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本,回答下面小题。 巴金为何能“感动中国” 鄢烈山 自巴金辞世以来,各...

阅读下面文本,回答下面小题。

巴金为何能“感动中国”

鄢烈山

自巴金辞世以来,各种媒体的报道与评说铺天盖地,其哀荣远远胜过前些年去世的沈从文、冰心、萧乾等新文学大师。我相信,人们对巴金的哀悼是发自肺腑的,意在藉此向他致敬,并寄托自己的情与思。

巴金何以能“感动中国”呢?

论文学创作,在新文学大师中,他的成就并不是数一数二的。郭沫若诗集《女神》对个性解放的热烈呼唤,茅盾小说《蚀》对“幻灭、动摇、追求”心路历程的描摹,沈从文小说《边城》的清新纯朴,老舍小说《骆驼祥子》对底层小人物命运的关注,都比巴金代表作《家》更切合时下的情境,能引起我辈共鸣。

巴金的女儿对记者说,他未能成为“与他经历相符合的文学大师”。他写得最成熟的小说《寒夜》,由于时代的变迁,甚至不如谌容的《人到中年》更能打动我们。而论晚年对时事的投入,他也许还比不上对教育改革和反腐败有激情表达的冰心老人。

文革后的二十多年,巴金呼吁建立现代文学馆和文革博物馆,很艰难地写作五卷本《随想录》实际上做的是一件事——反思;实际上表达一个心愿——讲真话。

《随想录》有什么了不起,比得上他翻译的赫尔岑的回忆录《往事与随想》吗?

比不上,根本不可比。巴金写作《随想录》始于1978年,时年七十有四,这样高龄带病写作,难免朴拙,难得的是执着;而《随想录》的出版颇有曲折,他的故乡心有余悸的出版社不经同意就某些“敏感”篇页删得有题无文,我们怎忍心责备他的思考情胜于理,“没有达到他理应达到的深刻”?

然而,《随想录》体现了他早年秉持的写作信条“将心交给读者”,他明明白白地告诉世人:我要把《随想录》当作遗嘱来写。把心交给读者,呼吁世人讲真话,他“揪出示众的首先是自己”。他的这种光辉人格不能不感动每一个有良知的人。他是一个正直的理想主义者,一个善良的人道主义者,他具有我们这片土地所稀缺的“求真意志”与“忏悔意识”。正是出于这样的钦敬,他的同辈人戏剧大师曹禺称他为“二十世纪的良心”。新华社在他逝世当日播发特别报道,大标题就是《别了,“二十世纪的良心”》,内文称他为“讲真话的一面旗帜”。

讲真话又有什么了不起?“实事求是”是中国古训:从小幼儿园阿姨就教导我们“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然而残酷的现实却教训人们:求真求实是何等艰难,“讲真话”要付出多少代价?五卷《随想录》耿耿不忘的、记录的、反思的不就是几十年间巴金及同代人被迫自诬诬人“由人变兽”的经历吗?浩劫过去了,提议建造“文革”博物馆,不过是要求“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让我们今后堂堂正正做“人”。但是他的愿望至今未能实现,我们只能记住老人的这个遗愿,等待着告慰巴金在天之灵的那天到来。

心理常识告诉我们,感动源于共鸣。人们“接受”巴金作为“世纪良心”的符号,认同其意义,盖因“讲真话”很难,非平常的血肉之躯甘愿承担其沉重。若不然堂堂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较多披露审计报告,教育副部长张保庆直率批评地方官员,怎么会说反正自己快退下?而人的天性是,消极地讲希望“免于恐惧”,积极地讲渴望表达个人意见,以参与社会活动与公共事务。

道理其实很简单,巴金对讲“真话”的呼吁之所以“感动中国”,其实就像“超女”大赛主题词“想唱就唱,要唱得响亮”之所以激起千万人响应一样,不过是与人们的心声发生共振了。唐诗有言:“人无百年寿,百年复如何!”如果我们连“讲真话”都不敢都不能,苟活到一百岁也不过是行尸走肉,活着有什么尊严有什么价值?

《人民日报》10月18日李辉悼念巴金的专文题为《巴金:巨星陨落,光还亮着》。那么让我们在巴金老人心灵之光照耀下,继承他坚守良知顽强求真的精神,去开创讲真话的美好未来。 

                                                  (选自《新京报》有删节)

相关链接:

《随想录》是巴金一生的心血。他在晚年终于写下了在当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随想录》,以此来履行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历史责任,从而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高峰。《随想录》堪称一本伟大的书。这是巴金用全部人生经验来倾心创作的。如果没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没有对完美人格的追求,没有高度严肃的历史态度,老年巴金就不会动笔。他在《随想录》中痛苦回忆、深刻反思,完成了最真实人格的塑造。        (选自“百度百科”)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感动中国2003颁奖词)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巴金的代表作《家》,不比郭沫若的诗集《女神》、茅盾小说《蚀》、沈从文的小说《边城》、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更切合时下的情境,引起我辈共鸣。

B. 巴金《随想录》的思考情胜于理,“没有达到他理应达到的深刻”,但他七十四岁高龄带病写作,难免朴拙,难得的是执着,我们作为读者,不忍心责备。

C. “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符合中国古训“实事求是”。但现实中求真求实,“讲真话”极其艰难,所以巴金的《随想录》难能可贵。

D. 巴金的女儿、戏剧大师曹禺、新华社在他逝世当日的报道、李辉悼念巴金的专文,都对于巴金先生“讲真话”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也对其表达了哀思。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本文采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情感表达真挚,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巴金老人“求真意识”与“忏悔意识”的钦敬与怀念之情。

B. 巴金女儿对记者说,巴金未能成为“与他经历相符合的文学大师”,表达了巴金女儿对人们没能公正评价父亲的不满和惋惜。

C. 人们“接受”巴金作为“世纪良心”的符号,原因正如感动中国颁奖词中所说“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样。

D. 本文写巴金的文学作品整体上比不了同时代的郭沫若、茅盾、沈从文、老舍、冰心,甚至还比不了当代作家谌容,但并不影响作者对他的认可。

E. 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对完美人格的追求、高度严肃的历史态度,让巴金在《随想录》中完成最真实人格的塑造,履行知识分子的历史责任。

3.文章结尾引用“李辉悼念巴金专文题《巴金:巨星陨落,光还亮着》”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文学类文本阅读

 

1.D 2.AE 3.内容上,侧面描写,写出巴金老人顽强求真(“讲真话”)的精神对未来的影响,侧面表现出巴金老人心灵之光的伟大。情感上,突出主旨,表达了作者对巴金老人的怀念和赞美。结构上,照应开头巴金老人辞世后得到的哀荣、人们的悼念等内容,结构严谨。④效果上,引用别人的评价,突出传记的真实性。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类试题,考生要认真将选项与原文内容做对照。D选项巴金的女儿说的话不能表现,曹禺的评价没有涉及“哀思”。 点睛: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择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点和论述类文本阅读基本相同,注意“词语”“句子”“文段内容”和“主旨”的分析。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多考核行文的语言风格,篇章的结构,引用等手法的运用。此题的选项“D. 巴金的女儿、戏剧大师曹禺、新华社在他逝世当日的报道、李辉悼念巴金的专文,都对于巴金先生“讲真话”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也对其表达了哀思。”巴金的女儿说的话不能表现,曹禺的评价没有涉及“哀思”。 2.试题分析:B“女儿的不满和惋惜”错误;C原因和感动中国颁奖词对应不当;D“整体比不上”错误,只是从某种角度来说。 3.试题分析:分析语段作用的题目注意从内容和形式的角度进行分析。内容的角度首先答出语段的内容,然后注意文本的性质是人物传记,分析体现传主的什么品质;形式的角度分析语段的位置是开头、结尾还是中间,靠头的作用时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引起阅读兴趣,中间一般为承上启下,结尾为升华主旨。本题主要从“内容”“结构”“效果”等方面分析作用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本,回答下面小题。

唐朝为什么以胖为美

王彬

根据历史研究,唐朝的确是以丰肥浓丽为审美取向的。如果去观赏唐代绘画、雕塑、陶俑及各类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女性形象,留给大家最突出的印象,也一定是“丰肥浓丽、热烈放姿”。

丰肥浓丽即丰满、肥硕、浓艳、亮丽;热烈放姿即穿着袒露、自信张扬的表情姿态。从史书中对武则天的描写我们可以断定,她正是凭着宽额头、丰脸颊、圆浑而重叠的颈部及富态形象赢得了“媚娘”的地位,从而为她进一步接近权力中心奠定了基础。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杨玉环,更是家喻户晓、流传千古的胖美人典范。

显然,唐人与汉代和古代大多数时期人们欣赏窈窕淑女含蓄内向的审美观不同。这种“另类”审美眼光正是那个如日中天时代的必然特点。

首先,唐代繁荣昌盛、丰衣足食,正如杜甫诗句所记“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人们有条件吃饱穿暖保持健康丰满的体格。其次,唐代开放兼容并包。国力强盛与文明发达,使唐人充满自信,成为一个高度开放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当时与唐交往的国家有130多个。不同文化的影响、交融,使唐人不拘于传统,眼界开阔,热烈放姿。第三,统治者的血统也决定了唐人对健硕的体魄更易亲近。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的外祖父是鲜卑大贵族独孤如愿,也就是说李唐皇室的血统中至少有一半是鲜卑血统,而鲜卑族的游牧生活造就和需要的是剽悍、健硕的体魄。因此,唐朝几代国君均宠爱丰肥的女性也就不难理解了。

当时崇尚的“丰肥浓丽、热烈放姿”绝不单纯是女性体态上的肥瘦,穿着上的遮露。可以说,这种审美取向是一种全方位的审美理念,所体现的是一种力量型的、开放兼容的文化视野。唐人喜爱牡丹,而牡丹的花型正是高贵丰满。唐人塑造的骏马形象都是骠满臀圆。而唐代影响最大的颜体书法更是肥硕、庄严而浑厚。

如果把视野放得更大一些,就会发现,唐都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城,马路是最宽阔的,宫殿是最高峻宏伟的,当时的中国是世界向往的中心。这一切体现了一个民族进入高度成熟、处于生命力最旺盛阶段洋溢出的蓬勃朝气和高度自信。唐人崇尚并醉心的这种气魄、力量和开张的美,传递给我们的是一种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热烈放姿、开拓进取、积极向上。(选自《解放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朝以丰满、肥硕、浓艳、亮丽为审美取向,观赏唐代绘画、雕塑、陶俑及各类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女性形象即可看出。

B. 武则天和杨玉环凭着宽额头、丰脸颊、圆浑而重叠的颈部及富态形象赢得了地位,成为家喻户晓、流传千古的胖美人典范。

C. 唐人有着“另类”审美眼光,是那个如日中天时代的必然特点,与古代大多数时期人们欣赏窈窕淑女的审美观不同。

D. 唐代艺术作品中表现的女性形象“热烈放姿”,这种穿着袒露、自信张扬的表情姿态,留给大家突出的印象。

2.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代社会是一个“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繁荣社会,人们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有条件保持健康丰满的体格。

B. 唐代开放兼容并包,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国家,在不同文化的影响、交融中,唐人不拘于传统,眼界开阔,热烈放姿。

C. 李唐皇室的血统中至少有一半是过着游牧生活的具有剽悍、健硕的体魄的鲜卑血统,使得唐朝国君均宠爱丰肥的女性。

D. 唐人喜爱高贵丰满的牡丹,肥硕、庄严而浑厚的颜体书法,可见唐人崇尚的“丰肥浓丽、热烈放姿”是全方位的审美理念。

3.依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人崇尚的“丰肥浓丽、热烈放姿”,不单纯是女性体态上的肥瘦,穿着上的遮露。这种审美取向体现的是一种力量型的、开放兼容的文化视野。

B. 唐人崇尚并醉心于气魄、力量和开张的美,我们从中可以传承的是热烈放姿、开拓进取、积极向上一种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

C. 一个民族进入高度成熟、处于生命力最旺盛的阶段,需要看马路是最宽阔的,宫殿是最高峻宏伟的,是世界最大的都城和向往的中心。

D. 作者认为,“唐朝为什么以胖为美”,这与唐朝洋溢出的蓬勃朝气和高度自信以及唐人崇尚并醉心于气魄、力量和开张的美有着一定联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只要心中存有美好的向往无论经历怎样的严寒困苦是花花总会开放开在每一处山坡开在心的每一个角落……

读了以上《花总会开》的小诗你有什么想法、感悟或启迪?请根据你的理解以“花开在心的每一个角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查看答案

我校即将举行秋季运动会,大会组委会要求各班为本班代表队写一段展示本班精神风貌的解说词以供开幕式上宣传报道组宣读,假设你是高三、18班的宣传委员,请你为学校写一段介绍本班的解说词,160字左右。注意:在下面表格中的文字后续写,要有文采,文中出现的班级只能是高三、18班,同时不得出现你所在班级任何一个任课教师的名字,否则,本题不得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早发昌平岛(1)

沈佺期

解缆春风后, 鸣榔(2)晓涨前。阳乌出海树, 云雁下江烟。

积气(3)冲长岛, 浮光溢大川。不能怀魏阙(4), 心赏独泠然。

注释:【1】此诗作于诗人在广西境内取道海上前往贬所途中。(2)鸣榔,击打船桨,指船出发。(3)“积气”,指天。(4)魏阙,代指朝廷。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点出题目中“早发”二字,并暗示时值春天。

B. 春风吹拂,解缆扬帆,从首联所写的内容看,诗人并没有明显的孤寂感。

C. 颔联两联对仗工整,描写早发昌平岛所见,画面明丽生动。

D. 颔联写一轮朝阳从海上升起,北归的大雁落在烟波浩渺的江边,给读者一种凄冷的感觉。

E. 尾联直抒胸臆,写自己虽然远离朝廷,但眼前的美丽景色足以慰藉自己的心灵。

2.颈联中“冲”“溢”两字颇精妙,请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自己贬谪生活中缺少音乐,缺少知音,虽有良辰美景却只能

孤独度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氓》是一首叙事诗,诗中写男主人公“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诗歌前文对男主人公变化埋下伏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作者在具体描述了自己从师向学的过程后,用_________________句做了概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