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项羽究竟死于何地 《太史公书》问世至今已两千年,随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项羽究竟死于何地

《太史公书》问世至今已两千年,随着这部巨著的流传,项羽自杀于乌江似是无疑的了。其实,这是历史上的讹误。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是乌江而是东城,即今安徽定远东南(距乌江约三百里)。

《史记•项羽本纪》论赞中就曾点明,项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只不过一般人不去注意这点罢了。《汉书•灌婴传》也记载:“项籍败垓下去,婴将车骑追项籍至东城,破之,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那么,司马迁何以在《史记》中有“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一段生动的描述呢?

这段描述仅为民间传闻,理由有三。

一、项王垓下被围时已兵疲食尽,“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又“汉军围之数重”。当时,项羽已“自度不得脱”,又何以能忽而来到三百里之外的乌江呢?再说,项羽垓下之败,其势是急转直下的,纵乌江亭长有救籍之心,又何以会料事如神,预先舣船以待?

二、《史记•项羽本纪》通篇叙事谨严而缜密,尤其是对战事的描述,双方渡江涉河、斩关夺隘时的地理形势,都能于回旋曲折之中,给人以条理分明、江山如望之感。东城之后却为何三百里沙场竟无所交待,情节亦淡然松驰了呢?司马迁只说“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巧借一“欲”字将流传在乌江的一段民间佳话与东城真实的血战情节缝缀弥合了。这就是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多年来频频质疑并作出种种臆度误解的根源所在。

三、项羽崛起于吴中,“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在南征北战中,吴中子弟以及江东父老与项羽是建立了感情的。因而,在他死后即传说起“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的佳话。司马迁曾游历过此地,自然有充分的机会采撷到这些民间传闻,以完善这个英雄形象,也实在是十分自然的。

其实,项羽“身死东城”,从来有史迹为证。高达数丈的虞姬墓至今犹在,《定远县志》载:“虞姬墓即嗟虞墩,县南六十里近东城。”阴陵、东城两地,《定远县志》记载则更为明确:“阴陵城,县西北六十里,镆邪山南,周围二里。……羽溃围南驰,汉骑将灌婴追羽过淮,羽过阴陵迷失道即此。”“东城,县东南五十里。项羽至阴陵迷失道,汉追及之,羽复引而至东城即此。”

项羽殉难前在定远县境内留下的遗址遗迹,除阴陵、东城,至今仍存十余处。从霸王寨(项王迷路处)到刘会桥(为汉军追及处),从下马铺到嗟虞墩,构成了项王在这块土地上与汉军周旋的一条完整路线。

1.从文中看,下列不属于项羽殉难于东城的证据的一项是

A. 《史记》《汉书》等史书中都有项羽兵败并死于东城的记载。

B. 据史料记载来看,项羽东城突围的可能性极小。

C. 定远县内的许多遗址、遗迹均证实项羽“身死东城”。

D. 项羽崛起于吴中,兵败垓下,愧对江东父老,无颜东渡乌江。

2.下列各项不属于对项羽同情或肯定的是

A. 《史记》中有“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般船待”的生动描写。

B. 乌江一带流传着项羽欲东渡,乌江亭长般船待的佳话。

C. 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频频质疑并作出种种臆度误解。

D. 作者认为司马迁利用民间传闻来完善项羽这一英雄形象。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司马迁知道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在乌江而在东城。

B. 项羽从嗟虞墩到阴陵,再到东城,最后死在东城。

C. 《史记》记述项羽败至东城和东城到乌江的细致程度不一样。

D. 项羽战死前的主要活动都在安徽定远县境内。

 

1.D 2.C 3.B 【解析】试题分析: 1. 试题分析: 2. 试题分析: 3.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在下列诗句中,找出出自泰戈尔诗集《吉檀迦利》的名句。

A. 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

B. 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

C. 离你越近的地方,路途越远;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旅客要在每个生人门口敲叩,才能敲到自己的家门;人要在外面到处漂流,最后才能走到最深的内殿。

D.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论语》《孟子》名言的归属有误的一项是

A.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

B.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

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D.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孟子)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史记》人物名言的归属有误的一项是

A.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蔺相如)

B.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

C.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项羽)

D. 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侯嬴)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宋词作品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宋代柳永《雨霖铃》中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为千古名句。

B. 《桂枝香·金陵怀古》是欧阳修的词作,通过对金陵(今江苏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历史兴亡

的感喟,寄托了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C.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 年)中秋苏轼在密州时所作。

D.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李清照的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唐诗作品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第二年写的,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

B.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

C. 《李凭箜篌引》的作者韩愈致力于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

D.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李商隐以男女离别为题材的爱情诗,以句中的“别”字为通篇文眼,描写了一对情人离别的痛苦和别后的思念,抒发了无比真挚的相思离别之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