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张震将军的乡情 凌 辉 张震将军对老区和故乡情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张震将军的乡情

凌 辉

    张震将军对老区和故乡情有独钟。他骨子里流淌着老区人民抚育他保护他支撑他成长的血浆,好几次他死里获生,就是因为老区的战友和人民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挽救了他。他常说:“没有共产党,没有老区人民,就没有我的今天。”“我的命是党和人民给的。”

    报恩重在行动。张震68年的军旅生涯,以他尽心尽职,呕心沥血的实际行动,天天在报恩,为党和人民尽了赤子之心。离休后,他仍在“报恩”。

走访老区,悼念先烈。1999年3月,张震不顾85岁高龄轻车简行,回到中央苏区,重访了当年老战场和当地老赤卫队员和老百姓,在兴国城东上下榭(今于都县银坑镇上谢村),与群众亲切交谈当年打仗的情景。在去富田时,正碰上下大雨,当地群众冒雨迎接他,这使张震很感动。1931年5月5日,在第二次反“围剿”中,张震所在红1团直插富田敌军侧后,他带一个排率先冲入敌阵,身中敌弹,差点“革命到底了”,这是他第一次负伤,幸亏号兵吴榜全及时赶到把他从水中扶到田坎上,及时包扎,才救了他一命。吴榜全后来在一次战斗中牺牲了。张震重访此地,正是为缅怀救他的战友而来。他激动地对随行人员和当地群众说:“战争年代就这样,同一战壕的战友,生死与共,情重如山。”张震日夜兼程于 1999年 5月去到安徽宿县盛圩子,凭吊当年抗日时掩护他们突围而英勇牺牲的战友们。在一座座黄土堆成的烈士墓前深深鞠躬,并与夫人马龄松次子连阳临时凑了4000元钱,请地方政府在烈士墓前各立一块石碑,写上烈士的名字。不知姓名的,就刻上“无名烈士碑”5个字。

张震每到一地,总要考察当地民生状况,了解群众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老区烈士后代和扶贫开发的情况,他都一一记在小本本上,当地政府能解决的,他找当地政府领导帮助解决,不能解决的他逐级向上面反映,写成书面报告,请省市和中央有关单位研究解决。他还特别强调要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等不靠;强调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开放力度,自主创新,闯出一片新天地。

    无私奉献,支援老区建设。百年大计,重在教育。1992年7月,张震在百忙之中,亲笔致信母校——平江县维夏中学,向母校师生问好,勉励老师和同学们继承革命传统,弘扬当年学校创办人——方维夏烈士的办学精神,并捐赠私人藏书358册。1997年,他将这所革命摇篮维夏中学的历史与现状向中央军委报告,经军委批准,维夏中学被列入“八一希望学校”,江泽民总书记亲笔为“八一希望学校”题写匾额,军委还捐款30万元援建该校实验综合教学大楼。2000年,张震全家又拿出个人积蓄的30万元捐建“长寿图书馆”,并赠方正电脑两台;2001年又捐赠图书7932册,价值92400余元。2005年再次捐赠他的回忆录5套。特别是他还携夫人和子女到母校视察,抱拳向老师和新校友致意,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给母校师生以很大的鼓舞和鞭策。如今这所百年名校正阔步前进,跨入省市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示范)学校先进行列,源源不断地为国家培养和输送有用人才。

    张震不但对母校很关心,而且还亲笔为平江第一中学、第二中学题词,给全县师生以很大激励。

    2006年,他又为遵义市后坝修建一座长征希望小学捐资20万元。

    张震对老区建设非常重视,2000年5月4日,他亲笔为平江老区题词:“发扬老区传统,建设新的平江”。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他就为修建长寿镇公路捐款10万元,为修建平伍公路捐资1万元,不让声张,还将自己珍藏的多件文物无偿捐献给国家军队和地方博物馆。粗略估计,张震无偿捐献给老区建设和资助希望学校及烈士后代的钱总数不下百万,而他一生清正廉洁,纯靠工资收入,个人的积蓄无多,只好向子女开口,老头子发了话,儿女们都照办,慷慨解囊相助,一家人凑集起来,这才有了上述的捐款。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张震将军,老区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您。

(选自《岳阳日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张震(1914-2015),湖南平江县长寿镇人,一生历经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

②张震将军最吉一方印章,上刻:“普通一兵”。张震一家是个幸福的大家庭,生有四子一女。为使子女们真正感受红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张震将军还让儿女们分批到革命老区体验生活。正是这样的亲身示范和家风教育下,张震将军一门出六将。(摘自《百岁上将张震传奇一生成历史永恒》)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________

A.战争年代,事务繁忙,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回报国家、人民,所以,和平的代,张震将军呕心沥血,加倍回报。

B.战争让张震将军失去了战友,也让他从中懂得了回报国家、战友、人民的道理,他的一言一行无不在实践这一道理。

C.张震将军不忘故乡的发展,在故乡考察时,他认真询问,并把困难情况记录下来,请各级政府帮助解决百姓实际困难。

D.张震将军关心教育,他不仅以各种形式关心、关注故乡教育的发展,而且还为其他老区积极捐款,修建希望小学。

E.张震将军的言行感染教育了子女,他们以父亲为楷模,集体陪父亲走访老区,走访故乡,为老区和故乡主动捐款。

(2)文章第一段写了张震将军对老区人民的特殊感情,作者写这段的意图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文中说张震“68年的军旅生涯,以他尽心尽职,呕心沥血的实际行动,天天在报恩”,他的报恩行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4)文末说“张震将军,老区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您”,张震将军有哪些突出的思想品质值得人们永远牢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1)A项意思与原文第二段说他68年的军旅生涯中天天在报恩的意思不符。C项表述正解,但与原文 比,意思范围缩小了,原文说他每到一地询问百姓生活情况,不仅仅是在故乡才这样。E“集体陪父亲走访老区、走访故乡”理解错误,材料中张震将军是分批让儿女们下去走访的;主动捐款的理解也错误,原文是张震将军个人拿不出更多的存款捐助时,开口向儿女们要,儿女们一一照办。 (2)紧扣题目中的乡情,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领起下文内容;2.表现张震将军对故乡具有浓厚感情的特点,揭示他对故乡有感情的原因;3.奠定全文的情感基调,表达作者对张震将军不忘故乡之情的赞美。 (3)①多次走访老区,不忘当年战友,悼念先烈,自费为烈士立碑;②关注百姓生存状况,解决百姓生活困难。③无私奉献,支援老区建设,尤其关心教育,帮助故乡修建道路。 ⑷①作为离乡多年的游子,始终有一股造福乡里的浓浓乡情,关注故乡的发展;②做为一名老战士,始终保持优良传统,严格要求自己,艰苦朴素。③作为一名父亲,严格要救济子女,把子女培养成爱国爱人民的优秀人才;④他有一颗报恩之心,坚持以实际行动回报有恩于他的国家、集体和个人。(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信息概括。A项意思与原文第二段说他68年的军旅生涯中天天在报恩的意思不符。C项表述正解,但与原文 比,意思范围缩小了,原文说他每到一地询问百姓生活情况,不仅仅是在故乡才这样。E“集体陪父亲走访老区、走访故乡”理解错误,材料中张震将军是分批让儿女们下去走访的;主动捐款的理解也错误,原文是张震将军个人拿不出更多的存款捐助时,开口向儿女们要,儿女们一一照办。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安排的作用。开头交代张震将军对老区人民的特殊感情的作用,内容上现张震将军对故乡具有浓厚感情的特点,揭示他对故乡有感情的原因。结构上紧扣题目中的乡情,领起下文内容。 点睛:分析时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开头主要是引起下文、铺垫,中间主要是推动情节发展,结尾主要是照应标题、开头和深化或升华主旨。 (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信息筛选。他的报恩行动的体现,多次走访老区;关注百姓生存状况,解决百姓生活困难;无私奉献,支援老区建设等。本题比较简单。 (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首先立足文本,分析张震将军值得人们永远牢记突出的思想品质,然后谈自己的理解。如做为一名老战士,始终保持优良传统,严格要求自己,艰苦朴素。作为一名父亲,严格要救济子女,把子女培养成爱国爱人民的优秀人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千层底

李佩甫

见他娘有男人,却过的是没有男人的日子。

男人当年推着独轮车去禹县送草药,说是七日方回。走时还捎了土坯,俗称“娘娘土”,路上喝茶时捻一块土沫放在碗里,消灾。可他一去没回来,后来有人说他被动路的劫了,也有的说他被当兵的抓了,再后就有人说他去了台湾。兵慌马乱的,谁也说不清,都说人没死。   

人没死就不算寡妇。

    新媳妇守空房是很愁人的,好在有了见儿。开初,娃儿小,上有老人,下有娃儿伴着,也不觉得太苦。就日日盼着。夜里醒来,听见门响,就以为是男人回来了。匆匆开了门,大月明地儿,风凉凉的,树影婆姿心里一寒,有泪。开了几次门,不见人,亲亲娃儿,就又睡了。

    娃儿一点一点长,慢慢能叫娘了,离身了。白日好说,有活儿忙着,夜里空落落的,难熬。那日子像磨一样,推着推着,就推不动了。就想,小孩嘴里吐实话,问问娃儿吧。就把娃儿叫过来,问:

    “娃,你爹啥时能回来?”

    娃儿没见过爹,娃儿愣愣的。

    娘就说:“你说个数?”

    娃儿看看娘,就说个数,娃儿说:“三。”

    娘先是一喜,觉得日子并不多。尔后就不语了,觉得这不是个好数,是个不吉利数,不是成双成对的数,娘的脸沉了,过一会儿,娘又问:“娃,你再说个数?”

    娃儿再看看娘,看了很久,说:“三。”

    娘叹口气,眼里泪花花的,转过脸去了。娘还是不甘心,忽又转过脸来,擦擦眼里的泪,直视着娃儿,说:

    “娃,你再说个数!”

    “三!”

    娘就琢磨这个“三”。想想,又觉得是个好数。爹、娘、儿,加起来不就是三吗?再说,儿说了三回三,三三见九,九九归一,那是一定回来了。娘又喜了,喜得心里扑咚扑咚乱跳。往下,她又想,是三天?还是三年?三天太短了,不会那么短。兴许是三年?

    娘心里有盼头了。夜里睡不着,就起来给男人做鞋。做那千层底布鞋。底儿、面儿都是用的好布料。知道不急穿,就慢慢做。先糊袼褙子,把布一层一层贴好,晾干,尔后照着男人的破鞋剪下样儿来,捻下好麻线儿一针一针纳……那鞋底厚,瓷实,针针见情份。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日子像山一样堆着,一针一针扎过去,日子就过得快些。此后每年做一双,做好的就放柜里。

    做满三双了,男人仍没信儿。娘就想,兴许是九年?就又做下去,一年一双……

    后来,老人下世了。儿也长大了。娃争气,先上小学,后上中学,上着上着就上出去了。村里人说,见他娘有福啊,养了个好娃,将来情跟着他享福了。娘笑笑,心里却很若,家里就剩她一个人了。儿子偶尔回来一次,叫声娘,娘心里很热。看看娃,爹一样大了,娘心里酸,暗暗落泪。过几日,娃走了,娘还是一个人独过。中秋节了,桌上多放双筷子……这时候,就有人来说合。说人怕是不在了,就是在,也不会回来了。老德人不错,就过一家吧,有个照应。见他娘心里湿湿的,就说:“叫我想

想。”

     夜里,风呜呜地刮着,见他娘心里很乱。数数柜里的鞋,已有十七双了。十七个年头,夜夜孤寂,那日子就像是针尖儿上走过来的。老德是个好人,她知道老德是个好人。老德待人诚,脾气也好。去林子里拾柴,老德常常帮她。老德不多说闲话,给她拾掇一捆树枝儿,让她背回去烧。想着老德,心说:就不做了吧?但又看那鞋,一双双在柜里摆着,有半柜那么多了。十七双啊!那十七双鞋叫人喜悦,是劳动的喜悦,期待的喜悦。那仿佛又是一种奖赏,好像说,看,你已等了那么久了!……思谋到天亮,见他娘想,已到这份上了,万一回来呢?那一双双不就白做了?就做吧。就又做了。

    过几日,见他娘又把鞋都翻出来看,一双双摆在床上,摆一大堆。尔后把鞋一双双标上记号。心说,那一日差点儿就吐口了。要是答应下来,十几年就白熬了。她想,不能白熬啊,不能白熬。

    做到儿子娶媳妇了。儿子带着城里的女人回来看娘。城里媳妇洋气,花枝枝一般,还带着洋镜子,也叫一声娘。娘听了心里热热的,就掉泪了。夜里数数柜里的鞋,已有二十四双了。摸摸,再摸摸……听见儿子跟媳妇在耳房里笑闹,见他娘就走出屋门,默默地在院里站着。

    叹一声,又叹一声,就望见老德茅屋里的灯亮了。老德也很孤,老德还没睡哪。这几年,见了老德就很不好意思,就觉得欠了人家什么,勾着头默默地走。可老德并没有冷他,照常让她去林子里拾柴烧,有时还帮她背回来。进了院,她就说:“他叔,歇歇,喝碗水吧。”可老德不歇,老德把柴放下就走了,默默地……心说:人不就一辈子吗?不做吧,不做了。

    想了,就有热热的一股从心里涌出来,浑身躁。见他娘走出院门,走上村街,来到林子边上,却又站住了。心说:就不做了吗?已做了这么多了,就不做了……迟疑地站着,想想,再想想,又勾回头走。

    二日,儿叫一声娘,媳妇叫一声娘,叫得她心麻。就着半截烂镜看了,头上已有白发,脸上的老皱儿一道一道的。心说:老了,还是做吧。万一人回来呢?

    就接着做。纳鞋底已纳得手麻了,针都捏不住,就咬着牙往上扎,扎着扎着就扎出血来了。见了血,反而愉快了。鞋底上一线线带着红染,那已不是情份了,而是沉甸甸的一种东西,叫人不能歇手。那鞋底就越纳越密,越纳越瓷实,见他娘就为这瓷实纳下去……

    那年秋后,见他娘死了。死的时候还坐着纳鞋底呢,一针没穿过去,人就不行了。村里人连夜给见捎了信,见回来了。埋娘的时候,见翻了翻屋里的东西,也没找着啥值钱的东西,就见柜子里整整齐齐地放着三十双千层底布鞋。

见哭了……

(节选自《李佩甫文集》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_________

A.见没见过爹,当娘问自己爹什么时候能够回来时,他心中一愣,就实话实说,说了个“三”字,目的是想给娘一个等待的希望、信念。

B.见他娘一方面为走失的丈夫做鞋等待丈夫归来,一方面又想着老德而停止做鞋,说明见他娘心中犹豫,是个言行、心中口不一的人。

C.小说以口语为主,又掺入了方言,读来别有风味,同时,这样的语言既契合见他娘的身份和生活环境,也暗合她寂寞孤苦的处境。

D.作者除了把自己的情感隐藏在字里行间,还善于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见他娘的同情与赞美,也表达了对见及周围人的愤慨与不满。

E.发生在见他娘身上的故事很凄凉,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农村传统劳动妇女婚姻生活的忧虑与反思,给人以启迪,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2)小说是怎样叙述见他娘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见他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小说为什么以见看到柜子里的三十双千层底布鞋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诗人杜牧痛感晚唐统治阶层的腐败奢靡,撰写了许多诗文,其中“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 (《阿房宫赋》),“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等文句都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忧虑和愤慨,体现了其忧国情怀。

(2)庄子在《逍遥游》中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并且用“_________, _______”两个实例对“小年“进行了形象化的解释。

(3)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篇两句,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写潼关地势险峻,引发作者对历史的慨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青玉案

黄公度

邻鸡不管离怀苦,又还是、催人去。回首高城音信阻。霜桥月馆,水村烟市,总是思君处。

裛残别袖燕支雨①,谩留得、愁千缕。欲倩归鸿分付与,鸿飞不住,倚阑无语,独立长天暮。

【注】①燕支雨:指溶有脂粉的泪水。

1.请简要赏析这首词上片末三句的表达技巧。

2.这首词下片的末四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请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晏,徐州滕人,家世力田。晏少壮勇无赖,尝率君冠行攻劫。梁末,徐方大乱,属邑皆为他盗所剽,惟晏乡里恃晏获全。

后唐同光中,应募隶禁军,寻累迁奉国小校。

晋开运末,与本军都校赵晖、忠卫都校侯章等戍陕州。会契丹至汴,遣其将刘愿据陕,恣行暴虐,晏与晖等谋曰:“今契丹南侵,天下汹汹,英雄豪杰固当乘时自奋。且闻太原刘公威德远被,人心归服,若杀愿送款河东,为天下唱首,则取富贵如反掌耳。”晖等然之。晏乃率敢死士数人夜逾城,入府署,劫库兵给其徒,迟明,斩愿首级府门外。时汉祖虽建号威声未振得晏等来归甚喜即日以晖为保平军节度章为镇国军节度晏为降州防御使仍领旧职。既而晖等表晏始谋功为第一,迁建雄军节度。

周祖即位,加兼侍中。广顺元年,刘崇侵晋州,晏闭关不出,设伏城上。并人以为怯,竞攀堞而登,晏麾伏兵击之,颠死者甚众,遂桥遁。遣汉伦追北数埂,斩首百余级,八月来朝,周祖以家彭城,授武宁军节度,俾荣其乡里。三年,周祖征兖州,次张康镇,晏来朝,献马七匹,赐袭衣、金带。亲

初,晏至镇,悉召故时同为盗者遗以金帛,从容置酒语之曰:“吾乡素多盗,我与诸君昔尝为之。后来者固当出诸君之下,为我告谕,令不复为,若不能改,吾必尽灭其族。”由是境内安静,吏民诣阙举留,请为晏立衣锦碑。世宗初,复请立德政碑。世宗命比部郎中、知制诰张正撰文赐之,诏改其乡里为使相乡勋德时,私门立戟。

太祖即位,进封赵国公。从征李筠,师还,改安远军节度。乾德元年,进封韩国公,上章请老,拜太子太师致仕。每朝会,令缀中书门下班。俄归洛阳别墅。四年冬,卒,年七十七。废朝三日,赠中书令。

(选自《宋史.王晏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汉祖虽建∕号威声未振∕得晏等来归∕甚喜∕即日以晖为保平军节度章为镇国军节度晏为降州防御使仍领旧职

B. 时汉祖虽建号∕威声未振∕得晏等来∕归∕甚喜∕即日以晖为保平军节度∕章为镇国军节度∕晏为降州防御使∕仍领旧职

C. 时汉祖虽建∕号威声未振∕得晏等来∕归∕甚喜∕即日以晖为保平军节度∕章为镇国军节度∕晏为降州防御使∕仍领旧职

D. 时汉祖虽建号∕威声未振∕得晏等来归∕甚喜∕即日以晖为保平军节度∕章为镇国军节度∕晏为降州防御使∕仍领旧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堞,古代城墙上如齿状的薄型矮墙,既可抵挡敌人矢石攻击,也可防止人马下坠。

B. 德政碑,又叫“遗爱碑”,专指歌颂官吏政绩的纪念碑,一般由百姓为卸作官员所立。

C. 国公,中国古代的封爵名,一般封给有功的大臣和皇室成员,如王安石被封为荆国公。

D. 中书,中国古代文官官职名,其职能通常为辅佐主官,负责典章法令的编修、撰拟。

3.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晏作战勇猛,讲究谋略。他年轻力壮时就威猛勇武,入伍后不久就升官至奉国小校;戍守晋州时,他闭门不战,巧设伏兵,给人怯战之感,抓住时机痛杀敌人。

B. 王晏审时度势,鼓动他人。他本为后晋将领,镇守陕州时,利用契丹军入侵的机会,鼓动其他将领应该把握时机,建立功勋后另投新主,得到了其他将领的赞同。

C. 王晏治盗有方,深得民心。家乡一带多盗乱,他对当年一同为盗的同伙恩威并施,先送财物、宴请,后对他们加以恐吓,盗乱轻易平息,他因此深受百姓爱戴。

D. 王晏历仕多朝,深受宠爱。他在后唐至北宋的多朝都做过官;因为有军功,后汉为他加官,后周赐他财物荣誉,宋太祖为他进封爵位,朝会时让他与中书、门下官员同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梁末,徐方大乱,属邑皆为他盗所剽,惟晏乡里恃晏获全。

(2)晏乃率敢死士数人夜逾城,入府署,劫库兵给其徒,迟明,斩愿首级府门外。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商周时期的异族婚姻

王进锋

商周时期,在今天的中国境内生活着很多不同族群。人们用华夏族与蛮、夷、戎、狄来区分他们。异族婚姻就是华夏族与蛮、夷、戎、狄之间的通婚。商朝的开国君主成汤通过与戎狄的有莘氏通婚,取得了“有莘氏媵臣”伊尹的辅佐,从而实现了灭夏的大业。实际上,早在商族始祖契的时候,就已经与戎狄女子通婚。根据《史记•殷本纪》,“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

末代商纣王屡次与外族女子婚配。商纣曾以“西伯昌、九侯、鄂侯”担任商朝的三个重要官职,九侯就是鬼侯,为蛮狄之人。鬼侯为了讨好商纣,将自已的女儿进献给他,然而这位女士“不喜淫”,纣非常生气,就把她杀害了。汉晋学者皇甫谧在其著作《帝王世纪》中也记载了此事。

商朝末年,周族的首领姬昌遵祖宗之法,各方贤能之士都前往投靠。看到这点,商朝另外一位方国首领崇侯虎甚是紧张,担心周族强大后会危及自己的方国利益,就对商纣说到姬昌将不利于商朝的统治。商纣果然听信谗言,把西伯囚禁了起来,关押在羑里。周族人十分担忧,千方百计营救,大臣闳夭多方搜求美女奇珍,终于得到“有莘氏美女,骊戎之文马,有熊九驷,他奇怪物”,通过商朝宠臣费仲进献给商王。商纣看到后非常高兴,就把西伯释放了。可以想见,周族进献的有莘氏美女,应与商纣结成了婚姻。

商王之子也与异族女子通婚。商王武丁时期有这样一条甲骨卜辞,内容为“己亥卜,王:子白羌毓,不其白”。这条卜辞是占问商王之子宠幸的白皮肤羌族女子将要生育,所生之子的皮肤是否为白色。

在西周君王和他们的祖先中,有多人与夷狄女子结婚。根据《诗经•鲁颂•閟宫》,周族始祖后稷是姜螈所生,而“西羌之本,……姜姓之别也”,所以姜塬是羌族女子。另外,周人祖先古公亶父娶的太姜、太王娶的周姜、周武王娶的邑姜也都是羌族女子。

西周时期的申国,姜姓,在典籍中屡次被称为“申戎”、“姜氏之戎”。西周末年,周幽王新娶了褒姒,甚是宠爱,并生子伯服;幽王立他为太子,还驱逐王后申后所生的太子宜臼。

宜臼逃亡到母亲的娘家申国,周幽王向申国索要,申国联合鄫国、西戎攻打周国,并杀周幽王于戏地。这里周幽王的王后——申后就娶自戎狄的申国。

一些西周诸侯还将女亲属嫁给戎族。公元前 777 年,秦襄公“以女弟缪嬴为丰王妻”。这里的丰王为戎族的君王。所以,秦襄公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戎族的君王。

商周时期的异族婚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为华夏族的发展和内涵的丰富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另一方面,异族通婚诞生了很多卓越的个体,如契、后稷、晋文公、赵盾、赵襄子等,他们的进取精神和开拓能力极大地推动了历史的前进;同时,为后来历史时期和亲政策的提出和执行提供了切实的历史借鉴。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原文所论的商周时期异族婚姻的一项是(  )

A. 商朝的开国君主成汤,采取与戎狄的有莘氏通婚的方式,赢得了“有莘氏媵臣”伊尹的辅佐,从而推翻了夏朝,建立了商朝。

B. 商王武丁时期有一条甲骨卜辞,占问商王之子宠幸的羌女生的孩子皮肤是否白色,说明商王武丁的儿子与羌族女子缔结了异族婚姻。

C. 据史书记载,秦襄公曾“以女弟缪嬴为丰王妻”,这里的丰王便是戎族的君王,说明一些西周诸侯还将女亲属嫁给戎族结成异族婚姻。

D. 西周末年,周幽王与美女褒姒结为异族婚姻,并把他和褒姒所生的儿子伯服立为太子,还驱逐了王后申后所生的太子宜臼。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在今天的中国境内,早在商周时期,华夏族就已经与蛮、夷、戎、狄等很多不同族群共同生活,并且华夏族与这些异族之间还有婚姻相通。

B. 作为蛮狄之人的鬼侯,曾经担任商纣王时商朝的三个重要官职之一,他曾将自己的女儿进献给商纣王,想通过缔结婚姻来讨好商纣王。

C. 周族始祖后稷的母亲是姜嫄,周人祖先古公亶父娶的是太姜,其后的太王娶的是周姜,姬昌遵祖宗之法娶的也是羌族女子。

D. 商周时期的异族婚姻,加强了华夏族与蛮、夷、戎、狄这些异族之间的融合,促进了华夏族的进一步发展,并丰富了华夏族的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根据司马迁《史记》的记载,可见作为有娀氏之女,商族始祖殷契的母亲简狄和帝喾之间缔结了异族婚姻,简狄还被帝喾封为了次妃。

B. 周幽王宠爱褒姒,并立其子伯服为太子,直接导致王后所生的太子宜臼出逃申国,后联合鄫国、西戎,在戏地把周幽王杀死。

C. 商纣时,方国首领崇侯虎担心以姬昌为首领的周族强大起来,危及自己方国的利益,就向纣王进谗言,导致姬昌被囚禁在羑里。

D. 契、后稷、晋文公、赵盾、赵襄子等,这些都是异族通婚诞生出的卓越的人物,他们在推动历史前进方面曾起过重要的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