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随着自然博物馆关于恐龙羽毛颜色的研究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随着自然博物馆关于恐龙羽毛颜色的研究成果,让人们可以有科学依据地识别化石羽毛的颜色,进而复原出一个色彩斑斓恐龙世界。

B. 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9月25日在贵州省平塘县的喀斯特坑洼中落成,开始接受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波。

C. 古代丝绸之路繁荣与绵延的原因,是由于当时沿线国家相当程度的开放与包容,这种开放与包容使得大陆两端的不同文明得以沟通交流。

D. 在文学界,人们普遍认为,《文艺学概论》是一部解放后我国最早出版的新型文学理论专著,奠定了我国新时期文艺理论的基础。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病句。A项成分残缺,把“随着”去掉。C项句式杂糅,“的原因”“是由于”杂糅。D项语序不当,应该是“我国解放后”。 点睛:语序不当,多项定语排列次序不当,排列顺序一般为表示属性的或者是时间、处所等,然后是数词或指示代词、动词、形容词,最后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人的自驾游活动搞得风生水起,这将带动自驾游相关产业,形成产业链条,创造发展机遇。

B. 课后,一位宝鸡来的学生模仿霍松林将“古典、文、学”几个字时一板一眼的语气和情态,逗得大家直乐,旁边的霍松林也不以为然。

C. 雷厉风行,映照着互联网时代的速度,但也要避免一种错误倾向:面对新事物缺乏战略定力,盲目从事,一哄而上,速度情节严重。

D. 历史上,汤显祖不像莎士比亚那样得宠,但当下汤显祖及其《牡丹亭》所具有的近乎民族传统文化象征的地位,是莎士比亚望尘莫及的。

 

查看答案

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在写蜩与学鸠对大鹏的嘲笑之后,提出总结性看法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2)刘禹锡《陋室铭》中写主人摆脱繁杂公务并暗寓欣喜之情的一句是“_______  ”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 ”两句,交代出指挥赤壁之战的周瑜正值青春年少、春风得意之时。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胡人歌   崔颢

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解放胡鹰逐塞乌,能将代马猎秋田。

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注】①代郡,这里指雁门。  ②代马,骏马的名称,产于古代漠北。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首联不仅交代了雁门郡内山势的高峻,还写出了雁门胡人居住地与古燕国旧地相接,靠近边地的位置特点。

B. 颔联生动摹写了雁门胡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形象再现了边地少数民族好勇尚武,粗犷豪迈的精神面貌。

C. 颈联有版本作“雾里”,“雾里”比“雨里”更能表现边地百姓误将“野火”和“峰烟”当作烽火而时时紧张的心理。

D. 作者在诗中既写出了边地民族飞鹰走马、游猎塞上的独特生活场景,又写出了他们好酒的生活习惯。

E. 全诗运用虚实相生的写法,既有“野火烧山”和“雨湿孤峰”的自然之景;也有“时时醉向酒家眠”的想象之景。

2.诗歌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世积、阐熙新囶人也。父雅,周使持节、开府仪同三司。世积容貌魁岸,风神爽拔,有杰人之表。在周,有军功,拜上仪同,封长子县公。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从韦孝宽击之,每战有功,拜上大将军。高祖受禅,进封宜阳公。高颎美其才能,盛善之,尝密谓颎曰:“吾辈俱周之臣子,社稷沦灭,其若之何?”颎深拒其言。未几,授蕲州总管,平陈之役,以舟师自蕲水趣九江,与陈将纪瑱战于蕲口,大破之。既而晋王广已平丹阳,世积于是移书告逾,遣千金公权始璋略取新蔡。陈江州司马黄偲弃城而遁,始璋入据其城。世积继至,陈豫章太守徐璒、庐陵太守萧廉等,及鄱阳、临川守将,并诣世积降。以功进位柱国、荆州总管,赐绢五千段,邑三千户。后数岁。桂州人李光仕作乱,世积以行军总管讨平之。上遣都官员外郎辛凯卿驰劳之。及还,进位上柱国。上甚重之。世积见上性忌刻,功臣多获罪,由是纵酒,不与执政言及时事。上以为有酒疾,舍之官内,令医者疗之,世积诡称疾愈,始得就第。拜凉州总管,令骑士七百人送之官。未几,其亲信安定皇甫孝谐有罪吏捕之亡抵世积世积不纳由是有憾孝谐竟配防桂州事总管令狐熙熙又不之礼甚穷困因徼章上变,称:“世积尝令道人相其贵不?道人答曰:‘公当为国主。’谓其妻曰:‘夫人当为皇后。’又将之凉州,其所亲谓世积曰:‘河西天下精兵处,可以图大事也。’世积曰:‘凉州土旷人稀,非用武之国。”’由是被征入朝,按其事。有司奏:“左卫大将军元旻、右卫大将军元胄,并与世积交通,受其名马之赠。”世积竟坐诛,旻、胄等免官,拜孝谐为上大将军。

(节选自《隋书·王世积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亲信安定皇甫孝谐有罪吏/捕之亡/抵世积/世积不纳/由是有憾/孝谐竟配/防桂州/事总管令狐熙/熙又不之礼/甚穷困/

B. 其亲信安定皇甫孝谐有罪吏/捕之亡/抵世积/世积不纳由是有憾/孝谐竟配防桂州/事总管令狐熙/熙又不之礼/甚穷困/

C. 其亲信安定皇甫孝谐有罪/吏捕之/亡抵世积/世积不纳由是有憾/孝谐竟配/防桂州/事总管令狐熙/熙又不之礼/甚穷困/

D. 其亲信安定皇甫孝谐有罪/吏捕之/亡抵世积/世积不纳/由是有憾/孝谐竟配防桂州/事总管令狐熙/熙又不之礼/甚穷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受禅是指接受帝王的让位,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政权更迭、统治权转移的一种方式。

B. 郡是古代区域的名称,秦统一六国后,是最高的地方行政区域,但春秋前,县大于郡。

C. 柱国是官名,始设为最高武官,后为勋官称号,是授予有功者的虚职,没有实际职务。

D. 古代帝王可以赐予臣子作为世禄的封地,邑三千户是指居住人口超过三千户的封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世积历仕两朝,展立战功。北周时,从韦孝宽平定尉遇叛乱有功,被授予上大将;隋朝时,除灭陈国中因功领荆州总管,并获加封。

B. 王世积领兵作战,威慑四方,任蕲州总管时,他率水军在蕲口大胜陈将纪瑱,江州司马闻风而逃,豫章、庐陵、鄱阳、临川等地都来投诚。

C. 王世积终日饮酒,以求自保。王世积见许多功臣被皇帝剪除,心有忌惮,便饮酒自遣,不问政事,却不料被皇帝舍于宫内,令医者疗治。

D. 王世积被人检举,祸及他人。皇甫孝谐以道士相面、凉州不宜起兵为证,举报王世积有谋反之事,致使王世积被诛,还牵连到元旻、元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而晋王广己平丹阳,世积于是移书告谕,遣千金公权始璋略取新蔡。

(2)由是被征入朝,按其事。有司奏:“左卫大将军元曼、右卫大将军元胄,并与世积交通,受其名马之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教授胡适

胡适的教授生涯始于北京大学。1917年初,《新青年》主编陈独秀向北京大学新任校长蔡元培力荐胡适,同时动员在哥伦比亚大学师从杜威学习哲学的胡适回国任教。当时正在紧张写作博士论文的胡适,还没等博士学位到手便回国了,于当手9月10日到北大就任教授,这时他刚刚二十六周岁。

初到北大任教的胡适,在哲学系讲授“中国古代哲学”。“中国哲学史”是北大的老课了,在胡适之前由陈汉章讲授。陈从伏羲讲起,讲了一年才讲到《尚书》的《洪范》篇。胡适授课却不管以前的课业,他发给学生的《中国古代哲学讲义》,一反前例。当时读大一哲学系的顾颉刚回忆说,胡适一开头就用《诗经》作时代的说明,丢开唐、虞、夏、商直接从周宣王以后讲起。“这一改把我们一班人充满着三皇、五帝的脑筋骤然作一个重大的打击,骇得一堂中舌挢而不能下。”在他们学生眼里,这简直就是一场“思想造反”,有几个不安分的学生拉着读大二文学系的傅斯年,策划“扳倒”老师——将这个比他们大不了几岁的年轻的留洋教授赶走。当时傅斯年在北大已赫赫有名,此前他就曾将教授《文心雕龙》的教授、章太炎的门生朱蓬仙成功逐出门外,他将朱的讲义一夜读完,勾出了三十多条错误,将了他一军。校长蔡元培看了,只得将朱辞退,但傅斯年“鉴定”完胡适的课后,得出的结论是:这个人书虽然读的不多,但他走的这条路是对的。你们不能闹。”就这样,这件事才得以平息。第二学期,北大恰好也有一门“中国哲学史”的课,由一位老教授任课,当时冯友兰正在哲学系读三年级,据冯友兰回忆,某次课上,这位老教授手里挥舞着胡适的讲义,冷嘲热讽地对学生说:“我说胡适不通,果然就是不通,只看他的讲义的名称,就知道他不通。哲学史本来就是哲学的大纲,说中国哲学史大纲,岂不成了大纲的大纲了吗?”好在胡适在学生那里基本站稳了脚跟,加之有校长蔡元培的鼎力相助,他在北大的教授位子也就此坐稳了。

除了在北大任教,胡适还先后担任多所大学的兼职教授,并长期兼任教育部讲习所兼职讲习,至于胡适在国内外大学的演讲、讲学,那就难以计数了。

胡适课讲得好,这在所有听过他课的学生那里,基本上是公认的。1917年考入预科的田炯锦回忆说:“诸师长中,我最喜欢听胡先生的课,他不但有许多新颖的见解,而且擅长表达。”曾就读于北大的朱海涛回忆说:“适之先生在校中开的课——中国文学史是一门极叫座的课。他讲《诗经》,讲诸子,讲《楚辞》,讲汉晋古诗,都用现代的话来说明,逸趣横生,常常弄到哄堂大笑。”

胡适讲的课,内容大多比较新颖,他特别注重运用他那套所谓“科学的方法”,尤其是杜威的实验主义方法,来分析和解释中国的典籍,有断制,新见迭出。在教学方法上,胡适推崇研究性教学,在教学中“往往把我不能解决的问题做题目,叫同学来研究”。胡适说自己并不喜欢上大课,而更喜欢上小型的研讨课,因为“班次太大,不能大家互相讨论研究”。

胡适的日记、笔记中也多有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记载和分析。1931年8月28日阅完“中古思想史”试卷后,对75位学生按分数排队,排出“皆有希望成才”“尚有几分希望”“中人之资”“绝无希望”的,甚至还依次“卜其人的终身”。

常有同事向胡适讨教讲课的奥秘,他的回答是:“一小时的课,必须有四小时至八小时的准备。”杨亮功说:“胡先生做学问不苟且,教书也是不苟且的。”这也就是胡适自己所说的以“做小学生”的态度去对待教学。对胡适这样一位“大牌”教授来说,他在教学工作中能够这样“不苟且”,难得可贵。

(摘编自周川《教育家胡适:行动与思想》)

【相关链接】

①在北大讲授中国哲学史的同时,胡适以自己博士论文为基础,改写成《中国哲学史大纲》讲义,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该书由时任北大校长蔡元培亲自作序,是中国学者第一次用近代学术观点和方法整理研究中国哲学史的专著,出版后即风行海内,3不年到就再版7次,影响空前。

(高丹《北大开会研讨胡适:他20岁一出场便是主角》)

②在1916年他给友人的信中写道:“适以为今日造国之道,首在树人;树人之道,端在教育。胡适近来别无奢望,但求归国后能以一张苦口,一支秃笔,从事于社会教育,以为百年树人之计,如是而已。”

(肖东发、李云、沈弘《风骨:从京师大学堂到老北大》)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胡适研究学问,特别强调要有独立的思想,因此他讲课时没有沿袭陈汉章讲授哲学的方法,这让他的学生很不适应。

B. 胡适作为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教授,在北大任教遇到挑战是不言而喻的,学校哲学系老教授对他的藐视就是其中之一。

C. 胡适说自己以“做小学生”的态度对待教学,就是从头学起,即杨亮功所说的“胡先生做学问不苟且,教书也是不苟且的”。

D. 胡适非常重视教育对改变国民的作用,他一生身体力行,不仅在北大任职,而且还兼职多所大学,并大量演讲、讲学。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年轻时的胡适曾立下从事教育事业以救国的志向,这是他后来听从陈独秀的劝告,匆匆回国到北大就任教授的原因之一。

B. 胡适授课“骇得一堂中舌挢而不能下”,这与其说是胡适不肯贸然信从古人带给大家的震惊,不如说是大家对他的敬佩。

C. 在北大赫赫有名的傅斯年曾成功“扳倒”章太炎的门生朱蓬仙,但是在听完胡适的课后,对胡适治学的方法表示肯定。

D. 《中国哲学史大纲》的正式出版和蔡元培亲自为书写序,使胡适在哲学研究上确立了自信心,这是他在北大站稳脚跟的标志。

E. 胡适喜欢上小型的研讨课,是因为课堂中学生少,便于老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展开研究,足见胡适非常重视研究性教学。

3.胡适的课被学生公认“讲得好”。请结合材料,对胡适课“讲得好”的原因进行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