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判断下面的台词应出自哪个人物之口: (1)把我的生命连着财产一起拿了去吧,我不要...

判断下面的台词应出自哪个人物之口:

(1)把我的生命连着财产一起拿了去吧,我不要你们的宽恕。你们夺去了我的养家活命的根本,就是活活要了我的命。_______

(2)别忙!这犹太人必须得到绝对的公道。别忙!他除了照约处罚以外,不能接受其他的赔偿。______

(3)不要因为你将要失去一个朋友而懊恨,替你还债的人是死而无怨的。_______

(4)我愿意丧失一切,把它们献给这恶魔做牺牲,来救出你的生命。_______

(5)即使这六千块钱中间的每一块钱都可以分做六份,每一份都可以变成一块钱,我也不要它们。________

 

夏洛克 鲍西亚 安东尼奥 巴萨尼奥 夏洛克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物台词。主要考查平时的积累。阅读名著时候一定要注意细节、人物等方面分析。(1)“生命连着财产”“要了我的命”等,是夏洛克。(2)“犹太人”,鲍西亚。(3)“替你还债的人”,安东尼奥。(4)“愿意丧失一切”,巴萨尼奥。以此类推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彼黍离离,____________。行迈靡靡,中心如噎。(《诗经·秦风·黍离》)

(3)______________,胡取禾三百亿兮?(《诗经·魏风·伐檀》)

(4)___________,适彼乐郊。(《诗经·魏风·硕鼠)

(5)_______________,慷慨送我行。(陶渊明《咏荆轲》)

(6)凌厉越万里,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咏荆轲》)

(7)______________,将以填沧海。(陶渊明《读<山海经>》)

(8)金张藉旧业,________________。(左思《咏史》)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风把手艺刮进了天堂

葛水平

①谁把打铁声摁在了文明的喧嚣深处?

②此时的雨覆盖了这个山村的各个部位。那个叫铁匠铺的地方,蛛网上粘着许多小虫子,我能想象出当年铺子里的热闹,所有的人都是顶着雨声到来的。铁匠铺永远都是一个动词,动在雨声的浸淫之下,它的持续时间是那么久。红钢从烈火中钳制到铁砧上,锤起锤落,叮当磅礴,小锤点击,大锤紧跟。铁匠对于铁是一场浩劫般的惊扰。

③铁匠铺的热闹为什么总是在雨天里?因为雨胶住了农人的鞋。当然,更多的热闹是在冬季。真正的冬天开始了,北风呜呜吹过,一路卷起干枯的树叶和草根。农人看在眼里的活计都拾掇完了,那么收拾好残缺的农具,沿着蜿蜒曲折的路走进铁匠铺。一个长长的冬季,锄头、镢头、铁钎、镰刀,对于敏锐听觉的农人,大锤小锤的声音都是奢望,都是天籁,都是比时间要重要得多的来年春暖河开。轧钢淬火,好铁匠的声名是一把镢头能刨几亩地,钢水好能出活。铁匠是农耕文明的先驱,也是土地本身的选择。

④铁匠的另一生活是给马蹄钉蹄铁。牵马人站在铁匠铺门前,铁匠揽住马腿,削平蹄底的老皮。只见那铁匠把一排铁钉含在口中,肩膀顶紧马后胸,抱紧弯曲朝上的马腿,把蹄铁合紧马蹄,钉子穿入蹄铁的孔眼,那一片唾沫湿,随蹄铁直接钉入马蹄深处。铁匠此时有可能抬头看一下远处,廓外斜依的青山,风姿万千的杨柳,时光无时不在,无处不存,目无所视,手有所触,寸寸光阴,都只在盈手之间。那双手,就那么优雅而琐碎地生动着。

⑤那是一个打铁的镇子,每年的农历九月十三,一年一度的庙会开始,铁匠们聚集在集市上,搭起炉灶,燃起炭火,拉起风箱,将烧红的铁块放在砧子上,抡起铁锤,甩开臂膀,叮叮当当,各自施展本身的绝艺,吸引四外八省的商人前来交易。空气里弥漫着烧红的铁锈味,这气味又随着热风,浸入一切开放的空间。热浪一阵紧似一阵,像潮汐,奔来涌去。镇子上因为交易铁货,所有的木门、木窗户都钉了密麻麻的铁钉。嘎吱作响的铁门用劲推开时,门头上挂着南瓜大一个铁铃铛,如现代人的门铃。人勤的时候,铁铃铛像一树花,开得肆无忌惮,随风微颤,这家的热闹仿佛要挥霍尽铁匠最后的元气

⑥铁门上的“铺首”给岁月古拙沧桑之感。铺首上兽首衔环,作为龙的九子之一,其“形似螺蛳,性好闭,故立于门上”,包含在形式里的内容,即以螺之闭来强调门之闭。“守御”慎闭塞,闭藏周密。铺首将一种精神,在朱漆的、黑漆的门扇上展示了几千年,它透露着属于“中华门文化”精髓的东西,由铁匠铺锻打出形。

⑦铺首造型之精美,以庙宇皇宫大门所饰用者为华贵。铺首在朱漆宫门上,同金色门钉相互映衬,显示出皇家建筑的帝王气派。汉代司马相如《长门赋》“挤玉户以撼金铺兮,声噌吰而似钟音”,描写了叩响门环时玉户金铺的视觉效果和金属碰撞的听觉效果。皇家流落到民间的东西少,尤其是金子做的,如果不是含了足量的铜,那响声能否出得来还是两说。我喜欢民间的铁铺首,轻叩门环的响在夜静的时候是压得住黑暗的,可以使走向村子的东西远远停住,也可以让它们悄无声息地融进墙影尘土里不再出现。在民间,更多的是铁匠铺里的手艺,也只有铺首可以抬高铁匠的文化素养。

⑧我在夜空下看到过最壮丽的铁花,化开的铁水由匠人拍打进夜空,那是堪与秋日丰收无垠的繁华相媲美的一种壮观,一种极为阔大的气象,看的人和被看的人嘴都咧开很大,铁花承载了他们的笑脸,如此夺目。

⑨我把铁匠铺子想得过于富有了,只想用文字的方式去理解他们,但毕竟是一个远去了的把文明活在骨子里的年代。如今的村子里再没有铁匠铺子里打铁的声音,没有了铁匠铺子,似乎整个村子里都没有了声音。铁铺首全锈烂了,铁钉子换成了膨胀螺栓,五毛一斤的旧门板买了用去烧木炭。当下,我们丧失了许多滚滚红尘中大汗淋漓的辉煌,恰恰可能是有关生命最高秘密的隐喻和福音。我不能知。在衰败中,唯一不想放弃的是想入非非。若干年后,我不知道,我还有没有能力拥有这个成语。

1.简要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2.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3.对文中画线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表达了铁匠铺的繁忙和铁匠对于农人的重要。

B. 第⑤段画线句写出了铁铃铛在风中颤动的姿态,表达了作者对铁匠辛勤劳作的深刻同情。

C. 第⑥段的画线句,提示了铺首透露出的属于“中华门文化”精髓的古拙沧桑。

D. 第⑦段的画线句,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表明皇家建筑所饰用的铺首之华贵。

4.第⑨段中,作者说“我把铁匠铺子想得过于富有了”,结合全文,具体说说“富有”表现在哪些方面。

5.分析第⑨段画线句的含义。

6.结合文本,谈谈文章以“风把手艺刮进了天堂”作标题有什么好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粗鄙是中国社会的癌症

徐 贲

①现今社会中有不少人似乎得了一种精神上的流行病,那就是变得越来越要面子,但却又越来越粗鄙。这是由于“荣誉”与“不荣誉”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甚至荡然无存之故。不久前,某名艺人母女三人在江苏教育电视台竞猜节目《棒棒棒》录制中放泼撒野、大爆粗口,母亲对着一位观众挖苦道,我能把女儿培养成亿万人喜爱的明星,你母亲做得到吗?显然,她觉得当名艺人的母亲是特有面子的事,而正是为了争这个面子,夸耀这个面子,可以在大庭广众下,行为嚣张,言语粗野,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阵势。

②有人把这种粗鄙称为“不要脸”,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寡廉鲜耻、不知羞耻。其实与“要面子”同生共长的“不要脸”并不是没有羞耻感,而是不知道什么是该羞耻的,什么是不该羞耻的。粗鄙是一种羞耻心像癌症一样的病变,这种病变在特定的被污染的社会环境中特别容易发生,就像污染了的自然环境容易诱发癌症病变一样。

③例如,在一般的文明社会里,“绅士风度”是一件有面子的事情,以绅士风度待人接物也是体面人会自然而然地要求自己的行为。但是,在“文革”时期的中国,“绅士”成了革命的对象,而革命者又以越粗鄙越光荣为行为准则,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就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有面子”与“要脸”的关系:粗鄙不仅不再是“不要脸”,而且是有觉悟、混得开的事,不仅如此,甚至还能为粗鄙者带来特别“有面子”的头衔、荣誉称号、地位或职位,让他们成为成功人士。

④这种成功人士的传人在“文革”以后把施展才能的领域从政治转向了经济,祝东力曾这样描述他们粗鄙化的成功:“一口糙话、一身匪气,这才是‘爷们儿’,是吃得开、混得好的标记。粗鄙化--粗野、鄙俗,是当今世俗社会的主流价值。粗鄙代表‘强悍’、‘有力量’,彰显着粗鄙者的‘有胆儿’、‘拔份儿’”。在一个缺乏社会正义、价值观紊乱的社会环境中,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人自为战,文雅、谦和、友善等等,似乎直接等同于懦弱无能。出门在外,没几分流氓气,是很难混的。粗鄙的言行和仪范,暗示着在无序竞争中较高的生存和成功概率。这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一种集体无意识。”

⑤一个社会整体越缺乏是非价值,越不正派,不知耻之人就会越发大胆地发无耻之言、行无耻之事。12月8日在广州的国际慈善义卖活动中,善款出现4900元假币,引发了一场“丢脸”之争。有官员在微博中称外国人在中国义卖是“假慈善”,“其用心就是想丢中国人的脸”,他挖苦道,丢脸的是心怀叵测的外国人。针对这样的丢脸指责,比利时王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官方微博回应称,该领事馆参加义卖的所有产品都是比利时企业无偿赞助的,义卖价格均为成本价,义卖所得全部捐出,领事馆人员自愿星期六加班一天,做慈善没有什么好丢脸的,真正丢脸的是那些假币。

⑥对假币问题是非不辨,反倒是无端辱骂做好事的人“丢脸”,哪怕是出于为国家“要面子”的良好动机,也是一件粗鄙的事。这位官员事后声称自己绝不后悔,令人想起不久前一位教授为替毛主席争面子而打一位老者耳光的事,这位教授也是事后宣称绝不后悔。死不认错其实是在粗鄙地对待自己的粗鄙,是一种应该被人瞧不起的色厉内荏行为。

⑦任何一个社会里都会有粗鄙之事,在一个有正派价值的社会里,粗鄙是一件丢脸的事,对自己的粗鄙行为道歉则是一件有面子的事情。然而,在一个丢失了正派价值的社会里,粗鄙变得理直气壮,而社会中许多人对粗鄙的人和事则要么熟视无睹,要么无可奈何,粗鄙于是也就更加猖狂。

⑧粗鄙的有恃无恐印证了邵燕祥在《普遍粗鄙化:当代的社会病》中说的,中国的粗鄙化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病和一种社会病。在粗鄙化的社会里,人必须习惯粗鄙才能生存,因此会变得很皮实,这就像在污染的环境中,人都会变得特别能“抗毒”一样。这种对环境的适应虽然显示了非凡的生存调适能力,但未必是一件好事。“文革”的时候,由于千千万万的人随时都在被羞辱,在丢脸,以至丢脸成了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结果差不多整个社会都变得一样不要脸。那时候,不少人因为“要脸”,因为忍受不了无端羞辱而自杀。而那些能够经受不公对待和百般羞辱而忍耐着存活下来的,都是特别皮实的人。然而,他们的皮实恰恰帮助积淀了中国文化中千百年来的那种逆来顺受和隐忍苟活。

⑨个人的粗鄙化与公共权力的粗鄙化往往如影相随。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被强梁的权力粗鄙地对待(被蔑视、羞辱、没有尊严、不受尊重、公民权和财产权得不到保障),无处说理也无理可说,久而久之便会因人格贬损而在心理和行为上发生“自鄙变态”。这种变态常常表现在自鄙者的自我称呼上,例如,nigger(黑鬼)本是是一个侮辱性的字眼,然而,这个字却会频频出现在地位低下的黑人们的相互交谈中,成为一种有意识的弱者群体维系。在中国,“屁民”、“草民”、“屌丝”也在成为这样的字眼。用这样的称谓来自嘲和自我矮化,也许是为了寻求一种人格心理上的自我保护,它可以使当事人用适应和习惯矮化的方式,来把矮化的实际伤害降低到最低程度。然而,这种先是对矮化的游戏性的自嘲和脱敏,却可能不幸变成一种真正的麻木和屈从,也使矮化之人变成了不折不扣的侏儒。

1.第一段中作者认为“现今社会中有不少人似乎得了一种精神上的流行病”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2.第三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很多引号,这些引号的作用是(   )

A. 表示直接引用    B. 表示着重强调    C. 表示特殊含义    D. 表示讽刺否定

3.下列选项中对文意理解正确的是(   )

A. 粗鄙就是不要脸,也就是不知羞耻。

B. 粗鄙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一种典型的群体心理。

C. 粗鄙会让人变的有很强大的生存适应能力,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D. 个人的粗鄙化是公共权力的粗鄙化导致的。

4.第八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5.请你用自己的语言给第九自然段中的“自鄙变态”下个定义。

6.联系全文,说说为什么“粗鄙”是怎样成为中国社会的癌症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1)2016年10月22日,在中国国家足球队在世界杯预选赛遭遇一系列的失败之后,中国足协聘请意大利著名教练里皮担任中国国家足球队主教练。里皮能否带领中国国家足球队赢得人们渴望已久的胜利尚不可知,但是他的高达1.47亿人民币(2000万欧元)的足球史上最高年薪已经令国人咋舌。

(2)2016年美国第58届总统大选,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战胜民主党候选人、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赢得总统选举,将成为美国第四十五任总统。但在选举过程中,各种丑闻呈“井喷”状曝光——频频传出的丑闻和负面新闻不断挑战着选民心理的下限,也刷新着美式民主的底线。在中国人的词汇里,既有“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之论,又有“不以输赢论英雄”之说。

那么,你是怎么看待输赢的?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思考,以《论输赢》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西江月①

【宋】苏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②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扬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②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频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

D. 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

2.“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精妙,请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