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千百年后凝视王羲之的...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千百年后凝视王羲之的《兰亭序》         ,光是那么一点,可以领略的内涵,用十年时间去理解都不嫌多。

①碰到纸上的纤维,顺势微微回转,

②单鞭蓄势,继续向左缓缓推出……

③太极云手般向右下沉去,力道隐含未尽,

④仍然可以感受王羲之笔尖每一个纤细的动作,

⑤永和九年岁在癸丑,那永字的一点如凌空而来风声,

A. ④②①⑤③    B. ⑤②①③④    C. ⑤④②③①    D. ④⑤①③②

 

D 【解析】试题分析: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有时选用关联词语,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选用关联词语注意分析前后语句之间的关系,此题首先要注意以哪个句子开头,然后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顺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低碳”——这个原本有些陌生与拗口的词开始走进公共生活,“我为全球减斤碳”的口号得到大众的积极响应,“低碳生活”有望成为新的时尚流行全球。

B. 近日,很多网友吐槽“中国校服丑到爆”。有教育工作者回应指出,统一校服能防止学生不再穿名牌来互相攀比。

C. 这部由新锐导演执导的青春片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表现主人公拒绝平庸、追寻梦想的励志故事,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D. 面对电商领域投诉激增的现状,政府管理部门和电商平台应及时联手,打击侵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站在华山之巅,放眼望去,天无际涯,顿觉自己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②在大量的犯罪证据面前,犯罪分子抱残守缺,丑态百出,最终不得不如实交代了自己的罪行。

③在很多学校,虽没有公开的“重点班”与“普通班”、“快班”与“慢班”,但实际上家长和学生心里都十分清楚,只是心照不宣而已。

④搞学术研究若方向不明确,时而东时而西,就会歧路亡羊,很难取得成果。

⑤原以为他去北京能够脱稿“裸讲”,结果他却四平八稳的念起了稿子,这实在深孚众望

⑥假如每个人都能见贤思齐,以人之长补己之短,那么我们便会不断进步,生活也不会更美好。

A. ①④⑤    B. ③④⑥    C. ②⑤⑥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蚕儿 陈忠实

从粗布棉袄里撕下一疙瘩棉花,摊开,把一块缀满蚕籽儿的黑麻纸铺上,包裹起来,装到贴着胸膛的内衣口袋里,暖着。在老师吹响的哨声里,我慌忙跑进教室,坐在课桌旁,把书打开。

老师驼着背走进来,侧过头把小小的教室扫视一周,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

二年级上课,其他年级写字。老师把一张《乘法口诀表》挂在黑板上,领我们读起来:一六得六……”

我念着,偷偷摸一下胸口,那软软的棉团儿,已被身体暖热了。我想把那棉团掏出来,但瞧瞧老师,那一双眼睛正盯着我,我立即挺直了身子。

一节课后,我跑出教室,躲在房檐下,展开棉团儿,啊呀!出壳了!在那块黑麻纸上,趴着两条蚂蚁一样的小蚕儿,一动也不动。我用一根鸡毛把小蚕儿沾起来,轻轻放到早已备好的小铁盒里。再一细看,有两条蚕儿刚刚咬开外壳,伸出黑黑的头来,那多半截身子还卡在壳儿里,吃力地蠕动着。

上课的哨声响了。

二年级写字。老师给四年级讲课了。我揭开墨盒。那两条小蚕儿出壳了吧?出壳了,千万可别压死了。

我终于忍不住,掏出棉团儿来。那两条蚕儿果然出壳了。我取出鸡毛,揭开小铁盒。

哐,头顶挨了重重的一击,眼里直冒金星,我几乎从木凳上翻跌下去。老师背着双手,握着教鞭,站在我的身后。慌乱中,铁盒和棉团儿都掉在地上了。老师的一只大脚伸过来,一下,踩扁了那个小铁盒;又一脚,踩烂了包着蚕子儿的棉团儿。我立时闭上眼睛,那刚刚出壳的蚕儿啊……教室里静得像空寂的山谷。

过了几天,学校里来了一位新老师,把一、二年级分给他教了。

他很年轻,站在讲台上,笑着介绍自己:我姓蒋……”捏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他的名字,我叫蒋玉生。

多新鲜啊!四十来个学生的小学,以前的老师,从来不在学生面前说自己的姓名。新老师自报姓名,无论如何算是一件新奇事。

那天,我爬上村后那棵老桑树摘桑叶,慌忙中松了手,摔到地上,脸上擦出了血。

你干什么去了?脸上怎么弄破了?蒋老师吃惊地说。我站在教室门口,低下头,不敢吭声。

他牵着我的胳膊走进他住的小房子,从桌斗里翻出一团棉花,又在一只小瓶里蘸上红墨水一样的东西,往我的脸上涂抹。我感到伤口很疼,心里却有一种异样的温暖。

怎么弄破的?他问。上树……摘桑叶。我怯生生地回答。

摘桑叶做啥用?他似乎很感兴趣。喂蚕儿。我也不怕了。

噢!他高兴了,喂蚕儿的同学多吗?”“小明,拴牛……”我举出几个人来,多哩!他高兴了,喜眯眯的眼睛里,闪出活泼而好奇的光彩,说:你们养蚕干什么?

给墨盒儿做垫子。我话又多了,把蚕儿放在一个空盒里,它就网出一片薄丝来了。

多有意思!他高兴了,把大家的蚕养在一起,搁到我这里,课后咱们去摘桑叶,给同学们每人网一张丝片儿,铺墨盒,你愿意吗?

好哇!我高兴地从椅子上跳下来。

于是,他领着我们满山沟跑,摘桑叶。有时,他在坡上滑倒了,青草的绿色液汁粘到裤子上,也不在乎。

三天后,有两三条蚕儿爬到竹箩沿儿上来,浑身金黄透亮,扬着头,摇来摆去,斯斯文文地像吟诗。它要网茧儿哩!

老师把一个大纸盒拆开,我们帮着剪成小片,又用针线串缀成一个个小方格,把已经停食的蚕儿提到方格里。

我们把它吐出的丝儿压平;它再网,我们再压,强迫它在纸格里网出一张薄薄的丝片来。老师和我们,沉浸在喜悦的期待中。

我的墨盒里,就要铺一张丝片儿了!老师高兴得像个小孩子,是我教的头一班学生养蚕网下的丝片儿,多有意义!我日后不管到什么地方,一揭墨盒,就看见你们了。可没过多久,老师被调走了。他说:有人把这儿的情况反映到上级那儿,说我把娃娃惯坏了!

于是我想到村子里许多议论来。乡村人看不惯这个新式先生——整天和娃娃耍闹,没得一点儿先生的架式嘛!失了体统嘛!他们居然不能容忍孩子喜欢的一位老师!

三十多年后的一个春天,我在县教育系统奖励优秀教师的大会上意外地碰到了蒋老师。他的胸前挂着三十年教龄的纪念章,金光给他布满皱纹的脸上增添了光彩。

我从日记本里给他取出一张丝片儿来。

你真的给我保存了三十年?他吃惊了。

哪能呢?我告诉他,我中学毕业后,回到乡间,也在那所小学里教书。当老师的第一个春天,我就和我的学生一起养蚕儿,网一张丝片儿,铺到墨盒里,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我都带着踏上社会的第一个春天的情丝

蒋老师把丝片接到手里,看着那一根一缕有条不紊的金黄的丝片儿,两滴眼泪滴在上面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6年第16期)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第二段写到,老师侧过头把小小的教师扫视一周,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短短两句话表现出老师的威严,并为下文写他惩罚学生的粗暴行为埋下了伏笔。

B是个喜欢养蚕、爱贪玩的孩子,把蚕带到教室,还不时地偷看,课堂上不能专心学习,受到老师的严厉惩罚理所当然。

C.原先那位老师因体罚学生而被上级部门调走,因而这才有了名叫蒋玉生的年轻教师来校教一二年级,这位新老师与原先的老师有很大的不同。

D.小说对蒋老师与学生们一起采桑养蚕的情节描写得细腻而生动,传达出师生共同劳动的喜悦,然而,蒋老师却遭非议,不久就被调走,这便构成了行文的波澜。

 

E.年轻的蒋老师顺应学生天性,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学生打成一片,深受学生喜爱,但村民们对他并不认可。

2)小说以蚕儿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作品中的蒋老师具有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4)小说在人物塑造和主旨表达方面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全文分别进行分析。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客人在听了苏子“看破变化,共识山水”的议论后,转悲为喜,两人再次开怀畅饮,最后在杯盘狼藉中“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_______________”来批评。

(3)“____,可以无悔矣,____________?”指出只要“尽吾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

 

查看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情诗

曹植

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游子叹黍离,处者歌式微。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注】①黍离:出自《诗经》,是东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之思。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之意。式微:出自《诗经》,意为家人期盼役夫早归。②处者:指役夫的家人。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开篇两句写景,薄云遮蔽了阳光,清风吹动着衣裳,景中含情,引发诗人的联想。

B. 三、四句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与“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所用手法一致。

C. 七、八句借物象变化,既写出时间流逝,也表现了游子离乡与归家时不同的心情。

D. 九、十句所运用的典故,委婉含蓄地传达出“游子”和“处者”思亲盼归的情感。

E. 这首诗造语自然精妙,音节流美铿锵,意象生动传神,触目所感,情与景会。

2.这首诗与曹操的《短歌行》都体现了建安文学“悲歌慷慨”的特点,它们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