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近,逻辑严密。...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近,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我国疆域辽阔,各地的差距太大,在你眼中是“习以为常”①                    。就好比北方人冬天蜂拥到南方看海,这在南方人眼中却是一种奇怪的景象;而北方人看到南方人将薄薄的一层雪叹为“银装素裹”的奇景,②                 。降雪的时候,北方朋友秀出了优越感;但提到阳光海滩,南方人不也是底气十足?所以说,大家生长在不同的区域环境,③                ,需要彼此尊重和欣赏。

 

①在我这儿却是“少见多怪” ②也会觉得不可思议 ③各有值得自豪之处 【解析】 试题分析:第①句前后之间应是转折关系,与“习以为常”对立的是“少见多怪”;第②句是南北对比,南方看海与北方看雪的两种不同感受;第③句是总结句,根据“彼此尊重和欣赏”补出“各有值得自豪之处”。(写出一处给1分,写出两处给3分,写出三处给5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考点定位】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方面关联连贯得体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解答本题,只要综观全文,把握所给文字的核心话题,依据上下文的相关提示语和相关信息提示,准确地进行补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因人的疏忽,过多地被送进海洋中的重金属是危险的,不仅对海洋中的生命,对人类也很危险。                。最终遭殃的是排放污染的人类。

A.藻类和海洋植物吸收了这些重金属,鱼虾吃了藻类,人类又吃了鱼虾

B.人吃了鱼虾,鱼虾吃了藻类,而这些藻类和海洋植物又吸收了重金属

C.这些重金属被藻类和海洋植物吸收,鱼虾吃了藻类,人又吃了鱼虾

D.人吃了鱼虾,鱼虾吃了藻类,而这些重金属又被藻类和海洋植物所吸收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只有深入排查安全风险,健全预警应急机制,切实加大执法力度,并提高消费者的防范意识,才能杜绝食品安全事件不再发生。

B.阿根廷研究人员最近开发出一种基于西班牙语的人工智能程序,用于通过分析被测试者微博、论坛帖子、演讲等评估作者的人格和个性。

C.我们不能否认浅阅读的作用,移动互联网技术至少使得有人低头看书了,现在我们应当树立多层次的阅读观,倡导自由阅读,广泛阅读。

D.中国政府在世界各地兴办孔子学院,让世界不仅更全面地了解了中国,而且还激发了各国友人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典籍的热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黄德鸿:“学者”的意义

“成为一名学者”,是黄德鸿一生矢志不渝的追求。在广雅中学就读高中时,黄德鸿受国文老师梁同寅的影响颇深。一个人的生命有限,荣华富贵及身而止,但学术之成就,可以垂吸久远,嘉惠后人——梁同寅这样强调做学问的好处。此番声情并茂的讲解深深感动了黄德鸿,他内心开始憧憬学术之光。

大学时代,黄德鸿在求学志愿表上填上了“学者”二字,入读中山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以为社会学就是一门改造社会的科学,于是就报了社会学。”毕业后,他考上了当时的“重庆国民政府行政院社会部”,从事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的研究。

之后,他又从社会学转到经济学研究,黄德鸿的说法是:“在当时一穷二白的条件下,对经济学的研究比社会保险更有意义。”鉴于当时国家正处于抗战的社会环境,面对着社会保障在中国真正实行非常困难的残酷现实,他认为所学的理论都是舶来品,还存在一个中国化的问题,理论层面上的研究并没有太多用武之地。黄德鸿师从的卓炯老师,既是著名的社会学家,又是著名的经济学家,“在他的影响下,我对经济学比较了解,所以学校很自然安排我进行工业经济的教研工作”。

1948年,黄德鸿还曾获得去联合国工作的机会:“我投考联合国社会福利机构,一百多名应试者中我的排名是第六,年末我就接到联合国正式的任命通知。”可是,“当时经济凋敝、民不聊生,我们还要建设国家,我希望我学到的东西能够用在这上面”。于是,黄德鸿放弃了高工资和优越的研究条件留在了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黄德鸿先后执教于中山大学、中南财经学院、湖北大学、暨南大学,撰写了许多学术论文,这些文章后来结成论文集出版,书名为《社会事业与社会行政》。

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面对变幻莫测的经济风云,黄德鸿积极探索广东经济发展方向。他目光如炬,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论文一篇篇分量十足,对我国和广东省的经济体制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黄德鸿就开始研究工业投资效果问题,提出了影响社会主义工业基本建设投资经济效果的四大因素。80年代初期,他又具体地提出了提高工业经济效益的六大基本途径,在充分肯定了广东改革开放以来工业成就的同时,明确提出了广东工业发展“大而不强”的整体判断,从技术、资源、体制、文化和发展模式上提出了促进广东工业发展由大到强的战略构想和对策措施。

黄德鸿十分重视对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及企业活力的研究,他在《论增强企业的活力》一文中提出了五项战略措施,同时注重对珠江三角洲现实经济问题和南中国区域经济及产业结构等问题的研究。

1985年,黄德鸿担任《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编委兼分编《计划管理与经营决策》主委及条目撰写人,这是我国首部企业管理百科全书。1988年,他参加《中国工业经济管理》高校文科教材的编写,该书1991年获“光明杯”社科著作荣誉奖。

黄德鸿潜心研究华南经济区域,他认为这是一个特殊的经济区域,既不同于欧盟那样的区域联盟,又不同于一国之内各地区间的经济联合,以往的区域经济理论和经济一体化理论不能解释这个区域现存的经济整合,必须从新的角度进行研究。他建议把这个特殊的区域称为“沿海地区经济长龙”,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这个提法,不但有利于区域各成员扩大市场、增进贸易,也有利于加强区内分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对推行联合开发计划,实行联合研究发展,促进科技交流也有帮助。

在暨南大学,黄德鸿建立了产业经济学博士点。他说:“没有这个点,广东的经济发展就会少很多精兵强将。”从事高教工作70 余年,他培养了一届又一届产业经济学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即使年事已高,他也仍然坚持在教研第一线,经常带着研究生们挤公共汽车,顶着烈日暴雨跑工厂。

学术生涯七十余载,且漫且长,黄德鸿不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而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培养人才的系统思想与方法。他主张要先学做人,后学做学问。黄德鸿经常告诫学生,为人处世要谦虚,治学更要谦虚,骄傲自满在学问这部字典中是永远查不到的。他以身作则,甘当人梯。他常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要树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思想。

历经一个世纪的风雨沧桑,一生倾注学术研究的黄德鸿教授,为广东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他像一本厚重的百科全书,读之使人明智:又如清澈见底的泉水,观之可以鉴照世人。

(选自《光明日报》2015年6月4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大学时代,黄德鸿就读于中山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之所以选择社会学,是因为他认为社会学就是一门改造社会的科学,这个专业符合他的志向。

B.由于黄德鸿的论文分量十足,显示了对中国企业管理、工业经济管理的广博学识和高深见解,所以他被邀请参与编写了《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等书。

C.黄德鸿之所以从社会学转到经济学研究,主要是因为他认为自己所学的理论都是舶来品,不合乎当时中国的国情,理论层面上的研究没有任何意义。

D.在广雅中学就读高中时,黄德鸿在自己的国文老师梁同寅的引领下,开启了自己的学术之路;“成为一名学者”,自此成为他一生矢志不渝的追求。

E.文章以黄德鸿立志做一名学者开篇,按时间顺序概述了他一生的事迹。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侧重于写其人生选择,之后的侧重于写其经济方面的贡献。

(2)文中的两处引用(画线句)在内容上分别有什么作用?这两处引用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3)改革开放以来,黄德鸿取得了哪些“对我国和广东省的经济体制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的研究成果?请简要回答。

 

(4)作者说,黄德鸿“像一本厚重的百科全书,读之使人明智”,你从黄德鸿的学术生涯中得到了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父亲没有赴约

【美】罗伯特•诺格斯

这个故事发生在风景如画的国家丹麦的小客栈里。这种客栈通常供应游客食物和饮料,并且这儿的人们都讲英文。我和父亲因为生意上的事,也因为旅游来到了这样的客栈,过着愉快的时光。

“我希望母亲和我们一起在这儿。该多好啊!”我说。

“如果你母亲来这里,带着她去附近旅游一定非常惬意!”父亲说。

年轻时他曾经在丹麦旅游参观。我问:“您自那次旅游后离开此地到现在有多长时间了?”

“哦!大约三十年。我依稀记得路途上曾经到过这个客栈。”他朝周围看了看,沉浸在回忆的气氛中。“那是多么美好的日子……”突然他沉默了,我看见他的脸变得异常苍白。随着他的视线望去我发现一个太太手里拿着一托盘饮料站在一群顾客面前。看得出她从前也许很漂亮,但现在发胖了,头发显得有些零乱。我问父亲:“您认识她吗?”

“从前认识。”他说。

这位太太来到我们桌前,问:“要饮料吗?”

“她变得太多太多了。感谢上帝她没有认出我。”父亲轻声说,手里拿着手帕做了个鬼脸。“在遇到你母亲前我曾经认识她。”他继续说,“那时我还是个学生,到这里来旅游。她当时是个年轻可爱的少女,温文尔雅、妩媚动人。我们疯狂地相爱了。”

“母亲知道此事吗?”我突然愤愤不平地说。

“当然知道。”父亲焦虑地看着我,轻声说。我能感觉到他此时的窘迫。

我说:“爸,您大可不必……”

“假如你母亲在这儿,她将告诉你这一切。我不想让你为此操心。那时我对她和她的家庭来说完全是个外国人。当时我的生活完全依赖你爷爷。如果她跟我结婚,她不会有任何前途。所以她的父亲竭力反对我们的风流韵事。当我写信告诉父亲我想跟她结婚时,你爷爷便拒绝提供哪怕是一分钱的援助。于是我不得不返回故乡。但是临走前我们见过一次面,我告诉她我必须回美国去借些钱,几个月后回来便跟她结婚。”

“我们知道,”他继续说,“她的父亲可能会拦截我们的来往信件。所以我们决定我将简单地给她寄一个纸条,告诉她我们见面的时间和地点,在那里我们将举行婚礼。然后我就回美国贷了款并写信告诉她见面的事。她收到信后复函说:‘届时我将如期而至。’可是她没有去。后来我了解到她在约定日期两周前和当地的一个客栈老板结婚了。她没有等到我们预定的时刻。”

接着,父亲说:“感谢上帝她没有赴约。回家后我遇到了你母亲,我们过得非常幸福。我们常为这件年轻时的骑士故事说笑寻开心。我提议将来你把此事写成文字。”

那位太太拿着啤酒出现在我们面前。

“你是从美国来的吗?”她问我。

“是的。”我说。

她微笑着说:“哦,美国,令人神往的地方。”

“是的,你的许多同胞都去了美国,你考虑过此事吗?”

“不是我,不是现在。”她说,“很久以前我曾经想过。但最后我还是留在了这里。留在这里挺不错的。”

喝罢啤酒我们离开了客栈。我问父亲:“爸,您给她的信上的日期是怎么写的?”

他停下脚步,掏出一个信封在上面写了几个字。“像这样,”他说.“12/11/13.就是说1913年12月11日!”

“不!”我惊呼,“在丹麦和其他任何欧洲国家不是那个日期。在这些地方,人们按日、月、年的顺序写日期。所以你写的日期不是12月11日,而是11月12日!”

父亲用手捂住脸。“哦!她到了那里!”他惊叫道,“只因为我没有赴约,她才跟别人结的婚。”他沉默了片刻。“还好!”他说,“我衷心祝愿她幸福。实际上看来她似乎确实如此。”

当我们总结此事时我突然说:“这真是件幸运的事,否则不会遏上我母亲。”

父亲双手放在我肩膀上,温和地看着我,微笑着说:“我是双倍的荣幸,小伙子,不然的话,我既不会遇上你母亲更不会遇上你!”

(摘编自《文艺生活》)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没有直接描写“父亲”和“母亲”之间的爱情,而是通过描写“父亲”与一个丹麦女孩之间美丽的误会,侧面表达了“父母亲”之间美好的爱情。

B.文中的父亲由于文化传统方面的不同,没有和美丽的丹麦女孩走到一起,后来又遇到了新的爱情,父亲的行为虽有遗憾,但是他的做法也无可厚非。

C.小说的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父亲没有赴约制造了美丽的错误,小说作者颇具艺术匠心的构思,使小说情节一波三折,悬念迭出。

D.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以前美丽的丹麦女孩,但现在发胖了,头发显得有些零乱,说明“她”经受了爱的痛苦,不注重容颜,也不相信所谓的爱情。

E.父亲虽然与丹麦女孩的爱情失之交臂,与母亲的爱情却依然全心投入,这启示人们,人的一生不能与过去的遗憾纠缠,应该抓住当下,乐观幸福地生活。

2小说中父亲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

3“我”这个人物在小说中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小说构思精巧体现在情节巧合上。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之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

(2)杜牧《阿房官赋》中“                           ”两句,运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

(3)《曹刿论战》中体现曹刿求见庄公的原因的诗句是“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