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挑战爱因斯坦的人 王煜 1941年的一天,香港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挑战爱因斯坦的人

王煜

1941年的一天,香港机场飞往大陆航班的安检处,一名年轻人被拦了下来,他穿了一件非常臃肿的大衣,在那个季节显得很不正常。安检员打开他的大衣,里面密密麻麻全是插袋,插袋里全是英文的物理研究书籍和资料。这个拼死要回国用教学和科研来参与抗战的人,就是后来被国际学界公认的“中国核能之父”“第一个揭露原子弹秘密的人”——卢鹤绂。

卢鹤绂1914年6月7日生于辽宁沈阳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家庭的熏陶下,卢鹤绂从小就热衷于钻研理工科学。1936年,卢鹤绂从燕京大学物理专业毕业,前往美国深造。

1941年,卢鹤绂放弃了在美国的优越工作条件和舒适生活,带着新婚的妻子毅然回到了战争中的祖国。他退出了自己与另外两名科学家正在进行的课题,而不久后另外两名科学家就凭该课题获得了诺贝尔奖。11月,卢鹤绂抵达广东坪石镇的国立中山大学,任理学院教授。理学院院长康辛元在迎接卢鹤绂夫妇时,感慨地说:“你们从天堂坠入地狱。”

当时内地生活异常艰苦,卢鹤绂便在油灯下备课,在古庙里给学生讲授量子力学、近代物理等课程。在这样的环境中,卢鹤绂还一边讲课,一边密切关注国际学界的动向,能获得的学术杂志,他全部抄录下来。他于1944年在国内《科学》上发表的《重原子核内之潜能及其利用》一文,全面阐述了核裂变的实验发现及有关理论,并预言了人类大规模利用原子能的可能性,被学界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学家第一个给中国读者全面介绍原子能物理知识及其应用”的科学著述。后来,他发表《原子能与原子弹》和《从铀之分裂谈到原子弹》,对原子弹的发明作了介绍。此文一出,国际学界轰动,卢鹤绂因此被誉为“第一个揭露原子弹秘密的人”“中国核能之父”。

1955年,卢鹤绂进入抽调全国院校教师办起来的、绝密的、代号为“546信箱”的培训班任教。在后来的11位“两弹元勋”中,就有7位是卢鹤绂在“546信箱”培训班的学生。

1958年,培训班的任务结束了,许多师生被分配到原子弹实验基地。卢鹤绂如果也到核弹基地,极可能成为钱三强式的人物。但是,卢鹤绂认为他所专长的基础理论,只有在大学才能发挥作用;他一辈子教书,希望回到复旦大学继续进行教育工作。于是,他回到复旦讲坛。

在“文革”那段特殊时期,卢鹤绂仍坚持科研,留下了大量科研笔记。直到晚年,卢鹤绂从未停止过在科研创新上的步伐。卢鹤绂与弟子撰写的《对马赫原理的一个直接验证》一文于1995年在美国《伽利略电动力学》上发表,该杂志的主编评价这篇论文:“开辟了挑战爱因斯坦的新方向。”之前此文曾被美国一家杂志拒登,对此,卢鹤绂坦然地说:“一般编辑部都不敢登这种文章,他们迷信爱因斯坦,怕人家说他们不懂物理学。”他不怕自己被人认为是疯子,关于这篇论文,他说:“我不过是把天空戳了一个洞罢了。”正当研究要继续时,卢鹤绂于1997年病故,为世人留下八大提纲和正在进行的44项研究,已发表的论文仅仅是他研究内容的十分之一。关于这项对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质疑,美国国家科学院在2002年投入巨资,深入进行这方面的实验。

卢鹤绂除了是一位全球文明的物理学大师,还是著名的京剧票友。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更增添了他的人格魅力。

卢鹤绂一生中多次登台演出京剧。在大学期间,他和同学一起参加过公演并得到好评。在美国参加宋美龄发起的“抗日捐款义演”,演出《四郎探母》; 1945年,再次登台为黄河赈灾义演献唱。他说:“中国的传统京剧蕴涵着人生哲学,它宣扬的忠孝节义、礼义廉耻,这些并非封建糟粕,我们绝对没有必要抛弃,因为它对社会安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再说,繁忙紧张的工作之余,吟唱京剧,心情特别轻松愉快,不啻是一种'醒脑剂'。”

正因为在科学和人文上的深厚积淀,卢鹤绂去世以后,美国休斯敦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均为他竖立铜像,美国檀香山市还把每年的6月15日定为“卢鹤绂日”。卢鹤绂百年诞辰之际,复旦大学也为他在校园里竖立了铜像。在纪念大会上,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玉良说:“卢鹤绂先生不仅是学术的大师,同时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有情怀的人,这是最为珍贵的,是我们最为敬仰的。”

                                 (选自《新民周刊》,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卢鹤绂夫妇抵达广东国立中山大学时,康辛元在迎接时感慨地说:“你们从天堂坠入地狱。”此话主要表达了康辛元对卢鹤绂夫妇将来处境的担忧。

B. 本文详细叙述卢鹤绂的家庭背景、求学、爱好以及教学科研经历等,这不但能让读者对传主有更加全面的了解,而且能启迪读者思考自己的人生。

C. 卢鹤绂是著名的京剧票友,为此,作者列举了他不同时期的演出情况,目的就是要证明卢鹤绂对京剧的浓厚兴趣和出色的才艺。

D. 文中卢鹤绂说:“我不过是把天空戳了一个洞罢了!”此话巧用比喻修辞,体现了卢鹤绂勇于挑战权威的精神和勇气。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卢鹤绂十分爱国,他退出了自己与另外两名科学家正在进行的已经获得诺贝尔奖的课题,带着新婚妻子,回到战争中的祖国,用教学和科研参与抗战。

B. 卢鹤绂克服内地的艰苦生活,一边讲课,一边密切关注国际学界动向。他于1944年发表的《重原子核内之潜能及其利用》一文,引发国际学界轰动。他因此被誉为“中国核能之父”。

C. 1958年,培训班任务结束之后,许多师生被分配到原子弹实验基地。卢鹤绂如果也到核弹基地,极可能成为钱三强式的人物。但他服从组织安排,回到了复旦讲坛。

D. 卢鹤绂一生都未停止过在科研创新上的步伐,他与弟子撰写的《对马赫原理的一个直接验证》一文在美国发表,该杂志的主编称这篇论文“开辟了挑战爱因斯坦的新方向”。

E. 卢鹤绂除了是一位全球文明的物理学大师,还是著名的京剧票友。正因为在科学和人文上的深厚积淀,他去世之后,人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来纪念他。

3.“卢鹤绂先生不仅是学术的大师,同时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有情怀的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有情怀的人”的理解。

 

1.D 2.DE 3.①他有爱国情怀:放弃了在美国的优越工作条件和舒适生活以及获得诺贝尔奖的机会,毅然回到了战争中的祖国;②他有淡泊名利的情怀:“546信箱”培训班结束后,放弃成为专家的机会,回到复旦大学继续进行教育工作;③他有热爱生活的情怀:喜欢京剧,在京剧中体味人生哲学。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A项,康辛元的话主要表达的是对卢鹤绂夫妇的敬佩之情。B项,“详细叙述”不准确,材料对这些内容的介绍有详有略,且“全面的了解”说法也欠妥。C项,对“目的”的解说过于片面。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A项,根据原文第3段中的“他退出了自己与另外两名科学家正在进行的课题,而不久后另外两名科学家就凭该课题获得了诺贝尔奖”可知,获得诺贝尔奖的是另外两名科学家,而且是在卢鹤绂退出课题后凭借该课题获奖的。B项,根据原文第4段中的“他发表《原子能与原子弹》和《从铀之分裂谈到原子弹》,对原子弹的发明作了介绍。此文一出,国际学界轰动,卢鹤绂因此被誉为‘第一个揭露原子弹秘密的人’‘中国核能之父’”可知,引起国际学界轰动,让他被誉为“中国核能之父”的并不是《重原子核内之潜能及其利用》一文。C 项,根据原文第6段中的“但是,卢鹤绂认为他所专长的基础理论,只有在大学才能发挥作用;他一辈子教书,希望回到复旦大学继续进行教育工作”可知,回复旦教学是卢鹤绂自己的意思。 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题,回答时可以根据题干中所给句子,在文本中找出卢鹤绂是学术大师的方面和有情怀的人的方面即可,学术上:他是“中国核能之父”、是“第一个揭露原子弹秘密”的人;情怀上:他有爱国情怀,体现在“1941年卢鹤绂放弃了在美国的优越工作条件和舒适生活,毅然回到了正在进行着抗战的祖国”等信息中。他还有淡泊名利的情怀,体现在“如果卢鹤绂也到核弹基地,将来极可能成为钱三强式的人物。但是,卢鹤绂认为他所专长的基础理论,只有在大学才能发挥作用;他一辈子教书,希望回到复旦继续从事教育工作。1958年,卢鹤绂回到复旦讲坛”等信息中。他有热爱生活的情怀,体现在“还是著名的京剧票友”“他对京剧的痴迷”“酷爱京剧”等信息中。找出这些,组织语言作答即可。 点睛: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概括传主的某些品质,答题时首先概括出传主的品质,然后列举文章中的具体事件说明,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考据、批评与欣赏

朱光潜

①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是把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

②拿我在国外大学读的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英国的教授整年地讲“版本的批评”: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哪一年印第一次“四折本”,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各有几次翻印,某一个字在第一次“四折本”怎样写,后来在“对折本”里又改成什么样……自然他们不仅讲这一样,对来源和作者生平也很重视:莎士比亚大概读过些什么书?《哈姆雷特》是根据哪些书写的?他和戏院和同行的关系如何?“哈姆雷特”是不是作者现身说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个个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纸堆中,寻找片纸只字就以为至宝。

③这些功夫都属于中国人说的“考据学”。这门课的教授只做这种功夫,对我们也只讲他研究的那一套。至于学生能否欣赏剧本本身,他并不过问。从美学观点来说,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考据工作呢?

④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欣赏之前要有了解。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题外事,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但就了解说,这些历史的知识却非常重要,要了解《洛神赋》,就不能不知道曹植和甄后的关系;要了解《饮酒》诗,就不能不先考定原本中到底是“悠然望南山”还是“悠然见南山”。

⑤但若只了解而不能欣赏,则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通常富于考据癖的学者难免犯两种错误。第一种错误是穿凿附会。他们以为作者字字有来历,便拉史实来附会它。他们不知道艺术是创造的,虽然可以受史实的影响,却不必完全受其支配。第二种错误是因考据而忘欣赏。他们好比食品化学专家,把一席菜的来源、成分及烹调方法研究得有条有理之后,便袖手旁观,不肯染指。而我是饕餮汉,对于考据家的苦心孤诣虽十二分地敬佩、感激,但我认为,最要紧的事还是伸箸把菜取到口里来咀嚼,领略领略它的滋味。

⑥在考据学者们自己看来,考据就是一种文学批评,但是一般人所谓的文学批评,意义实不仅如此。文学批评学者向来有派别的不同,所认识的文学批评的意义也不一致。区分起来,除开上述帮助了解的文学批评,主要还有两类。

⑦第一类是“法官”式的文学批评。“法官”要有“法”,也便是“纪律”。“法官”式的学者心中预存几条纪律,用来衡量一切作品,符合它们的就是美,违背它们的就是丑。他们向作家下批语说:“亚里士多德明明说过坏人不能做悲剧主角,你何以要用一个杀皇帝的麦可白?”但文艺是创造的,谁能拿死纪律来限制活作品?

⑧第二类就是近代法国印象主义的文学批评。这一派学者可说是“饕餮者”:只贪美味,尝到美味便把印象描写出来。法郎士说:“依我看来,文学批评和历史一样,只是一种给深思好奇者看的小说;一切小说,精密地说起来,都是一种自传。凡是真正的文学批评家都只叙述他的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这是印象派文学批评家的信条。他们主张,文学批评应当是艺术的、主体的,各人应以自己的嗜好为标准。

⑨“法官”式的文学批评所持的是“批评的态度”,印象派的文学批评所持的是“欣赏的态度”,它们是相反的。批评的态度是冷静的,不杂情感;欣赏的态度则注重我的情感和物的姿态的交流。批评的态度须用反省的理解;欣赏的态度则全凭直觉,批评的态度预存美丑的标准,把我放在作品之外去评判它的美丑;欣赏的态度则忌杂有任何成见,把我放在作品里面去分享它的生命。遇到文艺作品如果始终持批评的态度,则我是我而作品是作品,得不到真正的美感经验。

⑩我是倾向于印象派的,不过我也明白它的缺点,比如看一幅图,内行有内行的印象,外行有外行的印象,它们的价值是否相同呢?我小时候欢喜读《花月痕》一类的东西,现在想来不禁赧颜,究竟是从前对还是现在对呢?文艺虽无普遍的纪律,而美丑的好恶却有一个道理。遇见一个作品,只说“我觉得好”还不够,还应说出觉得好的道理。

⑪总之,考据、批评都不是欣赏,但是欣赏却不可无考据与批评。有的人太看重考据和批评的功夫,有的人又太不肯做脚踏实地的功夫,以为有文艺的嗜好就可以谈文艺,这都是很大的错误。

(有删改)

【注】①《花月痕》:清代长篇小说,情调缠绵哀怨。

1.第②段详细列举“功课”内容,对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流露出作者对纯考据工作不满的态度。

B. 证明考据学者只做这种无意义的功夫。

C. 有助于读者对考据工作形成感性认识。

D. 为“考据对欣赏是题外事”提供证据。

2.以下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提出文章讨论的对象,总领全文。

B. 第②~⑤段着重阐述了作者对考据的看法。

C. 第⑨⑩段分别对第⑦⑧段进行了深入分析。

D. 第⑪段总括了上文,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把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是学者们所特有的一种误解。

B. 如果不欣赏形象本身,就不能得到美感经验。

C. 在考据学者们自己看来,文学批评也是一种考据。

D. “法官”式文学批评者并不否认《麦克白》是一部悲剧。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一个小男孩在他父亲的葡萄酒厂看守橡木桶。每天,他将一个个空木桶擦拭干净,摆放得很整齐。但往往一夜之间,风就把他排列整齐的木桶吹得东倒西歪。父亲摸着孩子的头说:“孩子,别伤心,我知道你会想办法征服风的。”小男孩擦干眼泪,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把每一只空桶都装满清水。从此,那些木桶再也没有被风吹倒过。他高兴地对父亲说:“我懂了,木桶想要不被风吹倒,就要加重自己的重量。”父亲赞许地笑了。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查看答案

下面是作文中“编写故事”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每到春末,村子里就变成了一片槐花的海洋。____________。阳光透过浓密的树叶洒在地上,洒在身上,闭上眼睛,深深地呼吸,尽情陶醉在这芬芳的世界里。

①空气中弥漫着槐花淡淡的清香,香风拂面,沁人心脾

②成串的乳白色小花,仿佛是能工巧匠们用白玉雕刻而成,玲珑精致

③顽皮的孩子用力摇动着树干

④当你走过的时候,就会沐浴在花雨中

⑤村庄的小路在这时就是花朵的走廊

⑥花瓣纷纷扬扬的飘撒下来

A. ①②③⑥⑤④    B. ②①⑤③⑥④    C. ③⑥②④①⑤    D. ③⑥⑤①④②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枸杞是一味不错的中药,但是,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利用这味中药来达到养肝护肝呢?

B. 门罗的许多小说写的都是平凡小镇上的普通人物,因而文笔细腻、精致,能够精确把握节奏和气氛,准确拿捏人物心理。

C. 目前高校面试已经把重点放在了对学生专业兴趣和素养的考察上,这体现了一种明确的导向性,并与高中选修课建设形成了对接。

D. 作为一位成功女性,杨澜在国内名校毕业后赴美国留学,获得国际传媒专业硕士学位,现在已肩负著名主持人、CEO等多个成功角色于一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