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B...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B.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C.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D.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中的比喻修辞。选项中C项“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中“”借代美女,运用的是接待手法。 点睛:借代和借喻都用一事一物代替另一事物,形式上相似,容易相混,但它们是有区别的。 相同处:借代与借喻都有所代,借代是用借体代本体,借喻是用喻体代本体,本体都不出现。 不同处: 1、借代的借体是客观实际中的事物,这个事物与本体有关联构成借代的基础是借体和本体的相关性,它们中间没有比喻关系,重点在指称。借喻中的喻体与客观现实无关联,构成借喻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它是借中有喻,重点在"喻。 2、借代不能改为明喻或暗喻,借喻则可以改为明喻和暗喻。用构成明喻的办法就可以鉴别借代和借喻。把本体找出来,如果能加"象"构成明喻的,是借喻;反之就是借代。 3.、修辞效果不同。借喻重在形象美感,借代则靠相关联想来揭示事物的特征,以达到渲染气氛,将情感与形象融为一体的目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对联涉及的传统节日按一年中的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何处题诗酬锦句,有人送酒对黄花。

②叶脱疏桐秋正半,花开丛桂树齐香。

③禁火今年逢春早,飞花镇日为人忙。

④玉宇无尘一轮月,银花有焰万点灯。

A. ②④①③    B. ④③②①    C. ①②③④    D. ③④①②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云雾缭绕的南迦巴瓦峰,她神秘冷艳,不管游客如何翘首以待,也不轻易示人以真容。

B.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你应该抓住现在的青春年华,奋发向上,否则终将一事无成。

C. 可以看到,罔顾历史发展规律,维护极少数皇权阶层利益的人,终归被历史唾弃,正所谓“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D.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古今中外凡有建树的作家无不在炼字、炼句、炼意上呕心沥血,惨淡经营,尔后修成正果。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他最大的毛病就是缺乏知难而上的勇气,一碰到困难便裹足不前,退避三舍

B. 治学严谨的他写这本书决非率尔操觚者可比,因此科学性的错误是不会有的。

C. 他就是这个样子,每次说话都要把一件小事渲染成大事,危言危行,令人厌烦。

D. 新近加盟这家明星企业的他,才华出众,待人谦恭得体,处处让人刮目相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升入高中,同学们在紧张的学习中都会不同程度地经历一些事情,也会认识不少同学、老师。有什么事或什么人使你很有感触呢?选出让你感到印象深刻的人或事,表达你在新学期、新学校的体验。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要求:不得出现真实的学校名称和人物姓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苏步青的立体人生

吴志菲

1931 年,苏步青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研究生院,亲友、同学、老师纷纷来挽留他:“中国军阀混战,政局动荡,回去后吃苦不说,学术上的辉煌前程也要被断送。”苏步青却坚定地说:“我的祖国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不能袖手旁观。”苏步青毅然回国,投身于浙江大学数学系的创办。

正当浙大数学系开始出现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时,抗日战争爆发了。为了浙大师生的安全,为了浙大学子能在战乱中继续学习,不致荒废学业,浙江大学在竺可桢校长的率领下举校西迁。苏步青一家住在遵义湄潭朝贺寺的一间破庙里,过着jié据的生活。由于生活条件恶劣,苏步青的一个儿子出世不久,因营养不良而夭折。作为数学系主任的苏步青教授,上课也没有一件完好的衣服,经常穿着一件满是补丁的衣服上讲台。当他在黑板上画几何图形时,学生们对着他的背指指点点说:“看,苏先生衣服上的三角形、梯形、正方形,样样俱全,还有螺旋曲线!”为了生存,苏步青上街买了锄头、粪桶等工具,在朝贺寺前开出半亩荒地,种上蔬菜、红苕。每天下班,忙着浇水、施肥、灭虫,俨然一位菜农。由于他的精心管理,蔬菜长势良好,弥补了家庭粮食之不足。他在一篇回忆录中写道:“一谈到菜根香,我就想起了抗战时期随浙江大学‘流亡’到遵义附近的湄潭的情景来。那时一家八口在破庙安身,生活困难,吃地瓜蘸盐巴过日子,总算熬过来了。”

苏步青是世界级大数学家,一生专攻几何。他从国外回来后首创微分几何这门学科,填补了我国高校学科的一个空白,随后几十年,他在这个领域不断开拓创新,使这门学科走在了世界前沿,苏步青也因为“苏氏定理”“苏氏曲线”“苏氏锥面”等成就被誉为“东方第一几何学家”。

苏步青,70 余年的春风化雨,桃李满天下,栋梁架人间。他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一天夜里,一名叫熊全志的学生匆匆来到苏步青家里,怕第二天研讨班的报告过不了关特来请教,可他话音未落,苏步青就板起面孔训道:“你怎么不早点来?临时抱佛脚,还能有个好!”熊全志脸涨得通红,一声不吭,回到宿舍,熬了一个通xiāo,第二天论文终于过关了。熊全志后来到美国成了著名教授,40 多年后回国探望苏老,他不无深情地说:“当年多亏先生一顿痛骂,把我给骂醒了,否则我也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

苏步青对自己要求更严。微分几何是他的专长,教了几十年,烂熟于心,但他每教一遍,都要重新备课,一方面把国际研究新成果及时写入教案,另一方面听取学生意见,改进教法。他的板书一笔一画,整齐美观,讲课娓娓动听,饶有风趣,许多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枯燥的数字,一从他嘴里道出就变得生动形象,通俗易懂。1978 年暑假的一天,苏步青当年创立的科学研讨班在停了十多年后在复旦大学开始恢复活动。可是一连几天暴雨不停,大水猛涨,复旦校园内齐膝的积水茫茫一片,到会的青年师生都为此发愁。有人说:“这回苏老不会来了。”有人说:“他即使来恐怕也不会准时了。”正在大伙七嘴八舌、观望焦虑之时,一位老人高挽裤管,脚穿凉鞋,撑着一把雨伞出现在大家面前,四座唏嘘不已。76 岁的苏老抹去额头的雨水,向大家问了个好,看了看表正好8 点,与开会时间不差分毫。

几何寓真情,人生一卷诗。数学家苏步青,一生与诗结缘。从他的诗词中可以看到,热爱祖国、关心祖国命运,力求效力于振兴中华民族的事业,是苏先生漫长人生历程中的一个精神支柱。在抗日战争的八年离乱中,苏步青僻处西南小城,但他时时感慨的是:“画角声声催铁血,烽烟处处缺金瓯。”他念念不忘的是:“万里家乡隔战尘,江南烟雨梦归频。”苏步青是感情极为丰富之人,重亲情,重友谊,对周遭世界充满爱心。在他的诗词中,夫妻之爱,兄弟之情,朋友之谊,xuàn  rǎn出一片温馨。

1.根据文章内容,给下面拼音写汉字。

jié据          通 xiāo           xuàn   rǎn

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在浙大教学期间,作为数学系主任的苏步青,不仅穿着补丁衣服,还擅长田间劳作,表现出他对朴素生活的追求。

B. 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苏步青放弃了日本的生活以及辉煌的学术前程,不顾亲友的挽留回到中国,创办了浙江大学数学系。

C. 作为一位杰出的数学家,苏步青的感情也极为丰富,在诗歌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从他创作的诗词中我们看到了他重亲情、重友谊的品质。

D. 由于苏步青的严格要求和严谨教学,他的很多学生成就斐然,成了著名的数学家,熊全志就是其中的一个。

E. 本文运用朴实自然的语言叙述了苏步青人生的几个片段,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让读者看。

3.苏步青对自己有着严格的要求,这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4.本文的标题为“苏步青的立体人生”,为什么说苏步青的人生是立体的? 请简要分析。

5.苏步青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他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请选择你认为最关键的原因谈谈自己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