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蛩。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注】①翻:通“反”。   ②寒蛩(qióng):深秋的蟋蟀。

1.这首诗颈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最传神?为什么?

2.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1.“惊”、“泣”二字用得最传神。惊:惊动;泣:哭泣。晚风吹动树枝,惊动了栖息的鸟鹊,秋草披满霜露,蟋蟀如哭泣般悲吟。“惊”字以动衬静,写出了夜晚的寂静;“泣”字运用拟人,写出蟋蟀叫声的悲凉,从而体现了夜色的凄凉。 2.①羁旅他乡的愁苦。诗人与友人在他乡相遇, 畅谈欢饮,但却期望长久沉醉不愿醒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忘却飘零之苦,暂得欢愉,侧面表现了诗人的羁旅之痛。②与友人分别的不舍之情。诗人和友人长夜欢聚,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字”,“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蛩”,“惊”、“泣”,惊:惊动;泣:哭泣。“惊”字以动衬静,写出了夜晚的寂静;“泣”字运用拟人,写出蟋蟀叫声的悲凉,从而体现了夜色的凄凉。 点睛:这类题目答题时既要指出该字含义、所用手法,还要注意分析其在句中以及全诗中的表达效果及作用。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此题注意考查尾联作者的情感。末联中的“长”“畏”两字用的最好。“长”意即永远沉醉不愿醒来,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能忘却飘零之苦,暂得欢愉;侧面表现了流离之苦。“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曲折的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漂泊在外的痛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殷浩,字深源,陈郡长平人也。浩识度清远,弱冠有美名,尤善玄言,与叔父融俱好《老》《易》。融与浩口谈则辞屈,著篇则融胜,浩由是为风流谈论者所宗。或问浩曰:“将莅官而梦棺,将得财而梦粪,何也?”浩曰:“官本臭腐,故将得官而梦尸,钱本粪土,故将得钱而梦秽。”时人以为名言。   建元初,庾冰兄弟及何充等相继卒。简文帝时在藩,始综万几,卫将军褚裒荐浩,征为建武将军、扬州刺史。浩上疏陈让,并致笺于简文,具自申叙。时桓温既灭蜀,威势转振,朝廷惮之。简文以浩有盛名,朝野推伏,故引为心膂,以抗于温。会遭父忧,去职,时以蔡谟摄扬州,以俟浩服阕,征为尚书仆射,不拜。复为建武将军、扬州刺史,遂参综朝权。

及石季龙死,胡中大乱,朝廷欲遂荡平关河,于是以浩为中军将军、假节、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军事。浩既受命,以中原为己任,上疏北征许洛。师次寿阳,潜诱苻健大臣梁安、雷弱儿等,使杀健,许以关右之任。会苻健杀其大臣,健兄子眉自洛阳西奔,浩以为梁安事捷,意苻健已死,请进屯洛阳,修复园陵,使姚襄为前驱。浩既至许昌,会张遇反,谢尚又败绩,浩还寿阳。后复进军,次山桑,而襄反,浩惧,弃辎重退保谯城,器械军储皆为襄所掠,士卒多亡叛。

竟坐废为庶人浩虽被黜放口无怨言夷神委命谈咏不辍虽家人不见其有流放之戚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后温将以浩为尚书令,遗书告之,浩欣然许焉。将答书,虑有谬误,开闭者数十,竟达空函,大忤温意,由是遂绝。永和十二年卒。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四十七•殷浩传》 )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浩虽被黜/放口无怨言/夷神委命/谈咏不辍/虽家人不见其有流放之戚/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B. 浩虽被黜/放口无怨言/夷神委命谈咏不辍/虽家人不见/其有流放之戚/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C. 浩虽被黜放/口无怨言夷神/委命谈咏不辍/虽家人不见/其有流放之戚/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D. 浩虽被黜放/口无怨言/夷神委命/谈咏不辍/虽家人不见其有流放之戚/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弱冠:古代男子年满十八岁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

B. 万几:泛指帝王日常处理的纷繁的政务。文中说简文帝“始综万几”是指简文帝开始入朝执掌朝政。

C. 服阙:依照古礼,父母去世,子女得在家守丧三年,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等到守丧期满,除掉丧服,叫做“服阙”,“阙”是“终了”的意思。

D. 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在史籍中常见夺官的官吏及削籍的宗室被免为“庶人”的记载,文中殷浩即是被罢免了官职,成为了“庶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殷浩精通玄理,连他的叔父殷融也舌战辩论不过他,他对有人做的梦的解说,被当时的人奉为至理名言。

B. 等到简文帝执掌朝政,因殷浩有很大的名声,且朝廷内外都信服他,简文帝就援引殷浩做心腹,用以抗衡威势显赫的桓温。

C. 殷浩暗中利诱苻健的大臣梁安、雷弱儿等人,让他们去刺杀苻健。等到他们杀掉苻健的大臣且苻健之侄苻眉从洛阳西逃时,殷浩以为梁安等人刺杀成功。

D. 殷浩受到朝廷重用,以平定中原为己任,而最终却打了败仗,被贬为庶人,但他并没有表现出忧戚之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遭父忧,去职,时以蔡谟摄扬州,以俟浩。

(2)将答书,虑有谬误,开闭者数十,竟达空函。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工匠精神是民族文化传统与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也是中国历史文脉的基因,还是能够映现中华文明的底版。工匠精神历经几千年的发展所累积的成果,是中华文明的灿烂与辉煌,是中国工艺在多样的世界文化中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代表。从陶器到玉器,中华人类早期文化所表现出的创造精神与精湛工艺,开启了中华文明的先河,并在提升、丰富中使之传续与发展。一部中华文明史凝聚了每个朝代工匠们的智慧和创造。遗憾的是,今天,人们只知欣赏工匠的作品而不记得工匠。这是历史造成的误区,也是审美造成的困惑,而中外大致都是如此。

②工匠们所具有的精神是手工艺发展的支撑,是技术之外的精神外延。手工艺制作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即使材质和类别不同,但每一件手工艺品的成形,都是在不断的失败后精心打造获得的成就。各种相同技艺的手工艺品,其工艺水平则区别出了大匠和凡工。对精湛、极端技艺、突破与创造的追求,是大匠的毕生努力。无论怎样,手艺的磨练都是时间的消费,都是精神的倾注。它们需要持之以恒,一以贯之。精雕细琢和一丝不苟是工匠们的共同追求,其表现在精神层面上的是对工和艺追求的精益求精的完美主义。正所谓,无工不精,无艺难美。

③精湛的技艺并非一蹴而就,它是历久的磨练和谙熟于胸的心得。因此,技艺往往深含私有性的特性,而技艺的传承就显得十分重要。如何传?传给谁?传承的重要性不仅是要将手艺与成就传给后人,还要以其能够不断、不绝为依归,应该说这都是工匠精神的重要内容。为了传承,师傅会总结出特定的方法或口诀,会设计出特别的窍门和要领,这一切技术方面的内容在传承过程中的守望与相依,需要工匠精神奠立思想的基础。为了使特定的技艺能够代代相传,精神的延续就显得十分重要,所以,这种传承更重要的是手艺与责任的托付,成就与精神的传续。

④工匠精神也是一种态度。历史上的工匠们尽管创造了无数能够代表时代的经典工艺作品,可是,鄙视工匠却是历史的尴尬。低下的社会地位和艰苦的生活条件,磨练了工匠们超于常人的意志。同时,依靠技艺来维持生活的境况,又树立了他们身处困境,能积极面对的生活态度,造就了他们对生活的责任感。他们终其一生,代代相传,一种手艺极可能是一个家族的营生,是一个地区经济的支柱。工匠们,在这里找到了自我信念。因此,自得其乐成为手艺持有人的职业态度。他们世代在这样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恪守自己,不为外界所迷惑而见异思迁,就是因为有这样一种坚持自我的人生态度,他们才将技艺在身视为生命的主体,矢志不渝。

⑤可是,从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以传统手工艺为代表的物质文化正日渐消融在现代的进程中,各种工匠也渐行渐远。但工匠精神是否也应随历史风干,这是当下我们必须正视和思考的问题。

(节选自《工匠精神是民族文化传统和国家精神的重要组成》,有删改)

1.下列关于“工匠精神”的表述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A. 工匠精神不仅是民族文化传统与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也是中国历史文脉的基因,还是能够映现中华文明的底版。

B. 工匠精神是中华文明的灿烂与辉煌,是中国工艺在多样的世界文化中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代表。

C. 工匠精神是手工艺发展的支撑,是技术之外的精神外延,为技艺在传承过程中的守望与相依奠定了思想基础。

D. 工匠精神是手艺人自得其乐的职业态度,也是生活艰难的手艺人战胜困难、积极面对的生活态度。

2.下面的理解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A. 中华文明的先河是由中华人类早期文化所表现出的创造精神与精湛工艺开启的。此后,中华文明随着创造精神和精湛工艺的提升和丰富得到了传续与发展。

B. 历史造成的误区和审美造成的困惑,使得人们记住了手工艺品,却忘记了制作手工艺品的工匠。这样的情况,中外都有。

C. 工匠精神的重要内容包括要将手艺与成就传给后人,还要以其能够不断、不绝为依归。

D. 因为有了自得其乐的人生态度,所以手艺人才能世代在这样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将技艺在身视为生命的主体,矢志不渝。

3.下面的观点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是

A. 一部中华文明史凝聚了每个朝代工匠们的智慧和创造,因此,当代人应该知道这些凝聚中华文明史的每个工匠的名字。

B. 由于材质和类别不同,每一件成形的手工艺品背后所蕴含的工匠追求、工匠精神是不相同的。

C. 精神的延续是使特定的技艺能够代代相传的重要因素,因此,传承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承还有精神的不灭与延续。

D. 随着社会发展,手工艺品正慢慢消融,工匠也渐渐消失,那么工匠精神也将不复存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年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描述了一个安宁和乐的世界,称之为桃花源,然而他并没有留下这个地方具体地点的描述,只以“无问津者”结尾,这个描述在1600年后引起了争论:哪里才是桃花源“正宗”?近日,重庆酉阳县高调推介县境内的桃花源景区,并以排他性的姿态,公开宣布酉阳桃花源的“正宗”性。此举随即引发同样主打“桃花源”牌的湖南桃源县反击。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桃源县多位政府人员称,重庆酉阳涉嫌“炒作”,桃源县才是“正宗”。

你如何看待这场“‘正宗’桃花源之争”?请根据材料阐释你的看法与理由。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刚到北京上大学的赵华受父亲之托,准备去拜访其父的老同学孙xx,在去之前他给从未谋面的孙xx发了一条短信。这条短信在语言得体和用词方面有六处不当,请找出(只填序号)并改正。短信内容如下:①孙叔叔您好,久违了!②我是赵xx的犬子——赵华。③我父亲很念叨您,他常常提起您和他之间的友情。④走之前,父亲一再拜托我,要尽早来看望您。⑤我打算明天莅临您家。⑥请问叔叔您明天有时间吗?请您一定不要拒绝我。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5个字。

在所有人都在为书店之死而惋惜和哀叹的时候,  ①   : 台湾诚品书店、民营西西弗书店开设了极具特色的新店,亚马逊、当当网纷纷开设实体书店……这是为什么?   ②    ,还可以卖文创、卖服装、开咖啡店、办活动、做APP……实体书店带给读者的体验日益舒适和丰富;线上线下的结合将更有利于网络书店巨头吸引客户,未来只有网店而没有实体书店的企业将难以吸引读者,在竞争中落后于对手。  ③   ,这样的观念正在改变投资者的态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