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很多人有收纳物品的习惯,...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很多人有收纳物品的习惯,即使用不上也要买来存放着,以备不时之需;收拾自己的物品时,不需要的或早已不用的物品也不会轻易舍弃,更何况还有长辈在耳边提醒“东西没坏就别扔”“这东西该留着”……于是,各种物品充满生活空间。     

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创作出一套通过日常的家居整理改善环境的“断舍离”整理术,“断”就是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舍”就是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离”即脱离对物品的执念。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的空间。     

你如何看待?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明确文体;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断舍离 断舍离何则?本性自然非矫励所得自己做不到的违背本性的为什么要去强迫呢!不如想想自己拥有什么而别人没有的。 拥有别人没有的,应因此感到骄傲和自豪,别人由而你不曾拥有的,应做到“则其善者而从之”。 古人屈原曾说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这句话意不在世上万物哥的其所,而在于物有所值,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拥有的人不一定是最好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才是生活的定数。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怎能不做到“过而能改”呀? 断舍离,断的是“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拾荒老人8年自费寄失物上千件,这是一位名叫邱胜华的老人的故事,老邱在拾荒的同时又为自己谋了一份差事“信徒”,只要捡到证件,他就认真的从中寻找失主的信息然后自己掏钱寄给失主,8年时间,他一共寄出了1000多封信,花费了2000多元的邮费。不因一文不名而放弃慈悲与善。 段舍离,断的是“时间和钱财”。却成就了人生间最大的慈悲与善良。 11岁的谢树华是一名孤儿,父母双双离世后,他便一直住在村里的寺庙里,虽然孤独、寂寥,但他不但聪明坚强,而且感恩,一有时间,他就会帮忙打扫寺庙,捐款箱里的香火钱,哪怕是一分一毫,他也从没拿过,他自强不息,勤奋好学,善良淳朴,穷而不贪,他有着最动人的人性力量。 断舍离,舍下心里的贫苦,获得精神上的自豪。 旧去来兮辞是园林派代表人陶渊明的一篇表达胸意的文章。“归来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即自以心为形像”。官场是黑暗的,污杂的对于本性自然的人来说,它便是深渊,但陶渊明及时醒悟,归隐田园,并没有使自己的身体被心二奴役,他不具有黑暗的心灵,但他拥有闲适自得的美好情怀,所以他是快乐的。 断舍离,舍的是阿谀奉承,得的是怡然自得。 断舍离未尝不是好事,适当来一次,会使你得到不曾拥有过的事,也让你明白,自己拥有的不一定是好的,乐观面对生活,笑看人生。 【解析】立意参考:(注意“无用”“不需要”两个关键词) 从材料的表层立意:(1)拒绝、舍弃不需要、无用的物品。①不买不需要的东西,处理掉没用的东西,就能让环境变得宽敞、清爽,也会由此改善心灵环境,从外在到内在,焕然一新。②通过实践断舍离,人们将清空环境,清空杂念,享受自由舒适的生活。③要敢于舍弃不需要、无用的物品。我们的周围有很多东西是我们不需要的,甚至是垃圾和废物,但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如何去处理它们,而是习惯了,麻痹了,环境变得拥挤,生活变得乏味。所以要敢于舍弃无用的物品。④舍弃不需要、无用的物品,是浪费的表现,缺少生活的忧患意识等。(2)脱离无用的物品的包围。①放弃无用的物质,以真正的需求为中心,而不是成为物质的奴隶。②不要过度迷恋或依赖物质,对物质的需求不可泛滥,要适可而止。(3)收纳自己不需要、不用的物品。①是对物品的价值的珍惜。②现在不需要的物品,不等于将来不需要,收纳它们,以备不时之需。③收纳自己不用的物品,环境变得拥挤,影响生活品质。(4)辩证的角度:①舍弃无用的东西,保留“需要、适合、舒服”的东西。②对无用的物品的态度,关键在人,是由人自己的价值观决定的。③尊重个人对无用的物品的态度和方式。 从含义的角度立意:(1)舍弃无用的物品,是释放精神负担。①扔掉看得见的东西,还要扔掉看不见的东西。从物品的断舍离上升到对耿耿于怀的过去、那些令你心酸的回忆、纠结不已的伤感等负面记忆的断舍离,解放心灵,找回生活的活力。②不考虑多余的事,思路就变得清晰,思想就会轻松。③断舍离能放下那些不需要背负着的思想包袱,让生活轻松愉悦。(2)收纳、储存无用的东西,是背负思想包袱。①储存无用的东西以备将来之需,是旧习惯、旧观念在作怪。②心中装着太多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或精神负担,就无法轻装上阵,影响自己的心情。(3)辩证的角度:随时清理心中的负面内容,保留积极的内容。 点睛:新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材料大意,找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度,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如本题,就属于“一事多因”的材料,可以分别从“断” “舍” “离”三个角度立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李大钊在解释“中华”之为“中”的时候,不仅①______________,“中者,宅中位正之谓也”;而且提出要在时间上深切体会“时中之旨”,“旷观世界之历史,古往今来,变迁何极!吾于当今岁之青春,画为中点”。也就是说,在②______________向度中,要以今天为起点,③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创造未来。这样一种充满理想又脚踏实地的“中国观”,应该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武汉城市形象标识以繁体“漢”字为设计创意点,融入篆书写法。左侧三点水呈人型交叉状,指代长江、汉水,寓意上善若水,                                                     ;下部形如琴之座,寓意支撑武汉腾飞之基。

①中部简化字体形成一个“中”字  ②右侧包括多个楚文化及武汉元素 

③寓意武汉处中国之中            ④上部为出图的楚国双联玉舞人造型 

⑤是中部崛起的中坚力量          ⑥武汉得水之先天

A. ②④①③⑥⑤    B. ②④③①⑤⑥    C. ⑥②④①③⑤    D. ⑥④①⑤③②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五水共治是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等五项。浙江的水资源还存着供需缺口大、结构矛盾突出、污染严重、有效利用率低,需要大力落实这一政策。

B. 《等着我》是央视打造的全国首个国家媒体寻人平台。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宝贝回家”创始人张宝艳,以及演艺界热心公益的人士赵忠祥、濮存昕等,都将参与节目录制。

C. 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社会制度与法制建设正在完善中,技术、法律和管理跟不上等原因,造成了食品安全问题屡现。

D. 儿童交通安全是家长们最为关注的,学龄前及中小学教育除了对儿童交通安全教育进行普及之外,不少社区也开设了生动的体验教育课程,以培养孩子在危险状态下的应变能力。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优秀的诗文作品清新自然,不落言筌,用朴实的语言、平常的事物创造出似浅而实深的意境,使读者在平淡的语句中体味作者的深意。

②我们在技术革新时遇到了一个大难题,大家提出了种种解决方案,可屡试不爽,多亏陈总指点,才渡过了难关。

③引导社会力量办教育是普通百姓难以作壁上观的事,它不仅关系到教育资源多元化的配置,也有利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④张教授对网络语言不仅不赞一词,反而苛评有加。他认为这不仅无助于学生语言素养的提高,而且对汉语的规范化发展极为不利。

⑤只见演员手中的折扇飞快闪动,一张张生动传神的戏剧脸谱稍纵即逝,川剧的变脸绝技赢得一片喝彩。

⑥弘一法师皈依佛门后,深恐掉入名利陷阱,他律己极严,自书“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偈句,其光风霁月的怀抱历历可见。

A. ①③⑥    B. ①②⑤    C. ③④⑥    D. ②④⑤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剥琢  冼马  没镞  锱铢必较    B. 倒涎  凑泊  峰极  自鸣得意

C. 寒砧  蕴籍  绵密  轻鸢剪掠    D. 征戍  迢远  窸窣  套语烂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