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老鼠来信 阿青: 你跟小敏真不够意思!我关了进来两个...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老鼠来信

阿青:

你跟小敏真不够意思!我关了进来两个多礼拜了,你们也不来看看我。我在这里受感化教育,很受苦哩。感化教育就是教人做好人的意思,天天要念书,还要写读书心得。我离开国民小学,就没有正经看过一本书,哪里会写什么读书心得?我们天天早上上国文、历史。民族精神教育,很莫意思,我常常想打瞌睡,又怕老师骂,只好猛掐大腿。今天早上我们的民族精神教育课,老师给我们讲岳飞的故事,岳飞就是打金兵那个宋朝大将,你知道吗?老师说,岳飞的老母用针在岳飞背上刺字一一岳飞老母很厉害呢!一一老师在黑板上写了“精忠报国”四个字。有一个混小子问:  “精忠”是什么意思?差劲!连“精忠报国”都没有看过,火车站的牌子上不是常有这四个字吗?老师说中国家庭的母教很重要,岳飞有了那样明大义的母亲,才会变成民族英雄,所以老师要我们以后听从母亲的教导。那个混小子又起来捣蛋说道:“老师,我阿母是宝斗里的妓女,明什么大义呀!”老师一脸通红,说不出话来。我们在下面挤眉眨眼,嗤嗤暗笑。下午的职业训练比较有意思,我选的是染织科,中坜大中华染织厂一个老师傅来教我们。今天刚刚学过配色,很好玩,搅一下一个颜色。老师傅赞我配色配得很准,我问他,日后我出去在染织厂找得到一份工么,他说没问题,只要我努力跟着他学手艺就行了。

阿青,我们这里是个强盗窝哩!我不过在旅馆里拿了人家一点东西罢咧,算不了什么。这里的混混,做案比我精彩多了。他们真的持枪动杖到人家家里去打家劫舍呢。有一个竹联帮的头头,因为跟三重的天地帮武斗,把天地帮一个老幺杀成了重伤。这个小子是个混世魔王,在我们这里称老大,手下有一批喽哕,帮着他耀武扬威,专门欺负人。这个小子横得很,动不动就竖起眼睛指到人头上说:老子要你好看!好哥哥,我整天混在这群强盗里头,怎不教人提心吊胆哪!我打定主意,好汉不吃眼前亏。昨天还挨了那个头头一顿揍,打得我头冒金星,我只好赖在地下装死狗。你们又不在这里,我一个人能还手么?有一个傻子不知厉害,顶撞了那个混世魔王几句,晚上让他们捉了去,你猜干什么?灌了一嘴巴的尿!

在这里,我最不满意的地方,就是他们把我归成“惯窃类”;你说难不难听?每个星期三,有个师范大学社会系的研究生来找我谈话,他说他在研究台湾青少年的惯窃问题。他问东问西,挖我的材料。他问我为什么喜欢偷东西,我说我看见人家的东西,喜欢就拿来玩玩。他说拿人家东西就算偷窃,我说光拿东西不拿钱,算不算偷窃。那个研究生唔唔呃呃答不上来,给我考倒了。我跟他说,我有一次拿了人家一个皮夹,里面有几十块美金,我看见没有别的东西,那个皮夹也莫意思,便又放回那个人的口袋里去了。那个研究生把我说的话都记了下来;他说我是个极有意思的特殊个案,他说我的啦理有问题,他要建议辅育院给我心理治疗。去他娘的,我的心好好的,治疗个鸟。

阿青,我的百宝箱呢?你千万要替我好好收藏起来,不要让别人发现,把我的宝贝偷走了。你来看我的时候,拿枝钢笔来给我玩玩。不要拿那几枝好钢笔,拿那枝旧的蓝色犀飞利就够了。这里的人很可怕,好东西不能露白。好哥哥,你到底什么时候来呢?你们再不来看我,我要闷死啦。

祝新春愉快

老鼠

一月廿一日

又:聚宝盆的卢司务今天来看我,还带了一只熏鸡来给我打牙祭。卢司务这个人很讲情义呢。我请他把这封信带出去寄给你。听说这里寄信要检查,讲这里的坏话不行的。前天有两个小子想逃跑,给抓了回来戴上了脚镣。两个小子走路左一拐右一拐活像两只螃蟹。

(节选自白先勇《孽子》)

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最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这封信是老鼠写给阿青的。老鼠此时在狱中,信始抱怨阿青和小敏不够意思,是朋友之间的玩笑,不是真的指责。

B. 本文为一篇书信体小说,作者以第一人称记叙,因而叙述更为真实、生动、客观。

C. 作者在人物关系的参照中展现老鼠的性格,如他对混小子、老师傅、竹联帮头头及研究生等不同的人的不同态度,很好地展现了他的个性。

D. 老鼠是一个问题青年,尽管身在狱中,仍然调皮捣蛋,欺软怕硬,戏弄老师,嘲笑狱友,嘲笑社会系的研究生,对待混世魔王却只能装死狗,都是这种品性的表现。

E. 小说借老鼠之口,侧面反映了当时台湾监狱的现实,深化了作者关于台湾监狱管理问题的思考,这也是小说的主题。

2.分析小说的语言特色

3.有人认为小说中的“老鼠”也有人性亮点,你同意吗?谈谈你的具体理由

 

1.BE 2.口语话,通俗流畅;多用短句;多用语气词、俚语、俗语(一点两分) 3.同意 (1)人性是复杂的,没有完全一无是处的人(2)老鼠身上不光彩一面有一部分是由于他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不好的成长环境造成的(3)老鼠仍然具有一些可贵的品质,如对朋友真诚,充满信任;尽管身处狱中,对生活仍然充满希望等。(一点两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几个选项分别考查了人物性格、小说主旨、写作特点等,考点较全。选项中B项“客观”错误,E项“深化了作者关于台湾监狱管理问题的思考,这也是小说的主题。”错。 点睛:本题属于综合题。考查的范围包括:小说的内容、主旨、情节构思、人物形象以及形象塑造的方法。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①读全文;②抓标题;③辨文体;④找线索;⑤理层次。解答本题,考生要紧密结合文本,抓住文章中细节,判断选项对错。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于小说的语言特色分析的能力。分析语言特色,从“语言风格”“句式运用”两个角度。 点睛:语言风格的类型:豪放与柔婉、质朴与绚丽、庄重与诙谐。 从句式运用的角度看语言特色: 1)常式句与变式句。变式句是为了突出强调被移动的成分。 2)长句与短句。长句结构复杂,表意精确、周详、细致、严密,一般用于精确地叙述事物或严密地说理论证。短句词语少,结构简单,表意简洁、明快、有力,一般用于表达欢快、激动、愤怒的感情,渲染紧张、激烈、恐怖的气氛,或画龙点睛地下结论。 3)整句与散句。整句形式整齐匀称,读来朗朗上口,句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散句灵活多变,飘逸自然,生动活泼。整散结合能使语言表达错落有致、婀娜多姿。 4)口语句式与书面语句式。 3.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探究题,答题关键 “‘老鼠’的人性亮点” “具体理由”,联系文章内容和社会实际答题,适当加入自己的见解,言之成理即可。 点睛:探讨文本反映得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人和我们这个时代的普遍价值影响,并对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艺术处理方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讨类似问题时,一方面需要探讨文本之中蕴含的传主的人生观和人生价值,一方面要求我们联系现实生活探讨其现实意义。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小结。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这是第一个得分点。引据: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论述: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最后整合信息,分条陈述,⑴要点须全面;⑵陈述有条理。作为综合阐述题,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点。具体步骤:第一句:应写自己的观点,句式是“我认为„„”或“我赞同„„”。接下来,分析自己的理由,句式是“理由是:1……2…… 3……”,把理由分点罗列。最后,可加总结句,句式“所以或因此„„”,如果已超字数、超范围,可不写总结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人对人类农业起源的贡献,即我们的祖先最早驯化出的两种作物粟与稻。戴蒙德说,中国人最早驯化出的两种作物是黍与稻,这是错将“粟”说成“黍”。混淆粟黍,由来已久,波及中外。

粟与黍是不同属的植物,亲缘甚远。虽植物形态各异,但种子酷肖,故“小米”的称呼一般来说是兼括二者的。且二者地理分布与栽培条件极其相似。乃至不仅国人常常混淆二者,在外国的产地和中外学术界都同样存在这一问题。

我们的先祖最早驯化出的,且养育了中国早期文明的是稷。古人说稷为“百谷之长”,稷就是粟。但恰恰在这里发生了分歧。从明代李时珍到当代何炳棣,这派观点认为稷是黍。笔者简述“粟”派学者对此的匡正。

自《孟子》以来,古籍中便出现“五谷”一词。五谷有两个说法,其一是稻、黍、稷、麦、菽,其二是麻、黍、稷、麦、菽。两说法中均有黍与稷,故二者不该是一物。那么“百谷之长”的稷是何物呢?先看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掘。游修龄在其著作中列出了1949~1990年49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黍与粟的情况。其中黍8处,粟36处,其中有两个出土地是黍粟共存。以上可见粟在新石器时代的压倒优势。并且,“粟不但在人类居住址的窖穴中出现,而且出现在随葬品中。这对我们考察粟在当时人们的意识观念中的地位,是一个极有启示的证据。……粟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种出自随葬品的作物。”史前遗址中黍的数量远逊于粟,但于省吾指出,商代甲骨文中黍出现的次数特别多。原因何在?有人判断与商代嗜酒之风相关。张光直说,远古人以为酒能通神。而甲骨是用于占卜的。早期作物中,能酿酒者当为尤物,黍屡见于占卜文字似合乎情理。黍若毫无地位,在后人眼中也不会与粟混淆。黍是黄河流域自新石器时代起仅次于粟的作物。

关于粟的起源曾有埃及、印度之说。黄其煦的研究表明,埃及之说无考古证据,而印度发现的是龙爪稷,与粟根本不是同一种属。墨西哥的塔毛利帕斯遗址有过粟的发现,年代为公元前4000年,玉米出现后粟被放弃。中欧的湖居文化中也发现过粟,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西亚只有黍,没有过粟的发现。粟系中国人最早种植,是明显的事实。黍的起源有几家意见。德堪多认为,原产于埃及—阿拉伯地区,传入印度,再传至中国。赫尔拜克则认为,源于埃塞俄比亚。野生黍的存在是判断的关键一一考古遗址发现早期作物,若该地区没有其野生物种,则前者系传入的可能性很大。中国学者李瑶指出,我国存在野生黍。我国野生黍与栽培黍的亲缘关系是否已被实验证明,笔者尚不得知。但中国最早种植黍的可能性很大。游修龄还指出,稷黍同物一派的成员主要是植物学家和草本专家,而稷粟同物一派的成员多为农学家,如贾思勰等人,后者更内行。

    (摘编自郑也夫《文明是副产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粟与黍虽然植物形态不一样,但是种子类似,因此我们中国人把它们又都称作小米。

B. 古人说的“百谷之长”是否为稷,仍然存在争议。李时珍和何炳棣认为稷是黍,本文作者认为稷为粟。

C. 在1949~1990年49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黍出现8处,,粟出现36处。可见粟在新石器时代具有压倒优势。

D. 粟出现在随葬品中,这一重大发现有利于我们考察粟在当时人们的意识观念中的地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史前遗址中黍的数量远逊于粟,但商代甲骨文中黍出现的次数特别多,这是黍在商代特殊地位的反映。

B. 商代黍地位的提升,有人判断与商代嗜酒之风相关。黍能酿酒,因而成为尤物。

C. 粟的起源曾有埃及、印度之说,但经过黄其煦的研究,这个观点被否认了。

D. 与粟类似,目前学界对黍种植的起源也有多种意见,但中国最早种植黍的可能性很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是个文明古国,中国对人类农业起源的贡献在于最早驯化了粟与稻,而不是戴蒙德所说的黍与稻。

B. 在粟与黍的分辩讨论中,植物学家和草本专家普遍认为稷为黍,农学家普遍认为稷为粟。农学家更内行,因而他们的观点也更可靠。

C. 判断黍起源的关键是该地区是否存在野生黍。中国学者李瑶指出,是我国野生黍与栽培黍的亲缘关系还没有被证实。

D. “五谷”一词大概产生于战国时期,最早出现在《孟子》一书中。关于“五谷”的具体所指目前还不能完全确定。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我在写作业,妈妈陪着我,她在看手机”“临睡前,我和爸爸分享学校里的趣事,他在看手机……”最近,南京一群小学生记录下生活中最熟悉的“刷手机”场景,汇编成一首诗歌《放下手机,抱抱我吧》。 

  ②《国民家庭亲子关系报告》显示,l7.8%的父母在与孩子共处时常看手机。记者采访了多位家长,超过一半家长承认回家看手机的时间多过陪伴孩子。回家后放不下手机的爸爸妈妈在关注什么呢?大部分家长表示,其实是随便刷刷,“微博一刷,微信群里回几条,一两个小时没了。”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21.请根据对联的写作要求,结合所学课文内容,完成下面两幅对联的上联或下联。

⑴上联:妙笔绘就赤壁景(苏轼《赤壁赋》)

下联:                   

⑵上联:                                   

下联:伤今众求学有长幼尊卑(韩愈《师说》)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读山水诗可丰富知识。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遍览全国各地的山水胜迹,    。这间接得到的知识和印象,与亲身所历、亲目所见自然隔了一层,但收获往往更快捷,更精粹。所以,“读万卷书”正好可以  。读好的山水诗还有教化的功用,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苏轼生活在党争酷烈的北宋中后叶,一再因文字受累,因群小告讦遭祸,动辄得咎,进退失据,其生存环境之凶险,实非常人所能想象。对于自己历尽坎坷之由,苏轼曾有过冷静的反思。                                                                 

①苏轼深爱陶渊明《饮酒》一诗,称“与渊明诗意不谋而合”

②于是,“言发于心而冲于口,吐之则逆人,茹之则逆予。以谓宁逆人也,故卒吐之”便成了苏轼的最终选择

③所谓“不谋而合”者,即世人皆与世推移,而自身与世俗并不谐合

④因此,不愿违背自己心愿的苏轼,“吾驾不可回”,其人格理想不可逆转

⑤正是这种勇气与品格,给苏轼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⑥苏轼乃性情中人,“性不忍事”的坦率性格因其人格的自觉而无可更改

A. ③①④⑥⑤②    B. ③①⑥④②⑤    C. ⑥①③④②⑤    D. ⑥④①③⑤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