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右图是民政部公布的“中国社区”标识,请仔细观察该标识,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该标识的构...

右图是民政部公布的“中国社区”标识,请仔细观察该标识,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该标识的构图要素并阐释其寓意。字数不超过90字。

⑴构图要素:

⑵寓意:

 

⑴构图要素:该标识由图案与文字组合而成,作品以汉字繁体的“区”、挽手的人和中国结作为基本构图元素。 ⑵该标识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寓意团结、和谐、吉祥、幸福、通畅等。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换题答题分为两步,一是概括构图要素,二是解读图形的寓意。本题中的构图要素比较复杂,既有直观的文字,又有抽象的人们的牵手。考生一定要注意细心概括要素,要素概括好了深层寓意就能体现出来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空缺处补写相应的语句。要求:句式一致,语意相关。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像一股清流,有筋骨;有诗意,有温度;吟咏的是诗词,流淌的是文化,感悟的是情怀。这90分钟,是“一枝一叶总关情”的鉴赏。选手吟雨,观众听雨,那是“空山新雨后”的清新,“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深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鲨鱼湾的四周被沙漠包围着,在炽热的阳光照射下,海水蒸发的速度非常快。这使海湾里面的海水,比一般的海水要咸两倍。①。可这里却生存着一种水母,尽管它们在盐水里找不到任何可以充饥的食物,但它们有一个非常聪明的解决办法。在它们的身体里有数以百万计的、可以把阳光直接转变为食物的植物细胞,所以,②。还没有任何一种它们的天敌,能在这么成的水中生存,于是水母们可以终日安安静静地享受阳光恩赐。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在《劝学》中也表达自己对思与学的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煜《虞美人》中,运用想象手法,抒发物是人非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锦瑟》中表达出诗人的惆怅苦痛,引发读者情感共鸣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送陆澧归江阴①

刘长卿

新安路②,人来去。早潮复晚潮,明日知何处。潮水无情亦解归,自怜长在新安住。

【注】①从大历十一年秋到十四年春(公元776-779),刘长卿贬官睦州,此词作于作者被放逐期间。②新安路:指源出安徽休宁、祁门,流经睦州所辖的建德,而后东南汇入钱塘的新安江,是商旅频繁往来的重要水道。

(1)本词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任选两种加以赏析。

(2)诗的最后一句中,“自怜”二字背后包含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长  见

《吕氏春秋》

智所以相过,以其长见与短见也。今于古也,犹古之于后世也。今之于后世,亦犹今之于古也。故知今则可知古,知古则可知后,古今前后一也。故圣人上知千岁,下知千岁也。

荆文王曰:“苋譆数犯我以义,违我以礼,与处则不安,旷之则不谷得焉,不以吾身爵之,后世有圣人,将以非不谷。”于是爵之五大夫。“申侯伯善持养吾意,吾所欲则先我为之,与处则安,旷之而不谷丧焉,不以吾身远之,后世有圣人,将以非不谷。”于是送而行之。申侯伯如郑,阿郑君之心,先为其所欲,三年而郑国之政也,五月而郑人杀之。是后世之圣人,使文王为善于上世也。

晋平公铸为大钟,使工听之,皆以为调矣。师旷曰:“不调,请更铸之。”平公曰:“工皆以为调矣。”师旷曰:“后世有知音者,将知钟之不调也,臣窃为君耻之。”至于师涓,而果知钟之不调也。是师旷欲善调钟,以为后世之知音者也。

吕太公望封于齐,周公旦封于鲁,二君甚相善也。相谓曰:“何以治国?”太公望曰:“尊贤上功。”周公旦曰:“亲亲上恩。”太公望曰:“鲁自此削矣。”周公旦曰:“鲁虽削,有齐者亦必非吕氏也。”其后,齐日以大,至于霸,二十四世而田成子有齐国。鲁日以削,至于觐存,三十四世而亡。

吴起治西河之外,王错谮之于魏武侯,武侯使人召之。吴起至于岸门,止车西河,泣数行而下。其仆谓吴起曰.“窃观公之意,视释天下若释蹗,今去西河而泣,何也?”吴起抿泣而应之曰:“子不识。君知我而使我毕能西河可以王今君听谗人之议而不知我西河之为秦取不久矣魏从此削矣。”吴起果去魏入楚。有间,西河毕入秦,秦日益大。此吴起之所先见而泣也。

魏公叔痤疾。惠王往问之,曰:“公叔之疾,嗟!疾甚矣!将奈社稷何?”公叔对曰:“臣之御庶子鞅,愿王以国听之也。为不能听,勿使出境。”王不应,出而谓左右曰:“岂不悲哉?以公叔之贤,而今谓寡人必以国听鞅,悖也夫!”公叔死,公孙鞅西游秦,秦孝公听之。秦果用强,魏果用弱。非公叔痤之悖也,魏王则悖也。夫悖者之患,固不悖为悖。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知今则可知古                 审:研究,仔细考察

B. 三年而郑国之政也.             知:主持,掌管

C. 不谷:不善。这是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战国策·齐策》),所以侯王称孤寡、不谷。

D. 师旷:先秦古书中往往把职业放在人名前,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身份。师旷,“师”为乐师,“旷”为姓,相传他精通音律,是个瞎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吴起至于岸门,止车望西河 ②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东也

B. ①今于古也,犹古之于后世也 ②交戟卫士欲止不内

C. ①二君甚相善也  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徒慕君之高义也

D. ①夫悖者之患,固不悖为悖 ②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君知我而使我/毕能西河可以王/今君听谗人之议而不知我/西河之为秦取不久矣/魏从此削矣

B. 君知我而使我毕能西河/可以王/今君听谗人之议而不知我/西河之为秦取不久矣/魏从此削矣

C. 君知我而使我毕能/西河可以王/今君听谗人之议而不知我/西河之为秦取不久矣/魏从此削矣

D. 君知我而使我毕能/西河可以王/今君听谗人之议而不知/我西河之为秦取不久矣/魏从此削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荆文王很有远见,他有个臣子,叫申侯伯,善于迎合文王的心意,文王想做什么,他在文王之前就做了,但文王却不重用他,让他出奔到郑国,最后申侯伯被郑国人杀了。

B. 吕太公比周公更有远见,他采用尊敬贤人、崇尚功绩的治国方法,传位二十四世,而鲁国采用亲近亲人、崇尚恩人的办法来治国,逐步削弱,以至于到了仅存的地步。

C. 吴起在治理西河之外时,受人诋毁,被魏武侯召回,吴起预见到如果国君让他治理西河,就可以成就王业,可现在,西河很快就会被秦国攻取,魏国从此就要削弱了。

D. 魏惠王去看望生病的公叔痤,公叔痤向惠王推荐公孙鞅,让惠王把国事托付给他,如果不能用他,也不要让他离开魏国,惠王认为公叔痤很荒谬,结果秦国因卫鞅而强大。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世有知音者,将知钟之不调也,臣窃为君耻之。

(2)以公叔之贤,而今谓寡人必以国听鞅,悖也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