小说最后一段写得极妙,试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最后一段作用的理解。

 

1.AC 2. ①最初,“他”是一个老实本分的人,被人称为“老实蛋子”。 ②由于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他”开始制造并售卖地沟油,依靠这一非法生意,成为村里的风光人物。 ③违法的“他”受到法律的制裁,被判无期徒刑,“他”要在狱中度过一生。 3. ①开头部分,“他”的心理活动“这财,别人发得,我怎么就发不得?”暗示发这种财是违法的。 ②父亲问“他”要钱做什么事时,“他”只说是“正事”,却不明说,暗示这事见不得人。 ③“他”的生意,由黑社会头子疤哥罩着才能顺利,暗示“他”的生意是违法的。 ④在祖坟前,父亲问“他”干的是不是正经营生,“他”回答父亲时吞吞吐吐,内心不安,说明确实不是正经生意。 4.①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风,依旧卷着梦的香气”与开头“风卷着梦的香气”相照应,首尾圆合,同时点题“风语”。②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一张张焦裂的嘴”,是对小说开头部分“他”抽烟沉思情节的一个补充,完善了开头部分“他”的形象。③深化了小说主旨。结尾部分的描写表明,还有许多汉子禁不住金钱的诱惑,可能滑入犯罪的深渊,能够引发读者的想象和思考。④把写景与写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如“风,依旧卷着梦的香气”,表面是写风在吹,实际是写人在做发财梦。写烟雾在风中飘呀飘,其实是说人对发财做着无限的想象。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正在对怎样做地沟油生意做周密的思考”错误,由“这财,别人发得,我怎么就发不得?”可知“他”当时正在为是否做地沟油生意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D项,爹在祖坟前询问“他”生意时,对“他”所做的生意是否非法并不明了,由原文“那就好,咱家……”可以看出。E项,“鄙视穷人,巴结有钱人”说法不准确,因为村人未必巴结,可能只是羡慕。 2.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和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根据题干中的“人生‘三部曲’”的提示,可以从时间的角度把人物的活动分为三部分;其次概括每一部分人物所做的事情和人物的形象特点等,比如最开始时“他”是村里人眼中的“老实蛋子”,被村里人瞧不起;最后组织语言作答。 3.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依据情节发展脉络,对文章内容一一梳理,看哪些地方暗示了“他”做的不是正经生意,可重点分析和把握人物的语言、心理等。按照情节发展阶段,从前到后,依次有以下地方:“他”吸着烟思考时的心理活动“这财,别人发得,我怎么就发不得?”;“他”向父亲要钱时,不明说用钱做什么事;“他”做生意,必须有疤哥罩着;爹担心“他”做的不是正经的生意,在祖坟前问“他”时,“他”支支吾吾低着头,不敢看碑。对这些内容加以整理概括,简要说明即可。 4.本题考查探究能力。探究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可从结构上分析其与上文和标题的联系,看其是否照应上文和标题,使结构严谨;可从主旨上分析最后一段是否卒章显志或深化主旨;可从人物形象上分析最后一段对丰富人物形象有怎样的补充;可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大数据的一个根本缺陷就是它只关注“客观数据”的呈现,而缺少对“主观数据”的反映。从社会学角度看,所有数据说到底都是有关“人”的符号,因此,符号所蕴含的社会文化意义是我们真正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内容。如果脱离了人及其所在社会的价值本性,无限放大大数据的效应及其影响力,就可能本末倒置,最终产生许多难以预期的后果。数据来源于社会又作用于社会。无论是可以数字化的数据还是不可数字化的数据,其比较、分析和归纳其实反映的都是人在符号层面上的一种互动。大数据是汇集了行为主体、时间、地点三个维度的“数据宇宙”。在大数据时代,个人的信息更多的是以数据为载体来进行互动的。如果人及其各类社会行为都仅仅被看作一个个数据符号,我们就很难从数据中解读出充满朝气、富有激情的人,也就很难从数据塑造出来的没有个性特征的人去推导群体样态和社会构成。

犹如网络一样,大数据也是一把双刃剑。巨量化的大数据在给我们研究和分析社会现象带来便利的同时,实际上也掩盖了许多具有个性特征的数据的意义。在连续的巨量数据海洋中,许多本身具有个性特征的数据已经变得无足轻重了,它们在大数据霸权面前会成为微不足道的牺牲品,大数据简化了人们对数据差异性的认知。大数据的复杂性不仅在于其数据样本巨量,更在于其多源异构、多实体和多空间之间的交互动态性。当前,只有少数人掌握处理这种复杂的巨量化大数据的技术,这很容易导致“数据暴力”。从这个意义上说,防止大数据滋生出“数据暴力”是大数据发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大数据的价值只有在其能够被规范成为可供分析的形式之后才能最大程度地被挖掘出来。然而,在巨量的大数据面前,实际上可供规范分析的数据只是极少数,许多数据都停留在“碎片化”阶段而难以被真正挖掘和分析。对这些碎片化的数据进行清理,形成规整的结构,是大数据能够得到充分利用的根本所在。在大数据中,其研究范式重在发现而不是推论,运用大数据进行各种分析不应像传统的社会调查方法那样通过假设检验来进行推论,而应通过数据的总体归纳来达成对社会现象的总体分析。这不仅要求我们在数据清理技术、存储结构上进行优化,而且要在数据采集环节尽可能地做到规范,否则就很难获得对复杂事物的系统认知。

在大数据时代,我们真正需要的并不仅仅是大数据本身,而是大数据背后所隐藏的我们想要获取的各种信息资源,而这些信息资源可能只占数据总体的万分之一甚至更少。从这个角度说,大量的信息其实都是垃圾。不仅如此,许多大数据本身就是模糊的,其中含有大量虚假和有害的内容。

如果我们纯粹凭借数据来判断和分析人类行为,甚至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和传播某种数据,就会导致许多误判。因此,未经前期调研论证和规范分析所获取的信息,其数据量越大可能越模糊,其得到的垃圾信息也就可能越多,这也为各种数据造假和不当传播打开了方便之门。对此,我们必须学会 辨识和判断数据的真实性,避免因盲目的数据崇拜造成误判,甚至迷失在大数据的洪流之中。

(摘自《大数据中的冷思考》,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所有数据说到底都是有关“人”的符号,所以大数据时代,个人的信息更多的是以数据为载体来进行互动的。

B. 大数据能反映人及其所在社会的价值本性,因此人及其各类社会行为都不能仅仅被看作一个个数据符号。

C. 把人及其各类社会行为变为更多的数据符号,我们就可以从数据中解读出充满朝气、富有激情的人。

D. 大数据时代不应该脱离了人及其所在社会的价值本性,无限放大大数据的效应及其影响力。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大数据时代,我们真正需要的并不是大数据本身,而是大数据背后所隐藏的我们想要获取的各种

信息资源。

B. 从某种意义上说,大数据的价值只要在其能够被规范成为可供分析的形式之后就能最大程度地被挖掘出来。

C. 许多数据都停留在“碎片化”阶段而难以被真正挖掘和分析,大数据的“碎片化”导致人们难以系统认知复杂事物。

D. 未经前期调研论证和规范分析所获取的信息,其数据量越大越模糊,其得到的垃圾信息也就可能越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大数据的碎片化不仅要求我们在数据清理技术、存储结构上进行优化,而且要在数据采集环节尽可能地做到规范,才能获得对复杂事物的系统认知。

B. 因为只有少数人掌握处理这种复杂的巨量化大数据的技术,所以许多本身具有个性特征的数据已经变得无足轻重了。

C. 不可数字化的数据,其比较、分析和归纳其实反映的基本都是人在符号层面上的一种互动,也很难从数据塑造出来有个性特征的人。

D. 大数据给我们研究和分析社会现象带来便利,但我们也不能盲目的崇拜数据,在大数据热中应该有冷思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说,熟人会给你带来一万种好处,在熟人社会,啥事都好办;也有人说,熟人会给你带来一万种坏处,社会坏就坏在“熟人文化”。有人说,往往是生人之间才有真正的规则,生人社会才是契约社会、法制社会;也有人说,生人之间缺乏交流沟通,冷漠、封闭是生人社会的特征。

    对“熟人社会”、“生人社会”你有什么思考?请结合材料的内容,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由于装备昂贵,冰场数量有限,冰壶运动在中国很难培养广泛而深入的群众基础,其发展前景令人堪忧。

B. 在刚刚过去的“双11”活动中,阿根廷姑娘德尔巴耶趁着中国网购促销活动之机,在“速卖通”上为一家老小购买了中国生产的毛衣、帽子和换季衣服。

C. “二孩政策”自2016年1月1日起完全放开后,广大民众对这项国策很冷静,并没有扎堆生孩子的现象出现。

D. 备受青睐的“天价”学区房可谓当今教育环境下诞生的“怪胎”,其不仅暴露出家长们“望子成龙”的迫切心理,同时也折射出我国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白宫因颁布“移民禁令”而引发的风波持续发酵,美国及国际舆论反应强烈,这次风波已盖过了特朗普之前宣布修建美墨边境墙引发的争议。

B. 其实,不论网络剧还是电视剧,叙事动人的关键在于其是否会深入人的精神世界,能否触及社会的集体意识乃至集体无意识。

C. 据报道,不少服务行业长期借口“试用”为名,廉价甚至免费使用劳动力,试用期一结束,立马把人赶走,以此来降低成本。

D. 各地方各部门都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指示和部署,科学有序高效地开展抢险救灾和防汛减灾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最大程度降低灾害损失。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特朗普提名的美国驻欧盟大使候选人马洛赫的一系列关于欧盟解体令欧盟各机构倍感愤怒,欧洲议会将马洛赫称为“不受欢迎的人”且公开表示将阻止其到任。

B. 教育部部长在全国学校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透露,今年将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风险管控机制和校园周边综合治理机制,进行防溺水事故和交通安全专项治理。

C. 恰逢中国传统元宵佳节,在印度滞留将近50余载、年近八旬的王琪老人终于在这一天如愿返回祖国。从新德里到北京,再从北京到咸阳,路漫漫,情深深。

D. 影片《生死抉择》是一部给人以强烈震撼和深刻警示的反腐倡廉的文艺作品,是党风廉政建设的生动教材和重要措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