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生在世,往往会经历种种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生在世,往往会经历种种的痛。

有人说:痛了,就直接说出来,这是本能。

又有人说:痛而不言,体现了人性的坚强。

还有人说:痛而善言,这是一种人生智慧。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将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痛而善言 生而在世,痛苦在所难免。痛苦不会有人去强求,除非他是一个受虐狂,于是尘世中的我们,总在孜孜不倦地去寻找避免痛苦的灵丹妙药,但是,痛苦需要回避吗? 痛感,是我们的一种生理本能。 正如刘德华歌里所唱:“男人,哭吧,哭吧,哭吧,不是罪。”同样,痛感并不是一个需要隐瞒的生理反应。痛了,就直接说出来,无需遮掩,这是排解、宣泄内心痛苦的一种方式。 看到北京的古城墙被一片一片地推倒,梁思成痛啊,他大声说:“拆掉一座城楼,就像割掉我的一块肉;扒掉一段城墙,就像剥掉我的一层皮!”这是对漠视传统、文化的切肤之痛;面对那冷漠的18路人,我们每一个有良知的国人心里也痛啊,这是对冷漠横行、良知缺失的社会的痛苦呐喊;回顾那不堪回首的百年屈辱史,我们依然心痛不已,这是勿忘历史的警醒之痛。 因为痛,所以伤心,因为痛,所以呐喊,因为痛,所以警醒。因此,痛了,就大声地说出来吧!无需回避。 痛了,不仅要说出来,更要痛而善言。一个只会痛苦,只会悲伤的人容易被痛苦笼罩,难免会郁郁寡欢,甚至痛不欲生;一个只会展示伤痛,而不会疗治的社会也只能被阴霾笼罩,而看不到阳光。 于是我们看到鲁迅面对国人麻木的灵魂,“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作为有一个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他内心的痛楚可想知道。痛了,他不仅大声说出来,而且还用他手中的笔,用一篇篇振聋发聩的文章,把社会、人性的伤疤一个个揭示出来,“以引起疗伤的注意”。于是我们也看到,当“老人跌倒无人搀扶”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的时候,我们心痛不已,痛感道德的滑坡,良知的缺失,更掀起了全民大讨论,呼吁更多的“正能量”,用“最美”去照耀那阴暗的角落。 痛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能正视内心的痛苦,可悲的是我们不能把痛苦转变成奋进前行的力量。痛而不伤,痛而善言,痛而能改,这是一种人生智慧。 朋友们,当有人问“你幸福吗?”,你大可不必隐藏内心的痛苦,而大声地说“我很痛苦”,因为痛苦未必就是伤心欲绝,而可能是对个人的反思,对社会的担当。痛了,铭记了,表达了,思考了,这样的痛有可能是个人提升,社会进步的起点。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这是一段含蕴丰富,可以引发读者悠远想象的话。要想写好这篇由富有哲思的话引发出来的作文。首先就要深层次地挖掘话语的含义,关于“痛”的不同表述,体现不同的人生智慧。立意参考:①经历痛苦之后,用沉默来表达抗争等精神。②经历痛苦之后,善于去呐喊来改变环境或有利自身。③经历痛苦之后,言说是一种本能。 点睛:本作文应属于材料作文中难度较大的。深层次地挖掘话语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人的一生,会发生很多的痛,但也正是因为这些曾经的痛,让我们体现不同的智慧。可以综合立意,也可以抓住某一种情况立意。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选择议论文,应小切口,深分析。写散文或记叙文,应情感饱满,写得形象、具体、生动、有灵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梦回》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客愁。____________,水寒更有未眠鸥。

A. 玉簪花落野塘香    B. 碧云望断空回首

C. 深夜无风莲叶响    D. 客怀处处不宜秋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政府要进一步解除体制机制的束缚,加快改善创新激励政策,营造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为劳动者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B. 书展本身就是一次集中的、有文化的营销,以包括周边活动和衍生品售卖在内越来越多元化,不断打开图书市场。

C.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陈纳德与美国的“飞虎队”无私帮助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谱写了动人的历史篇章流传后世。

D. 我们要有长远眼光,避免短期恶性竞争,不应一味追逐热点,而是要沉下心来做好每件产品,立足国内市场,兼具国际视野。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真正的思想家寥若晨星,孔子就是集夏商周三代礼文化之大成,又开启中国经学体系的思想家之一。

②近年来高校频频曝光的学术造假现象暴露了中国为数众多的高层科研工作人员缺乏坐而论道的实干精神,喜欢走捷径、钻门路。

③于恕成先生是中国诗学研究的著名学者,先生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主攻中国古代文学,真可谓学富五车,汗牛充栋

④因为在分众化时代,走大众化路线,就意味着要面对众口难调的尴尬 和困难,有可能你想让所有观众都满意,结果所有人都有不满意的地方。

⑤虽然离开母校多年,但一提起各位老师的名字,我就能回想起他们在讲台上讲课的样子,他们对我的耳提面命,我一刻都不能忘。

A. ①④⑤    B. ①②④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天下第一桩凌鼎年

    一个偶然的机会,郑有樟从一个藏友嘴里得知,翰林弄的阮大头最近从安徽收到了一件好东西,号称“天下第一桩”。

    郑有樟一见那树桩,就惊叹了,天下竟有如此好东西。郑有樟前看后看,左看右看,发现无论从哪个角度观之,都赏心悦目,更难得的是这香樟木桩香气扑鼻,且香得柔和、高雅。郑有樟凝视着这天下第一桩,不言不语,不愿离去。    阮大头看出了郑有樟的偏爱心思,不无得意地说:“我收藏几十年,这是我最得意的一件藏品,今后就是我的镇宅之宝喽!”    郑有樟从小缺木,所以取木“有樟”,而今,这古桩化石出现在眼前,这不是缘又是什么?郑有樟下决心非把这天下第一桩弄到手不可。    他很诚意地对阮大头说:“君子本不夺人之爱,但我郑有樟既然命中注定有樟,岂能错过。您老成全我,割爱吧。你开个价,我郑有樟保证不会让您吃亏。”    阮大头一听,笑笑说:“想看,尽管看;想买,则免谈!再说就伤和气了。”    郑有樟就这样碰了个软钉子。    郑有樟不甘心,他实在太喜欢那天下第一桩了。以后的一段日子里,郑有樟吃饭想着这事,睡觉想着这事。想来想去被他想到了以物易物的主意。他想起前不久在浙江东阳见过一老艺人创作雕刻的水浒人物根雕,印象中也是香樟木的,那108将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据说已连续雕刻好多年了。对,买下来,送给阮大头,他八成会喜欢的。    事不迟疑,郑有樟第二天就开了小车赶到浙江那老艺人家,好说歹说,花了大价钱把那根雕买了下来,雇卡车运回了娄城。       果然不出郑有樟所料,阮大头一眼就相中了这大型根雕作品,请郑有樟爽快出价。    郑有樟很坦率地说:“明人不说暗话,我只想换你的树桩。”    阮大头没想到郑有樟来这一手,有点不快地说:“肯卖,价钱好商量;不肯卖,你抬走吧。”    郑有樟也没想到阮大头如此固执,悻悻而回。    藏友见郑有樟愁眉苦脸的,知道他还惦着那天下第一桩,就给他出主意。

    藏友甲说:“派人冒充算命先生,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动他心甘情愿出手……”    “损、损、损,骗他老人家,于心何忍。”郑有樟不同意。    藏友乙说:“那你干脆跪在阮大头面前,求他,不怕他铁石心肠。”    “你们怎么尽是馊主意,难道就想不出一个金点子?”郑有樟脸色凝重了起来。    郑有樟突然失踪了一段时间,后来,藏友们才知道,他去了安徽,去调查这天下第一桩的来历。他翻阅了当地的地方志,回来后窝在家里写了篇《流传有序的天下第一桩》。据郑有樟考证:此树桩是南宋末年一次山洪暴发后冲下山来的,先为安徽著名的博古斋收进,后为画家闵双城收藏;元代时为贵族王孙铁木儿秘藏;明代时,在安徽布政使及大收藏家华佰裘等多人手里珍藏;清代时,在桐城露过面,后来就不知去向,直到一百多年后的最近,才重现江湖。郑有樟还收集了明代至清初有人吟咏此桩的诗文。      郑有樟把这篇考证文章打印后,交给阮大头斧正。阮大头没想到郑有樟对这天下第一桩有如此感情,很是感动。他拉郑有樟说:“来,我俩在天下第一桩前留个影。”    三天后,阮大头打电话给郑有樟说:“啥话别说,你来把天下第一桩搬走吧。”    郑有樟去搬天下第一桩时,他特地沐浴焚香,极是虔诚,出屋进屋前,还点了鞭炮、放了高升呢。    当时人群中说啥的都有,有说“神经病”的;有说“作秀嘛”;有说“文人怪癖”的……    郑有樟一点不恼,他乐哈哈地说:“我全当补药吃。”

(原载《人民文学》2004年增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A. 郑有樟见了“天下第一桩”不言不语,不愿离去,阮大头得意地说要将树桩当作镇宅之宝:两人的反应为下文的情节做出铺垫。

B. 郑有樟命中缺木,才取名“有樟”,现在“天下第一桩”出现了,他决心要把它弄到手,说明他脑袋中封建迷信思想根深蒂固。

C. 郑有樟重金买来的水浒人物根雕,是浙江东阳一位老艺人雕刻的,不如“天下第一桩”历史悠久,因此阮大头没有看中,也不同意做出交换。

D. 小说记叙了郑有樟对“天下第一桩”的考证资料,既是表现“天下第一桩”的珍贵的文物价值,也表现了郑有樟的为人品性。

E. 小说围绕一件藏品“天下第一桩”展开,通过郑有樟向阮大头求取树桩的故事,表达了对人性的批判,表现了做人做事应诚心正意的主题。

2.小说中郑有樟是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3.有人认为文章结尾两段完全可以删除,你是否同意?请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写水石激荡、山谷震响的场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兴八首(其一)》借长江与塞上风景为喻,写时局动荡不安,国家命运暗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描写月亮作衬托的三个诗句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锦瑟》一诗的颈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内心的情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