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优秀的诗文作品清新自然,不落...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优秀的诗文作品清新自然,不落言筌,用朴实的语言、平常的事物创造出似浅而实深的意境,使读者在平淡的语句中体味作者的深意。

②我们在技术革新时遇到了一个大难题,大家提出了种种解决方案,可屡试不爽,多亏陈总指点,才渡过了难关。

③引导社会力量办教育是普通百姓难以作壁上观的事,它不仅关系到教育资源多元化的配置,也有利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④张教授对网络语言不仅不赞一词,反而苛评有加。他认为这不仅无助于学生语言素养的提高,而且对汉语的规范化发展极为不利。

⑤只见演员手中的折扇飞快闪动,一张张生动传神的戏剧脸谱稍纵即逝,川剧的变脸绝技赢得一片喝彩。

⑥弘一法师皈依佛门后,深恐掉入名利陷阱,他律己极严,自书“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偈句,其光风霁月的怀抱历历可见。

A. ①③⑥    B. ①②⑤    C. ③④⑥    D. ②④⑤

 

A 【解析】试题分析:①不落言筌: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通俗地说就是没有刻意地用华丽词藻和修辞手法修饰文章,却给人很好、出彩、舒服清新的感觉;②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爽:差错的意思。易误解为“没有成功”;③作壁上观:比喻置身事外,袖手旁观; ④不赞一词:指文章写得完美,别人不能再添一词一语;现也指一言不发。此处望文生义;⑤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流逝。这里使用对象不对。⑥光风霁月: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象,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坦白的心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剥琢  冼马  没镞  锱铢必较    B. 倒涎  凑泊  峰极  自鸣得意

C. 寒砧  蕴籍  绵密  轻鸢剪掠    D. 征戍  迢远  窸窣  套语烂调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滕王阁序》中表现南昌百姓富庶繁华,水上交通繁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去来兮辞》中表示要顺遂死生,听其自然,乐天知命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陈情表》中李密用对偶句形象表现自己幼年家门内外寂寞孤独惨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

杨万里

我来秋浦正逢秋,梦里重来似旧游。

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

谪仙狂饮颠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楼。

问着州民浑不识,齐山依旧俯寒流。

1.下列对诗歌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 诗题中的“九日”与“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一词描述的是同一个节日,古人喜在此佳节登高远望,啸咏骋怀。

B. 本诗首联点明来秋浦(即池州)的时间和自己对这里的向往,以实为梦,以新游为旧游,写出对此地的亲切感情。

C. 颈联中,“谪仙”诗风豪放,“小杜”放荡不羁;前者写出过“直挂云帆济沧海”“风雨不动安如山”等名句。

D. 颔联“风月不供诗酒债”,风月,指自然景物,作者意指留恋山水、纵情美酒会让人消磨意志,不思进取。

E. 诗人登临杜牧曾登高之处,运用拟人、用典等手法,既详细描绘了池州的美好风光,又表达了对先贤的景仰与追思。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燕达,字逢辰,开封人。为儿时,与侪辈戏,辄为军陈行列状,长老异之。既长,容体魁梧,善骑射。以材武隶禁籍,授内殿崇班,为延州巡检,戍怀宁砦。夏人三万骑薄城,战竟日不决,达所部止五百人,跃马奋击,所向披靡。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走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神宗以达孤军遇敌,所全亦不为少,累迁西上阁门使、领英州刺史,为秦凤副总管。讨破河州羌,遂降木征。迁东上阁门使、副都总管,真拜忠州刺史、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郭逵招讨安南,为行营马步军副都总管。入辞,神宗谕之曰:“卿名位已重,不必亲矢石,第激勉将士可也。”达顿首谢曰:“臣得凭威灵灭贼,虽死何惮!”初度岭,闻前锋遇敌苦战,欲往援,偏校有言当先为家计然后进者,达曰:“彼战已危,讵忍为自全计。”下令敢言安营者斩。乃卷甲趋之,士皆自奋,传呼太尉来,蛮惊溃,即定广源。师次富良江,蛮舣斗船于南岸,欲战不得,达默计曰:“兵法致人而不致于人,吾示之以虚,彼必来战。”已而蛮果来,击之,大败,乃请降。师还,拜荣州防御使。以主帅得罪而独蒙赏,乞同责,不听。

元丰中,迁金州观察使,加步军都虞候,改马军,超授副都指挥使。以训阅精整,除一子阁门祗候。数被诏奖,进殿前副都指挥使、武康军节度使。哲宗立,迁为使,徙节武信。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毅敏。

达起行伍,喜读书,神宗以其忠实可任,每燕见,未尝不从容。尝问:“用兵当何先?”对曰:“莫如爱。”帝曰:“威克厥爱可乎?”达曰:“威非不用,要以爱为先耳。”帝善之。

(选自《宋史·燕达传》)

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也/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

B. 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也/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

C. 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也/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

D. 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也/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

2.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区,即京城、国都,后来指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中国”意外的地方则称为“四夷”。

B. “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6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C. 顿首指磕头,是古时候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

D. 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燕达素喜行伍,英武挺拔。他自幼喜爱军事游戏,即使与同辈玩耍,也将他们编排成军阵行列;长大以后,体格健壮,擅长骑射。

B. 燕达英勇善战,作风顽强。西夏人来犯,他率兵出击,多次凯旋;即使后来遭遇伏击,损失颇重,也因奋勇作战,未被神宗怪罪。

C. 燕达宅心仁厚,谦逊退让。前锋遇敌苦战,他不顾部下反对,亲自率兵,轻装救援;主帅获罪,他甘愿同受责罚,没有独自接受恩赐。

D. 燕达文武兼修,用兵以爱。燕达征战之余,爱好读书;神宗曾经询问他用兵的要领,他主张以爱为先,博得了神宗的赞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神宗谕之曰:“卿名位已重,不必亲矢石,第激勉将士可也。”

(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3)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白米粥

江泽涵

太阳刚露了脸,风中还夹着霜露的清冷。“大阿弟,咱快些走哦。”安乙一边催,一边提围巾往脸庞遮。

“哟,这谁哩?”路人这样问。我说一个亲戚,到山上逛风景去。

安乙八年前走的,对这里已模糊了,而他们也早将她的声影淡忘了。她是昨天夜里回的,娘家人走的走搬的搬,就到了我家,她称我奶奶作表叔婆。

“小叔婆,他们搬哪儿了,您就带我去……”安乙苦苦求着。奶奶一心软就答应了,只交代我千万盯紧了。

沿溪而上,见到两株近二丈高的大梧桐,从中间穿过,一路向北。

我听得安乙的呼吸越来越不顺了。没一会儿,就到了一座蓝色瓷砖的大院子前,是两幢气派的三层楼,在乡下也算富了。安乙可能做梦都没想到。

大门是敞着的,因为姐夫每日差不多就在这时出门的。姐夫?就是安乙的丈夫,以前的丈夫。

安乙至今风姿绰约,何况当时?她怀有大志向,嫁给姐夫都快屈死了。姐夫呀,钱、文化、相貌,一样都没有,只山坳里两间瓦房和二亩薄田,仅靠种菜……

“这么香啊……”安乙叫出了声,就是说不上来。

香气一缕接一缕的,越来越浓郁,“呀,是白米粥。”我没有说出口。

安乙一把将我拉到了另一堵墙后面。一个女人走了出来,“哗啦”——扇子撑开了,扇子舞,一进一退,一颦一笑。女人叫阿萍,与安乙与我都有些亲,也是我姐辈的。正因此,我至今还称这家男主人作姐夫。

安乙当年想尽法子,劝姐夫卖房卖田,到城里去。姐夫不是不上进,他权衡过,除了种菜,再无一技,这法混不得,否则,连个退路都没了,他相信种菜也能种出名堂来的。

安乙心一横,抛下刚满周岁的儿子,一个人走了。姐夫起先疯了似的,进城找了一个月,也没一点音信。半年后吧,安乙回来了,还带了个男人,是来和姐夫办离婚手续的。

姐夫想明白了,该放手时就放手。又过了大半年,姐夫和阿萍好上了,奶奶做媒,把事办了,日子又过起来了。

姐夫种菜真就种出了名堂,菜是顶好的,销量也顶大,三年就在这儿造了新房。后来学会了机械化种植,就承包了二十亩地,如今在城里也置了一套房子。

阿萍生了一个儿子,也视安乙的儿子如己出,当然瞒着生母的事。她一面养孩子,一面操持家务,有时还带着孩子去田里帮忙,真个没日没夜的忙,颈椎脊椎就是在那时落下病根的。

阿萍去年生日,姐夫当着族人的面发誓:“你陪我挨过了最难挨的日子,我永远不会背弃!”羞得阿萍遮脸不及,这该是姐夫说过的最浪漫的话了吧。

这些都听奶奶说的。昨晚我也听到一些。

安乙进城后,那日子也难,跟过两个男人,攒了点小钱就自己做,四年前嫁了一个款儿,过上了梦想中的生活。近两年,男人生意越做越好,在外面也有了女人,不过对安乙没影响,照样过着自己的日子,就是心里有些莫名的空荡。

“快停……来润润胃……”姐夫的声音飘了出来。

“白……米粥……”安乙的身子颤了一下。

姐夫做菜不行,熬粥的功力老道。我尝过几回,稠稀恰到好处,米粒晶莹剔透,泛着一层白珍珠一样的光,一勺猪油,少许葱花,香美得哟…… 安乙的喉咙似在发哽,再看,眼里已噙了泪花。听奶奶说,姐夫当年也每早为安乙熬粥的。有一日,安乙就手一扬,掀翻了碗:“我喝够了,有种就给我做燕窝粥!”

阿萍收起扇子,在石凳落座,一勺一勺吃起来。姐夫自己不吃,也不怎么说话,就坐在旁边笑眯眯地看着。

“妈妈……妈妈……”大儿子领着小儿子跑出来。

“来来……”阿萍舀了满满一勺。

大儿子张大了嘴,小儿子也张大了嘴,还抢到哥哥前头来。

阿萍手一收:“哥哥先来。”

小儿子有些委屈,还是乖乖收起嘴,在旁等着,笑眯眯看着哥哥吃下,“轮到我啦!”大儿子也笑眯眯看着第二勺送进了弟弟的嘴里。

四个人都在笑,笑声不大,却像水一样,在院子里千回百转。 “我的儿子啊……”安乙两次想冲进去,都被我死死拉住了。她的嘴唇嗫嚅着,终是没说出话,身子一斜,若不是我及时扶住,就倒地上了。

笑声还没了,安乙支直了身子,“走吧……”她的泪水忍不住地肆虐。

安乙的生活不愁一切,但我能明白,她很渴望每天能拥有这样一个早晨。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段通过安乙的语言和动作,表现出她的迫切心情,也表现出她对曾经婚姻生活的眷念。

B. 本文结构可谓匠心独运,故事中藏有故事,其中借助安乙视角写“姐夫”当下的生活,更是耐人寻味。

C. 作品中的“我”,不仅是故事的见证人,能增强故事的真实感,更能贯通情节始末,成为情节发展的有力推动者。

D. 本文通过姐夫当下的幸福生活和安乙眼下的缺陷生活相对比,表达了婚姻生活应有情感基础的主旨。

2.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请简要分析姐夫的形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