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吕坤,字叔简,宁陵人。万历二年进士。为襄垣知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吕坤,字叔简,宁陵人。万历二年进士。为襄垣知县,有异政。调大同,征授户部主事,历郎中。山东参政、山西按察使、陕西右布政使。

疏入,不报。坤遂称疾乞休,中旨许之。于是给事中戴士衡劾坤机深志险,谓石星大误东事,孙光滥杀不辜,坤顾不言,曲为附会,无大臣节。给事中刘道亨言往年孙丕扬劾张位,位疑疏出坤手,故使士衡劾坤。位奏辨。帝以坤既罢,悉置不问。

初 坤 按 察 山 西 时 尝 撰 闺 范 图 说 内 侍 购 入 禁 中 郑 贵 妃 因 加 十二 人 且 为 制 序 属 其 伯 父 承 恩 重 刊 之。士衡遂劾坤因承恩进书,结纳宫掖,包藏祸心。坤持疏力辨。未几,有妄人为《闺范图说》跋,名曰《忧危竑议》,略言:“坤撰《闺范》,独取汉明德后者,后由贵人进中宫,坤以媚郑贵妃也。坤疏陈天下忧危,无事不言,独不及建储,意自可见。”其言绝狂诞,将以害坤。帝归罪于士衡等,其事遂寝。

坤刚介峭直,留意正学。居家之日,与后进讲习。所著述,多出新意。初,在朝与吏部尚书孙丕扬善。后丕扬复为吏部,屡推坤左都御史未得命,言:“臣以八十老臣保坤,冀臣得亲见用坤之效。不效,甘相坐失举之罪,死且无憾。”已,又荐天下三大贤,沈鲤、郭正域,其一即坤。丕扬前后推荐,疏至二十余上,帝终不纳。福王封国河南,赐庄田四万顷。坤在籍,上言:“国初分封亲藩二十有四,赐田无至万顷者。河南已封周、赵、伊、徽、郑、唐、崇、潞八王,若皆取盈四万,占两河郡县且半,幸圣明裁减。”复移书执政言之。会廷臣亦力争,得减半。卒,天启初,赠刑部尚书。

                                         (节选自《明史·吕坤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初/坤 按 察 山 西/时 尝 撰 闺 范 图 说/内 侍 购 入 禁 中/郑 贵 妃 因 加  十/二 人 且 为 制/序 属 其 伯 父 承 恩/重 刊 之/

B. 初/坤 按 察 山 西 时/尝 撰 闺 范 图 说/内 侍 购 入/禁 中 郑 贵 妃 因 加 十 二/人 且 为 制 序/属 其 伯 父/承 恩 重 刊 之/

C. 初/坤 按 察 山 西 时/尝 撰 闺 范 图 说 /内 侍 购 入 禁 中/郑 贵 妃 因 加 十 二 人/且 为 制 序/属 其 伯 父 承 恩 重 刊 之/

D. 初 坤 按 察 山 西/时 尝 撰 闺 范 图/说 内 侍 购 入/禁中 郑 贵 妃/因 加 十 二人/且 为 制 序/属 其 伯 父/承 恩 重 刊 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考中状元才称金榜题名。

B. 迁,调动官职,如“迁山东参政、山西按察使、陕西右布政使”;“迁”也有“升职”之意,如“稍迁至栘中厩监”。“左迁”为降职,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C. 宫掖,掖廷,皇宫中的旁舍,妃嫔居住的地方。如“后外祖母邓朱出入宫掖”(《后汉书·和帝阴皇后纪》)。

D. 相坐,一个人犯了罪,有关的人连同治罪,叫“相坐”或“连坐”。如“副使有罪,当相坐”中的“相坐”就是这个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A. 吕坤心计深,野心大。他因为上疏无答复,就称病告退,看到孙光乱杀无辜却不禀告。

B. 吕坤注重学术研究。他在家闲居的时候与“后进”探讨、研习学术,他的著作颇有新意。

C. 孙丕扬识才重才。他多次为皇上推举人才,曾推荐了三大贤士:沈鲤、郭正域、吕坤。

D. 有人写《忧危竑议》陷害吕坤,结果,皇帝将罪过归咎于戴士衡等人。皇帝在这个问题上处理得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几,有妄人为《闺范图说》跋,名曰《忧危竑议》。

(2)臣以八十老臣保坤,冀臣得亲见用坤之效。

 

1.C 2.A 3.A 4.(1)(5分)不久,有狂妄的人给《闺范图说》做跋,称作《忧危竑议》。(译出大意,句意通顺2分;关键词一个1分:未几、为、名。) (2)(5分)我以一名八十岁老臣的名誉来保举吕坤,希望我能亲眼看到任用吕坤的效果。(译出大意,句意通顺2分;关键词一个1分:保、冀、得。) 【解析】 1.C项初,坤按察山西时,尝撰《闺范图说》,内侍购入禁中。郑贵妃因加十二人,且为制序,属其伯父承恩重刊之。 点睛: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对文言文断句,最基本的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所以,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切忌一边看一边点,这很可能产生误读、曲解。此外,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体裁、语言风格等。方法引导:一、读文段,通文意——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二、标名(代)词,定主宾。在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因为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名词(代词)一般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三、看虚词,找位置——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四、明语法,辨句式。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另外,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文语序基本相同,即主语在前,谓语、宾语在后,修饰语—般在中心词前。如掌握了文言语序规律,就会为准确标点文言文奠定基础。可见,语法分析能够帮助准确断句。 2.A项错误。古代殿试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在录取进士后,用黄纸书写,故称黄甲、金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 点睛:文言文中的文学常识注重平常的积累,在高中阶段要注意下列六个方面的知识积累: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三、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四、值得了解的相关复音词;五、相对稳定的通假字;六、表示时间的词。 3.A项理解错误,这只是戴士衡想弹劾吕坤的一面之辞。 点睛: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与大纲说明对此考点的要求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两点均是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它要求学生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论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评价。这种考查应用性、综合性强。考查时,一般涉及以下几点:(1)事件细节的表述; (2)整个事件的概括; (3)某件事发生的原因,发展所导致的结果; (4)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5)某个论点的依据;(6)对人物或事件的评述或争议等等。“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指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和综合,对所述事件及其细节进行归纳,对主人公的品质进行推断,或对所说的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与推理,要求考生某个论点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等。这种考查经常采用多角度提问的方式,要求考生作出较为全面的内容归纳和概括。“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指要求考生能够分析概括在叙述某一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自己的看法,注意是指所读文章作者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单纯分析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本身的具体内容。文章中,作者的观点、看法、态度有时表现得直露而显明,有时却表现得含蓄而曲折,因而这类题的难度也往往较大。它要求考生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作者自己的看法,并进而进行较为准确的分析或概括。 4.本题在翻译时要注意下列词语的准确解释:“妄”、“保”;“冀”。 点睛:高中学生在做文言翻译时一定要注意解答过程中的四个步骤,确保答案的准确:1.审,在翻译句子之前,首先要审清文言文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和重要的语法现象,因为这些都是高考阅卷时候的得分点,必须仔细思考,确保准确地位。2.切,将文言文句子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用上面介绍的六种方法逐一加以解释。3.连,按照现代的汉语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成一个语义通畅的句子。4.誊,将上述的句子写到答题卡上。要注意字迹工整,笔画清晰,不写错别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宋词中,词人频频以水入词,传情达意,主要是因为水与词的特质相通。

词“以清切婉丽为宗”,水的运用使得这一盛行于秦楼楚馆的文体洗尽铅华,增添了一分清婉、灵动和含蓄。“诗庄词媚”,词较于诗有更多儿女情长、爱恨相思的描写,文人词更侧重内心对恋情的执着与迷惘,借助“水”这一意象,既突出恋人的柔情和恋情的纯洁,又显得含蓄蕴藉、缠绵悱恻。

婉约词“主言情,尚含蓄”,“涓涓细流”恰可将那些要眇之情、凄迷之境娓娓道出,并将其表现得欲露而不露。即使是豪放词,也宜表达得沉绵深挚。流水恰可进行一种缓冲,使之于豪壮中更显沉咽缠绵、刚柔并济。

水具有流动性和传递性,视线随着流水放射出去,心中百感也随之生发、释放。范仲淹的《苏幕遮》由天到地,由黄叶到秋水,接天连地的一江秋水,在带动词人视线移动的同时,更将思乡之情、羁旅之倦吟唱出来。

水的绵绵不断常常带动着忧思情感的传递,水又是没有约束性的,象征着情感的一发不可收。“离思迢迢远,一似长江水。去不断,来无际。”(欧阳修《千岁秋》)流水缠绵、源源不绝,激发人绵绵不断的情思,离人的目光、伊人的相思,都可以顺着流水延续千里。流动的水连接两地、贯通两心,分离的人可以以水传情,可以思接千里。

古代交通不便,横亘于前的江河湖海是词人与恋人、友人的阻隔,也是与家乡、亲人的阻隔;同时,水也可以代指无法逾越的抽象意义上的阻碍或心灵隔阂,如故国、亡人、无法企及的爱情、对往昔的追忆等。

山遥水远,音信难托,水的阻隔性令牵挂、思念无法传递,郁结于心,只有将这份怅惘诉诸流水,“望极蓝桥,但暮云千里。几重山,几重水”(张先《碧牡丹》)。于是,常借助飞翔的大雁、水中的游鱼来逾越流水的阻碍,传递思念,“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晏殊《清平乐》)。

水的流逝还极易引起词人的忧伤与感怀。淡烟流水,轻寒漠漠,心思纤密之人生无端闲愁;逝者如川,春秋代序,多愁善感之人感时伤怀,叹流年似水易逝,红颜如花易陨;滚滚江水,淘尽英雄豪杰,淘尽兴衰荣枯,豪放悲悯之人思接千古,叹世易时移,生故国之思。

缪钺《论词》指出,词体的生发因其与自然之境界、人心之情感相应和,文章的体格、意象的选择都折射出作者的修养和品格。宋代士人经常通过描写开阔澄净的水面、晴朗空明的月色,来映衬自己的高洁人格、旷达胸襟和俊朗风神。在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正是一句“表里俱澄澈”,道出了士大夫的气节一一高洁傲岸、冰清玉洁。与此同时,当文人士子仕途偃蹇、报国无门时,静水流深也恰能抚慰他们失落受伤的心灵。

有宋一朝,一方面士大夫过着琴棋书画、诗酒花茶的风雅生活,另一方面,积贫积弱的国情、险恶多变的仕途以及丈人柔弱敏感的情思,令他们有着无尽的慨叹,而水,恰以它的特点触发、传递和排遣着这些情思,作为一种独特的媒介频频出现在词作中。宋词也因此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湿润的一卷。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让盛行于秦楼楚馆的词得以洗尽铅华,增添了清婉、灵动和含蓄之韵,这得益于“水”这一意象的运用。

B. 文人词更侧重内心对恋情的执着与迷惘,借助“水”这一意象,既可突出恋情的纯洁,又显得含蓄蕴藉、缠绵悱恻。

C. “涓涓细流”可将要眇之情、凄迷之境娓娓道出,并将其表现得欲露而不露,这很符合婉约词“尚含蓄”的特征。

D. 水具有流动性和传递性,视线随着流水放射出去,心中百感也随之生发,范仲淹《苏幕遮》中的情感正是因“水”而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水既可代指具体的与恋人、友人、亲人、家乡的阻隔,也可代指抽象意义上无法逾越的心灵隔阂。

B. 牵挂、思念难以传递,郁结于心,因此可以逾越流水阻碍的大雁、游鱼就成为词人常用的传递思念的意象。

C. 水的流逝极易引起词人的忧伤与感怀,虽说感怀的内容不尽相同,但都会给人以沉重而悲戚的感受。

D. 意象的选择,能体现作者的修养和品格,如从“表里俱澄澈”中就能让人感知到张孝祥高洁傲岸的人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出自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作者借“水”这一意象将感情表达得沉绵深挚。

B.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和“离思迢迢远,一似长江水”有异曲同工之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情感的触动、生发、郁结于心。

C. 流动的水可以连接两地,贯通两心,分离的人可以以水传情。如“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D. “水”是宋词中的高频意象之一,“水”的特征暗合了词体清切要眇的特质和宋代士人的高洁情操,也与宋词抒情的特点相通。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三个旅行者早上一起外出,一个拿了根拐杖,一个带了把伞,第三个什么也没有拿.晚上回家时,拿伞的浑身是水,拿拐杖的浑身是伤,而什么也没带的却安然无恙.

于是前两个旅行者就问第三个旅行者怎么回事.

第三个旅行者说:"当大雨来临时,我躲着走,当路不好走时,我细心走,所以我既没有淋湿也没有跌伤.你们的失误就在于你们凭借的优势."……许多时候,我们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以“优势”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要求:(1)不少于800字。(2)题目自拟。(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查看答案

下面的一幅对联,打乱了顺序,请你将其整理为一幅较为工整的对联。

康桥河边  旷世伟人  多情游子  橘子洲头  作别西天云彩  书写壮志豪情

上联:                                                               

下联:                                                               

 

查看答案

诗人艾青以诗歌的形式深情地歌咏了保姆大堰河给予“我”的无私的母爱,季羡林用散文的形式深情地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愧疚之情,而当今很多人喜欢在母亲节或其他节庆时用短信的方式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请根据下列短信的内容和句式特点,将其补充完整。

天,没有母亲的爱广阔;地,没有母亲的爱包容;____________ 。母亲您是伞,我们是伞下的孩子;母亲您是豆荚,我们是豆荚里的豆子;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一首《沁园春》上阙打乱了顺序,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

①蹭蹬归来,闭门独坐,赢得穷吟诗句清

②费十年灯火,读书读史,四方奔走,求利求名。

③夫诗者,皆吾侬平日,愁叹之声。

④一曲狂歌,有百余言,说尽一生。(《沁园春》戴复古 )

A. ②④①③    B. ③①②④    C. ④②①③    D. ②③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