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陶渊明自耕自食的田园生活虽然远离了尘世恶浊,却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陶渊明自耕自食的田园生活虽然远离了尘世恶浊,却也要承担肢体的病衰、人生的艰辛。田园破败了,他日趋穷困,唯一珍贵的财富就是理想的权利。于是,他写下了《桃花源记》。田园是“此岸理想”,桃花源是“彼岸理想”。终点在彼岸,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终点,因此也可以不把它当做终点。

《桃花源记》用娓娓动听的讲述,从时间和空间两度上把理想蓝图与现实生活清晰地隔离开来。这种隔离,初一看是艺术手法,实际上是哲理设计。

就时间论,桃花源中人的祖先为“避秦时乱”而躲进这里,其实也就躲开了世俗年代。“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时间在这里停止了,历史在这里消失了,这在外人看来是一种可笑的落伍和背时,但刚想笑,表情就会凝冻。人们反躬自问:这里的人们生活得那么怡然自得,外面的改朝换代、纷扰岁月,究竟有多少真正的意义?于是,应该受到嘲笑的不再是桃花源中人,而是时间和历史的外部形式。这种嘲笑,对人们习惯于依附着历史寻找意义的惰性,颠覆得惊心动魄。

就空间论,桃花源更是与人们所熟悉的茫茫尘世切割得非常彻底。这种切割,并没有借用危崖险谷、铁闸石门,而是通过另外三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美丑切割。这是一个因美丽而独立的空间,在进入之前就已经是岸边数百步的桃花林,没有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那位渔人是惊异于这段美景才渐次深入的。这就是说,即便在门口,它已经与世俗空间在美丑对比上“势不两立”。第二种方式是和乱世切割。这是一个凭着祥和安适而独立的空间,独立于乱世争逐之外。和平的景象极其平常又极其诱人:良田、美地、桑竹、阡陌、鸡犬相闻、黄发垂髫……这正是历尽离乱的人们心中的天堂。但一切离乱又总与功业有关,而所谓功业,大多是对玉阶、华盖、金杖、龙椅的争夺。人们即便是把这些耀眼的东西全都加在一起,又怎能及得上桃花源中的那些平常景象?因此,平常,反而有了超常的力度,成了人们最奢侈的盼望。很多人说,我们也过着很平常的生活呀。其实,即使是普通民众,也总是与试图摆脱平常状态的功利竞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都不是桃花源中人。桃花源之所以成为桃花源,就是在集体心理上不存在对外界的向往和窥探。外界,被这里的人们切除了。没有了外界,也就阻断了天下功利体系。这种自给自足的生态独立和精神独立,才是真正的空间独立。第三种方式可以说得拗口一点,叫“不可逆切割”。桃花源的独自美好,容不得异质介入。那位渔人的偶尔进入引动传播,而传播又必然导致异质介入。因此,陶渊明选择了一个更具有哲学深度的结局——桃花源永久地消失于被重新寻找的可能性之外。桃花源中人虽不知外界,却严防外界,在渔人离开前叮嘱“不足为外人道也”。渔人背叛了这个叮嘱,出来时一路留下标记,并且终于让执政的太守知道了。但结果是,太守派人跟着他循着标记寻找,全然迷路。更有趣的是,一个品行高尚的隐士闻讯后也来找,同样失败。陶渊明借此划出一条界限,桃花源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隐士天地,那些以名声、学识、姿态相标榜的“高人”,也不能触及它。这个“不可逆切割”,使桃花源表现出一种近似洁癖的冷然。陶渊明告诉一切过于实用主义的中国人,理想的蓝图是不可以随脚出入的。在信仰层面上,它永远在;在实用层面上,它不可逆。

1.下列对文中“哲理设计”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桃花源没有历史,看似令人可笑,但世俗的改朝换代、纷扰岁月与这里怡然自得的生活相比却未必更有意义。

B. 桃花源是一个因美丽而独立的空间,这种令人惊讶的美与世俗空间的美丑形成了强烈的对立。

C. 桃花源是真正的空间独立,这里的人主动断绝与外界一切联系,过着极其平常的生活。

D. 桃花源对外界的介入表现出一种近似洁癖的冷然,因此桃花源与茫茫尘世“不可逆切割”。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桃花源在集体心理上不存在对外界的向往和窥探,也因此阻断了天下功利体系,形成了自给自足的生态独立和精神独立。

B. 桃花源是理想的蓝图,是真正意义上的隐士天地,只有真正的隐士才能找到它。。

C. 桃花源再也找不到了,《桃花源记》的这一结局具有更深的哲学意味:理想的蓝图是不可以随意出入的。

D. 桃花源中人不会向往和窥探外面的世界,他们不知外界,却严防外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田园是“此岸理想”,桃花源是“彼岸理想”, 陶渊明隐居田园的理想破灭了,《桃花源记》是他一个更虚幻的寄托。

B. 就空间论而言,桃花源是独立的,它美丽,祥和安适,而又容不得异质的介入。

C. 《桃花源记》描绘的美好世界,从时间和空间两度上把理想蓝图与现实生活隔离开来,这不仅是艺术手法,更有哲理意味。

D. 人们常说“人人心中都有一个桃花源”,是指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世界,它已经超越了桃花源本身,这与作者所说的“在信仰层面上,它永远在”是相通的。

 

1.D 2.B 3.A 【解析】 1.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例如本题D项就是对文章第四段内容理解概括的基础上命制的选项,犯了因果倒置的错误。 2.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解答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阅读题干的设置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而后者是隐性的,但又是最关键的,审题时要通过分析前两者把握命题意图。信息筛选的主要依据是题干和文本。明确题干要求后,就要回到文本上来,迅速找到筛选区域,找准与试题的选项对应的原句。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例如A项是对文章第二段内容的理解概括,概括的时候将“性情化”理解为“情绪化”,属于偷换概念。 3.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命题者在设置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题的选项时,从逻辑推理角度设置陷阱。进行推断应该根据原文而又不拘限于原文,应以原文提供的信息为基础进行合理的引申或推断,根据各选项所涉及的内容,先回到原文中找到相关信息,然后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看能否得到选项中的某个结论。例如本题选项B属于妄加揣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期“辱母杀人案”在朋友圈疯狂地刷屏,微博热榜居高不下,事发山东聊城的“刺死辱母者”案引发舆论高度关注,而于欢是否构成正当防卫或成最大的争议点。

事发当时,警察介入4分钟后就离开了拘禁于欢母子的办公室,而于欢被催债者拿椅子杵到退无可退,且逼债者当于欢的面侮辱其母,在经历6小时的煎熬后,23岁的于欢拿起水果刀,刺向纠缠许久的催债者。这些逼债者最终一死三伤,而于欢本人也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无期徒刑。审判结果一出,引发了社会高度热议,一时间愤怒的情绪蔓延开来,不满判决结果的网友占到绝大多数。

这起案件被媒体报道后,无论是媒体界、法律界还是普通老百姓,一片哗然,各抒己见。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中华民族自古重视血缘亲情,清明祭祖是绵延数千年的习俗,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的具体表现。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如今随着生活节奏与方式的变化,祭祖的流程逐渐被简化,对于年轻的一代来说,清明甚至仅仅意味着一个小长假。又一个清明节来了,你还“祭祖”吗?某记者特别选取了5位普通人的祭祖故事,他们中有江苏启海移民后人、有90后大学生、有旅居海外的游子……尽管随着生活半径的不断扩大,人们归乡祭祖的道路变得越来越漫长,但每年的这一天,他们总会用自己的方式寄托对先人的思念,同时也完成了对一个家族精神文明的又一次接力。

材料二  新华社北京2017年4月1日电 (记者樊曦)   记者从中国铁路总公司获悉,为期4天的2017年清明假期铁路旅客运输于1日正式启动,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4520万人次。

  今年清明假期铁路旅客运输从4月1日起至4月4日共4天,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4520万人次,同比增加393万人次,增长9.5%。其中,4月2日将是清明小长假客流最高峰,预计发送旅客1280万人次,比去年最高峰日增加118万人次,同比增长10.1%。从车票发售情况看,假日期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桂林、张家界、昆明等城市客流较为集中。

(1)对此,你是如何理解“清明祭祖对家族精神文化的传承与接力”?

(2)请你为材料二拟一则新闻标题,15字以内。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曾经大学时期有人问我,爱一个人是什么感觉?那时,我像一个未萌芽的种子,对爱情懵懵懂懂。现在,当我深切经历过后,(1) ____。做什么事都静不下心来, 时时刻刻都想着他……过一会就要把手机拿起来看一下有没有他的信息,(2)______,要是没有就怅然若失。(3) _______,愿意为对方做任何事。真爱一个人,内心深处愿意为对方着想,并且首先为对方着想,而不是为自己。对方快乐,才是自己最大的快乐。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选出语言最得体的一项

A. 医生刘某回复病人,这种草药能治疗高血压病,对人体又没有任何副作用,我们屡试不爽,你还有什么可怀疑的?

B. 在向导师提出自己的意见时, 小康说:“望您对我的意见有所损益。”

C. 淮海路上一家手机经销店正在搞让利促销,我过去垂询了一下几款名牌智能手机的价格,发现并没有便宜多少。

D. 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改进意见,并且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这篇文章能够使广大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资本主义是腐朽的,它最终必然被无产阶级代替。

B. 以损人利己手段牟取财富的,无论多少,都是肮脏的;而损人利己的致富者应视为“公敌”。

C. 空中的飞鸟对飞机是个很大的威胁,飞鸟虽小,却能像子弹一样击穿飞机而坠落。

D. 电门一关,就可以阻止电流不再进来,相信大家都懂得这个道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