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小说的三重结构 马笑泉 语言、细节、人物乃至小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小说的三重结构

马笑泉

语言、细节、人物乃至小说氛围,是小说作为一门艺术得以成立的基本元素。小说语言是否准确且有韵味?细节之选取是否必要、描写是否精到?人物无论写实还是变形都是否生动可感?或者人物虚化,但由某种心理状态而生发的氛围是否具有透骨的感染力?这些都是衡量小说成败的硬指标,它们共同构成了小说的表层结构。一位名副其实的小说家,必然在上述某一方面表现优异,而在其他方面也达到了专业水准。如果所有方面均能独具一格,则可称名家而无愧。以这样的标准来考量,当今华语文坛,小说名家虽不算太多,但也绝不少。但如果止步于此,则每年的文学期刊虽不缺乏可看的小说,却很难出现杰作。欲成就杰作,须往小说的深层用力。

在小说的表层结构之下,有文化结构存焉。无论是千姿百态的行业文化,难以精确定性但又确实存在的地域性文化,还是国族性文化如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亦或是更大范围内的宗教文化如佛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均可以内化为文本的深层结构。小说虽不负有阐释此种文化的责任,但小说的语言、细节、氛围,乃至人物的性格、心理,都是从这一文化传统中生发出来,不但洋溢着该种文化的浓郁气息,而且小说的逻辑也符合这一文化的逻辑。以《白鹿原》为例,无论是朱先生、白嘉轩还是冷先生,他们的性格、行为都受到儒家文化中“关学”一脉的影响。人物的命运背后隐含着文化的命运。《白鹿原》的成功在于,小说并不是为某种文化做注脚,而是在文化内部自然展开。作者没有让人物意识到自己是受某种文化支配,只是循着各自的性情活动,而人物的性情、行为、命运莫不透出文化的影响,小说也因此具有了深沉的意蕴和广阔的气象。

文化结构的建立并不足以确保小说的成功,因为一切文化都包含有集体性的感受和理念。这些感受和理念有可能使作品变得僵化。只有当小说家将文化处理成空气、水和土壤时,文本才有可能健康成长,长成其来有自而又鲜活独特的自家面目。如果能够做到这点,则拥有文化结构的小说比只在表层结构上显功夫的小说要优胜,起码拥有更悠长的气息和更开阔的气象。如果还能够再推进一层,进入精神结构,那么,产生杰作的可能性又会成倍增长。

精神结构产生于小说家的主体精神和思维方式。主体精神决定了作品的深度和广度,思维方式则决定了小说的切入角度和运行方式。主体精神是由小说家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对自身信念的践行程度所共同决定的。思维方式则由小说家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观察、思考的深入程度决定的。当代汉语文坛不乏在第一个层面上表现精彩的小说家,也有在第二个层面上取得了大成就的小说家,但鲜见主体精神强大、思维方式独特的小说家,具备坚实完整的精神结构的小说更是凤毛麟角。这当是这一代有抱负的小说家应该努力突破的方向。

(《文艺报》2016年8月5日,有删节)

1.关于小说的基本元素,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小说的语言、细节、人物乃至小说氛围,这些都是衡量小说成功的硬指标,它们共同构成了小说的表层结构。

B.一位名副其实的小说家,必然在语言、细节、人物、小说氛围中某一方面表现优异,而其他方面也达到了专业水准。

C.当今华语文坛,有不少人做到了在语言、细节、人物、小说氛围四方面均能独具一格,那就可称名家而无愧。

D.小说家如果止步于语言、细节、人物、小说氛围这一表层结构,则很难创造出杰作,因为他们还缺乏深层东西,须往小说的深层用力。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须往小说的深层用力”,即指往小说的文化结构用力,使小说中的基本元素都能从这一文化传统中生发出来

B.小说的文化结构应包含千姿百态的行业文化、地域性文化、国族性文化,甚至也包括更大范围内的佛教文化等。

C.小说人物只是循着各自的性情活动,而人物的性情、行为、命运莫不透出文化的影响,这是《白鹿原》的成功点。

D.小说的文化结构一旦建立,就比只在表层结构上显功夫的小说更优胜,起码拥有更悠长的气息和更开阔的气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三重结构依次是浅层结构、文化结构、精神结构,而其中的精神结构是最为重要、最需要小说家努力突破的一层。

B.在小说的三个层次结构中,如果作家止步于浅层结构上努力,是很难创出杰作的,必须在后两个层次上努力才可能出杰作。

C.在精神结构中,主体精神决定了作品的深度和广度,思维方式决定了小说的切入角度和运行方式,因而前者等决定后者。

D.当代汉语文坛不乏在主体精神上表现精彩的小说家,也有在思维方式上取得大成就的小说家,但鲜见两者兼具的小说家。

 

1.A 2.C 3.B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关于小说的基本元素表述不正确的,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A项,“衡量小说成功的硬指标”在文中有明确所指,与该项前面内容不对应。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联系题干,此题的选项A项,“衡量小说成功的硬指标”在文中有明确所指,与该项前面内容不对应。 2.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选项A.“须往小说的深层用力”,从文本看,应是王小说的文化结构和精神结构两个层次用力,而不单指文化结构。B项,“佛教文化”换为“宗教文化”,两者不在一个层次。D项,只是“建立”不行,重要的是“将文化处理成空气、水和土壤”。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佛教文化”换为“宗教文化”,两者不在一个层次。D项,只是“建立”不行,重要的是“将文化处理成空气、水和土壤”。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A项,“最为重要,最需要……错误”。C项,“因而前者等决定后者”错。D项,把原文的“第一层面、第二层面”理解错位了。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D.把原文的“第一层面、第二层面”理解错位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该区各高校党委陆续采取了动员部署会或专题培训会,累计培训基层党总支书记和支部书记5274人次,学习教育工作开局良好,正稳步推进。

B.本轮中美人文高层磋商以“系牢人文纽带,共塑美好未来”为主题,并就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等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深入交换了意见。

C.在中国走向国际社会、赢得国际社会理解认同的过程中,海外侨胞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中国融入了世界,助推中国打开了国门。

D.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法治国依宪治国,这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要论断,也为我国宪法学研究提供了新机遇、提出了新要求。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病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渐矣。”无论生态环保问题,还是健康问题,都是长期积累的结果,而病去如抽丝剥茧,要彻底治愈需付出长时间的艰苦努力。

B.清代袁枚说,书非不能读也。对我来说则是“书非卧不能读也”,这几年成本大套的书竟也卧读了很多,虽只是浮光掠影地翻阅一遍,但也获益良多。

C.中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将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干预向积存多年的顽瘫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把改革进行到底。

D.关于液态金属在柔性机器眼睛方面取得的突破,也带给芯片冷却、新能源 、生物医疗等领域以研究启示,未来还将有多种在液态金属上匪夷所思的发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枯萎之之所以让人迷恋,就在于它们扼要的构架,甚至,它们被时间掠夺肉体后的惨烈迹象。时间真是最好的外科医生①(娴熟/谙熟如何离繁复,尽水分,去掉柔软,只保留最有力的走势——对人对物,对事,莫不如此。

荷的枯,是在时间里风干,世态人情隐约在它的身体里枝凌空不乱。在所有的萎中,寒风冷水里的枯荷最孤冷。但(凋敝/凋谢)后的伫立,都显得不卑不亢,虚实有度,比新艳能更持久地站立于风景里,用灵魂的骨感造型(轻视/蔑)流动的岁月。吹毛求疵的完美主义者是欣赏不了枯萎的。他们有的是懦弱与畏琐,枯萎中隐含的那种“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  文化他们是理解不了的。能坦然地面对枯萎,我们会更沉着坚强④能欣赏地阅读枯萎,我们会更有更有高度。

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lǜ)    畏琐

B.(wéi)  世态人情

C.(bō)    函养

D(màn)  吹毛求疵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娴熟   凋敝   轻视

B.谙熟   凋敝   蔑视

C.谙熟   凋谢   轻视

D娴熟   凋谢   蔑视

3.文中画线处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某职业技术学院的焦老师想出在课后用微信发红包的新招,对出勤率高、学习成绩好和上课认真的同学,都发了红包。此举一出,他的课学生没一个逃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变好。此事传出,该校老师和学生表示认可,觉得这个做法有新意。媒体报道后,引发争议,有家长明确反对老师这种做法,认为用钱引导学生上课,会让孩子变得功利,使教育变味。

对以上这件事,你怎么看?请就焦老师、学生或家长的表现,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校团委学生会活动举办流程图,请将这个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4个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