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理解单项选择题 设想一下,如果某个民族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每一天都...

阅读理解单项选择题

 

设想一下,如果某个民族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每一天都在从头开始去练习生存本领,其情景是不堪设想的。因之,称传统文化为祖宗的丰富遗产,说文化传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不为过分的。

但是不能忘记,传统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具有钳制思想、束缚行动的本性,常常造成原地踏步的局面,也会引出某种不堪设想和不忍设想的后果。因之,说传统是民族沉重的负荷,社会前进的包袱,也是不为过分的。

既是财富,又是包袱。辩证地了解和掌握传统的这两重属性,运用它而不被其吞没,防止它而不拒之于千里之外,是一种艺术,是人类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的重要表现和广阔场所。

能理解这一点和做到这一点,看来并非易事。我们容易看到的,常常是与之相左的情况。比如说,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服装,服装以入时为美,而去追求时髦。这时,具有惰性的传统,只会被斥为阻碍趋时的包袱。另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文物,文物惟古是尚,应该保护其斑驳陆离的面貌,切忌刮垢磨光。这时,传统所不幸具有的惰性,倒又成了他们心目中的财富。

传统的确是财富,但财富不在它的惰性;传统也的确是包袱,但包袱也不因它的非时装。传统不是可以随气温变化而穿脱的外衣,甚至也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传统是内在物,是人体本身;精确点说,是人群共同体的品格和精神。它无法随手扔掉,难以彻底决裂。

但是传统也不是神赐的,天生的,它原是人们共同生活的产物,必定也会随共同生活的变化而更新。谁要想拉住传统前进的脚步,阻挡传统变化的趋势,纵或得逞于一时,终将徒劳无功,而且往往要激起逆反心理,促成精神危机。这是有史可稽的。

——选自庞朴《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1.对选文内容拟定的小标题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传统文化    B. 文化传统    C. 财富与包袱    D. 传统

2.下列最能体现选文观点的一项是(      )

A. 我们既要能运用传统而不被其吞没,又要防止传统而不拒之于千里之外。

B. 传统既不是服装,也不是文物,所以追求时髦和惟古是尚都不正确。

C. 传统是内在物,是人群共同体的品格和精神,谁也不可能把它丢掉。

D. 传统总是随着人们共同的生活变化而更新,没有人能阻挡它前进的脚步。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传统以其惰性和保守,钳制人的思想,束缚人的行动,常常造成原地踏步的局面。

B. 视传统为服装,并认为服装以入时为美,而去追求时髦,这时传统就被看作了包袱。

C. 视传统为文物,就会尊重传统,保护其本来面貌,把祖宗的丰富遗产发扬光大。

D. 传统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人们共同生活的产物,它无法扔掉,难以彻底决裂。

4.联系全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将“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分别解说,思路清晰,从而让读者将两者截然区分开来。

B. 本文是一篇学术论文,论证非常严密,为了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本文用了比喻、正反对比、举例论证等方式。

C. 本文从文化学的角度阐释了传统的内涵、本质意义,分析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区别和联系,提出了文化传统的两重属性,指出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传统和文化。

D. 本文语言表达既富有文采,又通俗形象,生动风趣。

 

1.C 2.A 3.C 4.A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为文本拟写标题类试题,这类试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文本中心内容的把握能力,考生要认真研读文本,抓住文本的中心内容。本题答案选C项。 点睛:本类试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本快速的把握能力,一篇文本读完后能概括出题目,就说明考生对文本的中心把握一定要准确无误。在阅读文本的时候采用画读的方法。 2.试题分析:BCD均不全面。B项信息在第四段,C项信息在第五段,D项信息在第六段。 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此题选项C. 视传统为文物,就会尊重传统。说法过于绝对。 4.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A. 本文将“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分别解说,思路清晰,从而让读者将两者截然区分开来。说把两者截然区分开来,理解不正确,本身两者是没有区分可言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项中,关于课文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寻梦者》感情真挚深沉,唱出了诗人戴望舒和他那一代知识分子寻求理想、憧憬光明、历经磨难而困顿彷徨的心路历程。

B. 《过去的年》是莫言回忆小时候过年时的几个重要日子,依次写了腊八、辞灶日、除夕,展现了极富地方特色的风俗习惯,寄托了作者对过去岁月的留恋之情。

C. 《警察与赞美诗》这篇小说语言方面最大的特点是幽默,小说通过夸张、比喻、拟人、反语等修辞来使语言达到幽默的效果。

D. 《语言的演变》属于语言学学术论文,文章从语音、语法、语汇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证。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作品、体裁、作者、国别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 《托尔斯泰传(节选)》  人物传记     罗曼·罗兰     法国

B. 《咬文嚼字》            议论文       朱光潜         中国

C.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小说         海伦·凯勒     美国

D. 《五月的鲜花》          音乐评论     李皖           中国

 

查看答案

对下列各句运用的表达方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抒情)

B. 上面的阳光垂照下来,下面的浓雾滚涌上去,云蒸霞蔚,颇为壮观。(描写)

C. 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这叫做片峰。(说明)

D.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帷幕的。(叙述)

 

查看答案

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借代)

B.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比拟)

C.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比喻、设问)

D. 东风夜放花千树。(比喻)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手脚麻利些,去请个警察来,”苏比说,“别让大爷久等”。

B. 然而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

C. 邻居二、三十年了,相互间从没好意思问过一个“你好”。

D. 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