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陆谷孙的词典人生 单调烦琐、繁重艰辛,还容不得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陆谷孙的词典人生

单调烦琐、繁重艰辛,还容不得一丝差错,这就是词典编纂。而正是在这个少人喝彩的领域中,陆谷孙先生投入40余年,只做了一件事——与时间赛跑编词典。

陆谷孙1940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余姚。17岁时他考入复旦大学外文系,硕士毕业后分配留校。1970年,陆谷孙被“发配”去编词典,之后他参与了《英汉大词典》筹备和编写全过程。编词典的冷板凳太难坐,陆陆续续,最初关在一起编《英汉大词典》的人,高考、考研、出国,几乎走光。唯有陆谷孙把板凳坐穿,且坐出了滋味。1986年陆谷孙出任《英汉大词典》主编,承诺“一不出国,二不兼课,三不另外写书”,全身心投入,其中甘苦难对人言。1991年,《英汉大词典》大功告成,陆谷孙幽默地表示,自己终于得以“痛快地睡了一觉”。1500万字的《英汉大辞典》,是中国学人独立研编的第一部大型综合性英汉词典,更被列为联合国必备工具书。

考虑到全球兴起“中国热”更需要汉英字典,陆谷孙又在2000年“自讨苦吃”开始编纂《中华汉英大词典》。陆谷孙说:“编词典就像做厨子,受不了做饭做菜的热气,就不要轻易进词典编纂的厨房。”这种劳心劳力的活,评职称时却不能算作成果,浮躁、逐利者避而远之,他却沉浸其中。没有专业团队,参编人员全部是兼职,直到2015年这部辞典才告完成。《中华汉英大词典》内容兼收并蓄,例证亦庄亦谐,从中医穴位到阴阳八卦都以英文详尽诠释。学界认为,它深度打通中英两种文化。

编词典,是窥一斑而见全豹,处处可见文化态度和价值观。陆谷孙既是英语痴人,深爱莎士比亚,是外国文学的知音,却也为中华传统文化醉心,要求学生热爱母语。他编纂的《中华汉英大辞典》“简繁兼顾”,目的是“希望通过英语,让两岸三地的文化身份慢慢趋同。”他编词典,态度民主、包容并蓄,尽量不用一锤定音式的单一答案,而是把众多实例收录其中,让人感受深刻词语的色彩斑斓。陆谷孙说,语言是大众使用的,编词典没有权威,没有围墙,“编者也是读者和使用者,使用者也是编者”。但他也态度鲜明,拒绝让词典成为“网民的涂鸦场”,“小鲜肉”“直男癌”等侮辱性词语,他坚决不收。

陆谷孙说,翻译令他想起“抵达”,从一种文字出发,去“抵达”另一种文字的彼岸。陆谷孙的学生说,先生内心深处的治学理想,是从另一种文化抵达中华文化,擦去中华传统文化上的灰尘,让它们重光,映照世界。

一次,在接受电视台拍摄之后,陆谷孙先生淡然拒绝了“泰斗”和“大师”的美誉。他的一生,不当挂名编委白拿稿费,不出席商业活动和荣誉颁奖礼,宁可幽居陋室,琢磨中英互译的美妙。

除了皓首穷经地编纂词典,陆谷孙先生最为享受的身份是“教书匠”。在复旦,陆谷孙是著名的英语系“老神仙”,这不仅指他的学问之深、辈分之高,更指先生的性格风骨。他又是一个非常渊博、有趣的人,毫无学究气和词典式的“枯燥”。复旦大学数千名研究生评选“十大杰出教授”,陆谷孙以最高分列榜首。每逢他上课讲莎士比亚,四面八方赶来的学生如同盛会。

当时代很浮躁的时候,先生始终保持着内心的宁静,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知道自己的文化担当与使命。对这样的精神贵族,最好的写照,便是哈姆莱特的“身虽囿核桃,心为无限王”。

(选自《新华每日电讯》,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陆谷孙把编词典比作做厨子,是因为这项工作费时费力,需要下苦功夫;对于这项一般人难以长久坚持的工作,他乐在其中。

B. 陆谷孙淡泊名利,编词典在评职称时不能算成果,他却全身心投入,并且拒绝“泰斗”和“大师”等美誉,不出席商业活动和荣誉颁奖礼。

C. 陆谷孙不仅学养深厚,而且有一颗赤子之心,他虽痴爱英语,但要求学生热爱母语,希望他们从另一种文化抵达中华文化。

D. 陆谷孙编纂词典但毫无词典式的“枯燥”,他在教学上非常渊博而又有趣,因此被复旦研究生评选为学校“十大杰出教授”之首。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词典编纂工作枯燥、繁重,且要求十分细致,而陆谷孙一做就是40多年,他把词典编纂当成了自己一生的事业。

B. 陆谷孙主持的《英汉大辞典》的筹备和编写工作,在编写过程中有很多人离开,而他一直坚守,到1991年大功告成。

C. 陆谷孙编纂《中华汉英大辞典》的一个目的是让更多外国人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他在编写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文化思想。

D. 陆谷孙在编写《中华汉英大辞典》时,主张包容并蓄,尽可能详细地收录实例,但他也坚决拒绝收录网络语言。

E. 陆谷孙编纂词典的态度是开放的,比如他主张“简繁兼顾”,认为编词典“没有围墙”,他编写的词典被认为深度打通了中英文化。

3.作者在文末用《哈姆雷特》中的名言“身虽囿核桃,心为无限王”来评价陆谷孙,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1.C 2.BD 3.①对“身虽囿核桃”的理【解析】 陆谷孙长期全身心投入到词典编纂工作之中,心无旁骛,长达40余年,对于很多人来说,他的世界似乎很狭窄。②对“心为无限王”的理【解析】 陆谷孙热爱词典编纂这份工作,品尝到了潜心研修的乐趣,虽幽居却能感受中英互译的美妙,形成了自己的编纂思想,开拓了精神的无限空间。③这是对陆谷孙先生醉心学术,治学有恒的高度评价。 【解析】 1.试题分析:C.曲解文意,“从另一种文化抵达中华文化”不是陆谷孙对学生的希望,而是学生对陆谷孙治学理想的概括。 2.试题分析:B.“陆谷孙主持《英汉大辞典》的筹备和编写工作”错误,1986年陆谷孙才出任《英汉大词典》主编,前期只是参与。D.“坚决拒绝收录网络语言”表述不准确,他是“拒绝让词典成为‘网民的涂鸦场’”,拒绝收录“侮辱性词语”。 3.试题分析:首先要准确理解“身虽囿核桃,心为无限王”这句话的意思——工作的舞台虽然不大,生活的圈子也很窄,但理想追求很高远,思想境界很无限。然后再从文中找出作者相应的描写、传主具体的行为来论证这一评价。 点睛:本题实质是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需要通过阅读梳理出主要事件。从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来把握其形象。这类题目通常要注意筛选出文章的主要信息归纳出观点,并举出文中的具体例子加以分析论证。如本题,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心无旁骛,因而工作生活圈子较小,表明陆谷孙“身虽囿核桃”;但自己的工作中找到人生的乐趣,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开拓了无限的精神空间,则能表明他“心为无限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中国文学史的本与末

刘 娟

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指出用近代的文学眼光来看,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其本意为嘲讽新月派与创造社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孰料有人据此提出魏晋文学自觉说。中国古代文学自产生就自觉担负起传承道义的社会教化重任,魏晋文学自觉说乃至文学的自觉并不适宜用来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虽然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新的文体也不断涌现,但正如曹丕《典论·论文》所说:文本同而末异。言志载道的传统是,具体文体和文辞的变化是。根本点并没有发生过动摇。近代以前,中国文人的主要学习及研究对象是经史、诸子、辞赋等-著作,但20世纪以来,中国受西方文学观念尤其是19世纪初法国女作家斯达尔夫人《论文学》的影响,认为文学的特质为抒情性、形象性与典型性。照此标准,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如六经、诸子就不是文学,至多含有文学因素,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更侧重符合西洋近代文学分类的诗歌、小说、戏曲等文学种类的研究,这种现象限制了学者研究的范围,破坏了中国文学历时三千年的完整性和包容道统价值的深刻性。这种典型的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学观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及其价值的否定。探讨中国文学史,不能背离与古代文学共生共长的学术传统。更不能失去对传统的敬畏。若将六经、诸子等以原道载道为价值追求、引导社会向善为终极目标的著作从中国文学史中剥离,中国文学将失去自身特色,中国文学研究将不具有完整性。

在斯达尔夫人《论文学》之前的欧洲,文学观念也包含了修辞学、诗歌、历史、哲学和宗教等复杂内容,并非仅限于在虚构意义上。斯达尔夫人的文学观既不适用于中国古代文学,也不能涵盖18世纪以前的西方文学。有学者提出要兼容并包,汇通中西,但我们的兼容并包,应有选择性,汇通中西应坚持立足中国文学本位。有责任的当代学人并非一味排斥西方文学观念,而是在披沙拣金、去粗取精的过程之后,借鉴吸收其中契合中国实际的文学观念。

魏晋文学自觉说者多以曹丕《典论·论文》之诗赋欲丽为据,认为魏晋时期文学从政治、教化和社会责任感的束缚中挣脱,重视表现个人情感。对艺术审美性有了自觉追求。事实上文学的自觉这一概念并不适合中国文学的实际状况,中国文学自产生起就有自身的审美标准与价值追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言说目的很明确,即言志载道;二是先秦文学已对文辞之类有深刻认识并自觉追求。《文心雕龙·宗经》说六经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的叙述特点,说的就是六经的审美价值。《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引孔子之言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钱基博《中国文学史》说孔子以前,有言有文,直言者谓之言,修辞者谓之文,足见孔子之前中国文学已有建言修辞的良好传统。

中国古代文学包括魏晋南北朝文学从未有过为艺术而艺术的时代,曹丕对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评价与《左传》所载的三不朽思想一致,都表达了建功立业、名垂后世的终极人生理想。陆机《文赋》最早系统地探讨文学创作的问题,他将文学的根本目的归结到载道教化一途。

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绝大多数时代的绝大部分文人都能始终将明德、载道与经世致用作为首要目的,这一社会价值被历代作者和读者共同认可。研究中国文学史,描述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就不能否定中国文学发展演变的这个根本特征。

(有删改)

1.

A. 中国古代文学就产生就自觉担负起传承道义的社会教化重任,用魏晋文学自觉说乃至文学的自觉等来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就忽视了中国文学的

B. 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虽然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新的文体也不断涌现,但根本点并没有发生过动摇:言志载道的传统是,具体文体和文辞的变化是

C. 研究中国文学史,不能将六经、诸子等以原道载道为价值追求、引导社会向善为终极目标的著作排除在外,否则中国文学将失去自身特色,中国文学研究将不具有完整性。

D. 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除了魏晋时期文学从政治、教化和社会责任感的束缚中挣脱出来,绝大多数时代的绝大部分文人都能始终将明德、载道与经世致用作为首要目的。

2.

A. 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要坚持自己的标准,不能用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学观来否定中国古代文学及其价值。

B. 20世纪以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受西方文学观念影响,更侧重于研究具有抒情性、形象性与典型性的诗歌、小说、戏曲等文学种类。

C. 在学习、借鉴西方的文学观念时,只要坚持兼容并包,汇通中西的原则,就能保持中国文学的自身特色和完整性。

D. 研究中国文学史,不能背离古代文学生长的学术传统,不能失去对传统的敬畏,不能否定中国文学发展演变的根本特征。

3.

A. 新月派与创造社受西方文学观念的影响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没有立足中国文学本位.破坏了中国文学历时三千年的完整性和包容道统价值的深刻性。

B. 近代以前,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包含经史、诸子、辞赋等著作,这和19世纪之前的欧洲的文学也包含了修辞学、诗歌、历史、哲学和宗教等复杂内容,有相似之处。

C.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体现了中国文学对文辞之美有深刻认识和自觉追求;“‘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体现了中国文学言志载道的价值追求。

D. 曹丕对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评价与《左传》所载的三不朽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学包括魏晋南北朝文学从未有过为艺术而艺术时代的一个明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小刘是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求职时,有三家公司都向他发出了邀请,他对三家公司也都十分满意。甲公司实力雄厚,有顶尖的技术骨干,对自己将来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帮助,且工资待遇好;乙公司刚起步,岗位很适合自己,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在这里能有很大的自我发展、提升空间;丙公司离家较近,方便照顾自己年迈多病的父母,但公司在实力、前景等方面不如前两个公司。

作为好朋友 ,你认为小刘应该选择哪家公司?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服装品牌状况示意图,请根据图表变化情况,完成下面一段文字中相关内容。

从“流行效力”看,精品品牌是一条 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8个字),始终保持在同一高度,流行效力持久;仿冒品牌效力直线__________(不超过15个字);流行品牌是圆滑的弧线,________(不超过25个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改变,传统节日的形式可能也会改变,但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不能忘记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涵。过中秋节,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可能不会再自制月饼;过春节,可能不会再蒸年糕……但_____________________ ,吃顿饭,聊聊天,尽享团聚的快乐,却是可以做到的,那样我们也就回归了佳节的本质和传统。因此,不管你平时多么忙,在中秋节、春节等团聚的日子里,_________________!陪年迈的父母说说话,给年幼的孩子讲个故事,帮辛劳的妻子做顿饭,这些比任何高级的礼品都珍贵,也比任何过节方式都更有意义。星期三,校团总支召开座谈会,到会的15名与会者,就共青团员如何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提起艰苦岁月和付出的牺牲,屠呦呦一直没有抱怨,反倒是充满怀恋。一位科学家的伟大人格,就这么悄然绽放。从事科学是十分辛苦的,要有信仰有毅力,但也永远不要忽视环境的影响。身在一个好的社会环境和学术环境之中,科学家们浑身充满力量;相反,                 。而且,科学研究充满着魅力也充满着偶然,有的科学家终其一生,只是证明了“此路不通”,而有些科学家则是幸运地站到了苹果树下。这就更需要一个多元化的支持和评价机制,让每一位科学家在温暖中前行。

A. 虽然身在一个好的社会环境和学术环境之中,有的科学家也会没有力量

B. 只要学术环境和社会环境不好,就肯定会对科学家们产生影响

C. 一个不好的学术环境和社会环境,难免会对科学家们产生影响

D. 一个不好的社会环境和学术环境,难免会对科学家们产生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