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 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全词紧扣“超然”二字,非常鲜明地体现了本诗豪放的风格。

B. 上片后三句是说作者登临超然台远眺,从登超然台望见春水、春花、春雨等美丽春景,自然而然地引发了内心的喜悦。

C. 下片紧承上片所写之景,以“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

D. “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春未老”相应合。诗人欲忘却尘世间一切,借诗酒以自娱。

E. 全词意境清丽,韵律和谐,语言质朴无华,堪称佳作。

2.词的上片写景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1.AB 2.①视觉上,色彩多样——碧绿的春水和垂柳,艳丽的春花,迷蒙的烟雨,浓淡相宜,使景物画面色彩丰富。 ②手法上,乐景衬哀情------以柳,风,花,水等美丽的春景衬寒食节独登超然台思念家乡的哀伤之情。 ③动静结合:杨柳随风飘动,烟雨笼罩春水春花环绕的城池,动静结合,给整个画面增加了动态美。 ④由近及远:由眼前的柳树,到登高后所见全城之景。(答对一点给2分,三点6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词句内容分析及手法鉴赏。A选项错在“非常鲜明的豪放风格”,“超然”只是高台之名。B选项春水、春花、蒙蒙烟雨等所见之景触动了作者的乡思,引出了下片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作者的心情应当是黯然的苦闷而不是欣喜。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手法。上片写景的特点,主要从视觉、动静结合、由近及远等方面分析,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如碧绿的春水和垂柳,艳丽的春花,迷蒙的烟雨,浓淡相宜,使景物画面色彩丰富。 点睛:诗词中常见的写景角度:远近:通常是两联一句描写近景,一句描写远景。动静:一句描写动景,一句描写静景,常与对比手法相结合,其名为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等。声色:也是衬托的一种,可以说是以声衬静,即诗中有对声音的描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芋老人传

周 容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雨止,别去。

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而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而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是犹可言也;老人邻有西塾,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有将相、有卿、尹,有剌史、守、令,或绾黄纡紫,或揽辔褰帷,一旦事变中起,衅孽外乘,辄屈膝叩首迎款,惟恐落后,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之者,往往而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

B. 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

C. 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

D. 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第,旧时豪门贵族的宅第,文中的意思指科举考试中的第一等。

B. 井臼,水井和石臼,文中是汲水和舂米的意思,泛指操持家务。

C. 妾媵,媵是指古代随嫁,亦指随嫁的人;妾是旧时男人娶的小老婆。

D. 宗庙,古代帝王或诸侯维护宗法制而设立的祭祀祖宗的处所,天子设七庙,诸侯设五庙,士、大夫和庶人不准设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芋老人与老伴度日,儿子不在身边。其为人善良,乐于助人,能急人之困,文中帮助了一位书生。

B. 文章开头写书生在饥饿时饱食芋老人之芋,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是入情入理的致谢语,也为第二段写他为相国后再次食芋埋下了伏笔。

C. 芋老人身处微贱,而出言发语惊世骇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常有这样的形象。作者常常用以表现下层人民的智慧、道德和精神力量,并与达官贵人形成对比。本文中芋老人就和忘本的相国形成鲜明的对照,作者对平步青云的相国的批判是尖锐的。

D. 芋老人列举了富而弃妻、贵而绝交、为吏而背学、为官而失节等四个“以今日而忘其昔日”的例子,作者着力鞭挞最后一种情况,充分表现出对某些士大夫的愤怒和鄙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

   译文:

   (2)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

   译文:

 

查看答案

“喜爱并走进阳光的人/阴影会更引人注目/但他朝阳的一面/总在反射着亮光/害怕并躲避阳光的人/阴影会躲过人的眼睛/但他本人的整个存在/也裹在一片黑灰色之中”(杜运燮《光和影》,有删节)。你读了这首小诗之后有些什么想法?体会其中的意义,以“走进阳光”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自选体裁、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这句话运用了通感的比喻形式。请仿照例句,另选两种景物,写两句含有通感修辞法的句子。

例句: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字数不超过10个字)

阅读经典,必须讲究读书方法,把好内容关。首先,要重视①____ 。古人有言,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目录明,方可读书;②__ 。也就是说,读书前应明了目录,通过目录分清轻重缓急,有计划、有选择地读书。其次,③____ 。邓小平同志说,学马列要精。这个“精”主要是指精读原著、精读经典著作。通识著作则要泛读,以便在有限的时间里开阔视野,完善知识结构。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学校的日子里,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默默地注视着学校红色的大门,由衷地感谢她带给我的一切。

①很多时候你可能觉得今天跟昨天没什么不同 ②这时你可能非常留恋过去的日子 ③突然发现它写得真好 ④你回过头来,其实一切都在改变 ⑤不禁哼出一句“月亮的脸偷偷地在改变” ⑥现在要离开这个工作了七年的学校

A.①②④⑤⑥③ 

B.①⑥②⑤③④ 

C.⑥②⑤①④③ 

D.⑥⑤③①④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