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诗段,回答问题。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

阅读下面诗段,回答问题。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对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动作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

B. “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如急雨”“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

C. “间关”一句继续写了旋律的变化,用“莺语花底”这一美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D. “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耳接不暇的感觉。

2.以下对部分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冰泉”“凝绝”两句写出了音乐的又一境界。幽咽之声,悲抑哽塞,好像“泉流冰下”,用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

B. “别有”“此时”两句写出了音乐结束后的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无声胜有声”强调了弹者和听者都陶醉在美妙的音乐之中。

C. “银瓶”“铁骑”两句表现了“声暂歇”后力量的爆发,同时,这两句也将音乐的魅力推向了高潮。

D. “曲终”“四弦”两句写出了音乐进入到高潮时戛然而止,乐曲虽终,但由音乐而产生的惊心动魄、回肠荡气的艺术魅力并没有因此而消失。

3.分析“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对描写音乐的作用。

 

1.D 2.B 3.最后诗歌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作结,通过周围环境的侧面烘托,说明了乐曲的动人效果,使人陶醉在琵琶弹奏所造的艺术氛围中。 【解析】 1.试题分析:并不是“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而是用大小珠子落玉盘的声音写琵琶弹奏的清脆悦耳。 技巧点拨:本文段就是表现琵琶女技艺高超,“大珠小珠落玉盘”是以声写声,形象化地描述为琵琶弹奏出的动人声音。 2.试题分析:“无声胜有声”强调了弹者和听者陶醉在乐声之中,解说不当。 技巧点拨:“无声胜有声”是听者的感受,琵琶女技艺高超,没有任何语言或音乐可以形象的描述出来,唯有留下一段空白让人细细品味。 3.试题分析:“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是写琵琶女的演奏效果。大家都听得入迷了,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运用环境描写,说明琵琶女演奏的艺术效果,属于侧面描写。 技巧点拨:要明确这是听众的表现和环境描写,作者描写这些环境是要为琵琶女的高超技艺服务的。整段文字都是表现技艺高超,前面是直接写,这两句属于侧面描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课内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①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②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③。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乙)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④,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1.画线①“活得有趣的人们”是指(   )

A. 鲁镇所有的人    B. “我”和所有认识祥林嫂的人

C. 受封建礼教毒害而厌恶祥林嫂的人们    D. 鲁四老爷等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人们

2.画线②“总算”在文中的意思是(   )

A. 祥林嫂终于死去了,“我”不必再为她感到不安,算是了却一桩心事。

B. 祥林嫂终于死去了,她总算得到解脱,不再受痛苦的折磨了。

C. 祥林嫂终于被迫害至死,这是不可避免,无可奈何的事情。

D. 祥林嫂终于死去了,不会再令“活得有趣的人们”怪讶了。

3.画线④中“惊醒”的含义是(   )

A. 从沉思中惊醒    B. 从睡梦中惊醒

C. 从麻木中惊醒    D. 从迷惘中惊醒

4.上面两段话都提到雪花的描写,对此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B. 衬托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深化小说的主题。

C. 以有声衬托无声,表现冷寂凄凉的气氛,衬托“我”心境的孤寂沉重。

D. 突出雪下得大,时间又很长。

5.对甲段中画线句子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祥林嫂活着无依无靠,受穷受苦,死了倒是一种解脱,鲁镇活着的人从此可以清静了,这对双方都很合适。

B. 这是反语,表达了“我”对黑暗社会和鲁镇阔人们的憎恨。

C. 语句流露激愤,也带有沉痛,表现了对祥林嫂的深切同情。

D. 句中的“无聊”一词与“在无聊书房里,这不安愈加强烈了”中的无聊意思不完全相同。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语段中空缺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到了祝融峰顶,所谓“山高人为峰”,景象更为不同。俯视群山万壑,只得青峰点点,浮沉烟云之间,似海中孤岛,似田间青螺,_________________。时有轻烟,_________________,那么轻盈,那么透明,在清澈的碧空映衬下,如于云海酣梦中呼出的轻轻的气息。

A. 依稀巨鲸浮出水面,又如蛟龙翻腾云海/一丝丝,一片片,在云海之上欲飘欲飞

B. 依稀蛟龙浮出水面,又如巨鲸翻腾云海/一缕缕,一片片,在云海之上欲飘欲飞

C. 依稀蛟龙浮出水面,又如巨鲸翻腾云海/一缕缕,一股股,在云海之上奔腾翻跃

D. 依稀巨鲸浮出水面,又如蛟龙翻腾云海/一丝丝,一片片,在云海之上奔腾翻跃

 

查看答案

下面三句是课文《林黛玉进贾府》中对三个人的描写。所写人物及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②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③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A. ①林黛玉 ②贾探春 ③贾惜春    B. ①林黛玉 ②贾迎春 ③贾探春

C. ①贾迎春 ②贾探春 ③贾惜春    D. ①贾元春 ②贾迎春 ③贾探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所含修辞格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 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个核桃。

B. 窥探舱里,不很分明,她像是捆了躺在船板上。

C.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D.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的点缀着些白花,如刚出浴的美人。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凄凄不似向前    B.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C.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D. 猿猱欲度愁攀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