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概括二战后德国与邻国和解的经验。 要求:①要点全面;②每一要点...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概括二战后德国与邻国和解的经验。

要求:要点全面;每一要点不超过10个字。

德国总理默克尔今年3月访问日本时,外界十分关注德国与邻国和解的经验。

默克尔回应这个问题的表述谨慎。据报道她主要讲了这几层意思:“正视历史是和解的前提”,“战后德国能幸运地被国际社会再度接受,是因为德国彻底与过去决裂”;如果没有邻国的“大度姿态”,和解是不可能的;“但更重要的是德国有着实事求是地面对历史的意愿”;德国之所以能成功地与过去决裂,还在于二战后盟国的“严格监督”,使德国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①正视历史,与过去决裂。②有邻国的“大度姿态”。 ③实事求是面对历史。④战后盟国的“严格监督”。(每点一分意思对即可)(4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可以运用“化繁为简”的方法,根据四层意思概括出四条即可。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句式与示例相同。

面对清秋,欧阳修低吟“万叶千声皆是恨”,刘禹锡却高唱“我言秋日胜春朝”。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                                              ”两句与孔子“思

而不学则殆”的观点相近。

(2)在《兰亭集序》中王羲之用                                 ”两句否定了生死等同的虚妄之说这是作者超越了人生无常之痛的理性思考。

(3)《诗经•卫风•氓》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句子是“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秦淮夜泊(辛未正月赋)

贺铸

宫柳动春条,秦淮生暮潮。  楼台见新月,灯火上双桥。

隔岸开朱箔①,临风弄紫箫。谁怜远游子,心旆②正摇摇。

注:朱箔:这里指红色的窗帘。心旆:旆(pèi),泛指旌旗。这里指“心摇摇然如悬旌之无所终薄”(《史记·苏秦列传》)终薄:安顿,着落。

(1)本诗的颔联景物描写十分精妙,请简要赏析。

(2)尾联是如何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桥玄字公祖,梁国睢阳人也。玄少为县功曹。时豫州刺史周景行部到梁国,玄谒景,因伏地言陈相羊昌罪恶,乞为部陈从事,穷案其奸。景壮玄意,署而遣之。玄到,悉收昌宾客,具考臧罪。昌素为大将军梁冀所厚,冀为驰檄救之。景承旨召玄,玄还檄不发,案之益急。昌坐槛车征叫,玄由是著名。

举孝廉,补洛阳左尉。时梁不疑为河南尹,玄以公事当诣府受对,耻为所辱,弃官还乡里。后四迁为齐相,坐事为城旦②。刑竟,征,再迁上谷太守,又为汉阳太守。时上部令皇甫祯有臧罪,玄收考髡笞,死于冀市,一境皆震。郡人姜岐,守道隐居,名闻西州。玄召以为吏。称疾不就。玄怒,敕督邮尹益逼致之,曰:“岐若不至,趣嫁其母。”益固争不能得,遽晓譬岐。岐坚卧不起。郡内士大夫亦竞往谏,玄乃止。时多以为讥。后谢病免,复公车征为司徒长史,拜将作大匠。

灵帝初,征入为河南尹,转少府、大鸿胪。建宁三年,迁司空,转司徒。素与南阳太守陈球有隙,及在公位,而荐球为廷尉。玄以国家方弱,自度力无所用,乃称疾上疏,引众灾以自劾。遂策罢。岁余,拜尚书令。时太中大夫盖升与帝有旧恩,前为南阳太守,臧数亿以上。玄奏免升禁锢,没入财贿。帝不从,而迁升侍中。玄托病免,拜光禄大夫。光和元年,迁太尉。数月,复以疾罢,拜太中大夫,就医里舍。

玄少子十岁独游门次卒有三人持杖劫执之入舍登楼就玄求货玄不与。有顷,司隶校尉阳球率河南尹、洛阳令围守玄家。球等恐并杀其子,未欲迫之。玄嗔目呼日:“奸人无状,玄岂以一子之命而纵国贼乎!”促令兵进。于是攻之,玄子亦死。玄乃诣阙谢罪,乞下天下:“凡有劫质,皆并杀之,不得赎以财宝,开张奸路。”诏书下其章。初自安帝以后,法禁稍散,京师劫质,不避豪贵,自是遂绝。玄以光和六年卒,时年七十五。                            

(选自《梁书》)

注释:①征:指押解犯人进京。②城旦:刑法名,一种筑城四年的劳役。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穷其奸          案:查究     

B.嫁其母          趣:通“促”,赶快,急促

C.复以          疾:痛恨     

D.悉昌宾客       收:抓捕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南阳太守陈球有隙            备他盗之出入非常也

B.昌素为大将军梁冀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

C.帝不从,迁升侍中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D.玄岂一子之命而纵国贼乎          晋侯秦伯围郑,其无礼于晋

3.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玄少子十岁独/游门次/卒有三人持杖劫执之入舍/登楼/就玄求货/玄不与

B.玄少子/十岁独游门次/卒有三人持杖劫执之/入舍登楼/就玄求货玄/不与

C.玄少子十岁/独游门次/卒有三人持杖劫执之/入舍登楼/就玄求货/玄不与

D.玄少子十岁/独游门次卒/有三人持杖劫执之/入舍登楼就玄/求货/玄不与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桥玄追究陈相羊昌的罪行,大将军梁冀急发檄文救羊昌,周景也顺从梁冀欲召回桥玄,但桥玄不为所动,且追查羊昌更急,最后用囚车将羊昌押解进京。

B.郡人姜歧,守道隐居,名声很大。桥玄召他为吏,姜歧称病不去,惹得桥玄生气,威胁要让他的母亲改嫁,郡内士大夫争相劝谏,桥玄才停做这件事。

C.桥玄位列公位时,推荐与自己素有矛盾的南阳太守陈球做廷尉,又奏请皇帝免去与皇帝有旧恩的太中大夫盖升之职并将其关押起来,皇帝没有同意。

D.桥玄10岁的小儿子被人劫持,绑匪索要财物,桥玄不许,并催促已包围劫匪的士兵发起进攻,自己儿子遂被杀死。但从此劫持人质的事件再也没有了。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玄以国家方弱,自度力无所用,乃称疾上疏,引众灾以自劾。

(2)凡有劫质,皆并杀之,不得赎以财宝,开张奸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题。

《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

中华文明在世界四大古老文明中虽非最早,却是唯一没有中断的。中华文明中包含着开明与革新的思想。

开明的核心有四点。一是民为贵,如孟子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二是广开言路,从谏如流,如班彪所说的“从谏如顺流”,这是明君的必要条件,也是治国的要求。三是举贤授能,《礼记》说:“尚有德,尊有道,任有能,举贤而置之。”这是治理国家的重要举措。四是以法为准,唐太宗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其中包含了一定程度的法治思想。中国人往往将“盛世”与“开明”联系起来,称之为“开明盛世”。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这些盛世都是比较开明的。以唐为例,太宗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玄宗任命姚崇为相,姚崇针对当时存在的问题提出“十事”,玄宗从谏如流,取得很好的效果;宋璟继姚崇之后贯彻姚崇的政策。宋代的政治设计也有一定的开明性,宋代健全了一整套文官制度,皇帝和大臣、中央和地方、行政和监察,既相配合也相制约。宋仁宗表示,处理天下事不专由自己一个人决定,这便是一种相对开明的态度。

中华文明中还包含着变易革新的思想,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诗经》赞美周文王的话语“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便是对“维新”的赞美。《周易》中“日新之谓盛徳,生生之谓易”,指出了不断的变易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周易》又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变,是从穷到通的关键。其实,《周易》的这个“易”字,就是变易的意思。关于中国哲学中的变易思想,张岱年先生举了孔子、老子、庄子、张载、二程、王夫之等系列哲学家的言论,总结说:“中国哲学承认变是宇宙中之一根本事实,一切事物莫不在变易之中。”这种变易的思想,常常被用作变法的依据。中华文明历史中每一次变革都带来文明的长足发展。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巩固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从察举制到科举制,促成了新型士人的成长;从里坊制到街巷制,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从古体诗到近体诗,再到词和曲;从文言小说到白话小说;每一次变革都带来文学的突飞猛进。

中华文明中也包含着因循守旧的因素,所谓“祖宗之法具在,务行故事,慎所变改”,诸如此类。回顾历史,凡是革新的力量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候,文明就得以健康发展;凡是因循守旧的势力占据上风的时候,文明的发展便受到阻碍。中华文明的历史告诉我们:文明的发展需要开明,唯开明才能广得人心,唯开明才能云蒸霞蔚;革新是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不断革新才能不断前进,只有不断革新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节选自袁行霈《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

1.下列关于中华文明的开明,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孟子的“民为贵”思想、班彪的广开言路论都提出了明君的首要条件是有开明思想。

B《礼记》说的举贤授能是治理国家的重要举措,唐太宗据此提出了最早的法治思想。

C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是公认的因比较开明而闻名的盛世。

D皇帝和大臣、中央和地方、行政和监察既配合又制约,证明宋代政治是非常开明的。

2.对中华文明的变易思想的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文明包含着变易的思想,《诗经》中有赞美周文王、实质上赞美“维新”的话语。

B《周易》的“易”就是变易的意思,《周易》指出,不断的变易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C孔子、老子、庄子、张载、二程、王夫之等哲学家的观点都含有中国哲学的变易思想。

D变易的思想历来被用作为变法的依据,中华文明历史中每一次变革都带来文明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文明中有开明与革新思想,使得中华文明成为世界四大古老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

B我国大一统政治局面的巩固,新型士人的成长,城市经济的发展,是变革带来的文明发展成果。

C唐太宗与唐玄宗分别任命开明的姚崇、宋璟为相,从谏如流,重视民本,取得很好的政治效果。

D革新的力量与因循守旧的势力的并列存在,使得中华文明有时健康发展,有时受到很大的阻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